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水词相关作文

【篇一:诗词飘扬】

许多诗词会像阳光一样照亮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为之感动,为之震撼,为之鼓舞。

闲暇时,我喜欢坐在昏黄的灯光下,细品古人的情怀。品李清照“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凄凉;品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气;品曹操“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求贤若渴;品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超然淡定。品味古人诗意的胸怀,似有身处闹市、心静如水的感觉。品味《饮水词》,让我贴近了惆怅又完美的纳兰容若,他虽是与君王相伴一生的臣子,但他的词无一雕琢,令人沉醉。

贴近古人诗情词意的文章,生命因诗词而富有。

诸葛亮《出师表》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名言至今广为传颂;陆游“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梦境至今萦绕在我们的心头;辛弃疾那“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豪言依旧那么意气风发……

也许你喜欢的那句诗词名言会在你的心海投下点点帆影,让心湖荡开圈圈涟漪,让心灵像雨后初晴的天空,明净,空灵,愉悦,温馨……

其实,不只是我们热爱诗词,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也爱诗词。他最爱李贺那苍劲有力的诗,更是为李贺的“天若有情天亦老”对出了精妙的“人间正道是沧桑”,令这句难倒了万千诗人的上联找到了下家。毛主席也爱辛弃疾那悲壮豪气的词,表现了他内心的大志。

与名人共品诗词,也许会让你感到不一样的精彩。

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是国学重要的一部分。一句句精炼且有韵味的诗词,体现的是古代文人的智慧,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美妙的大自然里,那些零零碎碎的音符,拼凑在一起,都有诗词般的韵律。

人是红莲,诗词是几张平滑的叶,挡霉风,遮浊雨,让藕花的香里有一份独立于世的纯与净。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请你睁大眼睛看,竖起耳朵听,诗词中有无限的自由与欢畅。

让我们的世界诗词飘扬!

——后记

【篇二:此中有真意】

“我们的生命,不是因为讨别人喜欢而存在的,我们是自在之物。”看到这个观点,心头猛地一震,是啊,我们一直追求的不正是此么?

人是自在之物,活就要活出自己的个性。

青山寂寂,醉采东篱。

五柳先生紧握手中杯,低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本有济天下之抱负,可悲的是,君主昏庸,政治腐败。他摆摆衣袖,淡然转身,去寻找心中的桃花源。终于,他找到了,他吟着“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享受着“复得返自然”的愉悦,早已忘却了“箪瓢屡空”的困窘。有言道:蜗角名,蝇头利,输与渊明陶醉。说的便是此理。

陶渊明就这么坚持着,不迎合别人,“不为五斗米折腰”,活就要活出自己的味儿。青山寂寂中,渊明转吟低唱,悠悠自得,快哉!

赐金放还,游赏河山。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啊,不畏贵妃磨墨,力士脱靴的后果,不费心去讨人欢喜,只知活出真我。

龙纹剑,千斤酒,五花马,万古愁,个性与淡泊是太白的脚印,踏破了摧眉折腰的名利。

李白最终未能在官场展现风采。然而,历史抛弃他了吗?时代忘记他了吗?不,从此,诗坛多了位浪荡不羁的诗仙。他如椽大笔一挥,书写下无数吟诵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篇章。

李白就这么坚持着,不刻意去讨统治者欢心,活出了真我,在壮丽的山河中放情高歌,壮哉,壮哉!

冷暖自知,闲花碎雨。

胸怀能容,神貌亦若。胸怀经天纬地之才,日月同辉之德,只是可惜了,未活出自己的特色!

“人生若只如初见”几经诵叹,可我说,这便是容若的懦弱,他只知伴皇帝左右,只知忧伤地吟“当时只道是寻常”,原本出生于相士之家,身为御前侍卫,却活得那么窝囊,只能唱唱饮水词,最后成了当时的闲花碎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啊!

如果容若不是想着跟随皇上,而是活出自我,抛开凡念,跟随自己的心,或许,他便不会如此。因为只顾着讨皇帝喜欢,讨他的爹心安,他迷失了自我,累了身心,悲也!

所以,人活一辈子并不容易,只有记住,自己是自在之物,要活出自己的精彩,你的人生才会有无穷的可能;只有这样,你才能了解生命的真意!

