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叉相关作文

【篇一:努力】

云霭抵着峦川流动,企图掩盖初秋微秃的山腰,企图挡住我落败的事实。

望向崖底,不见树梢枝叉,也不见野花,只一片清湖。其实那湖并不清,只是因为我的梦想在那里而已。

犹记当初梦想是这么离开的。坐在病房凳子上无声哭泣的我,望着床上不省人事的爸爸,心中充满了绝望。我张望,我犹豫,我权衡。黑暗总会离去,黎明总会到来。我跑着,冲向水底想把那个迷失的自我狠命拉回来。

年幼时,认为很多职业都非常酷,所以有很多梦想。我也从最初的女侠梦一变再变到当一名秉持正义的律师。为了这个梦想,我努力着……但是我怎么都没想到,我背后的顶梁柱——爸爸,那么年轻的爸爸,会突然不醒人事,会突然成为脑梗病人!我感觉自己每走一步,前面都是未知的悬崖。我的恐慌,使成绩一落千丈!

我的失败,在于无信心而把梦想扔到地上,现在要捡起来拼命的努力,只要努力,我相信梦想就不会遥远。母亲的话我还记在心中:“独立坚强非常重要,你要学会!”

所以我喜欢凌晨五点的空气,喜欢早上亲切的呼唤和香味四溢的早餐,喜欢午饭后沏的一杯热茶,喜欢家人朋友的陪伴,喜欢支持和理解。我没有什么不幸,上天开的不是玩笑,是磨练。坚信我是一个被爱包围的女孩子。我还听见从前的自己说:“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是啊,我怎么能习惯平庸!

【篇二:那一刻我长大了】

“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长大后世界就没有花;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我宁愿永远都笨又傻。”

小时候,随口哼哼这首歌,总感觉莫名其妙:为什么不想长大呢?我们小孩儿十分渴望长大,想摆脱父母一天天的唠叨,想摆脱父母对我一天天的桎梏。

入秋的阳光,温和不失儒雅,像极了一个饱读诗书的学者,在我面前娓娓细雨。走在林间的小道,踩着枯黄的叶子,寻找着春天的鸿梦,娴静地听着那叶子与大地的亲吻,你是否会在那个有风吹起的傍晚,望着夕阳而感叹万千?

小时候,我随父母住在奶奶的小区里,那有个小公园,公园里有一棵神木,长的又高又粗,需要好多人合抱才能围住。树皮灰色,有白色圆斑。父母说都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公园就种了这棵树。我小时候常问外公,“这是什么树?”外公总回答:“等你长大就知道了。”于是,我就盼望长大。

我用各种方法查阅资料,有一次在书中读道:一幅画不仅仅是它各个部分的简单组合。一头牛只是一头牛,一片草只是一片草,透过树枝的阳光,只是一束光。但是将它们组合到一起就美得妙不可言。

开始我似懂非懂。

直到有一天,我为了取风筝,爬上了那棵树(那棵树从最底下就有很粗的枝叉),越爬越高,风景越迷人。后来,我常爬到树上,默默欣赏风景。有时落日泛起的紫红的余晖,有时发出橘红色的火光。我忽然之间明白了,那本书说的是整体胜于局部的道理。

有一天,我来到公园,到了那里,我只看到了无数的水泥带和一个大大的树桩。过了一个月,我在那里看见了多了一些体育设施和许多人。

少的,只是那颗大树。

就这样,我伤心了一个星期。可我后来发现:成长是一段必须付出代价的旅程,途中会不断捡到丢的一些东西。所以只要钟面上的指针没有停下,我们就要不断地走,走遍千山万水,走过泱泱四季。永不懈怠是青春的主旋律,似水的年华,贴着千山万水,渐行渐远。

“神木”让我的思想更进一步,可现在我又不得不惋惜告别,让它流逝,成为记忆。

在一个独特而绚烂的晚霞中,我怀念着那颗“神木”。我发现许多东西你拼命地追,努力地抓,可是却像流沙一样慢慢的在指缝中落下。

那一刻,我长大了。

【篇三:春之律】

“沙沙沙,沙沙沙。”

