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相关作文

【篇一: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星期六的清晨,你从床上爬起,想到今天是假日,你就躺在床上,拿起手机,准备看看新闻,随意打开一个软件,玲琅满目的内容顿时挤爆了你的眼球:娱乐,体育,军事,房产,科技,民生……你觉得心烦意乱,随即关上了还没来得及细看的页面,点开了外卖。望着上百家餐厅,你有些举棋不定。在15分钟后,终于你决定吃快餐,没想到,你的支付宝被冻结了,你想要解锁,输入银行卡号,却又发现银行卡里的钱刚刚用完……

上面的这个故事就是当今社会——互联网时代的生活常态,通常称之为碎片化生活,碎片化,顾名思义,指的是一种零碎,混乱,多样的状态。以往我们吃饭只需要选择—购买—食用,如今吃饭的过程变得更加繁琐:选择购餐软件—选择餐厅—选择食物—选择支付方式—选择快递方式—接收—为送餐服务打分—食用。这或许有些夸张,但我的生活确确实实被割裂了开来,成为了一一块块碎片。

那么碎片化生活对我们究竟有何影响呢?从上面这个例子我们已经看出了一些端倪:生活正在变复杂。简而言之,我们接收的信息变得越来越多:足不出户,我们就可以了解世界各地发生的事。但是随着信息量的增多,我们所接受的知识变得越来越零碎了。

碎片化信息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不可否认的是,碎片化生活让我们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古人读万卷书的理想你在一年内就可以做到——只要你坚持浏览各类新闻和贴吧论坛。但是仔细回想一下,这一年里你在互联网上浏览的信息你记住了多少?也许不到10%,那么这些信息中有益的又有多少?又不到10%。碎片化阅读对我们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

当我们与碎片化的生活相遇,一切都会变得复杂。读书时你会因为QQ消息而分心,学习时你会因为微信跳动而走神,就连上课时,你脑子里还想着昨日在新闻上看到的娱乐明星。碎片化生活对我们——尤其是青少年的侵蚀已经越来越严重。

让我们放下手机,珍惜眼前完整的世界,不要让大数据的洪流把你和现实无情地分成碎片。

【篇二: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在这个信息爆炸般增长的时代,我们的生活早已从过去完整的生活,被分裂成现在的许许多多的碎片般的生活,专业学者们称之为“碎片化”。

可是,在这碎片化的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够将碎片化的时间很好的利用呢?

我们学生的生活在学校时还是有完整的时间用于学习生活的,但一到双休日,我们也是忙的的不可开交,上完一个辅导班,家长又催着带你去下一个,我们有大把的时间会浪费在路上,孩子们也累得苦不堪言。

每每出门,无论在车上,还是在地铁上,总有许多人低着头在看手机,随着生活的碎片化,人们都越发珍惜这看似短暂的时光,有人在玩手机,有人在吃早饭,还有人用这短暂的时光补充自己那越发短暂的与周公聊天的时间。

其实,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把路上的时间化零为整,利用起来。许多人在这时间中,会把这段时间投身于网络之中,浏览曾经花大把时间浏览的时事新闻,这也导致了现如今报纸销量的降低。曾经人们有着非常明确的目标及十分完整的时间,例如:从前,人们会用一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用于看新闻,可现在的人们只需要十几二十分钟,就能看遍全球,也就是说人们的碎片化时间的形成,这与信息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与此同时,人们越发忙碌的生活也是原因之一,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需要把时间分得非常散,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或是学习。

不过,再怎么碎片化,生活还是生活,在这个时间被粉碎的年月,我们被快节奏生活压弯了脊梁。人们无不希望能把这破碎的生活拼起来,回到从前那个悠闲的时代。老人们的闲庭散步,孩子们在街上的欢声笑语,都即将成为回忆。

作为一个学生,我也能感受到街上的人来人往,车水马龙,这反映出了这个城市的飞速发展,可在这发展背后,是人们的疲倦不堪。慢一点,让生活慢一点吧,能够让我们在疲惫过后能够休息一下,回归生活,回归自然,去拥抱这自然的美,生命的美吧!

