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又是春来时】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独自走在街头;几只麻雀歇在路灯上,不停地歌唱;小燕子踏着轻快的脚步,剪来了春天;阳光撒在人们的脸上,无私地奉献着光和热……天空是海蓝的,小河是浅绿的,遥远望去,桃花漫飞。
可是,以前的浦口却不是这样字的。
自从党和国家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后,那昔日的绿水青山便一去不复还。桃花依旧开放,可却美的残忍。一阵秋风吹过,卷来的不再是可爱的花瓣,带来的也不再是寂静,而是夹杂着几片废纸,带来了城市的喧嚣……
浦口开始大力发展经济,人们为了修建工厂、房屋,伤害了自然母亲的一头青丝,它们的减少,已经使自然母亲逐渐衰老。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电池污染……本已破坏的环境,现在连绿色也不放过。人类用来供给自己生活物品的工厂,严重地伤害了大气层,使南极上空的臭氧层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空洞……
渐渐地,老山寂寞了;天空憔悴了;燕子哭泣了。它再也剪不出春天来了,
也许是自然母亲的呼唤唤起了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老山寂寞后,浦口起草了“构建文明浦口”的方案,全浦口的人都动员起来了,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过错,理解了自然母亲的殷切希望。他们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把污水赶走了,把青翠的树木还给了大地,把蔚蓝的天空还给了人类,把美好的环境还给了大自然。
渐渐地,老山又笑了,天空又变成了海蓝色,小河也恢复到从前的浅绿,又是一年春天来时,亦是一个新的开始。
我听着麻雀的歌唱走到了大街拐角,依旧是一片生机蓬勃,墙角的桃花漫飞,看来,连浦口的最拐角都充满了绿意,春天又来了。我精神抖擞地走回了家。
看来,像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应该注意环境的保护,要做到两者协调发展,稳定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只有做到两手抓,才能构建文明国家,构建文明浦口。
同学们,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勾勒“绿色浦口”,让梦想照在现实,让花儿依旧吐艳,让绿意依旧溢满枝条,让大树依旧生机蓬勃,让太阳依旧喷薄。
【篇二:家乡美好乡村】
乡村是华夏儿女的根,乡村是华夏民族的根。乡村哺育了一方人,造就了一片地。而今,乡村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维护。
如今,城市化的脚步不断加快,乡村的很多东西都已经消失殆尽了。旧时的小水溪,儿时的油麦地,曾经的绿草地都已经被浑浊的河水、林立的工厂、硬冷的水泥地所代替。乡村已经变了味,乡村在高速发展的经济中失去原本的美好。我们必须为我们的家行动起来了。
河是乡村的魂。可是,现在乡村的魂却失神了。我们学校周围那条河,同学们都戏称为“鸭绿江”。工厂日夜向里面排放着污水,我们得让这种现状尽快好转。大家必须一起行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还给小河以清澈。终有一天我们会看到“鸭绿江”转变为清水溪。
目光再转向那林立的工厂,许多乡村片面追求发展经济,大力招商引资,他们牺牲了大片肥沃的土地来成全工厂的建成。结果是,湛蓝的天空不复存在,清新的空气不知所踪,取而代之的是灰蒙蒙的天空、污浊的空气。这足以让我们警醒,我们须得大声疾呼:还我们一片蓝天,还我们一片绿地。发展经济固然重要,但若以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为代价,那就因小失大了。
乡村的小路,是一直情有独钟。而却被生硬的水泥路所替代,不再有泥土清香侵入心田。尤其在烈日下,站在路上更是热得令人难受。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光着两脚丫子尽情在路上撒泼,仿佛人与路融为了一体。乡村的路是需要宽阔的,但我们不妨可以保存些许旧时的记忆。
虽然乡村变了味,但是有些东西却始终没有变,乡村的人依然是那样淳朴,那么热情好客。记得每每放假总有村里的人拉我去做客,没有什么豪华盛宴,但很丰盛、很实在,他们都得让我吃得实在吃不下才肯放我走。乡村的人始终勤奋朴素,他们干着活哼着曲儿是最美的,他们扛着东西甩着手臂,嘴还不时地喊着号子是最迷人的。乡村的人教会勤奋,教会我刻苦,教会我向上。
乡村的情更是永恒不变。村里有位孤寡老人,一个人孤苦无依,大家隔三差五轮流去照顾他。而每到逢年过节,便接到家里来做客。村里村外,洋溢着的是人们的情,是人们恒古不变的乡情。正是这份情,让我们在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让我们在这片土地上收获颇多,让我们不再孤单。
乡村,我的家,那里是我美好的归宿,那里是我们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