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相关作文

【篇一:写景的作文】

《山海经·大荒北经》里记载着这样一段传说: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翼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没错,这就是著名的涿鹿之战。而涿鹿,恰恰便是我的家乡。

虽说为这世世代代口口相传的传说而自豪,但身为一个老涿鹿,任何人都无法把那令人热血沸腾的传说与如今的这片土地联系起来吧?

黄帝斩下蚩尤头颅的时候,这里恐怕还是平坦一片。但隔了五千年的时间,一座座狰狞的钢铁大楼拔地而起,钢筋水泥充斥着整片土地。来来往往的车辆疾驰在马路上,但又时不时被红绿灯给拦下来,乖乖的等待一两分钟。

北京是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工业发达,但天上的雾霾好似老天皱起了眉头,那不快总也驱不散。

涿鹿距离北京很近,车程只有不到三小时。但与北京不同,我的家乡并没有雾霾的烦扰。那蓝天仍然是蓝天,从来没有减少过一丝一毫的青,甚至少有乌云蔽日,太平的不得了。老舍大夸特夸北平的天气好,四季如春。但涿鹿人都轻轻一笑:北平的天气再好能有我们涿鹿好吗?

涿鹿人爱吃,所以非常重视农业。温泉屯的葡萄,赵家蓬的土豆……有外地人来游览我的家乡,来时两手空空,但走时,却滑稽的左手提土豆,右手拿葡萄。有时甚至沉重到压的他们头顶冒汗,但他们的手却不肯放松。

我家乡的土话一脉相传,具有浓重的特色。它朴实却不老土;它独特却不难懂;它豪放却不放荡。说着这样的话,会有谁不自豪呢?

站在这片土地上,我似乎还嗅的到血与火的味道;站在这篇土地上,我似乎还看得到黄帝纵横战场的英姿——涿鹿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啊,总是用它独特的魅力感染着每一个人。

【篇二:缙云仙都 人间仙境】

人们都说,仙都风景美如画,一谈起缙云,人们便会不由自主的想起那“仙人故居”——仙都。2019年末,仙都更是被国家评定为5A级风景区,受到了国内外的关注。于是,怀着对仙都的美好回忆和向往,我重新回到了风景如画的仙都,打算来一次故地重游。

一路上环境清幽,清澈的小溪伴随着马路蜿蜒进入深林,沿路的树木苍翠挺拔,适逢下完一场小雨,群山在云雾缭绕之间,只隐约留给人一个朦胧的身影,当真是如“神仙居”一般神秘美丽!

来到仙都景区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仙都最著名的“鼎湖峰”,当地人又称其为“石笋”,170多米高的石块在溪边拔地而起,我站在底下向上望,不由自主的感到头晕目眩,这让我不禁感慨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在欣赏完神奇的鼎湖峰之后,我们就前往黄帝祠宇参观。黄帝祠宇坐落在鼎湖峰边上,我们沿着古色古香的小路往黄帝祠宇走,小路边上的池子里有一群群金红色的锦鲤,它们在池水中跳来跳去,仿佛在欢迎前来游览的客人。

走到黄帝祠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巨大的龙纹汉白玉,汉白玉上的花纹做工精致,巨龙栩栩如生,为黄帝祠宇增添了几分气势。我们拾级而上进入到主殿,就看到轩辕黄帝威严的站立着,目视前方,守护着富饶美丽的神州大地,让人不由自主的心生敬意。黄帝祠宇人很多,但大家都很安静,井然有序的参观着。

出了黄帝祠宇,我乘着缆车到了高处。从高处往下看,在一片苍翠的树林间,好溪犹如一条飘逸的织带点缀其间,大概是哪个小仙女遗落在这儿的,又为仙都增添了几分“人间仙境”的意味。好溪上飘着几只竹筏,船家穿着蓑衣,戴着斗笠不徐不疾的划着竹筏,这样的仙境,让居住在这里的人也沾染上了几分隐士高人的气息。

这一趟仙都之行让我更加真切的感受到了人间仙境的魅力,在成为5A级风景区之后,我相信,将有更多的人感受到它的魅力!

