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感悟清华】
清华大学在我的心目中是一个美丽又神圣的地方,因为她是一个孕育了无数人才的摇篮。这次我有幸参加了首都高校科技冬令营活动,让我踏上了这片向往的地方。
当我走进清华的时候,正是一个雪后初晴日子。一眼望去,宽广草地上洁白如银,白茫茫地看不到边。草地边和路边的柳树上也穿上了漂亮地白衣裳,风儿吹起,枝条上的雪花随风起舞,在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剔透的雪花飘洒在脸上和身上,为我喜悦地心情更增加了色彩。
在清华园里,有许多的建筑,不光有古老的房屋和古迹,也有许多现代化的教学楼和学生公寓。最吸引我的建筑要数那座端庄雄伟地大礼堂了,这座礼堂有九十多年的历史了。它是一座西式大礼堂,它一直被清华师生视为坚定、朴实、不屈不挠性格的象征。它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清华学子不断进取,直到理想的彼岸。坐在大厅里,我们听取了老教授讲解清华的校史,让我进一步了解了清华的过去和现在。
吸引我的不只有那瑞庄雄伟的建筑物,还有清华大学的八字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八个字精辟地概括了中国文化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的深刻认识。是中华民族性格的重要表现。成为了师生共同遵守的校训。这八个字也深深地印入了我的脑海中,时刻勉励着我。将对我的人生观和今后的学习起着深远的影响。
在清华大学的四天生活中,我感受到了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感受到水木清华深奥文化和科学底蕴。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体会到了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为了祖国的未来而努力学习、拼搏进取的精神。这次清华之行,让我树立了一个远大理想:那就是将来要到清华读书。像清华园里的大哥哥大姐姐一样,在现代化的教室里上课,在古老的大礼堂下读书,在幽静地校园里漫步。
虽然我现在还是初一的学生,但是我会从现在起努力学习,向着自己的目标一步一步地靠近。
【篇二:游清华大学有感】
说起清华大学,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清华大学是我们众所周知的一所大学,是中国著名的大学之一,更是国际的知著大学。
今天下午,我来到了北京清华大学的校门前。从校门口望去,是一条宽阔的柏油马路。我在网上搜了一下,整个清华大学就占地八千多亩。光从这个数字就深深地震撼了我。走进校门,顺着这条宽阔的柏油马路——清华路,来到了清华园。
一走进清华园,我便被这美丽的风景迷住了。夏日的风轻轻拂过我的脸颊,绿油油的小草也随风轻轻摆动。再往里走,就是非常著名的“荷塘月色”。夕阳暖暖地洒在湖面上,岸边的柳条随风摇曳。湖中的荷花亭亭玉立,紧紧地依偎着那些碧绿圆滚的荷叶。她们在阳光的沐浴下,显得更加美丽动人。据那里的资料显示,这个荷塘月色的美景是为了纪念朱自清先生在清华大学教书时写下的《荷塘月色》而修建的。继续往里走,我来到了第二教学楼的脚下。走进教学楼,就看到了“自强不息”这四个书法字样挂在墙上。商量二楼,就是教室。走廊里非常安静,仿佛一根针掉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透过每个教室的门窗可以看见,教室里的每一个学生都在认真地学习。我小心翼翼地走着,生怕吵到了那些正在努力学习的学生。
突然,我的心中奔涌出了“我要上清华”的念头。当然,这不是我说上就能上的。这还需要我付出更多的努力,留下更多的汗水,才有可能实现这个目标。所以,从现在开始,我就要更加努力地学习,要比别人付出的更多。还有一点,就是要坚持。如果不坚持,这么多的努力也会功亏一篑,付之东流。我相信,只要努力了,都会有回报的。我就要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为我的美好未来而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三:珍贵的石头】
我的书桌上摆放着一块儿小小的石头,它整个都是暗灰色的,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但在我心里,它是一块时刻提醒我的宝石。
