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罪相关作文

【篇一: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在肖申克监狱里的任何人都是无罪的。”主人公安迪因法官误判被指为杀死妻子及其情人的凶手,因而进了当时最黑暗的监狱—肖申克。遇到了一群无罪却被律师陷害的人以及残暴的警官,贪婪的监狱长。

在肖申克监狱中,所有人每天都过着相似的生活:吃饭、工作、睡觉,没有兴趣爱好的他们只能从挖苦别人身上寻找短暂的乐趣。而安迪却对生活充满着希望,即使狱友不断提醒:不要对现在的生活抱有任何幻想与希望,那将是一件徒劳且恐怖的事情。可安迪却用行动证明着:冒着生命危险买来了钳子,每天雕刻着象棋与其他玩物;每天坚持读《圣经》,只因“拯救之道,就在其中”。就在其他人开始渐渐麻痹自我时,只有安迪仍保持着激情与信仰。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安迪的一个老友—在监狱中生活了50年后的一个老人出狱了。老人出狱后,被分配到超市工作,最终却选择了自杀。只因为他早已习惯了监狱的生活,就像一只井底之蛙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恐惧,离开了监狱的他就像失去了什么东西一般变得焦躁不安,惶惶度日。或许是他早已失去了对生活的热忱,失去了失望与信仰。而没有信仰的人大概也就只能独自慨叹,抑郁而亡了。

“圣者渡人,强者自救”安迪用自己的行动渐渐感染着监狱中的每一个人。从向政府投递几百封信,只为获得捐赠书目以及修建图书馆开始。每天教不同的人如何学习、识字、阅读,这让生活变得更有意义,而不至于在出狱后茫然的面对外面的世界与人。

看完影片,真正让我感慨的不仅仅是社会的不公,我敬佩着在那“死亡之地”仍能努力寻找幸福的安迪。试想,我们是否也在这三点一线的生活中逐渐迷失了自我?对待生活中的大小事物不温不火,失去创造力,每天所拥有的仅是一个不剩任何东西的躯壳。

当然,安迪着一类人是迥乎不同的。在他们遭受苦难时,仍保存着自己的尊严,心存信念,充满希望,并积极采取行动,即使躯体受了禁锢,灵魂却从未被套上枷锁。

我想,实际空间上的大小并非所谓的自由,真正的自由在我们心中,只有拥有希望,才不会迷失真正的自己。

【篇二:我的新同桌】

我上了初中,在七(6)班,班主任姓张,来到第一天就安排了座位。

我是班里最高的,所以坐到了最后一排,我坐在一个文静,漂亮的女生旁边,不想别的女生那么八婆。

同桌对于上学来说,都会有的,我的同桌“王木子烨”,是一个1。6多个的,短头发,爱笑,还有两个虎牙,又漂亮的女生。一开始,我就介绍自己,每天向朋友一样聊天,而且她还很热情,你没有带笔她一定借你的。

有一次,我才知道她的特长,就是唱歌和画画,只要有美术课她一定好好听。老师还让她设计文化墙。

她还有一些好的地方,和不好的地方,好的是她的成绩好,特别是英语,100分以上,我偶然还看她的,我知道这样不好。人好,不好就是上课不好好听,咬手,还有她是近视眼,每次老师抄的东西抄完了还让她抄。

我觉的我同桌不错,可以提高我的成绩,每一次必须给她抄我抄的,而且必须好看,要不她看不清,她还很体贴,帮我脱罪,我上课说话了,她说没有,她学习好,所以老师信她了,我就无罪了,我很尴尬,我以后不说话了,她想考1中,我也想考,我们志向一样,我们做同桌,正好。

最后,我希望老师不用给我换同桌,因为这样的同桌真的让我很欣慰,我的新同桌“王木子烨”。

【篇三:读你】

“妃君是无罪的,把国家弄成今天这个样子,直接的责任就在杨宰相。”

——题记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薄如蝉翼艳若云霞的水袖微掩你绝色容颜,随轻盈舞步水袖翻飞,步摇铃铛,香风阵阵,风情万种。身旁雍容华贵的牡丹在露水中显得妖冶。仙女之姿的你让那个最尊贵的男人倾心,他不惜众臣,反对打破伦理之道,让你一个并不情愿却无可奈何的女子成了他的宠妃。