【篇三:我和雷神过一天】

一天,我走在上学的路上,忽然一阵怪风把我吹了起来,等我反应过来,我已经到了一个黑色的湖边。湖面冒着气泡,发着幽光。突然,从湖底冒出来一个人首龙身的怪物,我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

眼看着它游了过来,离我越来越近,我吓得大哭起来。那怪物突然停住了,手足无措地说:“唉,你别哭啊!我是不是吓到你了。我只是太久没见到小孩子,太兴奋了。自我介绍一下,我叫雷神,这里是我的雷泽,欢迎你来玩。作为见面礼,我跟你玩个游戏吧。”只见他猛吸一口气,将肚子鼓成一个球,接着他拍了拍自己的肚皮,“轰隆隆”的声音震耳欲聋,刚站起身的我又被吓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他目瞪口呆地看着我:“不是吧,我又吓到你了。”

看着他那滑稽的样子,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他见我笑了,也乐了。就这样我们成为了好朋友。我跟他讲了我们学校的趣事,他一高兴起来就拍拍肚皮,哈哈大笑。

我们正聊得开心,突然一列军队出现在雷泽对面。为首的士兵指着雷神大喊:“找到雷神了!快抓住他,黄帝大大有赏!”听到"黄帝”二字,我突然想到《山海经》中有过记载:黄帝跟蚩尤打仗的时候,黄帝为了振作士气,威慑敌人,便杀了一头夔牛,用它的皮做鼓,然后取了雷神身体里最大的一根骨头,做了鼓槌。所以他们这次来取雷神骨头的!一想到这里,我忙拉着雷神赶紧跑。边跑边喊:“快跑!快跑!他们是来取你骨头的!”雷神听后大惊失色,赶紧把我放到他的背上,便腾空而起。我紧紧抓住他的鳞片,伏在他的背上,只听见风在耳旁呼呼地吹。

突然雷神停了下来,差点把我甩了出去。我焦急地拍了拍他的背,大喊:“快跑啊!你在干嘛?”他降落下来,把我轻轻放到地上。温柔地看着我,说:“孩子,我知道你来自哪里,这一仗对黄帝来说很重要,他不可以输,如果他输了,就不会有你了。不就是一根骨头吗?给他们就是了!”话音刚落,天空中就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圆环,不停地旋转着,散发出暗金色的光芒。它渐渐向我们移了过来。当它到达我们的头顶,就“嗖”的一下套到了雷神的头上,顿时灵光闪闪,一股巨大的力量把我推开,只见那圆环越收越紧,将雷神牢牢困在其中,使他动弹不得。士兵们蜂拥而至。我疯狂地扯着那个圆环,哭喊着:“求求你们放了他吧,一定能找到更好的替代品做鼓槌的!”“傻孩子,别哭,我身体好的很。”雷神笑着说,“拿掉一根骨头没什么大不了的。”说着他就被士兵拖走了。我哭的上气不接下气,哭着哭着就醒来了,原来这只是一场梦。

雷神,你还好吗?

【篇四:我和黄帝过一天】

今天,黄帝邀请我参观他的宫殿。

黄帝是一个爱好和平的人,他爱民如子,赏罚分明,所以我接受了他的邀请。

黄帝正在带领我参观宫殿里的奇观奇事,我正看得起兴时,黄帝接到了蚩尤的战书。他叫来士兵说:“对蚩尤不要轻意迎战,他的实力还不足以取得胜利”。

但没过多久,蚩尤已经发起进攻了,黄帝无可奈何只好带上我亲自迎战。蚩尤要风伯和雨师两位助战,他的这两位徒弟使出放雾魔法,顿时谁也看不清,黄帝只好带上我撤退。

退了不远,我给黄帝提了一个建议,我们可以做一个指南车,指南车是一辆可以在雾中不容易迷路的车。我又建议黄帝做一面鼓,这面鼓敲打起来响彻云霄,用来吓唬蚩尤。

等我们回头再战时,果然蚩尤又释放雾来迷惑我们。我和黄帝用指南车在烟中探路,并用大鼓四处敲打,蚩尤听到到处都是震耳欲聋的鼓声,吓得魂飞魄散,终于被黄帝逮住了!