【篇三:我与书】

县城最老的新华书店早已大门紧闭,矮矮的两层楼,红砖裸露的墙,落满灰尘的木门窗,安静地立在老城一个狭窄的街道,只有街边老树的影子偶尔还给它打一声招呼。这却是我童年魂牵梦绕的地方。

记得第一次接触课外书,是我刚上一年级时,妈妈带我来书店买了一本小人书。高高的柜台隔开了我与书架上那些琳琅满目的图画,我一只手抱紧自己的小人书,一只手把着柜台,踮起脚,眼睛贪婪地浏览着柜台里一幅幅书的封面,恨不能把它们都带走。

从那以后,我知道,除了收音机,书籍也能带着我欣赏县城以外的世界。

于是,我尽量攒着五毛一元的压岁钱或父母三毛两毛的奖赏,只为能去书店买一本书;我跟着长辈走亲访友,最能吸引我的玩具也是书。在童年少年时,我看过英雄故事,看过古代神话,浏览过三侠五义和四大经典小说,也读过农业杂志,读过毛泽东思想。我多数都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可学习成绩却在不大的校园里一直优秀,甚至于我中考时,语文成绩仅仅被扣去三分。

十六岁时去济南求学,宽松的学习氛围让我几乎除了去图书室看书,就是借几本放在教室或寝室里阅读,没有人指导,管理员允许借啥就读啥。读书是一种旅行,在旅途中,我看到了人生的悲欢,也看到了生活的贫苦与繁华。

而后工作,除了畅读教育方面的书,经济的独立让我有了更多对书和读书方式的选择。

寒冬或三春,闲暇的假日,一面落地窗的客厅或阳台上,洒落了一地阳光,小桌上的透明玻璃器皿里沏一壶花茶热气袅袅,三两盆花草在花架上恣意地生长,我就会搬一把有靠背的椅子,选一本哲学或文学书,或出声读或静心思,或笑或泪,或气或叹,视野变得开阔,心情变得豁达,人生多少悲欢事,宠辱不过一念间。

夜幕降临,万籁俱寂,焚一炉艾香,备一杯柠檬水,端坐于桌前,台灯下选一本医学相关的书,或是黄元御奇特的人生遭遇,或是皇帝内经耐人咀嚼的对话,感叹古人的智慧,领悟文字里的技巧,恨不能也养一个聪明脑继承先贤之遗志,也生一双神仙手挽救病人于伤痛。

虽然随遇而安,没有韧性的性格让我几十年的人生普通得已近乎平庸,时代的进步也让人们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但是我依然喜欢读书,喜欢沉浸于文字带给自己的欢愉中,让它们引领我的思想前行。

【篇四:手机的利与弊】

都说21世纪是高科技时代,电脑手机的普及,的确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但凡事都具有两面性,手机也不例外。

先来说说它的好处。对于热爱旅游的人,出门在外,它可以当导航,只要你想去的地方都可以帮你找到。对于宅男宅女一族,它可以让你足不出户就可知遍天下事,吃遍天下美食。对于喜欢购物却又懒得上街的人来说,它可以让你在最短时间内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对于学生党来说,可以玩游戏来放松,减轻疲劳……这样来看,手机可谓是人见人爱。

可是,你们有没有发现:现在的人,过着一种“手机人生”。早上登录微博,写下一天的计划;上午浏览网页,了解最近国内外发生了什么大事;下午打打游戏,看看电子书或电视剧;晚上吃饭,拍照上传;睡前聊会QQ微信,最后发条动态,对世界说声晚安……就这样,一天就过去了。单看浏览记录,这一天过得真是忙碌又充实。可从现实来看,什么真正有意义的事都没做。

一整天都离不开手机,对我们的健康有着一定的影响。睡觉时,很多人把手机放枕边,手机的辐射会对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机能性障碍,引起头痛、头昏、失眠、多梦和脱发等症状,有的人面部还会有刺激感。很多人经常熄灯后玩手机,手机的强光,会使黄斑部病变,轻者眼睛干涩,重者失明。其次,现在很多人得了“手机依赖症”,这会严重耽误学习或工作。再次,现在学生们都有手机,档次各不相同,这极容易造成心里不平衡,引起攀比之风,给父母造成经济负担。最后,手机是贵重物品,这不仅给不法分子带来了偷窃的机会,还有可能引发一些盗窃案件的发生。

不仅仅如此,手机还造成我们对于眼前人身边事的漠不关心。例如在聚会时,每个人都忙着刷手机,拍照发朋友圈发空间,从图片来看这是个热闹又温馨的场面,可现实却是鸦雀无声,冷情至极。再比如说经常在手机上社交会使自己丧失现实社交能力,在网上聊得很嗨,可是一到现实中社交的时候却表达不出来。

手机的利弊主要决定于自身是否懂得怎样合理有效地去使用,若仅仅是当做一种工具,它的作用就数不胜数;但若一天到晚“机不离手”,那就是弊大于利了。

【篇五:勿让生活过度碎片化】

早上醒来,睁开眼睛,就开始寻找手机。看看QQ、微信、微博、新闻……忽然想起某一物品需要购买,打开淘宝开始浏览各种网店。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

细思极恐,我们的生活已然被小小的一部手机所支配,它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的空余时间。你有多久没跟家人好好的聊聊天?有多久没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有多久没有静下心来看一本完整的纸质书了?

