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相关作文

【篇一:小康在家乡】

经常听到大人们谈论一个话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什么是小康?”我问爸爸,我知道了,小康这个词最早出自于《礼记》,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描绘的理想社会,普通百姓对宽裕、殷实的理想生活的追求。我知道了1992年中国改革开放转型后,正式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型。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到2020年我国工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爸爸带着我在家乡寻找“小康”

啊!我找到了,小康在繁华的县城里,一栋栋高楼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人们搬进了设施齐全的高档小区;街道两旁商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马路的绿化带郁郁葱葱,鲜花盛开;广场上绿草如茵,空气清新,家乡的小河杨柳依依清澈如初。

啊!我找到了,小康在家乡的工业园里,整齐的厂房宽敞明亮,人们不再背井离乡外出务工,家乡的企业可以提供给他们一份体面的工作,我的许多同学不再被叫做“留守儿童”。

啊!我找到了,小康在家乡的田野上。高速公路从村旁穿过,正在修建的铁路从山间跨过,连绵起伏的群山脚下,美丽乡村迎来了城里的客人。清澈的小溪从村前流过,白墙红瓦的楼房鳞次栉比。整洁的水泥路连接着家家户户。房前花圃,屋后果园,村中健身娱乐设施一应俱全,美丽乡村的人们享受着小康生活。

在人们梦以求的小康社会,如今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家乡。家乡的小康来自党中央的英明决策,来自祖国的富强,来自家乡人民的辛勤付出,但是要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需要更多的人参与,特别是我们青少年更加责无旁贷!梁启超先生说过:“少年强则国强”!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奋发图强,努力拼搏,为我们家乡的小康添砖加瓦、为建设我们的大美华容贡献力量吧!

【篇二:转型】

普希金与陈忠实在恬淡生活中坚守沉静的心湖,网络作家如唐家三少却以玄幻小说适应流行阅读取向而获利丰厚。我认为这样的转型大方向是正常的、必然出现的,重要的是我们的认知与态度。

普希金与陈忠实是老一辈以经典滋养我们心灵的杰出代表。隐居乡野的迪金森、泛舟瓦尔登湖的梭罗等也在其列。这些作家在他们的著作中想要传递的是一种永恒的、也可以说是普适的价值,是对爱、对美、对生命本义的思索与呈递,这样的思索必须是在沉静心湖上开出的水仙,否则他们的抒写便失去了支点。

但是我们的时代,是一个节奏更快、时间更破碎、思想更多元异化的时代,用温和的香片茶换咖啡与酒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所谓普适价值观也越来越难以一统江湖。因此作家中分化出了新的两类人。一类如唐家三少,推出玄幻小说以刺激读者平乏生活中疲软的神经,也迎合了大众猎奇的心理。其实我一直将其视为武侠小说的升级版,不过是英雄佳人、爱恨情仇、奇迹与冒险的又一次形式翻新罢了。我认为过于苛责是没有必要的。何况现在翻译到外国网站上的玄幻小说已成了外国人窥探“最炫中国风”的生动窗口,文化软实力完全可以努力以这种形式输向外界。当代作家中的另外一类则可视为严肃型作者,他们的小说中力图呈现的是现代人生活中无声的困境、广袤多元但也同时逼仄无望的格局与境况,以此为切片,为社会提供了观察现代人的原材料,边缘人也逐渐被推向他们小说的中心,在现代的评判体系和价值维度中引发人们的思考。这也可以视为适应流行,因为这种流行就是我们的生活本身。而现代的我们,可能也正越来越倾向于思考当下,虽然经典中深沉的汪洋大海依旧孕育我们的心灵与感性生命,但不可否认,我们现在也承认理性生活、关注当下的重要性。

作家是坚守沉静心湖还是迎合阅读取向,不过是现代人心理投射下的一个命题。他们的沉静反衬我们内心的喧嚣浮躁,他们的迎合首先也要有我们的取向为向导。当下的生活不会消亡,经典也不会消亡,只不过现在的我们拥有了更多的选择的权力与自由,所以转型之前与转型之后的作品可以共生。担忧旧物大势已去没有必要。现在不也有葛亮历时七载捧出《北鸢》重拾人们对民国及华夏文脉的文化想象吗?现代人是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的有智识的一代,我相信我们能有所坚守,也有眼力筛选作家与作品。多元的呈递与共生,是为了让文学转型、文化转型走在良性之路上,而真正的好作家,也决不会在时光中被人们错过。

【篇三:一张纸,一个人】

时光并不曾陈旧,拭去上面落满的尘灰,依旧亮洁如新。也恰如我,似一张纸,涤尽曾经的错误,曾经的美丽,一如往然……

——题记

改变,是对自己的承诺,是在不知不觉中的重铸。我是一张纸,在时间中改变,在风雨中改变,破碎亦是重生。

每一张纸,都等待被一次一次地上色,直至丰满;每一张纸,都等待反反复复地折叠,直至满是褶子,却造就了更好的自己;每一张纸,都期待一次由平庸到大气的华丽的转型。

抚摩着一度让我着迷的宣纸,它是如此的光滑细腻,柔软的质感,精致的纹路,以及它周身散发着的淡淡的幽香,都无不透露出它作为一张纸的优越感,骄傲的,自信的,自豪的。笔尖轻触,墨色浑厚。宣纸上写下一个完美的笔画。现在的这张纸也许像个刚出生的我,无论怎样的涂画,都能变得异常精彩,无与伦比的美妙,让人感到心灵愉悦。

