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春游】
一早,微风徐徐,阳光明媚。我们翘首盼望的春游日到来了。我带上妈妈精心准备的可口午餐,早早来到学校,同学们个个面带笑容,整装待发。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上海龙华烈士陵园,蒋老师之前和我们说过,这里是缅怀,纪念瞻仰中华英雄烈士的陵园。同学们怀着崇敬而又庄严的心情走进大门。来到广场中的大理石纪念碑,上面雕刻着江泽民爷爷的亲笔题词“丹心碧血为人民”。随后我们观看了解放军叔叔向革命烈士敬献花篮的仪式,国歌响彻整个天空……站在碑前,我们向先烈鞠了躬,同学们的心情更加沉重了,我的脑海里想起了品社课时的英雄人物刘胡兰,黄继光。在阳光照射下,我们瞻仰了烈士墓,虽然我对这儿的英雄人物还有些陌生,但是我慢慢地知道,他们就和刘胡兰一样,为了解放中国,推翻压迫人,剥削人的腐朽社会制度,让贫穷弱小的人都能过上好日子,与黑暗的反动势力作斗争,用鲜血换来了今天祖国的和平与日益强大。他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吃完午饭,我们乘坐着大巴来到了上海大学生体育中心,观看冰上舞蹈—-冰舞间。高科技的多媒体灯光,炫目动人,演员们的舞姿和动作精湛绝伦,真是一场视觉盛宴。
欢乐的时光不知不觉就要接近尾声了,同学们依依不舍得离开了体育中心,坐上回程大巴,快乐而有意义的春游活动深深的留在每一个同学的脑海中……
【篇二:《观墓园》读后感】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腾冲国殇墓园——中国九千多烈士的埋骨之地,也是一幅书写“碧血千秋”的壮丽画卷。站在头盔墙下,一种无边的气势扑面而来,好像面对千军万马。刹那间,仿佛梦回当年,炮火连天,无数英烈倒在敌人的枪炮下。山河破碎,带着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不甘和遗憾,他们怕吗?当然怕,可是依然义无反顾,不惧生死只为身后的家园和亲人,用血肉之躯来换取他们的平安。
国有殇,匹夫有责,看着孩子的雕像,我心好痛,为国,为家,用他们瘦弱的身体冲锋于沙场,他们震撼了我的心灵,传承了民族大义。宏扬了人间正气。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立于山顶,青松,古柏,还有这三千多个排列的石碑。每一座都铭刻着难忘的历史,也诉说着一种悲壮,你们倒下的是躯体,树立的却是永恒的丰碑。是你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民族英雄”,是你们用鲜血装饰了如今的锦绣河山,是你们用事实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无私奉献。
中国梦,上下五千年,你们的梦里是烽火连霄汉,悲伤,无助,梦难圆。多希望你们能看看如今的中国,是你们的积淀成就了如今的辉煌绚烂。
历史虽然远去,可我们永不会忘记,你们用生命吹响了号角,我们用誓言接下旗帜,因为我们是祖国的希望,因为我们是民族的脊梁。富家,强国,是我们应担的责任。
安息吧!英烈们,我们会迈着坚定的步伐,带着你们的梦想,怀揣着未来的希望,让“中国”二字光耀于世界之巅,方不愧于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篇三:汉字不朽】
汉语以中华民族特有的造境方式,使中国人千年抒怀不已。喜怒哀乐,借助方块字,宣泄自己的感情、抒发自己的抱负,发而为言,著之为文,绵延不绝流淌成为中国的文化长河,陶成精品,冶成箴言,铸就了巍巍的中华魂魄。
“自太初有字,于是民族的心灵、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地”。
汉字又是帮助海外游子跨越大海阻隔的心灵的筏子。在异国他乡谋生,汉字便是一种寄托,哪怕是一块牌匾、一纸小条,上面的方块字会象磁铁般的吸引着你,让你感受到来自祖国的亲切。因为那中国人的情思已经浓缩为那最简单的横竖撇捺。每一笔,都是饱蘸着华夏碧血写就的。在海外,无论你功成名就还是漂泊沦丧,只要有方块字的伴随,你就会有几多慰籍几多寄托,因为无论是象形还是指事,无论是会意还是形声,每一个字都有深远的来历,每一个中国人就是那一撇一捺,已经成为方块字的魂魄。
汉字不老,自仓颉造字开始,汉字就以其浩瀚广博抒写着华夏历史,以其灵秀展示着炎黄之精神,开辟和注解着历史,正是有了方块字的诞生,才有了《左传》《史记》,才有了四大名著,才有了新文化运动,才有了屈子、司马迁,才有了曹雪琴、鲁迅。通过汉字,让我们的子子孙孙知道了中华大地的千年风云,明白了东方巨龙的深刻内涵。在秦始皇的烽烟滚滚中,汉字没有被毁掉,在侵略者的生灵涂炭中,汉字没有被毁掉,在西方列强的奴化政策下,汉字没有被毁掉,始终以方块字的骨骼在支撑着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现在和未来,永远。
汉字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我们要保护汉字,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让汉字成为不朽的语言!
