【篇一:定格的画面】
我们3个孩子,叫我们的外公“爷爷”,叫我们的外婆“奶奶”。“爷爷奶奶”听上去更亲热些。我们爱奶奶不仅是因为她是除了父母之外对我们最好的人,不仅是因为她会为我们烧出比饭店大厨更可口的佳肴,更因为她的精神品质令我们肃然起敬。
奶奶自诩身体很康健,却在苏州人各位当心的“9”字上跌了一个大跟头——是的,在她69岁,摔倒后骨折了。
我至今忘不了那一幕:白色的病房白色的墙,一头白发的奶奶安静地躺在白色的病床上。她输着液,低低地呻吟着。她好疼,我也疼;她好怕,我也怕。
然而,痛苦并没有把奶奶打到。奶奶像一根断了些许树根的老树,继续努力吸收着阳光和水分,拼命向上生长,好早点为我们这些小树遮风挡雨。
手术几天后,奶奶便听从医生的嘱咐下床走路,开始了她艰难得康复训练。她双手紧抓着扶手,一点点向前挪动,努力把脚抬得高一点,远一点。几分钟后,奶奶的脸上就爬满密密的汗珠。若是我们在一旁陪着她,她就会将注意力分散一些来与我们说话,强颜欢笑道:“不疼不疼。”就像歌曲中唱的那样:“该配合你演出的我演视而不见。”此时,我们也会假装忽视奶奶的步履维艰,笑着视而不见。
经过十几天的苦练,奶奶终于康复出院了。但她也不放松,怕有什么后遗症,依然每天做脚腕踝关节运动,并坚持去家旁边的小公园散步。当我们让奶奶你不要做那么高强度的运动时,她淡淡地说:“怕拖累你们。”
次年暑假,我们祖孙三代去了云南。当奶奶满脸笑容比着剪刀手站在玉龙雪山山顶时,画面就此定格。
【篇二:冬至品美酒】
在苏州人心目中有一种酒是在冬至时节必喝的,它就是桂花冬酿酒。
还没入冬,酿酒师便开始准备,用上当年新收的糯米,洗米、蒸饭、入坛到撒入酒曲,桂花也是秋季新采的,风干了和入糯米。入冬后,风声一点点响起来,温度一点点低下去,酒坛里米也在悄悄酝酿,等到冷极了的时候,糯米香和桂花甜就开始迫不及待地往外蹿。这时冬酿做好了,冬至也来了。
去年冬至我正好上学住在学校,那时心里很是失落,想着又要错过冬至了,心里有些不快。不过生活总是充满惊喜的,冬至那天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冬酿酒,并要在放学前一节课给我们品尝。听到这个消息,我兴奋不已,一个上午都在热烈期盼着。
时间一点点、一点点地流逝,终于可以喝冬酿酒了。我坐在座位上拿着一杯冬酿酒,如获珍宝,仔细端详,这一小杯颤动着的、淡黄色的酒液上飘着点点桂花,它是如此晶莹诱人,白里透黄的样子,微微荡起时那悠然的感觉让我的心也荡漾起来。
老师一声令下,大家举杯共饮。我举起杯子先用嘴抿了一口,有糯米的酸香也有桂花的甜,里面藏着冬至的味道吧。
我忍不住又喝了一大口,嘴里感到甜滋滋的,香味溢满口腔,又留下无穷回味。这香酒在瞬间征服了我的味蕾,让我欲罢不能。我又干脆一口饮尽,顿时全身如脱胎换骨般神清气爽,充满力量,甜,真甜!香,真香!同学们个个沉浸在品尝美酒的兴奋中,小李脸都红了,是醉了吗?小王的嘴巴发出“啧啧”的惊叹声,教室里一片欢声笑语。看着讲台上的酒壶里还有一些,我赶紧拿着杯子跑过去又倒了一杯,同学们看见了也争先恐后地跑上来倒美酒,瞬间壶中的酒就没了。大家一边品尝着美酒,一边体会着冬至的味道,教室内一派暖意融融,欢声笑语。
在冬至品尝冬酿酒成了我脑子里不可磨灭的记忆。
【篇三:没有鞭炮的春节作文】
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
年夜饭中,除要吃象征全家团圆的鱼丸、肉丸和寓有“食鸡起家”之意的'鸡肉,以及表示“年寿长久”的韭菜,还有各种极富地方风味的油炸食品、汤圆、年糕,特别是吃“乌龟豆沙年糕”(一种用刻有乌龟形状的木模压制而成、内包豆沙馅子的年糕),则有益寿延年之意(台湾)。
湖北团风人春节第一餐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其中,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有希望的后生”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骨头,有“出人头地”之意。秭归人第一餐吃袖炸的白蒿,取其谐音“百好”以图吉利。荆州、沙市一带,第一餐要吃鸡蛋,意谓“实实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二个煮得很嫩,可透过蛋白见蛋黄的“荷包蛋”,意即“银包金,金缠银,得金得银”。
【篇四:水韵苏州】
水,是苏州最好的宝贝。
坐在车上,看着一池池水塘像一只只眼睛一样在苏州城内睁开,一圈一圈的葱茏绿树包围着池水,温柔而恬静,在夏天会感受到一份特别的清凉与舒适。在古色古香的苏州,我们看到了水乡,看到了木船,看到了与我们所习以为常的苏北截然相反的景致。我诧异着,同时享受着。水必然是这个江南城市最常见的景,坐着四轮老爷车在金鸡湖畔畅游,真让人释怀。而水也给人无尽的遐想,它墨绿色的眼睛,仿佛在向我倾诉着苏州几千年来的历史。这水,是苏州的另一段文化,滋润了苏州,丰富了苏州。
晚饭过后,我坐在水边的长凳上小憩。此时,满苏州的水啊,在灯光的抚摸下变成了光亮亮的一片,一些有兴致的游客选择在此刻坐上了船,船穿过桥洞,撑船的苏州人唱着小调,船慢悠悠的行,歌慢悠悠地唱,这水是不是影响了苏州人慢悠悠的生活态度呢?
苏州的水多,桥也多。不管是长的宽的窄的矮的,还是独木桥吊桥石拱桥在苏州都能看到,古老的桥静静地驾于碧波之上,让人想起了有关江南记忆的图画,那么真切,那么古老,让苏州在桥之中见证时间洗刷的痕迹,水,一番换过了一番,永远在静静的走着,想着,但桥却不曾变过,它默默的感受着时代的变迁,却从不言语。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桥在慢慢沉淀更加古老。
水清澈不受污染,有着苏州人特有的婉约。水是江南人家最平常的点缀。有了水,就容易让人想起马致远的那句“小桥流水人家”,而江南水乡到处是这样的景致,让人回味无穷。苏州的水像苏州人每天的生活一样在缓缓前进,富有生命的轮回与活力,同时也拥有了苏州人的不急不躁。静静地缓缓地,会享受,会满足。
苏州的人呐,在水中拥有了一种柔与韧,做事能够处理的圆滑与美满,拥有了水一样的舍得,每天都送走一波水,又拥有一波水,舍弃带来拥有,或许让苏州人把物质看得很淡,让他们笑盈盈的面对每一天的欢欣与不悦。这应该是苏州人长寿的秘诀吧。
徜徉在苏州的水波之中,我感受到了那一番韵味,水是苏州的灵物,它给了苏州生机,给了苏州商机,给了苏州心态。苏州是一幅永恒的画面,在水的洗刷中,它,不会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