【篇三:那一天,我与纳兰性德相遇】

不是人间富贵花,奈何生在富贵家。

——题记

他是权相之子,高官贵胄,却不甘于富贵却平淡的生活。“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后世之人如此评说他的词章。他担着如此圣名,却也实实在在担得起。在他亲手编织的梦里,这一天,我与他相遇。

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喜欢上他了,反正也有不少日子。在这次遇见之前,我首先在《长相思》中遇见了他。那时,我只晓纳兰性德。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多美的词啊,他的名字也同他的词一样。以前,我并不知晓纳兰性德即是容若,但一知觉,就为之折服。容乃是包容;若,即为如果,包容了一切如果,自也是料得到他短暂的一生多坎坷,不说他似锦的前程,却说他与世俗相悖的思想,是注定了无法一世长安的。

他把自己的一生活得像诗一样,让人忍不住想要接近。

于是,在缱绻的水墨书香中,我第一次走过这三百年的山水与时光,跨过这不长,亦不短的深峡,同他相遇了。

我到了他身旁,听他讲“人生若只如初见”背后的故事。

我到了他身旁,听他念“明月有情应笑我”复杂的由来。

我到了他身旁,听他说“我是人间惆怅客”笔下的辛酸。

我到了他身旁,询问他“一生一世一双人”又有怎样情深与怅惘。

我自认容若其实是幸运的,他那一身的忧郁与悲苦只不过是他作茧自缚罢了。他明明有一身的才气,他明明有显赫的家世,他甚至有深爱的妻子,可也许正是因为此,他把自己亲手送进了梦里,一个他自己亲手编织的梦,所有像我一样爱他词的人均是如此,我们都跌进了他所营造的梦境、沉浮,却又流连忘返。

他的一生得以冠上“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名号。容若,你为谁而作下的饮水词,打动的又是谁的心境?那遍地散落的花儿,早以零落成泥,碾碎为尘,埋葬的,又是谁的流年似水。

他似玉。翩翩公子,却纯净得不容一丝杂质。

他如雪。宁静淡然,却洁白得不容一点污秽。

他像莲。一世无双,却高雅得不容一分恶念。

他从不向世俗低头,坚守自己的秉性,清朝并不比诗情画意的唐宋,是绝对不会给他展现自己才气最好的场所,而他的好,他的美,只能等后人来发现。

他同他的文字、他的词,都是世间最美花儿结出的最甜的果,但若是深读、细品,你才会发现那缠绕着悲情的千千结,点落在你心头。

柳永也是我喜爱的诗人,他也有流芳千古的佳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但谁料晓风残月后,人人争唱饮水词?

那一天,我悄声走到他身旁,深深凝望,从此,他便在我心底梵唱。

【篇四:一丝惬意心中来】

品一杯香茗,捧一卷诗词,无需太多的思绪,抛开那些名利与烦恼,留一点闲适给自己,惬意便会钻入你的心扉,与你相伴。

彩灯霓霞下的我,手指如灵蛇般游走在黑白分明的琴键上,动人的音乐缓缓流溢,萦绕在整个大厅。音乐时急时缓,时轻时重,时而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时而又如清泉奔涌在山间。当最后一个音符完美地落下帷幕,整个大厅一片寂静。随即,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喜悦抽丝剥茧,激动如烟火般冲破了天空,叫嚣着绽放在心灵的深处。看着评委肯定的微笑,我竟是那么渴盼那尊晶莹剔透的奖杯。

等待是漫长的。结果公布,我竟是第四名!那一刻,我惊呆了,泪水肆意。为什么?我不停的问着自己,而当得知那些所谓的前三名都是赞助商的子女时,我竟如释重负。

回到家中,我关上房门,试图平静着自己的内心。我拿出珍藏已久、略显泛黄的《饮水词》,泡上一杯碧螺春,打开了CD。午后的暖阳透过落地窗,斑驳地泼洒在房间里,如细碎的金片,撒了一地。茶香伴着书香,随着空灵的轻音乐,萦绕在房间里的每一个角落。

那一刻,忘却了所有的烦恼,放下了曾欲追逐名利的心,一种久别的惬意萦绕在心中,如漫山遍野的小花,大片大片开在心田,埋没了先前的失望与愤怒。人生的每一条路都要靠我们自己用脚去丈量,外在的权也罢、势也罢,也许能得逞一时,却不能张扬一世。脚踏实地,才能更好地仰望天空;暂时遇挫,也许是上天眷顾的赠与……我自坚定地走下去,努力下去,又何愁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得,有时是一种失;失,有时也是一种得。得之坦然,失之释然,得失若一,不就是自己曾经期冀的境界吗?

只要努力过就够了,不是么?只要做最好的自己就够了,不是么?