【篇四:读书与我】
我对读书,总有着复杂的情结。记得很小的时候,语文老师讲到“多读书”“读好书”时就感慨万千。年轻的老师一感慨,孩子门也跟着感慨起来。尽管这种感慨带着疑惑,但从小种下的情感,很难化解得开。
那时我特别爱读漫画书和童话书。深夜,月明星稀、万家灯火早已湮灭在寂静荒凉的无声喧嚣之中,只剩一个小小的人儿独对大千世界,也对那不存在的事物有了一些遐想。那是什么?是虾兵蟹将和美丽的人鱼?又或是木偶皮诺曹?再或是毫无生气的玩具士兵突然从书里跑出来,与怪兽来场大战。总而言之,这些都是我描绘出的,读书之路的第一条曲线。
有时妈妈去市里,就把我放在附近的新华书店,那是我最爱的地方。在那里,我结识了《冒险小虎队》,这来自异国的读物,彻底打开了小学生的视界。那个浸满了勇气,现在看来有些飘渺的冒险精神,着着实实影响了我的心灵。随着那三名德意志少年扣人心弦的冒险故事;结尾处,又不禁为小虎队的神勇而长吹一声口哨。
如今呢,忆当初的读书心境,确实大有不同。幼时手捧《国王的新衣》,只觉那两个骗子可恶。现在再看见这个故事,却是那诚实少年的勇气和国王之虚荣,大臣的贪生怕死,百姓的人云亦云。
随着读书种类的增多。我了解了关于中国近代史的百年屈辱。使我与“布尔什维克”结下不解之缘。我还在书中结识了“碧血染将天地红”的先烈们,那无数的抗日英雄的光辉形象,就如一个个深刻我心中的烙印。我虽没有出生在那战火纷飞,国破家亡的年代,可我的心境已随书中文字亲临战场。吾辈定会刻苦读书勤学本领,守护那泱泱华夏!
读书,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不理会喧闹的微笑,也是一种心系天下事的大气。读书让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河流汇成了湖,结果——
一道希望的光亮从黑暗中摸索出来,心中的壮志即将酬之。
【篇五:所谓生活的准则】
人活在世上,总有一些自己的原则。每个人的准则或有异同,但都不外乎有关自由、理想、信仰。
准则,说白了也就是处事之道,这些准则大都源于生活,符合社会主流的观念和具有时代的特征。
在封建制时代,百姓想得是安居乐业,有田耕有地种;士族想得是巩固地位,获得好处;官员则是与今大体相同,只不过那时古人信奉忠君体国,所以才有了碧血染玉阶,屈原投身江水中,这些准则在民国时期仍有,曾听闻国学大师王国维自沉未名湖,当时相当震惊,在离我那么近的时代,有一个人愿意以这种方式实现自己的生活准则。
在当今社会,因为它的相对和平与富足,我们并不需要考虑三餐温饱,所以所谓的生活准则更多的体现在待人接物上。人与人的交际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在人际交往中有一条底线,一些准则,是有很大帮助的。有的人落魄而居无定所,四海飘泊,但无论飘到哪一处,皆有朋友,他们可能相交于富贵仍能相扶相持于贫寒;他们也可能是志同道合,相见言欢。他的落脚处可能是竹编茅舍,也可能是玉堂琼榭,他获得更多的也许是精神上的满足,而不是物质上的归属,他的生活准则可能是自由,高于理想且满足于已拥有。可那样的生活毕竟过于理想化,于我而言,不现实。
我是一个中学生,这是我的社会定位,我要履行作为学生的责任和义务,这是我的准则之一。
我愿意与人为善,不想树敌于己。我希望广交朋友,不困于自身。我想要善待亲人,感谢他们给予我的温暖。
生活,实在是一个生动多彩的大课堂,你不可能不犯错,但有机会可以弥补;你初进时什么都迷迷糊糊,越学越明白,越学越老练,“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达练即文章”。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她并不指出你的错误,而是让你自己在发现并反省。你会在一次次经验教训中成长,累积并修正自己生活的准则。
准则是一条线,它规范了每个人体的处事,并在时间的潮流中不断变化着面貌。
【篇六:观墓园有感】
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腾冲国殇墓园——中国九千多烈士的埋骨之地,也是一幅书写“碧血千秋”的壮丽画卷。站在头盔墙下,一种无边的气势扑面而来,好像面对千军万马。刹那间,仿佛梦回当年,炮火连天,无数英烈倒在敌人的枪炮下。山河破碎,带着出师未捷身先死的不甘和遗憾,他们怕吗?当然怕,可是依然义无反顾,不惧生死只为身后的家园和亲人,用血肉之躯来换取他们的平安。
国有殇,匹夫有责,看着孩子的雕像,我心好痛,为国,为家,用他们瘦弱的身体冲锋于沙场,他们震撼了我的心灵,传承了民族大义。宏扬了人间正气。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立于山顶,青松,古柏,还有这三千多个排列的石碑。每一座都铭刻着难忘的历史,也诉说着一种悲壮,你们倒下的是躯体,树立的却是永恒的丰碑。是你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民族英雄”,是你们用鲜血装饰了如今的锦绣河山,是你们用事实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无私奉献。
中国梦,上下五千年,你们的梦里是烽火连霄汉,悲伤,无助,梦难圆。多希望你们能看看如今的中国,是你们的积淀成就了如今的辉煌绚烂。
历史虽然远去,可我们永不会忘记,你们用生命吹响了号角,我们用誓言接下旗帜,因为我们是祖国的希望,因为我们是民族的脊梁。富家,强国,是我们应担的责任。
安息吧!英烈们,我们会迈着坚定的步伐,带着你们的梦想,怀揣着未来的希望,让“中国”二字光耀于世界之巅,方不愧于一个真正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