又是一年一度的书法比赛的准备,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对自己的字已经很有把握,但却陷入了不敢折宣纸的困境,宣纸柔软的质感总是迫使我在下手前提醒自己小心翼翼,像是在安抚受伤的小鸟,总是怀着敬慕之心,不敢伤它一丝一毫,却终是怎么也折不好,无奈对着纸发呆。

突然眼前一黑,一双温暖的大手拿过了我面前的宣纸,“看我的,来,别怕!”老师的话如一缕春风,赶走我心中的阴霾。老师大而灵巧的手抓着我小而笨拙的手,耐心地手把手教我。

恍惚间,一张已经成形的宣纸摊开在我的面前,仍然是光滑细腻,柔软精致,却多了一份美丽大气,这确是纸的一次成功的转型。但仔细研究,宣纸上还烙印下了些深深浅浅,浓浓淡淡的印记。原来老师也是修改了数遍才造就了最好的纸啊!

愣了片刻,老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我理解你对纸的敬重,容不得纸有半点伤痕,因此总是小心翼翼。但纸还可以重来,即使是经过数遍的修改,它还是美的,因为它还抗挫。”

是啊,宣纸在我手中,因为我的小心而使得它反而并没有发挥出它的作用,而在老师的手中,经过反反复复地折叠,一遍又一遍地重来,不怕它痛,不怕它伤,反而造就了更好的纸,只因它不怕错误,只因它可以重来。

一张纸,想了办法补救,终可以擦去过往的错误,绘出更美的图案。

于是,我开始狠下心,对纸,也对自己,给纸一次又一次地重来,也给自己一次又一次地重来,最终造就了更好的纸,造就了更好的自己。

现在,我改掉了过去对纸的小心翼翼的毛病,大胆地折下每一条印记。

这张宣纸上的抑扬顿挫,仿佛照应着我,一路成长,有着艰辛,有着欢乐,有着付出,有着回报。我用心着墨于这张纸,让它变得丰富多彩!

或许人有时候就像一张纸,在一次一次的折叠中改变,我就如这纸一般,在时光中不知不觉的改变,再脏再旧,也会有新生。一张纸,一个人。

【篇四:是梦想还是想梦】

谈到梦想,就像打开时间的匣子。古往今来几乎每个人都有梦想:为官,为商,亦或者是成为千古流芳的文豪词宗。暂且不表他们成功与否,单说有几人付之行动了呢?

有人说,梦想是前进的动力,但我认为梦想优势恰恰会成为禁锢思想的牢笼。关键在你如何抉择。

“斜斟北斗,细饮银河,共我醉明月。”对于李煜来说,用“陆才如海,潘才如江”形容在合适不过了。娴丽藻饰的诗词在他手中肆意倾洒。对他来说,梦想是缔造一个“盛无出其繁,文无位其右”的盛世南唐,趋炎附势的奉承冲昏了他的头脑,自以为是“江山永固,天人难攻”。然不多时北宋的十万铁骑就奔驰于南国的锦绣山河。自己被俘,美人被掳。一个违命侯粉碎了他“天朝上国”的梦想,一杯毒酒也足以了结他浑噩的残生。

“一入宫帏深似海,半山风雪半山晴”这位风流不羁君王的梦想也谓至善至哉。但也正因为他一直苟活于他所谓的“梦想”之中,缺少对现实的认知和思考,才使之一败涂地。

历史告诉我们单有梦想却不行动的结果是不言而喻的。

《中国合伙人》中孟晓俊的原型是被誉为新东方三驾马车之一的徐小平,有着中央音乐学院教育背景的他,最初却幻想成为“大陆罗大佑”。音乐的梦想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幸运的是徐小平最终成功转型成为成功的咨询师。这中间是怎样的一个过程?转型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据徐小平本人说:成功不是维生素,可以提炼出来给人服用。我本人成功转型的转折点,是1996年在俞敏洪的邀请下,回到新东方,做着自己喜欢并擅长的工作。俞敏洪来温哥华找我也许有偶然性,但从必然的角度讲,我成功转型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坚定人生的根本方向:我的前途在中国;在于我想要成功,并且最终走出了那一步。

“勇于前行”这句雕刻在古希腊戴尔菲城那座神庙里唯一的碑铭,犹如一把千年不熄的火炬,表达了人类与生俱来的内在要求和至高无上的思考命题。

只有梦想却不行动,这不会给我们带来胜利的果实;唯有在梦想的指引下,行动的践行中,我们才能品味到成功的喜悦。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