我的一位朋友曾告诉我他的血泪教训。那天家长不在家,他原计划在晚上十点前完成所有的作业,刚打算开始时,手机屏幕提示有新消息,想着就看一眼,手不知不觉的伸向手机。看完QQ微信的又来了,朋友圈不断的有人更新,公众号源源不断的发出各种文章,他沉迷于它,对着屏幕傻笑、送花、点赞、抱抱……等抬起头才发现已经晚上十点了。匆匆忙忙的下笔赶到十二点,作业质量可想而知,老师的一顿批评淋漓尽致也。

曾几何时,互联网悄然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随着更轻便的移动互联的快速发展,我们已习惯通过智能手机来阅读、社交、购物等。原本宁静而又单纯美好的生活被划分得支离破碎。在手机消息的不断提示下,各种聊天工具及APP应用占据了我们的生活,它们都想攻占我们的手机屏幕,在有限的一天中占上一席之地,所以极尽所能的通过各种改进、各种更新来诱惑我们,吸引我们,让我们不知不觉就把原本的整块时间划分为一小块一小块的碎片时间一一分配给它们。每天浏览完这些工具和APP后,你是否会感到被动接受后的思维僵化、脑子空白从而觉得疲惫和失落?或者还会感叹今天又这样过去了,我的某事某计划又被耽误了……

不可否认,这些现代化的通信工具给人们带来了方便。如果有一天他们全都消失了,我们会不会像几十年前一样,有大段的时间跟家人面对面微笑着聊天,晚上左邻右舍会坐在外面摇着蒲扇看星星?消失只是奢望而已,它们一旦扎根于我们的生活,便如野草般难以除尽。

所以,行动起来,不要让手机过度绑架我们的生活。只有主动抵制诱惑,选择放下手机,让碎片化生活暂时离我们而去,让我们回归完整的亲情,完整的阅读,完整的学习……

【篇六:千年乌镇】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一起浏览了江南水乡的名镇——乌镇。

走过乌镇的第一感觉就是“巷在水中,镇在水中”,我和爸爸徒步在古镇的小巷中,在远处望去,碧水包围着这条小巷,阳光普照在平静的水面上,岸上的房屋,树木,石桥与蓝天倒映在水中,两个乌镇相互映衬,给人以对称的美,广阔的美。

看过了乌镇的水后,我和爸爸坐上乌镇的小船,在水上浏览乌镇的瑰丽风光。“乌镇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古镇,它位于桐乡市北部,距离市区均17公里,远在一千三百多年的唐朝时期,乌镇就隶属于苏州府,因此,乌镇也被称为“千年乌镇”乌镇的民宅临河而建,傍桥而市,是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典院。镇内民风淳朴,古宅更是古色古香,古朴之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典雅……”随着讲解员绘声绘色地讲述,我仿佛听见那一幢幢青砖白墙的古宅在像游人们诉说着那一千多年以来坎坎坷坷的历史,他们都是活生生的教科书,他们承受着过去的种种,为我们迎来崭新的篇章。

在这些古色古香的住宅中,现代著名作家茅盾先生的故居更是名不虚传。富丽堂皇的客厅,闹中取静的书房,精巧雅致的厢房,悠闲安静的后院。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静谧的后院,在树下乘凉之时,摆上一张茶几,沏上一壶好茶,读上一本好书,真是十分惬意。

到了傍晚,我和爸爸走在乌镇的石桥上,桥也是乌镇的一大特色。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历史悠久的三孔桥,三孔桥和亭阁桥。这些造型各异,千姿百态的石桥,横跨在河面上,纵横交错,连接着大大小小的河道。

乌镇的水、桥、宅,构成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卷,真是“人间仙境”。

千年乌镇,名副其实!我爱它那种古朴的美,爱它历史的沉淀!