真的,忘记那些不值得自己烦心的世俗名利,放下那颗因久浸尘世而浮躁不安的心,给自己一些闲适,在一卷书、一杯茶抑或一首曲中,找到最真实的自我,安放淡定的心灵。那时候,惬意便会在你的心中,遍野开放……

【篇五:若只如初——读《人生若只如初见》有感】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题记

记得,第一次喜欢上古词,就是因为读的那本《人生若只如初见》一书,就在那上面我看到了纳兰容若所写的饮水词的魅力,也看到了纳兰容若的一生,书上经常戏说:我是人间惆怅客,纳兰心事几人知?来细说纳兰的惆怅,也许纳兰容若的一生在外人看来是光鲜亮丽的,他拥有显赫的家世和卓越的才识,和一切别人梦寐以求得东西,可是他背后的惆怅却是鲜为人知的。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是啊,其实不止纳然容若一个人这样想,很多人都是如此,第一次的相遇,第一眼的感觉,总是最美好的,因为,那时的我们还很单纯,无论是对别人还是自己,总是少一份虚伪,多一份真诚;总是少一份复杂,多一份简单;总是少一份功利,多一份淡然。那时的我们真的很快乐,不会去想水中月镜中花,不会秋风悲画扇,可是人生永远无法停留在过去,不能总是若只如初,我们总要去面对种种问题,会体会许多不一样的悲伤,或是识人不清,遇人不淑,又或是因为一些外界环境,而遗失了很多东西,可是对于这,我们不能逃避,只能去勇敢的面对,只能积极向前,去挑战那一个个磨难,创造一个新的开始。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正如上句诗中的美好,才有了这下句诗的哀怨,因为初见是幸福的甜蜜的,对古人充满了好感和赞赏,可是随着时间和环境的改变,总会产生一些嫌隙和摩擦,就好像两个身处不同地方的好友,因为,生活不同,呆的环境不同,想法渐渐也就不同了,其实,在我们觉得别人变了的时候,自己何尝又不是发生了改变呢?所以当我们再觉得人心易变的时候,不妨多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不妨去换个心态,就当这个朋友是新认识的,去试着体验这份不同的友情。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时间过了好久,过去的誓言早已不见,可是心还是不曾后悔,毕竟曾经拥有过,那份甜蜜总是会留在心底让人难以忘怀,那份幸福也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记得,老师曾和我说过,有时候做比不做要好得多,因为如果你不做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下一步会是什么,心中也会永远有一份遗憾,而如果努力过,即使失败了,心中也永远不会放不下,反而会有一种释然和放松感,会能够更好地走向未来。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读纳兰容若的饮水词,发现书上最多的是纳兰容若为妻子卢氏写的悼亡词,卢氏在我看来是一个很聪明的女子,他用了三年的时光,让纳兰容若记了她一辈子,即使是死亡的消逝,也没能消灭这份感情的存在,也许卢氏不是纳兰容若一生中最爱的人,但是我相信她一定是纳兰容若一生中最懂他的人,他一定很幸福,因为他没有誓言当日愿,其实,每个人都会有一些海誓山盟,或是友情,或是爱情,但这些誓言却不一定都会实现,有些只能变成了过眼云烟,与其在那独自哀怨,倒不如展望未来。

读完《人生若只如初见》,之所以说纳兰容若惆怅,正是因为他一生都无法从惆怅中走出来,其实,何必呢?事实是无法改变的,既然已经功高盖主,备受压制,为何不隐姓埋名,去个偏僻小乡,做个教书先生,平凡快乐的度过这一声呢?人生若只如初见,初见却总是停留在过去,可人却不能总是停留在过去,所以与其沉浸在过去中无法自拔,倒不如展望未来,未来是全新的,我们永远都无法预料下一步是什么,这不就是一切如初吗?也是一份新的遇见。

【篇六:我喜欢的一本书】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题记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耳边时常回想起这些词,我想我是中毒了,而且毒入骨髓无药可医,而我所中之毒乃天下绝毒——《饮水词》。

第一次接触《饮水词》是因为“人生若只初相见”这句话,因为这句话我对《饮水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一次机缘巧合,我在镇上的集市上看到了这本书,那时的我毫不犹豫的买下了这本书,捧着这“珍珠”日夜把玩、爱不释手,时不时的来读几句,有时候夜深人静甚至被书中凄美哀艳的词句弄得痛哭流涕,那时候我就在想“得子如此,夫复何求”。《饮水词》是纳兰容若情感的载体,它带着他的情感穿越了几百年的风霜向我走来,轻叩开我的心扉,从此我的心里就多了一个人,多了一本书,多了一份情感。