从此便埋下了你悲剧的结局。而我要读你,以你为鉴。

你冰雪聪明,深知皇帝只把你当做排解寂寞的方式,于是你在他面前善解人意。

有一天,玄宗与亲王下棋,两人可谓奋力相搏,棋盘上似有无形的刀光剑影,紧张的气氛蔓延在空气当中。俗话说:伴君如伴虎,赢了他可能招来猜忌,可玄宗又说不准输。亲王进退两难,二人僵持不下。最终经过一番思量后亲王决定步步为营围困天子。你看到此景装作不小心放出了用来讨好你的雪犬,打乱了棋盘,却又可爱的吐了吐舌头笑嘻嘻的跟玄宗道歉,玄宗轻敲了下你的头,称赞你的善解人意。读你,读出你的善解人意。

冬日里寒冷的天气让人昏昏欲睡,你却拿着两根房檐上结的冰条玩,玄宗问你拿着什么,你单纯的说是冰箸。如此天真浪漫引玄宗发笑。读你,读出你的娇憨可爱。

后宫佳丽三千,虽你一人受宠,却悍妒,不愿有任何人与你分享龙恩。其实我知道,这样的你只是对单纯爱情的率真追求即使三番两次被送回娘家,仍不改初衷。回来一次,你就对权欲膨胀一分,因为你知道多一份支持,自己的地位就会巩固一分,爱情就会多一份保障。你想利用因自己而水涨船高的杨国忠,想利用口蜜腹剑的李林甫,想利用屡次被奖赏而心怀鬼胎的安禄山。他们如意算盘打得响,利用你的恩宠为自己谋取利益。单纯的你被无情的利用,可你不能反抗——因为这个社会本就是女性命运被掌控的。读你,读出你可以预料的结局——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政治上的斗争一触即发,平时小心谨慎地安禄山因为宰相杨国忠所做所为不满而叛乱了!

玄宗当年开元盛世时的意气风发不见了。在安禄山攻破潼关之后的一个大雾弥漫的清晨,玄宗带着你流亡蜀中。追随玄宗的士兵心有不满,想要触觉引起征战的杨氏一族,尤其是你。

你,被冠上了红颜祸水、狐魅惑主的莫须有的罪名,他们才不关心你的生死、你的感受,为你泼上了滔天的脏水。读你,读出你当时的孤立无援。玄宗处在了两难之中:是要江山还是要美人?答案已经明了。他却始终开不了口,那个天真烂漫的你、那个悍妒的你、那个叫他三郎的你、那个发誓过“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你……而你也抱着对他的希望,想让他护你余生平安。

你痴痴的想而他却已下定决心,在马嵬驿赐你一道白绫,一代倾城美人在佛堂梨树下玉损消香……

读你,读出你的悲剧——单纯率真的你,因为绝世的姿色而无辜的成为战争的替罪羊。是你让我明白,即使无罪也会牺牲;但你更让我明白,无论处在什么样的境况下,也无论别人怎么看你,都要保持一颗坦诚率性的心。

那座依旧红砖白墙的却有些破旧的佛堂前,我看到梨花漫天飞舞,迷了我的双眼,也看到你翩然起舞,蓦然回首,徒留一抹凄美的笑……

【篇四:实用的中考满分作文】

少漾鲜衣,年乔问天,鲜衣怒马,问天探海。唯目光所至,才皆为华夏,此真少年也。——题记

鲜衣,去时,仍是怒马。

泱泱中华,在血池中蜗行摸索,终触碰到了二十世纪深影。万疆尤疆,国不在,家不复。大庇天下的长城,育护的仅仅是生机难寻的荒野寥寂。

庆幸,有一群少年逆光而起,为国而醒。在旷野上,喊出“学生无罪,爱国无罪”的豪言,誓死力争,而护我青岛。军阀险恶,便把牢底坐穿;政府无力,而焚喧巴黎。

乔年延年,执父辈手,破壁,追的只是东方的那缕霞光。他们是最早觉醒的人,却倒在了黎明之前,去时仍是少年身。他们在逆光之处寻光,却不曾想起自己本就是光。在今天的星辰大海之下,每一缕光,都刻有他们的名字。因为,他们,活成了少年应有的模样。