我帮黄帝取得了胜利,一切回归和平。

【篇五:我最喜爱的一本书】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山海经》】

田凯铭

《山海经》是一部流传千年的先秦古籍,《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中最多的一部奇书,《山海经》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山海经》是历史与神话的交融,历史中有神话,神话中有历史。“盘古开天地”的神话传说,是古人用神话来解释宇宙的起源。“女娲造人”的神话传说,是古人用神话来解释人类的起源;“共工怒触不周山”的神话传说,是古人用神话来解释中国地理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地貌的起源。

《山海经》中“刑天舞干戚”里的刑天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传说刑天原是一个无名巨人,因为和黄帝争高下,被黄帝砍掉了脑袋,这才叫他“刑天”的。刑天,就是砍头的意思。刑天原本是炎帝的臣子,新崛起的黄帝打败了炎帝,使他非常气愤,后来又听说蚩尤被黄帝打败后,他再也忍耐不住了,决定和黄帝争个高下。他离开南方天庭,左手握了一面盾,右手拿了一把板斧,直奔中央天庭,向黄帝交战。两人从中央天庭杀到凡间,杀到了常羊门近旁,黄帝冷不防一剑将刑天巨大的头颅砍了下来,并埋在了常羊山里,刑天并没有甘心失败,他突然站了起来,继续战斗。他用双乳当作眼睛,用肚脐当作嘴巴,虽然他的敌人已经跑回天庭,但这是个断头的刑天,至今还在常羊山里,挥舞着手里的斧子呢!后来刑天逐渐成为勇猛将士的象征,并被尊为战神。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在《读山海经》的这首诗里,写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诗句。

通过读《山海经》,我知道了我们要学习盘古那种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我们要学习精卫的那种永不放弃的精神;我们要学习大禹的那种持之以恒的精神。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山海经》】

六年一班朱妍睿

它文字简洁、结构严谨;它内容丰富、影响深远;它博大精深、无所不容;它包罗万象、荒诞不经;它是一部充满神秘色彩的著作,它就是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山海经》。

《山海经》是一本上古时期的旷世奇书,介绍了中华大地的山川宝藏、异鸟怪兽、奇花异石,让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再加上质朴的没有任何修饰的文字,给人一种走进了洪荒、走进了原始时代的神秘而又敬畏的感觉。

而我,最喜爱山海经里的神话部分,它融知识性、趣味性、故事性为一体,让我们看见了一个个生动形象,活灵活现的神话人物。大刀阔斧、改天换地的盘古告诉我们,顶天立地、造化万物的人最美;神通广大、炼石补天的女娲告诉我们,正义善良、无私奉献的人最美;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精卫告诉我们,天道酬勤、勤能补拙的人最美;坚韧不拔、永不言败的刑天告诉我们,顽强不屈、奋斗不懈的人最美;力大神勇、为民除害的后羿告诉我们,碧血丹心、虚怀若谷的人最美…这些神话故事让我回味无穷、受益匪浅。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当年,“采菊东篱下”的陶渊明已深得品读《山海经》的乐趣,而今天的我们亦能在愉悦中,通过这本书丰富想象、增长见闻、扩展视野、获取知识、启迪心灵。

我喜爱这寓意深远、历久弥新的神话故事,但是我更喜爱这沧海桑田、灿烂辉煌的先秦古籍《山海经》。

【我最喜爱的一本书——《山海经》】

张德政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人类前行的脚步;书,是人类知识的源泉。没有书,人类就不会得到丰富的知识。这其中,《山海经》就是我最喜爱的书。

《山海经》承载了中华历史神话的源泉,记录了有史以来神话的经典,描绘了从古至今神话的故事。这是一本流传千古的书籍,这是先人为了解答世间万物所想象的故事。它不像希腊神话变幻奥妙,不像圣经故事受人崇敬,它简练平凡,平凡而不平淡,简练而不简单,多姿多彩,丰富绚丽。那一幅幅复杂中透着奥妙的精美图纹,用最生动方式诉说了古代神话的点点滴滴。先人用他们灵活的头脑、超人的智慧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这本流芳百世的《山海经》。起初,家家户户都流传《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到西汉时期由刘向父子整理而成。经历了二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山海经》终究将它最美的面孔展现给世人,成了万人传颂的经典对象。