说起这块石头,还要从前几天我参加的北京夏令营说起。8月10日,我跟随邢台日报社小记者的队伍参加了北京夏令营,这个夏令营一共三天,这也是我第一次独自出远门,心里有一点儿不安,更多的还是兴奋。从邢台到北京要六个多小时,一路上却并不觉得无聊,本来从没有见过面的小记者好像一下子都成了好朋友,大家兴高采烈得聊天、说笑、分享自己带的零食,大巴车上欢声笑语,好像一个快乐的大家庭。
到北京后的第一天下午,老师带我们去了清华大学。这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大学,我一下子被大学校园里神圣的气息笼罩起来,这一刻我在心里默念,清华,等着我。我悄悄的在树荫里捡起一块石头放进背包里,就是希望它能时刻提醒着我:好好学习,为了有一天我能拿着大学的通知书再次站在这里。
看到这块儿石头,我还会记起夏令营的美好时光,想起庄严的天安门,想起我们在故宫里玩儿的大内密探的游戏,想起蕴藏着无限科学密码的科技馆里的亲身体验……
这是我第一次去夏令营,也是我感触很深的一次出游,我会永远记住这次夏令营的快乐时光,也会永远记住对这块清华园里的小石头的承诺。
【篇四:游清华园】
七月,仲夏的风,干干的、热热的,吹过北京城上千年的天空,吹散了结着愁绪的云气。站在颐和园里的高亭上,回望北京偌大的城区,一片清朗。俯瞰这充满了历史气息的城市,心里满是一种随着历史沉淀下去的安宁,内心一片平静。
从颐和园出来,是下午四点左右吧,于是决定去清华大学看看。一路找不到车,一路步行着;一直找不到路,一直寻找着。呵!去大学的路还算有些坎坷。到了清华,已是六、七点的光景,对面街上华灯初上,有些明亮,有些虚恍。天边的落日的橙红的光斜映在清华草坪上的日晷上,那么平和,那么实在——实实在在地让我看见时光随着阳光,随着日晷指针的细影在流逝着。
踏着缓缓从我脚下抽走的余晖,我静静地漫步在清华里的小路上,没有目的地,没有终点站——这,不是旅行,不是参观——就只是静静地,走走。
看过庄严的教学楼,欧式风格的清华学堂,绿树环抱的图书馆,还有那块刻着清华校训的石头……慢慢地走到工字厅后的水木清华——那个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荷塘,是在的,荷,在仲夏固然是盛放的;塘,在校园里依然是平和的;月色,也是恰好,初现,在东边的天空上有一轮弯月,不是圆的,有缺憾,也完美。不大的园子里,似乎仍保留着朱先生那时的旧迹,只是,多了他自己的塑像、他所写的文章。
荷塘四周环着一圈窄窄的小径,路旁参差立着几株繁盛的杨柳,在暮风下摇曳着弱枝细叶,月光弯弯地从叶间的逢隙中渗下来,一滴滴染在路上,渲出一片黄亮。朗照的月光,被叶影削减了光茫,更加柔和,更加平静。踩着这样美的月色,望着身边的荷塘,心里已满是月香、荷色。
塘上充填着密密的荷叶,一层一层似厚重,似踏实地伏在水上。而几点荷花隐约在叶间——呵!不只是白色的,还有那红艳、粉嫩都在月光下,反射着微弱的光亮,进入我眼中,这荷花,似玉如珠,似仙如梦,真是朱自清先生笔下的那样清纯、美好。
夏夜的风调皮地跳过,便在层层平静的荷叶上踩出点波澜,出起点涟漪。像是美人步下裙裾初动。风儿,一跳便过了;却留得这塘中莲叶摇摆不禁、叶间红花频频颔首;惹得这月光也摆动起来,荡漾着些光晕。恍惚间,我竟看到些闪着银辉的香气在叶尖,从蕊心发散出来,顺着月光漾出的涟漪向多逸来——嗯!顿觉干热的空气清凉了许多,这荷的气味、清华百年荷塘的气息、朱自清笔尖的墨香便都进入了我的鼻腔,芬芳着我的心肺。
虽早已读过朱自清先生对于这里的描写,但,至此,我才真正了解那一片荷叶、那一池月色的美。正如水木清华对联上所言:“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这,确是凡尘俗子所不可亲近的与了解的。
与朱先生不同,面对一池美景,我的心却是已不再平静。看着塘边不时走过的三三两两的学生,他们青春的朝气的脸上有梦想,有希望;他们清流澈的眼眸中有才华的微光;他们身上有些淡淡的荷香。他们确是配得上这一夜美景的——或者,他们自己就是这美景的一部分。而我,只是观景者,或许,会有那么一天,我也成为别人眼中月下美景的一部分吧!会有那么一天的!
坐了许久,终于要离开了。离前再一次看到朱自清先生的塑像静静地立在路口。当时,他写文记这满塘月色;而今,这荷香月色倒天天伴他朝夕了。万物就是这样循环往复啊!
离开水木清华,走出清华园,一切又在月色中澄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