问天,归来,赤心探海。

红旗下,春风里,生而有幸,恰逢盛世。我辈少年,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邂逅人类积攒了千万年的智慧,山河无恙,星光不问。感谢,时代的礼物。从小,自由地探索,童年,就是不惑之年。不惑于是什么,不惑于为什么。所热爱的,就是生活。

有幸的是我们,也是时代。新一代少年,把传统的变成生机的,把热爱的变成专业的',把民族的变成世界的。以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展示出问天探海的文化自信,用更高深的形式诠释着“君子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用着这时代最年轻的身体,融汇下了最多元、最深厚的文化、信仰和观念。

问天探海,不羁于心,但陷于国。有我们,世界才更爱中国,因为,我们是这个国家看的风景;有我们,青春才不再迷茫,而是无所畏惧,因为,我们与海天共舞。我们不必再活在前人想像中,我们少年的模样,他们无法可想,因为,我们,活成了少年应有的模样。

历史的记号已经画上,少年的舞步还在继续,世界的一切美好都仍在进行。中国等待的,是问天探海的鲜衣怒马;少年等待的,是目光所及的灿烂华夏,是星辰,是大海。这,才是少年应有的模样……

【篇五:汤姆索亚历险记读后感】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专为孩子们写的一本有趣的童话小说。小说描写了汤姆·索亚和他的小伙伴们一起经历的有趣的历险和他们的传奇生活,他们的纯真心灵以及勇敢精神唤起了我童年的回忆。故事中的人物被马克·吐温刻画得有血有肉,十分真实灵动——汤姆·索亚顽皮又不失机智,哈克贝利·芬粗俗又不失勇敢……他们一起经历过“海盗生活”、“墓地探险”、“寻宝传奇”……也救过人,跟踪过坏蛋……跌宕起伏又扣人心弦的情节十分引人入胜。

主人公汤姆是个顽皮的孩子,但他的机智勇敢,向往自由,渴望不被约束的性情却是良好的。我喜欢他的这些良好的东西。

有一次,汤姆做错了事,被波利姨妈惩罚——把一个很长很长的围墙用白漆仔仔细细地刷几遍。汤姆不愿去做,可又不得不刷。看着一望无际的围墙,又看看在一旁取笑自己的本·罗杰斯,便心生一计。他先是装作刷墙是件很享受的事,吸引本·罗杰斯来做。看着他入神的样子,本表示很想尝试刷一下。但汤姆为了演得更逼真,还不答应,直到本愿意用手中苹果来换时,才“勉强”答应。很快,他又用这方法招来许多孩子来帮忙刷墙。虽然自己刷都没刷一下,但墙很快刷好了。不仅得到姨妈表扬,还收获了一大堆好玩的东西。

汤姆多么调皮捣蛋啊!虽然他的机智令人叫绝,但他更让我佩服的是他的勇敢。

自从汤姆和哈克贝利去了墓地,目睹了印江·乔伊怎样杀死罗宾逊医生,又怎样把罪嫁祸给穆夫·波特之后,他们都十分不安,于是发誓不会把那天的所见所闻告诉别人。但当凶杀案被发现,穆夫·波特因为有印江·乔伊提供的证据而被判有罪时,两个孩子总是觉得良心不安,却又不敢揭发乔伊。于是他们只能给在牢狱里的波特送些吃的,弥补良心的不安。但当天他们听到波特说他们会来看他真是好,汤姆和哈克贝利却更不好意思了。终于,在波特接受死刑那天,当着全法庭的面,汤姆站出来为波特进行了无罪辩护。最后,汤姆的证词起了效果,波特无罪释放,乔伊被判有罪。但却逃走了。汤姆成了大名人,他的名字还上了报纸。

汤姆的善良和勇敢,是多么令人佩服啊!

还有他和乔奇、哈克贝利当海盗,他和贝琪被困山洞……虽然他有时也会犯点小错误,但他的智慧与勇敢令我自愧不如!

