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印象中的李白】
一个“仰天大笑出门去”的潇洒诗仙,不拘束于凡尘规矩的太白上仙,却常常能让人感受到,他隐藏在洒脱中的那一份无人理解的孤寂与悲凉。
李白,哪怕他在我们的印象中是那么的洒脱和飘逸脱尘,他也还仅仅只是一个尚未脱胎换骨的凡人,他,再潇洒,也会孤寂。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亭中,一袭白袍飞扬,他,正借酒解愁,说是浇愁却更为合适。表面上的狂放,实际上底下又有多少辛酸?他,也不过是一介凡人。
常有人说,当个李白,多好,洒脱自在,不拘于世俗,可又有谁想过,若你是李白,你真的能够像他一般潇洒自如吗?你真的能做到年纪轻轻便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吗?你又有李白的才华吗?你能承受得住世俗的非论吗?你做不到,这也是李白的境界,也是一种高处不胜寒。
李白,是中华上下五千年中,盛绽的一朵奇葩,不要认为,只要像李白一般狂纵饮洒便能成为下一个李白,李白的心境,不是凡人能一直比拟的,他似自弃而非自弃,似洒脱而非洒脱,往往似是而非。
然而,千百年来,又有谁真正理解了他?
【篇二:带着笑容出发】
我们诗书散文阅览无数,而在那纷至沓来的祯祯页页中,笑已然成为美好的代表,成为驶向幸福的标签。它温暖明亮,它自信昂扬,它乐观勇敢,翩翩浮现在文章礼赞中主角的脸庞,放射直往幸福进军的光芒!
而我也愿意蓄满笑意,做一个带着笑容出发的角色。
笑容是为青春的缤纷画卷打上的亮光,惊艳人生,迸发满满的活力。我们携着这脸上虚掩不住的欢乐,像快乐病毒无限传染,从教室到走廊、从绿径到操场,于是这朵永不凋谢的“花”,烂漫了整个校园,为校园生活缀上不败的春天。
笑容是女生高高甩在后脑勺的马尾。铿铮挺拔,在风口浪头以及一切唏嘘豁气腾达,将所有烦恼与自卑一笑泯然。这是我们不能缺失的来自内心的骄傲,应深入骨髓,挺立在脊梁。我们这个敏感的年龄里,不能佝偻含羞,不低头躲藏面颊的雀斑,不屈身掩下额间的痘,我们正当身强力壮,我们仗倚风华正茂。抬头呈一个大大的笑容,直驱活力赛道。
笑容是在月光中盛绽,在无眠黑暗中迎接曙光的思想。我们在漫漫人生轨道上,持一盏勇进的马灯,无论陡峭与颠簸,依旧摇曳自己满载笑意的星星烛火。前进,前进;摸索、摸索,不怕锐石阻挡,相信困境总会云卷又云舒!我们怀揣这一缕光明与浓浓笑意,在前方的未知路段中畅通无阻。
我愿意嵌下这真实的笑容,如佩上璞玉、镶上宝石,在我们这充满了不知是“阴晴阳缺”或“悲伤离合”的世界里,朝着无限可能的未来出发!
【篇三:读《城南旧事》有感】
童年是一朵开在盛夏的花,纯美绚丽,但只属盛夏。
一直都喜欢《城南旧事》里一种淡淡情感,像那朵夹竹桃,那座四合院,那条胡同,那个书场……也渐渐对书中的人有种好奇与伤感,那个一起约定去看海的人,那个思念孩子的母亲,那个反对封建思想的兰姨娘……许多各色的人,以英子为中心汇集之后又纷纷离去,带给英子的成长同时,也会有静静的感伤弥漫。
喜欢那个与英子约定长大看海去的人,他蹲在草丛里与英子相遇,谁都没有预料到,他们就这样悄然相会。不需要多隆重,不需要多巧合,不需要多少缘分,遇见就是遇见,此刻,无关身份。
读时真切地感受到了童真,它流露在了字行间里,明明想把那份叹息掩藏起来,却无处可隐。对于童年,好似还没觉察就会有人告诉你它已经走了,你长大了。成长和蜕变的字眼总是格外扣人心弦。
或许,不会明白是因为成长才有了时间的流逝,还是时间的流逝使成长看起来有莫名的感伤,不会懂。没有谁会陪谁一辈子,走的人终还是要走,就像在与那么多人相处约定好以后,还是会走散。
那种在人海中一眼就见到你的几率小得可怜。
不敢奢求,唯有感叹。
童年不是在经历各种之后的处变不惊,它有许多小情绪,它会害怕,会慌张,会开心,会疑惑,会期待着再次相见时赴离别之约。
谁也不敢给童年下定义,它是飘渺的,却可以感觉得到。它也毫无疑问是千夫所指的,在它给予美好时,就该知道。
无聊的。发呆的。淘气的。不肯忘记的。
漫长的。短暂的。怀念的。无法挽回的。
所有的。童年。
它开在盛夏,盛绽之时那会想到残败之时的狼狈,就算知道怕也只会义无反顾。带刺的馨香。
一年有四个季节就一定有它可以维持亿万年的道理,想不通就不要深究。只需做好自己,安然。
须知,每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花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