有人说“情深不寿”。多情如纳兰,在他而立之年却只能和满山的黄土为伴,一切的一切都在那年定格,唯一没有消失的只有他的词,他的情,这些词、情在几百年的轮回中辗转不变,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痴人”,让他们为他的词、他的情哭泣、祭奠。也许未曾经历过真正的感情,但却有一种感同身受之感,也许这就是《饮水词》的魅力所在,他用苍凉的笔调刻画了一个又一个断人心肠的哀艳之词。王次回的《疑雨集》里空有“艳”而无“哀”,所以略显空洞,唯《饮水词》以“哀艳”并重,动人心弦,感人肺腑。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生活如此,人生亦是如此!

【篇七:人生若只如初见——读《饮水词》有感】

“人人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纳兰性德有着“清初第一词手”的美誉,第一次邂逅纳兰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季,人们所说的缘分也不过如此。

我见到他时,已是百年之后,在书的香气中相遇,在词的华美忧伤里结合。纳兰的词散发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这抹忧伤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我在嘴里反复咀嚼着他的词,咀嚼着他的华美的忧伤,为他的痴情而落泪,为他的才情而折服。

有时候我会想,这个世间到底有没有异时空,要是有的话,我就能去见见他,见见他的人,听听他的情。人生里的回眸一笑,都不过是红尘里滚滚烟沙,迷失了的只有你我而已。我在纳兰的词里面徘徊,在纳兰的词里面低吟浅唱,见证了纳兰短暂的三十年。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是啊,若只如初见该有多好啊,这样世界上将会少了许多的怨怼。那华贵的词伤,深深地触动了我心头的朱砂。多情如纳兰,聪慧如纳兰,他的名,他的词,都是脑中的画面,阵阵回放,激起了我心上的涟漪。

冬夜里的小冬郎,不负天才之名,写下了千古绝唱。

滚滚东逝的流水,愿你能捎去我的祝福……

【篇八:风景依旧】

云影微破,秋风吹拂着,阳光透着院中翠柏,撒下一地稀疏的光影。

闲来无事,我漫步在那片白桦林中。虽是深秋,看似一片衰败,实则多了一份宁静与安逸

路边的菊花开得很美,仔细一看,菊花丛中有一老翁。老翁看上去很瘦却十分有精神,脸上沟壑似的皱纹怕是见证了多少沧桑岁月。

“老人在干嘛呢?”心中有疑惑便又走进了一点。一张方桌,一壶茶,一本书,一把藤椅。阳光以最完美的角度洒在老人身上,活像一幅美丽的风景。

怕是动静太大惊扰了老人,老人微笑着招招手示意我过来。“老人家,打扰到你了吧?”我红着脸满怀歉意的问道,老人始终微笑着跟我说没事,又让我坐下,倒上一杯刚刚沏好的茶。

“这茶,真香!”我说完便朝老人摆了个笑脸,老人爽朗的笑了笑作为回应。

“老人家,你很喜欢看书么?”“是啊,书是个好东西啊”在交谈中,我了解到老人年轻的时候是个知青,没什么别的爱好就是爱看书,即使在文革时期,家里也总是会放着几本书,白天在田里干活,晚上回到家,无论有多累也总是会看上这么几页。后来书被查收了,老人依旧不知悔改到处借书,抄书。

听完老人的故事,我陷入了沉思。一阵凉风吹来,几片叶子慢慢的,优雅的圆舞曲般落到了老人肩上。老人一手执书一手取页的状态让我觉得很美。

告辞了老人家走向回家的那条路,忍不住回头看了一下,老人依旧维护着先前的姿势,我微笑着转过头。原来,这样的风景也很美。

回到家中,便奔向书房,捧起手边的饮水词,瞬间迷醉。在清代才子纳兰性德的诗句中,那句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我尤为喜欢。仿佛又看到了菊花丛中哪位以书为伴的老人,风景依旧。

窗外的风探入领口,吹开我凌乱的思绪,眼前晴朗的字迹,戴上了永恒的意义!

