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遇见你之后】
遇见你,是我天大的幸运。你如一束阳光,又如满天星辰,将我人生的天空照亮。
从小,我便是个热爱音乐的女孩,学过钢琴、口琴和小提琴,现在正在学大提琴。它的琴身很大,但也有其大的好处。它没有钢琴浑厚的音色,没有小提琴悠扬的声音,它低沉,如静寂的夜,又如小王子那孤单星球。这是现在我对它有感情之后的感受。可小时候,我却因为每天反反复复练习基本功而烦躁无比。“练琴”这个词,简直比魔鬼还可怕,我开始想着放弃大提琴,因为我只是为了中考加分而学。
又一个秋雨纷纷的夜晚,我又因不想练琴而将自己反锁在房间里。我抽出手机,打开某音乐软件,闭上眼睛,随便打了几个字母,搜索栏里跳出你的名字。我点开一看,你有一双大大的眼睛,一头乌黑及肩长发。你被别人亲切地称为“娜比”,你从小练琴,11岁就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还被誉为“小天才”。你曾与世界有名的几位音乐人合作,我看过你拉琴的视频,你身着红裙,超然站立于舞台中央,灯光照在你身上,给你的衣裙镶上了一道金边。作为全场焦点的你毫不怯场,你扬起手一开始拉琴,全场的气氛就被一下子带动了。你投入于音乐中,并不在意观众的掌声,沉醉于你的音乐世界中。
看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还真是学大提琴的呀!”我又饶有兴致地点开你的MV,是一个节目的剪辑,那时你和我一般大,拉琴水平却有着云泥之别。看着看着,忽然明白过来,你是深深热爱着大提琴,而我只是利用大提琴。随后,你拉起了《季节的回转》,在悠扬、低沉的旋律中,不知为何,多了一丝阳光似的,时不时会有调皮可爱的音符划过。我简直不可置信,这就是一度让我厌恶的大提琴吗?
我也想像你那样,成为真的“音乐人”,于是我决定改变,改变我自己。
我一改对大提琴的抗拒态度,开始认真练琴,对于基本功的训练也不再那么讨厌,它反而成为我消遣时间的好办法。我还认真地自己下载了乐谱《季节的回转》,沉浸在其意境中。在练习了数月后,它成为我最擅长的曲子之一。我兴奋地发现,大提琴有着非常吸引人的魔力。
大提琴从我的一个日常摆设,到真正成为我的一个爱好,再到后来居然成为我的一个特长,这让我自己也想不到。我拿过香港音乐节二等奖,领过乐团优秀成员证书,还做了乐团的首席。当我走上领奖台,与那视频中的你一样,接受着观众们热烈的掌声时,我想,不会有多少人知道,要练习多久才会有这样的回报,但我庆幸自己终于撑过来了,是你陪我撑过来了。每次当我谈起我心爱的大提琴,周围人总会投来羡慕的目光。我止不住心中的喜悦,谢谢你,帮我指明了人生努力的方向,我得到的奖,是属于我们的!
我渴望能与你交谈一次,可对于我这个平凡的小女孩来说,你是那么高高在上的存在!如果大提琴是一个金字塔,你就是那个塔尖,我大概还在最低的底层。但是,我发自内心地感谢你,因为你让我有了向上的动力。
从刚开始学琴到现在,已经过了三年了。不知不觉中,你与我共度了两年半的时光。遇见你真是三生有幸啊!
谢谢你的陪伴,欧阳娜娜。谢谢你让我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让我懂得努力总会有回报,练琴的所有付出不会白费。我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好,不再为加分而拉琴。
谢谢你,你不仅是阳光和星辰,更是我人生大海中一盏永亮的灯塔。谢谢!
【篇二:最好的遇见】
“宇宙最渺小的那个神,正巧和那个最伟大的同名,他们叫——谢谢。”
我大概已记不清什么时候遇见了那个“躺在星空下的草地上”的人,也许在“西界”的另一边,有一个“新地球”,存放着我们的记忆。
“我们每个人都在生活的道路上,在生活中散发出一种跟个人的特色,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都会在某一个载体上面……我希望人生我们可以把这些小小的能量,自己当下可能不看重的东西,或者觉得不怎么样的事,放到一个小瓶子里,再把这些小瓶子放到海上,有一天,有一个人会找到这个瓶子,懂得珍惜,懂得欣赏。”这是你留给我的印象,这是你教给我的东西,一直到现在,我都珍藏着,我都坚持着,希望有一天能让别人找到,也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找到。
感谢遇见,我懂得了善良。记得2008年大地震的时候,你来到了汶川,为孩子们带来了《爱与希望》;在台湾受灾时你的一首《Iprayforyou》温暖了多少人的心,你一直相信音乐的力量是伟大的,所以你一直都在音乐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不断努力,希望能用自己的音乐感染更多的人,你把爱铺成蓝天,让不安的孩子们一抬头就能看见;你把心烧成火焰,让怕黑的孩子们拥着温暖入眠。谢谢你,我学会了善良。
感谢遇见,我懂得了奋斗。你本来可以无忧无虑过完这一生,可你执意想挣脱物质上的束缚,你决定要做一名音乐人,所以年仅17的你,只身来到了台湾,一个你不熟悉的地方,我不知道你一路上经历了多少磕磕绊绊,但我知道你现在的成就,能到今天这个高度,就证明肯定少不了挫折。谢谢你。
梦为努力浇了水,爱在背后往前推。不要害怕生命中不完美的角落,阳光会洒满每一个角落。我生命中的一束阳光,便是你。在浩瀚的宇宙中,你虽渺小,却很伟大。
感谢最好的遇见,感谢最好的你——林三岁。
【篇三:我敬佩的一个人】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自己敬佩的人。有的人敬佩科学家,有的人敬佩篮球高手,有的人敬佩音乐人。而我最敬佩的,是一个普通的清洁工阿姨。
或许在生活中有很多人认为,清洁工是社会金字塔中位于底层的人。我以前也这样想过,但是,有一件事改变了我的想法。
记得那一次,我一个人在人行道上蹦蹦跳跳地走着。半路上,我把手中的垃圾往地上随手一扔,却忘了里面还包着10元钱!