【篇七:当我们遇到碎片化】

设想一个现代人的生活,对,不如就从某个工作日的早晨开始:他醒来,第一件事情是打开床头柜上的手机,回复贴子;他出门了,等待公交车或地铁,漫不经心地浏览着移动电视上滚动播放的广告;午饭时间,他边吃饭边和朋友在QQ上聊天;临睡前,他匆匆浏览完最后一条朋友圈里的趣闻,发完最后一条微博,熄灯睡觉。

这大约是许多人生活的真实速写,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无穷尽也。

当时间从键盘上点击的指尖悄悄溜走,人们的步履变得愈发匆忙,我们的视线再也不专注于时间和空间上的某一点。你有没有感觉到时钟正在从一个完整的圆,像被一把刀切开的披萨一样,被切割得越来越细,越来越小呢?

是的,步入信息化时代的世界,社会和人类,不可避免地与“碎片化”不期而遇了,它现在就站在我们面前,躲避和逃离变得没有意义,因此与其闭门谢客,不如想想如何体面地迎接这位不请自来的客人。

这位姓碎,名片化的客人这样告诉你:便捷是碎片的精髓。碎片化将一顿正餐,切碎成一袋袋零食。它能提供给我们等同于正餐的能量,但省却了正餐麻烦的准备工作和繁琐礼节。每当点开一个分享得到的文章,短视频,例如百度百科的“x秒读懂xxx”,在愉悦的同时,碎片化的知识会在不知不觉间进入你的脑海。久而久之,聚沙成塔,最终会形成一个庞大的知识库,指不定哪一天就会得到应用。而且它是分散到各个时间段中的,意味着碎片化生活拥有颇高的自由度。这样看来,适应现代碎片化生活还真是好处多多。

且慢,不要别人说什么你就信什么!诚然,碎片化生活的优点确实存在,但是亚健康人群的惨痛经历告诉我们:零食并不能代替正餐。过量摄入“零食”,非但没有营养价值,还增添了无用的多余脂肪。大量亢余的信息汇聚成流,冲进我们成型的知识库,迅速占领大量的空间——人在一段时间内能够接受并消化的信息必然是有限的,这些不必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应用的知识会像万恶的弹窗广告一样时不时地闪烁在脑海中,影响着我们对主要知识的吸收和利用。碎片化一旦成瘾,人就会对名著和美文失去兴趣,“营养结构”失衡,人就会成为一个臃肿懒惰的胖子了。

形象一点地说,碎片化生活就像鸡吃石子,适应的人能够通过它帮助消化,不适应的那就得胃疼了。

我们既然已经清醒地意识到了碎片化是把双刃剑,那就应该弃其糟泊取其精华,合理地切这块时间的披萨,碎是要碎,但要有大有小,主次需分明。个人的努力还不够,这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尼尔。波兹曼在他著名的《娱乐至死》一书中,提出“媒介的变化带来了人们思想结构或者认知能力的变化”,媒体就是现代信息的重要媒介,应该承担起引导的作用。君不见某些媒体为博人眼球,胡乱标题,以至于出现了“标题党”这一新群体,这样一个金字塔形的从尖端向底部的影响,会拖累群众碎片化生活的健康进程,亟待改善。

碎片化生活的时代已经到来,它的战车随着信息爆炸隆隆飞奔。我们既然已经遇上,就是要搭上它这班顺风车,而不是被碾碎!我们的目标是碎片和平化,而不是被和平碎片化。

【篇八:如何碎我合一】

我们已经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自己为什么要出发。

经某机构调查数据显示,普通人每天查看手机的频率高达150次,平均6、5分钟就要看手机一次。在这个被碎片化所充斥的时代,我们该何去何从?

几个搞笑的段子让你笑颜逐开,手机上各种劲爆的标题吸引着你的眼球,指尖有一种指点江山的气魄,留下一个赞表示“朕已阅”。就这样左划右划中,时不再来。自以为学到了很多东西,然而唯一能证明你存在过的,却只有你手机的电量。

碎片化阅读是半个生命,若只是一味接受却会是半个死亡。

我们要学会从蒙昧中睁开眼睛,不然“尽信书,不如无书”。抗生素能帮助我们抵御细菌,若过量使用,则会让人命丧黄泉。任何事情在于度,我们可以通过碎片化浏览海量的信息,快速了解短时效的新闻,但选择性的点击却往往会催生标题党。我们应该学会如何达到和碎片化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被碎片化奴隶。

林达曾说:“刺破平静水面的锐利冰峰,它也许只是露出一角。”所以我们不仅要看到碎片化的现象,更要看到是因为学习不够深入的本质。

碎片化阅读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让人通俗易懂,但这往往会导致学习得不够深入,只是浅尝辄止。长此以往,会造成思维的懒惰。