《山海经》分为《山经》和《海经》,不用说,最爱众人欢迎的当属那十三篇《海经》了。《海经》中记载了众多我们耳熟能详的神话,有动人心弦的《精卫填海》,有迷人耳目的《后羿射日》,有感人心脾的《女娲补天》……这其中,最令我着迷的莫过于《盘古开天地》了。那时,天地就是一个浑浊不清、昏昏沉沉的鸡蛋。过了一万八千年,盘古苏醒后将天地分离,这位巨人的智慧高于天,力量大于地。就这样,盘古顶天立地一万八千年,终于无法坚持,毅然到底。直至死后,盘古依然为世界做出贡献,增光添彩,将身体每一处都来装点大自然: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山川,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盘古永远是众人心中不可替代的创世英雄。

《山海经》,它简短生趣,浩大神奇,为世人所爱。愿这部经典的古书能永受称颂。

【篇六:神奇的仙都】

说到缙云,让人情不自禁的想到仙都,仙都至今已有1300年历史。

“皇都归来过仙都,厌看西湖看鼎湖。”鼎湖峰景区是仙都的主景区,她的最大看点是鼎湖峰。鼎湖峰在步虚山脚、好溪畔拔地而起,如擎天大柱,高耸入云。置身仙都,远远望去,鼎湖峰恰似孙悟空的金箍棒,直指玉皇大帝的凌霄宝殿。近处细看,鼎湖峰像一架天梯,傲然挺立,为天地之间架设了一条登天通道;又像一个巨人,顶天立地,撑起一片蓝天。换位侧看,鼎湖峰像一个如来佛祖的大拇指,在赞美仙都的秀山时,丽水和缙云人民的聪明睿智。

鼎湖峰的景色随着时间变幻。东方红日慢慢升起,鼎湖峰晨雾缭绕,若隐若现,好似仙境;黄昏时分,鼎湖峰披上了一件金斗篷,在落日余晖的照映下,非常引人注目;春风初度,鼎湖峰山花烂漫,如一个头上插满鲜花的姑娘,以溪为镜,孤芳自赏;冬沐瑞雪,鼎湖峰戴上了一顶白帽子,像一个的圣诞老人,正在爬山涉水,赶着给孩子们派送圣诞礼物。

鼎湖峰右侧山谷中有一片富丽堂皇的仿古建筑群,那就是“黄帝祠宇”。黄帝祠宇每年举行春秋二祭,祭祀大典秉承古风,煞是好看。那时黄帝祠宇贵客盈门,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与鼎湖峰遥相呼应的是“仙女照镜”。初阳山北麓的一处悬崖峭壁上矗立着七根石笋,像七个神态各异的仙女。初阳山主峰下有一个圆圆的、空透的山洞,透过山洞可以看到蓝天,像一面大镜子。七个仙女正对着镜子梳妆打扮呢。

初阳山脚有一个“倪翁洞”。相传春秋时期,倪翁以猿猴为伴,在洞中修道成仙,留下了一处遗迹。现在,洞中还有一个倪翁怀抱猿猴的石雕坐像。

与倪翁洞毗邻的是“独峰书院”。这是宋朝大学问家朱熹在缙云讲学之所。仙都风景区好玩的地方数不胜数,有芙蓉峡、婆媳石、龙耕路、大肚岩、凌虚洞等等风景名胜。

这么美的地方哪里找,快到缙云找。

【篇七:最美故乡】

蓝天如洗,温暖的阳光照在鼎湖峰下的梅花枝头,红的热烈,白的素洁,皇帝祠宇边上一株迎春花已悄然绽放,报告着春的消息,这就是缙云最美之地——仙都。

仙都之美,最美于山。由于几千年前的火山爆发这里形成了各种各样奇形怪状的石头,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于是,这些神奇的石头,就成为了一个个故事,流传千古。最妙的就是鼎湖峰,它因为顶上有一口湖而得名,传说黄帝曾在此练过丹,最后乘龙升天,成为了玉皇大帝。唐代诗人白居易还曾在这个地方做过一首诗:“黄帝笙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有是风击鼎湖浪,散做晴天雨点来。”其状如春笋,直刺云天,高178。08米,有“天下第一笋”之称。