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习他的“遇事多动脑”,“善良有良心”,“勇敢探索”的精神。

以前我每每去老师办公室时,都要站在门口,犹豫半天——不知道从何而来的害怕——才敢敲门进去。托我去找别班的同学或是值周检查,我也不敢一个人去,总是想找一个同学陪我去。但读过这本书后,我想:我也应该学习汤姆的勇敢,善良,机智。我要做一个勇往直前,爱动脑筋的阳光少女!

【篇六:恶搞无罪】

喜剧演员贾某在某一档节目中恶搞了花木兰,被一个叫作“木兰文化研究中心”的组织揪住不放,强烈要求贾某向全国人民道歉,认为其作品内容庸俗,歪曲了木兰的形象,玷污了民族文化,简直可恶至极。诚然,这样看来,确实是贾某有错在先。

但是,贾某真的做错了吗?

我认为,贾某并无过错,真要追究对错,只能说错就错在她没把作品做好。就是因为她的作品,无法得到人们的认可,才会引来非议。首先,恶搞无罪,恶搞并非将经典恶俗化,恶搞不等于创新,但恶搞是另一种角度的解读,是一种用另外的视角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

真要谈恶搞,历史上何其多!《三国演义》就是对三国历史的恶搞,将曹操恶搞成一个极其奸诈的奸雄,刘备成了伪善的枭雄,这都与史料记载极不相符。维新变法时期的康有为,通过托古改制,将孔子恶搞成一个主张改革的政治家,但实际上,孔子自始自终,都是主张继承传统,主张恢复周朝礼制,何来改革之说。

同样是恶搞,为什么有的我们能认可,有的我们就一味否定,认为其“可恶至极”呢?这必然与作品本身的质量有关,一旦作品内容站得住脚,大家都认可,恶搞的就成了经典。但当面对一部失败的作品,各种批评就接踵而来了。作品不好,我们固然可以批评,但只能局限于艺术角度的批评,而不是因为自己主观上的不认可,不愿接受一个新的形象,就认为其扭曲历史,歪曲事实。

如果说恶搞有错的话,那金庸、周星驰、甚至是四大名著的《三国演义》和《西游记》又何尝无罪?就连中国共产党也是头号罪犯,为什么?因为中国共产党恶搞了马克思主义,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恶搞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这简直是一个天大的笑话!所以说,恶搞无罪。

在这个什么事都要讲究创新的时代,我们却把自己的思想封闭的密不透风。我们总是容易用一种一元化的、单角度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习惯性地把一切经典的、传统的认为就是最好的,认为经典就不应被亵渎。这种要求太苛刻了,一旦经典不能被亵渎,那也注定将永远无法超越,这是一种悲哀!

恶搞无罪!恶搞本身有不好的内容,我们自然应该将其剔除,但是这种对事物的新解读,这种有别于寻常角度看待事物的视角,却是今天的我们最欠缺的。此外,还欠缺了一个能够给予包容的胸怀。

【篇七:我不想做笼子里的小鸟】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只“小鸟”,或是一只深山中自由自在的“小野鸟”,或是一只不幸的家鸟,被关在笼子里,假装坚强,假装懂事,可能永远都挣不脱那禁锢自由的笼子。

做完作业,就听见小伙伴们在家门口叫我出去玩,于是我两蹦三跳地准备出去迎接,不料却被妈妈逮住了,大声问:“作业做完了?”“是的。”我像一个被审问、但无罪的犯人,轻声答到。明明是无罪的,可还是被这杀气给震慑得抬不起头来。“既然作业做完了,你为什么不看书呢?”妈妈紧接着又问到。我已经十分明白妈妈的意思了,自然不想再多说些什么,不耐烦地拿起课外书,心不在焉地看起来。

“六年级是最关键的,如果不好好学,你上初中该怎么办?”妈妈望女成凤的心我当然懂,可……可是……“你已经很不错了吗,还想出去玩,可以啊,等你什么时候读玩这一册书,什么时候就可以出去玩了。”妈妈明明都要去上班了,却还在这跟我罗哩罗嗦的,“唉,有你这种不听话的女儿,我迟早要被‘气死’,真是不懂事!”妈妈的这句话彻底激怒了我,我忍不住站起来,大声叫道:“为什么,为什么在您眼里,我永远都不够优秀呢?为什么我还不够努力呢?我到底要变成什么样子才能是你满意呢?”我躲进房间,大哭起来,门外依然飘着妈妈斥责我的声音:“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我不想做一只笼子里的小鸟,我要挣脱笼子,做一只自由自在翱翔于蓝天的小鸟。