当我来到便利店,正准备掏钱买早餐的时候,却发现钱不见了。“怎么办,我的钱丢去哪儿了?一定是刚刚被我当成垃圾扔在路上了。”我急得团团转,心里觉得那被我丢在马路上的钱肯定早已被人捡走了。
这时,一个沙哑的声音从我身后传来,“小朋友,这是你的钱吗?”我回头一看,是一位清洁工阿姨。原来,这位清洁工阿姨在清扫路面垃圾的时候,发现一份垃圾里面包裹有钱。她看着我的背影,觉得我就是那位失主,便急急忙忙地追上来了。我听了阿姨的话后,十分难为情,脸刷地红了。都怪我随地乱扔垃圾,才给清洁工阿姨造成了麻烦。她不但没有责怪我,还把我丢的钱给送了过来。一时间,我不知道该如何解释自己的错误行为,只好低头接过钱,迅速地说了一声“谢谢”便跑了。
经过这一次事情以后,我再也不会随地乱扔垃圾了。我非常敬佩这位清洁工阿姨,敬佩她那拾金不昧的精神。
【篇四:以答案为题作文】
风是不归的,因为它没有定向,答案不是唯一的,因为它在风中飘荡。至于何去何从,又有谁知晓?
天若有情亦无情,将世界级的诺贝尔文学奖颁予一位音乐人,是文学界的恩赐,还是音乐界的奇葩,这位音乐人的作品是诗还是歌词,无从定论。或许从他自身而论,是段不错的歌词,在那些人的眼中看到的却是一篇绝佳的诗,或许在那以后连作者自己都已经难以判断自己写的,究竟像诗还是像歌词。也或许在他心中这些并不重要,毕竟他曾是,现在还是一位音乐人,他需要的本不是这样的肯定,这种“跨界演绎”并不是他所需的,更不是他所求的。或许,于他而言,就像他的《DountShop》中所写“如果你忽视了自己的过去,那就是对真实自我的欺骗。”因此,这些更像是在风中飘荡,亦可有,亦可无。
迪伦的华丽转身给我们留下了一个音乐人不凡的身影,他阴差阳错地摘取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可即便如此也是不容易的,正如他笔下的《NotDarkYet》中所述:“每一件美好的事物背后都隐藏着伤痛。”也正因如此,凡尘的喧嚣,总是一度掀起往事的回忆,于1890年离开人世的艺术大师--梵高,给人们留下令人费解的死因,一位艺术颇有造诣的大师,在他的《鸢尾花》出世不久,竟悄然离开了这个世界,许多人不明所以,而梵高生前留下的《鸢尾花》竟成了绝笔之作。一幅画风独立的静物画,一位手执画笔的老者,在这一年之内,竟发生了这般翻天覆地的变化。
看似毫无关联的两件事,却冥冥之中好像暗含着什么。
一环环幽蓝色的鸢尾花环绕着一朵浅白色的鸢尾花,一浅一深,一蓝一白,既不突兀又难以忽略,重叠的蓝色渗透出忧郁的情怀,蓝色丛中一点白,又突显出一丝向往自由的渴望。这般情境,倒越显得绝望到了极点。已没落的心,又怎能散发出希望的光晖,即使是余晖。
亦是对生命的绝望,亦是对自由的渴望,如此对立的心,必将摧残他自己,故此他必将癫狂,又怎能与常人一样安享于世?
答案好似没有缘由,却又有了一丝回环的念想,不禁试问自己是否曾有答案这一回事。经常想,经常思考,愈发觉得迷惑,答案是否有意义,若要是无意义的,便也不必为了这个结果而劳心劳力,倘若是有意义的,那便是要去寻的。
却不知道答案在风中飘荡,不是没有答案,给自己去寻,是自己不知道是否该承认,于是转眼间答案又被风带离。
被风带离的答案又去了哪里?
是被陶潜一同带入了山林间,从此不问世事,在田园间度过余生;是被刻入沉香中一同沉入海底,从此与世隔绝,在深海中寻找未知;还是被张謇携入市中,从此来往市井,在颓废中探索振兴;还是被神灵祭于钟声,从此渴望明天,在黎明来临的前夜敲响。放眼望去,仿佛尽是答案的身影,可又毫无痕迹,愈发像风一般奇妙,却又无法诉说,其中的奥妙,只是愈发觉得怪异。既然已知,其隐于山川,没于江海,却又为何仍站在原地,莫不是要风再令其消散?既然已知晓,其藏于市井,遁于钟声,却又为何还孤立于世,莫不是要等这喧嚣的世界将其抹灭?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又谁主沉浮?
蒙古铁骑踏平欧亚的山川,却已是王朝黄昏不得不败;日不落帝国,血洗四海,却也只是帝国夕阳,不得不落,这是贪婪的纵欲,却也是人性的洗礼,暴戾终究不是天性,黄金也不是宿命,这又是为什么?答案,从未定向。缘因我们从未明白自己想知道些什么,这一切都只是随心而定。
于是这就让我们为寻找答案而痴迷,疯狂。言尽,不是答案无处寻找,只因,我们追着风儿却不知方向的,却不知答案飘荡在风中,我们又怎么知道答案该往何处去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