我们只会浏览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所以网页往往推荐的都是你想要的内容,但我们不能只知道自己想知道的,而应该把这个兴趣点作为一个支点,把它拓展开,提升它的广度和深度,这样我们就能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了。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斯曾提出一个关于刻意练习的概念,练习方法是通过做一系列小任务逐渐进步。小任务是你原本不会的,但又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的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筛选大量信息,把需要学习的内容有目的性的分成很多个小任务,利用每天的碎片化时间去一一完成。而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有意识地吐名为思考力的丝,从而编制属于自己“蜘蛛网”,最后化碎为整,形成知识体系。

碎片化并不可怕,把完整的时间分散开来,同样可以用心一也。眼观当下,碎片化已成必然的趋势,如何避免思维被碎片化,已经成为我们刻不容缓的问题。

【篇九:当思维支离破碎】

随着网络的发展,信息获取变得快捷很多,不再单纯依靠着报纸或者电视。人们随时随地都能获得最新的信息,也因此,我们的生活开始变得碎片化了。无论何时,无论我们在做什么,只要屏幕一闪,我们便会打开手机去浏览。

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是生活的便利。随之而来的,也有无聊的低级趣味。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信息获取虽然便利,却杂乱无章,人们所关注的不再是新闻实事,而是毫无意义的花边新闻和段子。人们的知识面变得广阔但却不够深入,人们不再以学问多为本,而以段子多为傲。将网上浏览而来的段子当作谈资,并以此沾沾自喜。这种人并不在少数,让人觉得可悲。

碎片化的本身并没有错,它确确实实可以提高人的效率,但问题在于,人们曲解了碎片化的真正用途,鲁迅先生也曾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这句话其实就是在说碎片化,但鲁迅先生所指的时间,是学习和阅读的时间,而不是现代人所进行的消遣时间。知识是需要时间来消化的,一目十行只看个大概,看似充分利用了时间,却没能有效的获得知识。

当碎片化的生活方式泛滥,每个人都在碎片化的时间中做着碎片化的事情,那么人的思维也会变得支离破碎。与他人高谈阔论时,满脑子只有零星的,失去完整性的知识,那只能在别人身边呆站着,拼命理解却发现自己好像都听过却一点也记不起来。

不妨尝试一下将自己所要做的事情提前,将那些无所谓的碎片化的时间压缩成一个整体,利用这些完整的时间去阅读,与书中人物一同悲伤一同快乐,肯定好过在读段子时呆滞的笑容。

信息化高速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状态,很少有人愿意在这个匆忙的社会中挤出一点时间去真正的学习知识。尝试着将时间拼凑完整,也让思维破镜重圆。

【篇十:窗外】

短短几个年头,祖国飞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因为“新朋友”——互联网,我们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快捷、方便。

倘若在以前,传递信息或许靠信使,或许用不那么靠谱的飞鸽传书。两样都会耗费大量时间,某些书信还极可能会被半路拦截。而现在,互联网通讯快捷又安全。我在地球一端发送一条信息,位于地球另一头的你可以几乎同时收到信息。

以前通过看报得知新闻,现在只需上“微博”浏览片刻,便可足不出户了解天下大事;以前通过观察云朵推测天气,现在只需刷新“天气通”;以前……

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数不胜数,可是物极必反,它同时也存在着弊端。

朋友聚会,每个人都全神贯注盯着手机,交网友、刷视频……朋友就在身边,何必舍近求远,去和一个不知真实性别、年龄的人去大胆聊天呢?为什么要把自己关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不去尝试打开身边人的心窗呢?

当你在手机上浏览风景,感叹名胜古迹的不朽、湖泊的秀美,但你为什么忽视了你的窗外呢?当你欣赏着别人摄下的美景,但为什么不去你的窗外走走呢?也许,那里正有一枝红杏在悄然绽放,吐出羞涩的花蕊,你看到了吗?

“圆滚滚一族”一边吃着高热量垃圾食品,一边学着健身操。他们难道不明白,放下手机和零食,去户外走走、锻炼身体比那些花里胡哨的动作有用得多吗?

现在,许多人痴迷于互联网组成的虚拟窗口,关闭了心窗,无视了窗外真正的美景。朋友,窗口的花苞,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互联网之窗,只是一个虚拟世界,切勿过度沉迷。去户外走走,那里高大的树木比PS处理过的照片更加触手可及;去交一个真心朋友,向朋友打开你的心窗总比图谋不轨的网友更安全。

我走到窗前。你看见了吗?窗外的梧桐,披上了新装。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