【篇八:我-】

闭上眼睛,我试图用心望这个世界。望着望着,心睡着了。

梦中,又是梦中,谁对我说这句话。

我的梦境,永远是无数个朦胧的世界。里面出现的人们,她们看得清我,我却看不清他们的脸。什么时候能和她们真正相识,称兄道弟,共话桑麻。

我总是在幻想,幻想着现实里不可能出现,而又有希望出现的事。这个过程,更是一个享受的过程。

我总是认为,夏天的中午,是睡觉的好时光。可是一闭上眼睛,一天就看不见影儿了。

我更喜欢春秋的中午,以及下午。就像张爱玲说的那样,下午的阳光,可以让我相信,任何事情都还有转机。

回家了。环境一片苍绿,空气清新。终于不用在辅导班里被禁锢自由。辅导班的课程结束了,当我们乘坐的大巴驶出辅导班学校的黑色大门时,同学们尖叫惊呼起来,甚至有同学在QQ空间发说说,终于被无罪释放了。

【篇九:摒弃偏见】

如果是一个人在家,我肯定不会去看《十二公民》这部电影。就电影的取材──对于“‘富二代是否杀害亲生父亲’一场的讨论”而言,并没有现在那些关于情仇爱恨的电影那么吸引我,演员也不是什么高颜值的小鲜肉。以我会先入为主的想──《十二公民》应该是一部无聊的电影,我对它应该很难产生兴趣。这是一种不知不觉间产生的偏见。

因为到正式接触这部电影,步步深入时,我才发现《十二公民》并非我想象的如此。

电影讲的是某大学针对时下热点——富二代杀死亲生父亲的案件,来开展模拟法庭,目的是锻炼学生的实战能力,然后再请12个人针对这场模拟官司来对富二代进行“有罪”或“无罪”的投票。对于这个案件,人们都是一边倒的认为富二代就是杀人凶手。因为人证、物证俱在呀!而且富二代曾与其生父有过多次争吵,也曾扬言“我要杀了你”,所以当8号公民投“无罪”时,其他11人都惊呆了。之后,8号又一步一步的对证据和证人的证词提出合理的怀疑,其间固然与许多人有过多次争吵,也多次被质疑,但他始终坚持投“无罪”。当然,最后的结局也证实了富二代确实是无罪的。

说实话,我在看电影的时候,确实没有想到结局会是如此的“单纯”。在电影开头8号刚出场时,我就觉得8号不简单,我把这种感觉归功于经验的直觉,毕竟看多了也就能猜到后面的剧情。而且他一直在强调“咱们就讨论讨论”但表情大多都是严肃的。他说“:在你举手投‘有罪’时,那个孩子就已经死了,在你的心里,他死了。”而在他拿出一把与杀人凶器一模一样、又非常罕见的刀时,更让我觉得他是有备而来。奇怪了,反正我是不觉得一个陌生人会为了一个所有人都认为是凶手的富二代努力,毕竟当下情形对富二代十分的不利。于是,一个巨大的阴谋在我脑海中呈现。8号跟富二代有关系吗?他是不是凶手?他额头上的伤口又代表了什么?又或是他跟凶手有什么关系?而他在与人争辩中异于常人的隐忍,又说明了什么?好吧,看到结局的我是惊讶的,8号仅仅只是一个检察官,最后也没有什么巨大的阴谋,整件事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复杂。嗯,请原谅我,我并不是不相信正义,我只是没有想过“事实”的正义、“社会”的正义。而正是这种发自内心的偏见,使得明明是意料之中的结果,在我这却成了不可思议。