听,夜里,是谁触动了雨的弦,演奏出美妙的琴声?细密的雨丝宛如春天的音符,春风挽起了他们的手,在黑夜里带来了春天编织的希望。

水晶般的露珠闪烁着动人的光芒在嫩绿的草尖凝聚,用她微弱的光装点夜雨后的田园。清新的泥土气息在空气中漫延,不禁令人心旷神怡。田野上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看,鲜红艳丽的牡丹嫣然绽开,粉嫩的桃花朵朵怒放,玫瑰也露出了她俏丽的脸庞,各种不知名的小花簇拥在一起,万紫千红,要把自己的美丽奉献给春天!幽幽的花香扑鼻而至,驱走了一夜的疲惫。

花丛里的蜜蜂在辛勤地提着花篮采蜜,蝴蝶随着春风的旋律在空中起舞,燕子矫健的身躯在朦胧的雾里滑翔,似乎是在演绎她高超的飞翔技能。闭上双眼,草丛里似乎传来了草虫的私语,草芽突破泥土的欢呼,新叶被春风吹得摇曳发出的飒飒响声,枝叉间莺雀的欢歌汇成了只属于春天的交响乐。

田野里伫立不动的稻草人此时似乎也挂上了笑容,是在为春天的到来而喜悦吗?一年之计在于春,勤劳的农民伯伯又开始新一年的的劳作,播下了丰收的种子。温暖和煦的阳光把雾气消散,阳光下的春天就如他们额间的汗水般美丽,晶莹。

远处的农家小屋稀稀疏疏的,却不乏热闹。来往的人们无不面带笑容,津津乐道。小巷里的,调皮的男孩子们在嬉戏打闹,洋溢着一阵快乐的笑声,而安静的女孩们三个一群在田野里摘花,好一幅春之图。

春天的旋律依然在进行时,下一站,又会是哪里呢?

【篇四:我是小花农】

我惊奇地发现,我种的含羞草发芽了!两只小鹦鹉在笼子里欢呼雀跃,向我祝贺。

我把含羞草搬到窗台上,仔细观察。刚发芽的含羞草只有约1。5厘米高。细细的茎淡绿色,隐约又带点白,1厘米处有一根小枝叉了出来,只有几根头发丝那么粗。我轻轻抚摸了一下四片面对面的椭圆形的叶子兄弟,它们马上向中心合拢,四片叶子变成了一片,含羞草的茎也向下转腰,趴在地上。

十天后,我惊讶地发现含羞草又长出三组叶子,每组6片,组成四把“小伞,”给了下面的一只小蚂蚁一个纳凉地。为什么叶片都朝着窗外呢?我没见过含羞草,第一次种,问题当然很多很多。

各种奇思妙想开始在我的脑海里冒泡,“含羞草啊含羞草,”我看着含羞草自言自语:“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吗?”它像听懂了似的点了点头,一束阳光照在了一滴露珠上,光反射进我的眼中,“哦,是光!”我兴奋地叫了起来。我把它转了个身,过几天后观察,含羞草果然又转向窗外了。我看着它的叶子一摇一摇,像在和我分享这份快乐。

一束阳光落在含羞草上,阳光下的含羞草充满了活力,显得更加可爱。

【篇五:在温暖的阳光下】

寒风刺骨的冬天,我总是窝在家里,享受空调的温暖,舒畅极了。而每逢这时,我就不由得忆起小时候那件温暖的事。

以前,我在老家上学,每个周末总是要与爷爷回农村,家里没有空调。因此每逢冬天,我只能一人缩在房间里保暖。家里还有一个小铜火炉,可是却不常用,大概是家里没有足够的柴火,还记得最好的取暖方法就是在爷爷奶奶煮饭时在灶边蹭着热。

