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关道相关作文

【篇一:历史将记住和亲公主】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古人曾以女人做苟安得城堡,美其名以自欺曰‘和亲’”。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为了天下太平,睦邻友好而愿意牺牲其幸福甚至生命的和亲公主有许多,她们以和亲的方式,用自己柔弱的双肩默默无闻地担负着每一个王朝对外和亲的政治责任。

历史上无数次上演的和亲故事中,“昭君出塞”无疑是最美的一个。昭君没有贵族的身份,只是一个生长在巴山楚水的奇女子,有的只是不屈的性格和对命运的不甘。

昭君名嫱,天生丽质,聪慧,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多少风流才子倾心爱慕之人,但她最后由选秀入宫,本以为入宫之后能得到皇帝的宠爱,宫门深似海,后宫佳丽三千,在宫里的几年,她作为“掖庭待诏”连皇帝的影子也没见到。

恰巧在公元前三十三年,呼韩邪单于为了加强与汉朝的关系亲自入汉,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因为这样能促进两族和平,汉元帝欣然应允,并诏后宫妃嫔议亲。昭君不愿意一辈子做笼中之鸟,毅然请命,自愿赴匈奴和亲。

昭君出长安后,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收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和呼韩邪单于的百般宠爱。昭君出塞的几十年里,她将中原文化传到匈奴,为西汉和匈奴人民的友好做出了伟大贡献。“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一片欣欣向荣的和平景象。

不仅饱受战乱之苦的汉匈人民深深地爱戴着王昭君,凄美壮烈的昭君出塞的故事,也成了文人骚客竞相描写的对象。诗圣杜甫感叹“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张仲素赞她“仙娥今下嫁,骄子自同和。剑戟归田尽,牛羊绕塞多。

昭君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将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和平事业,日日思念家乡却不得归。她只能手扶琵琶,朝着家乡的方向。黄沙满天,憔悴了她的容颜。残阳暮云,渲染了她的岁月。不屈不怨,塞外留青冢。

不只昭君出塞,还有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远嫁乌孙,对西汉王朝顺利立西域都护府的作用不容小觑。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和亲也在一段时间内维系了唐王朝和吐蕃之间的和平稳定。

这些前往异域和亲的公主在塞外的风尘中消陨了青春,却背负着王朝的使命,以柔弱之躯承受着和平的重任。

中原王朝的和亲公主数以百计,然而,有几个能为今天的我们所记住呢?

【篇二:出发】

在茫茫的沙漠中,我向着太阳出发,去追寻那隐隐的驼铃,与那一袭轻纱,与那倾国倾城却难掩哀愁的面庞。

在那荒凉的戈壁上,我又听见了那若隐若现的驼铃,可无论如何追寻,也无法抓住那个虚无缥缈的背影。

那个渐远的背影,不因时光的流逝而在我心中消失,即使兰草般孤高傲世,杨柳般婀娜曼妙海棠般娇羞柔弱,都在这大漠中消逝,唯有那怀抱琵琶的身影,泛着别样的光彩。自从踏上这条漫漫长路,便仿佛听见这大漠的落日,在隐隐地叹息。

那个渐远的背影中,有一种淡淡的惘怅,不堪回首。长安的轮廓被漫漫黄沙所掩埋,对未来的前景是一片茫然。怅惘终归是怅惘,依稀的昔景也带了些许欣喜,为了永世的和平,安宁和兴旺,为了大汉的子民!她在风沙中想,她的出发,是值得的。

那个渐远的背影里,我仿佛看到夜晚汉的两地载歌载舞的篝火,看到那热情的人们相互应答,相互祝福;仿佛看到她在人群中欣然的笑容,笑容中也许有她对家乡美好时光的回忆,有她对故乡一山一水的依恋,也有百姓安居乐业对她的安慰。仰望天边那轮新月,仿佛看到她开心地笑了。皎洁的月光同时照亮了她思念的故乡。他在月光中沉浸,却没有因为思乡的愁绪怀疑当初出发的决定。

那个渐远的背影,因为历史的尘封,谁还能想起那碎片中动人的故事?不,那是历史,不是传说。只要踏上茫茫大漠这片热土,就会让人思绪万千,只要出发,去追寻,就有她的故事。那青青的草原,蕴含那渐远的背影;那江南笛声,应和着地优美的琵琶声;那天边的明日,向人们娓娓的诉说她动人的故事。人们永远记得那次盛大的出发。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光;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她就是那个汉元帝时期出塞的王昭君。此次出发,我寻遍她的身影,我终是明白了她那思乡爱国的情愫。

时光穿越千年,古老的国度焕发新的生机,再次出发不再有眼泪,而是荣光……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