就像在电影中,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富二代是凶手。为什么?因为他是富二代呀,是“目无尊长、不学无术、花天酒地”的富二代呀!他有蹲过大牢的生父,口碑不好的养父,俩父亲又都是“外地人”,再加上证人是楼下孤苦伶仃的可怜老人和住在对面的与富二代不熟识的女子,人们便偏见的认为富二代就是凶手,却忽略了那漏洞百出的证词。还有电影中的5号公民,曾被冤枉入狱,虽然他什么也没做,但一年半后出狱,却遭众人指指点点,人们偏见的认为蹲过大牢的人就不是什么好人。还有10号,一直歧视外地人,只因曾有几个外地人干过坏事。

像这种对事对人都持有偏见态度的人,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

偏见,本质上源于人们的劣根性。人们是愿意相信美好的。但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失望的次数多了,渐渐地,我们就不愿再去相信美好了。所以我们开始戴着有色眼镜去看一切。用恶意揣测、用曾经衡量、用道德判罪,却又不觉偏见。最后往往冤枉了无辜人,也不觉得自己有错。为什么,因为,我们都是群众呀,是“无辜的群众”呀,错是永远也不在群众的。可,若群众无辜,那谁又有罪,是受害者吗?

确实,我们无法给群众定罪。可是,假如,你就是那个被冤枉的人呢?在你经历本不属于你的苦难和群众的舆论后,突然有个人告诉你“对不起,弄错人”时,你会选择原谅因为偏见而伤害过你的群众吗?你会认为他们无辜吗?平心而论,我不愿意。为什么我要为你们的错误买单?这对我来说公平吗?难道你们无辜,我就不无辜吗?如果你也无法选择原谅,那么,就请不要再坚持自己的偏见了吧!毕竟,如今被偏见伤害过的人已经太多了。相信大家也一定不希望地球的未来,将由一群犯错却不自知、以偏见处事的人来统治吧!

或许,再开口之前,我们可以多一点思考,在错误面前,不要老想着撇清自己。摈弃偏见,才能透过生活的雾霾,迎来真相的红日。

【篇十:让善永驻人间】

善是人类社会最为美好厚重的品德之一。马克吐温曾说过,善是一门世界通用语言,它能使瞎子看到,聋子听到。是的,善就是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超越国界,不分种族地域,使人与人之间相处亲密融洽,倍感温馨而觉得彼此亲同一家。心存善念、乐于助人的人不必担心自己因身处险境而对生活失去信心,因为善总会让你逢凶化吉、化忧为喜。

记得几年前,美国《华盛顿邮报》曾报道这样一件事;美国白人警察在当地唐人街华人饭店白吃白喝不付钱,当店主愤怒地向他要钱时每天竟然挥动拳头将其打倒,并利用手中的职权,无故判处该华人3年徒刑。此事随即在美国引起了轩然大波。终于,在当地政府和中国使馆界的介入下,该华人被判无罪并获得一万元美元赔偿金。而他原本冷清的生意也因此而变得红火起开。事实上,该华人的无罪释放并非出于偶然,因为就在不久前,他曾善得一位潦倒无助的黑人青年。而这位青年在他的激励下,终于使自己谋得《华盛顿邮报》记者的职位。当他得知曾经善得自己的朋友无故入狱时,他当即深入第一线,搜集大量证人证言,用自己手中的笔和纸奋力抗击美国不公的种族制度,为他赢回了自由之身与正义。

一个无心的善举而让一位饱经挫折的黑人青年信心百倍,勇于突破自我并最终获得成功,而这无心的善举更是让自己摆脱美国警察的无尽深渊,使自己收获了一段难得的友情。这正是善所带给人们的愉悦及其力量的最好证明。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并不是一定要为灾区人民捐上几百几千万或使垂危之人复生才叫善,善存在于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你对落魄之人的一句慰勉,给潦倒之人的一碗简单米饭,不做违法乱纪、有害于他人之事,都是善的体现。而这正是我们的举手之劳。

生命如同一张雪白的纸,可任你折叠成不同式样的飞机;善则像是那双能折出不同款式的灵巧之手,为飞机注入强大的飞行正能量,使它飞得更高、更远,在蓝天上翰翔得更为自由、更为畅意。

新的一年里,希望每个人都用善去温暖他人,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温存、更加可爱。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