一天清晨,我正睡的朦朦胧胧,隐约听见门外好像有什么声音,起初我也没在意,过了一会儿,声音越来越清晰、响亮。我好奇地坐在床上,透过窗户,外面蒙蒙亮,两个身影出现在不远处。爷爷套着白手套,抓着锯子,在一棵只剩几个枝叉的树上。那是棵银杏树,不算高,但是长着几个粗壮的枝干。我大概知道他们要做什么了,外面北风呼啸,将爷爷敞开的黑羽绒服吹鼓起来。爷爷呼出一口白气,用力锯着一个树枝,可能因为太粗,爷爷的五官不由的张紧起来,咬紧了牙关,皱起了眉头,不时的还从嘴里发出一阵阵号子声,一只脚踩在树枝上。奶奶则在下面,用手扶着树枝,好一会儿终于锯下来了……

上午,只见门前摆着许多木条,上面一层白霜。爷爷过来抚摸着我的头说:“在阳光下晒上一两天,咱们就可以坐在火炉边啦。”

又一天早晨,我在房间里拿着水杯暖手,这时,奶奶忽然跑过来对我说:“快到厨房这儿来,可暖了。”我立刻跑了过去,只见那火炉里聚着一根根木柴,还埋了几个红薯,一束束小火苗正在顽皮地跳动,热气弥漫着整个屋子。真有“绿蚁新陪酒,红泥小火炉”之惬意。一缕阳光从门外射进来,浑身暖洋洋。

又是寒冬了,家里的小火炉是不是正旺着呢?爷爷奶奶有没有烤红薯?

【篇六:月是故乡的明】

今天,想必是十五了吧?我坐起身,拉开帘子,一轮皎洁的明月,如李白口中的玉盘一般悬在空中。

天很晴,没有一丝云,一颗星,仿佛整个天空,都被这明月所占据。

不禁有几许伤感,同一月之下,却隔着两颗无法相遇的心,母亲,你也在那儿抬头找着吗?几丝凉风吹过,再一看,这月仿佛已经黯然失色,我只记得,家乡的月,永远是这么亮,月下的事,总是如此深刻。

小时候,月是这么的明,土,是这么的甜,乡下,水是这么清,门前的榕树,想必已经长大?

乡下的夏永远是这么热,这么静,这么亮,我走在老家的院子中,光着脚踩在厚实的土中,望着月光如牛奶一般柔滑的泻下来,被榕树的枝叉剪得零零碎碎的,散落了一地。

母亲出来,她牵着我的小手,问我:“儿啊,那是什么?”她指着那轮明月,我用嘴含着手指:“月,月儿……”我又问:“月儿上有什么呀,妈妈?”她笑了,笑得是这么美,虽然那时候她已经三十八岁了,鱼尾纹拧在一起,眼眯起来,但我仍认为她很美,她抱起我,说:“你看,在那空中,在月儿上,有嫦娥,有玉兔,有吴刚,”她顿了顿:“你看,月亮这么亮,可却是太阳的绿叶,它撒下的,正是自己的希望,”她指着月,在月光的沐浴下道着,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母亲没上过大学,可她以自己的语言,给我上了人生的一课。

乡下的夜,很热,没有风,只有月,与榕树伴着,远处传着微微的蛙鸣,隐隐有着灯在闪烁,母亲的怀抱是多么的温暖,不知道有几次在温暖中入睡。

如今,身在异乡,无法感受原来熟悉的温暖,只能在同一轮月下,不同的月光下,以梦,来怀念已经逝去的美好吧!

月暗了,但我知道,外面的月纵使消失,心中的月却永不熄灭,我也知道,有千万名游子,有千万个亲人,心中都怀着这轮月,这轮属于家的明月。

多少人,把爱,把思念寄于明月,想着,有几颗另外的心也与你一同望着明月,虽不能相遇,但也是相遇了,也是知足。

月,是故乡明;月惟故乡明。心中的明月,只能属于那遥不可及,却近得不得了的家乡。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