黄帝炼丹时还留下一样财富——烧饼。传说黄帝守炉炼丹饿的时候就贴一个面团在炉上,烤熟了吃。其飞升之后,这种方法流传到了民间,成为了缙云一大美食之一烧饼。烧饼油色金黄,里面馅料饱满而且做得简单:将馅料包入面团中,做成饼状,正面涂上糖水,后面涂上点水粘在饼桶上等上三五分钟就可以吃了,这烧饼真是表脆内糯,油而不腻,鲜香满口。

缙云还有一条最美的溪——好溪。好溪旧名恶溪,又名丽水,源头来自大盘山,西流而南合管溪,又溪及远近诸条涧水,经仙都山下谓之练溪,至县南入丽水县称东港,又南入大溪,为瓯江支流。这就是好溪的地理位置。我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好溪这样的水。好溪的水真静啊,静的让你觉得它不在流动;好溪的水真清啊,清的可以让人看见溪底的水草。

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夜深千帐灯。”是对故乡的倚以眷恋,人生苦短,月晕缠绵,叹一句乡情似上去,流年如水,何不弄一笔墨走一笔辉煌。

【篇八:我们身边的龙文化1000字】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它们全都是龙的传人……”

龙是什么?龙,是一种中国人传承了千年的神物,没有人真正见过他的样子,但是千年来无数国人还是在不停的传承着龙的传说。而这首历久弥新的《龙的传人》,不管经历多少个轮回也依然有无数中国人满怀激情的传唱。

龙,是我们华夏的精神象征,早在千年以前它就已经成为了中华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辞海》中有云“龙是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华夏民族的先祖炎帝、黄帝,传说中和龙都有密切的关系,“黄帝龙轩辕氏龙图出河”,相传炎帝为其母感应“神龙首”而生,因而中国人自称为“龙的传人”

在之后的封建社会时期,“龙”便是成为了皇权的象征。人民认为皇帝是天上的真龙下凡,因此皇帝又被称为“真龙天子”,皇帝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明代时期,更是有飞鱼服和蟒袍的存在。

龙文化不单单只在历史的沧桑中留下浓重的一笔,它同样潜伏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它是那充满“善良”的万种子,它是那润泽心田的一捧“关怀”的泉水,它是冬日里充满“柔情”的暖阳。

当你走在大街上,将一枚硬币落在乞丐那有些破旧的碗里时,你会看到他感激的笑容,因为那枚硬币已化为善良偷偷溜进他的心里。当你在经历无数次挫折与打击后,与别人齐心协力完成一项任务时,心中满满的成就感叫做“团结”。

“龙”是还神灵的象征,掌管了五湖四海;它是权利的象征,坐拥着九州华夏;它是福气的象征,带来了团圆欢喜。

但龙也并不是永远的胜利者,龙也会沉睡,也会下坠。但是,龙不会永远低下高傲的头颅。天边的惊雷闪电、暴雨狂风就会让它再次苏醒再次腾飞。就像我们的祖国,我们有过灿烂的文明,强汉、盛唐、富宋……,我们也曾有过让世界瞩目的壮举,万里长城、丝绸之路、七下西洋……我们也曾经历过无尽的痛苦和屈辱,虎门销烟的一声长叹、马关条约的无尽唏嘘、殖民地里的卑躬屈膝、日寇铁蹄下的无畏抗争……然而中国人并没有敌人想象的那么脆弱,因为我们是龙的传人,自然不会甘于沉沦,做不战而屈人之兵。也因为我们不止一次地从鲜血与炮火中爬起,那是身体中龙的血脉在潺潺流淌,那是一身傲骨,那是不屈的灵魂。

五千年漫漫征程,一路风雨一路行。如今,走向世界的中国,脚步迈得更加坚定、更加铿镪、更加豪迈。民族复兴,指日可待;中华腾飞,势不可挡。

“巨龙脚底下我成长,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