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仪式承载着生活】
仪式,或携一生身古朴气息,或引一股时尚潮流。上至祭拜祖先,下到赠物留。仪式无论繁简,都在简单的动作与虔诚的目光中沉积着文化的底蕴,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有人认为应该淘汰掉繁琐的仪式,我以为不然。因为仪式是生活的载体。
仪式在某个方面上,赋予了对某件事重要的意义,表现出对这件事的重视。祭拜祖先的仪式,是通过某种特定的程序流程,表达对祖先的追思。清明节放假,是给定人们时间去完成对先祖的祭拜仪式。诺贝尔奖的颁发是一种仪式;新中国成立的开国大典是一种仪式;在笔记本上郑重的写下第一句话也是一种仪式。仪式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源远流长。作为表露文化情感的方法,不仅博大精深,更是无处不在。
仪式,连接过去未来,连接生与死,喜与悲。仪式起源于生活,联结着你我。它停留在云霄街市的花灯中,浸沉在端午门前的艾草的芬香与粽子的清香之中,张扬在寒冬腊月的喜庆春联的字字句句上。仪式嵌入生活,使心灵趋于平缓而幸福。这是仪式的赠礼,纯粹,厚重,亦温暖。仪式的妙处,让人觉悟内心的情怀。古人离别赠柳,踏雪寻梅,无一不是在仪式之中亲近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拨动内心深处的淡然心弦。生活原本就是一种单纯的愿望,在所有仪式背后,承载着一颗颗被红尘洗涤得分外明净而安宁的心灵。这是人在匆匆流年下的一种自持。因此,莫要淡忘这些仪式。在烟火人间,给他一抹亮色。
生活是一场修行,在仪式中新生,在仪式中成长,在仪式中长眠,你可以拒绝三叩九拜的祭奠,但不能缺乏对先辈的敬重与缅怀,可以拒绝铺张浪费且浮夸的孔子诞辰庆典,但不能缺失了对儒学经典的融会贯通,我们可以拒绝某些物质上的仪式,但至少不要抛弃了心灵上的仪式。
【篇二:温暖】
有的人这样认为,情是物质之间的互相给予,有的人这样认为,情是利益之间的相互利用,然而还有人认为,情是一句话,一个动作或是一个表情。
一句话可以让人温暖,父母为我们劳作于每个日夜,即使在寒冷的冬日,他们也可能劳作在外,即使很寒冷,你的一句“爸爸妈妈辛苦了”也会让他们暖透全身。象征这份温暖的不是别的,是再平常不过亦真挚不过的亲情。
一个动作可以让人温暖。朋友高考落了榜,在他尤为无助的时刻,你的手搭在他的肩上给他鼓励与支持。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但却让他原本可能的灰心又变回原来的澎湃。这就是温暖——对于他来说,象征这份温暖的不是别的,是再平常不过亦真实不过的朋友之情。
一个表情也可以让人温暖,熟人打招呼时不同的表情给人以不同的心情,也许他沉闷的心情被你的笑容感染,也许你的真挚微笑会让他的心情由阴转晴。没有人愿意面对你的一张苦瓜脸,而更多的人喜欢你脸上的幸福。所以也许你的微笑会让他们感到温暖。
如果有一个饥肠辘辘的人站在你的面前,你有一百块钱和两个馒头,你说哪一个会让他感到温暖?毫无疑问,任何一个懂得温暖的二字的了人都会说是馒头,因为馒头可以让他不再饥饿。幸福是什么?温暖是什么?是冬日里的一缕光寒冷中的一把火。
然而,世间人情多讲究赠人以物,但殊不知物尽必然情非,而且赠物于人并不一定使他心暖于怀,也许让人温暖的并不是价值连城的宝贝,也不是稀世独有的罕物,而是我们那颗真挚的心和一片真挚的情!
不要吝啬可以带给别人温暖的任何一件小事、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全都是举手之劳,却可以带给别人无尽的温暖。
让我们以另一种方式使全球变暖,不是二氧化碳,而是一颗颗温暖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