【篇九:书伴漫漫人生路】

一本好书,若是能够陪伴在我们身旁,那么足矣,不需要囫囵吞枣,不需要念念不忘,只需要——在我们需要的时候给予我们温暖的力量,我知道,若真是一本好书,它可以给我们一个世界,一个浩瀚的书的世界。

我对于纳兰容若的《饮水词》爱不释手,至今如此,不知说曾说:“细读纳兰词会发现,豪放是外放的风骨,忧伤才是内敛的精魂。”其实我觉得,诗词本就是抒发胸臆的载体,它承载着无数的人的灵魂来到我们面前,我们不懂得他们写诗的缘故,只是我们还没到那个年龄段,注释只是为了方便我们清晰,无障碍地去阅读,但这样并不代表我们就已经懂得了他们的感情,只有你自己去读,读懂了多少,那么拿多少就是你的。这本书已经陪伴了我很久了,我总是慢慢去读,去体会容若的一生,香市沧海桑田,她的一生就在须臾之间被读完了,我想,这样的人这样的书,能够陪伴慢慢地人生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纳兰容若,一个生活在三百多年前的男子,在他的诗中不断不断地倾诉对感情的坚贞不移,对友情的倾囊相助,他句句诗词,就好像阳光,渐渐温暖了在钢铁般强硬的城市里生活的我们的被冰封的心,一滴一滴,融化直到消失。这样的人这样的诗集,若是不能陪伴在我们身旁,那么我们将会失去多少个体会这个世界美好的机会呢?

或许,在许多许多年之后,我老了。在闲暇的时间里,一遍一遍翻过这本我年轻的时候曾经看过的诗,不禁黯然泪下,回忆起那个时候,同样坐在这里,同样的时间,与这个仍旧百年不朽的男子对话,在他的书中体会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别,就像在品味我的人生一样,那往事如风,将人生悲落如雪般的背骨,尽数吹散,我依然情形还有那么一本书仍然陪伴着我,陪伴着我的人生。

一遍一遍的翻着,看着他们的人生,就会发觉,每个人的人生尽数是相同的,只不过有的人更有着更加激情澎湃,有的人却可显平凡些罢了。这本书会一直一直陪伴在我身旁,直到我终于可以悟了人生才到尽头。

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颗伟大的心灵对话,而能够陪伴在我们身旁的好书,是我们认为我们最值得去耗尽一生的精力去与之对话的好书,是可以悟出人生哲理的好书,是每一次看都可以得到新道理的好书。书伴漫漫人生路,若是少了书,那么人生还有什么可以值得去追求的呢?

【篇十:寻找心灵的南山】

《菜根谭》中有言:“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宽,而卑者自隘;风花雪月本闲,而扰攘者自冗。”人生于世,不过一场百年的造访,何必拘泥于高度的延伸,而不得开心颜?

现代社会的发展,数字时代的到来,让人们开阔了视野,却也产生了更多的欲望,人们追求利益、物质,不断想要攀登到更高处。而这过程中,人们与自己的初心渐行渐远,于是人们又开始悲春伤秋,叹息良辰美景虚设。可是他们又何曾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坦荡?不断地追求高度,却忘记了宽度的拓展,导致根基不稳,结局终是轰然塌陷;涉猎于各个领域,却在任何方面都无所建树,不甚悲乎!

反观那些能够淡泊于世、不为高度所困的人,大多能达其所欲。俄罗斯数学家格里戈里就是这样的人,无数个夜晚的冥思苦想,甚至深居避世,只为潜心研究,最终证明出了庞加莱猜想。然而,当人们将镜头聚焦于他的时候,他却选择了淡出人们的视野。他拒绝了学术荣誉,因为他所追求的并不是高度,而是出于对数学的热爱,只想证明自己。他选择了继续深居避世的生活,潜心一志完成他所热爱的工作,他是意气虔诚的守护者,拒绝高度的大智者。

纳兰容若,从他降生在王府便注定了极不平凡的一生,可是他所追求的并不是名利。他享山珍海味,却思粗茶淡饭;他处红墙绿瓦,却慕竹篱茅舍,他始终保持淡泊心境,一首《饮水词》更是给后人留下了无数感动。他在人群中享受着天真,坚守心灵的纯粹,在诗词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人生的意义不只是在高处才能得以显现。孔子在杏坛讲学,李时珍在山间品药,苏格拉底在闹市讨论,他们都不处于让世人仰望、难以企及的高度,却能名垂青史,原因是他们都在既有的高度避免了倾轧,释放了精彩。

攀高,是对自身的超越,而非欲望的化身,邪恶的附丽。前者指向光明,后者则通往万劫不复的深渊。一味地追逐高度会让人遗失初心,在有限的高度将生命绽放到极致才应是我们的追求。寻找心灵的南山,停下追名逐利的脚步,如杨绛先生所说,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