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扉相关作文

【篇一:悠悠墨香,萦绕心间】

阳光晴好,微风阵阵。将书柜底层的书抱到阳光下,一本一本摊开,用阳光的温暖洗去书扉的潮气,盘坐一旁,随手拾起一书,细细研读,手旁一杯清茶散发阵阵清香,缕缕青烟在阳光中缠绕。

我爱书,爱读书。在我心中,一本书即是一个世界,那里面有文人墨客挥洒狼毫,有侠客武将保家卫国,有异世洪荒,瑰怪奇丽。有江南园林一步一景……一本本书,一个个世界。令我沉迷其中,倘佯难返。古今中外,名著杂志,我皆读之。书若不论内容,我偏爱看旧书,只因那书扉中来自岁月的气息,那种沧桑之感让人不由神往。

我爱读书,尤爱诗词古文,心神往之,只惜功底不足。许多古文太多晦涩,每次只读几句,若能懂矣,便足以乐之。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将自己带入书中。在书中我回到过去,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聆听孔子讲道,与周庄一起梦蝶;回到那个万邦来朝,天朝上国的盛唐,与李白一起对酒当歌,举杯邀月,与高适一起策马边疆;回到那个文风盛行,诗词当道的大宋,与柳春一起伤春感秋,与苏轼一起放舟江心。在书中我畅想未来,与霍金一道探索时间的秘密,与尼奥船长一起畅游海底。

书是一架搭在历史洪流上的桥,这头是过去,那头是未来。人生唯有过去与未来,上一秒已过去,下一秒便是未来。时间不停流逝,无数文明湮没在时间长河内。纸是华夏最伟大的发明,轻薄便于携带的纸张,促进了文明的传播,方便了文明的传承,华夏文明就在继承和发展中流传下来,薄薄的纸张承载了前人的智慧,后人们从中汲取养分以其为肥料种出自己的成果,我们的成功正式由于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路茫茫,无数的未知等待着我们的探索。

阳光一寸一寸的偏移开来,夕阳得余晖洒在冷黄的扉页上,说不出的韵味在心间流淌,饮下早已冰凉的茶水,合上书,带着这一叠前人的智慧结晶回到家中,窗外,夕阳正红,看着那一堆书籍,我却仿佛看到清晨的太阳缓缓升起。

【篇二:一路书香】

在阳光下,兰花舒展,飞鸟掠过窗前。我手捧一卷书香,在生命的时光中安然地享受,也许这将是我人生中地久天长的支撑。

轻抚《安徒生童话》,吸引我的是雪一般的纯洁美好。忘不了小时候追着母亲讲白雪公主的故事,一遍又一遍地听母亲讲,从不厌倦,替白雪公主伤心,责怪她的后娘如此狠毒,为七个小矮人快乐,为王子幸福……渐渐地,自己好像也成为了书中的主角,与童话故事中的人物一同喜怒哀乐。那时,幼小的心灵,刚开始学会辨别善恶,一颗善良的种子便植入心灵的深处。

细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震撼我的是铁一般的坚强意志。难忘初遇此书时的那个午后,阳光纯净得如同婴儿的手,指尖轻轻滑过书扉,顿感淡淡的忧伤间透着一丝刚毅。难以想象,一个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人居然能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辉煌。也许有些东西失去后才会珍惜,但谁能保证,当我们失去视觉与听觉时,能将人生活得比海伦·凯勒更精彩?于是,一颗懵懂的心,开始学会坚强,学会珍惜。

合上《朝花夕拾》,激发我的是火一般的爱国热情。眼前时不时地浮现出鲁迅先生的画像,一个在封建社会中成长的知识分子,用自己敏锐的双眼,讽刺的笔端揭示了社会的黑暗。他弃医从文,为的是唤醒民众的思想觉悟。说他是一个用生命来爱国的志士,一点也不为过。试想在那个年代,战争频繁,人民饱受磨难。鲁迅所想的并非仅是自身安危,他时刻心系祖国,纵使处境艰难也不忘提起笔,用文字与腐朽者对抗。他是时代的记忆,人民的模范。思绪飘飞间,心朝澎湃,祖国啊,您的雄起,使多少中华儿女为您矫傲。冥冥中,自己的爱国情绪在不断高涨。

恍惚间,夕阳早已西下。我抬头望望书架上满满的书,竟觉得那恰似一股甘泉,滋润了我的心田,使我在阅读的安静中洗掉了人心的浮躁,将灵魂涤荡得更加纯粹、更加高贵……

【篇三:认知文化】

曾经热血沸腾的仰慕你的一切,你阿娜多姿,你生生不息,你的一切都为我所爱。中华——我的文化。

那是《诗经》中的一汪清水,在水一方的伊人;那是华美铺陈的楚辞,闪闪发光;那是孔孟思想,百家争鸣;那是大唐华章,仙乐飘飘;那是高山流水,那是古长城的细细青苔,那是岳麓书院的依依夕阳……漫步在中华的文化里,多少人醉得不知归路,多少人沉醉于那泛黄的书页,将精华与糟粕统统吸收。

因为爱你,我们都忘了去洗净你,忘记了理智清醒地去看你。在不知不觉中,流水静默不流,华美的书扉一页页在腐朽,

我们变得自大,我们变得骄纵,我们变得不可理喻。大宋宫廷,白衣秀士,文臣儒士们忙着作诗写词,用程朱理学教化子民时,北方的铁骑席卷了中国;康乾盛世,书生门忙着作八股,去作注经考证时,大洋的另一端,开始了工业革命,改写了历史……我们有四大发明,我们有地动仪,我们有早他国一千多年的圆周率。可是,我们孕育的是以农为本、固步自封的黄色文明,我们有郑和去炫耀国威,可是我们没有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我们有李白、杜甫,却没有牛顿、哥白尼;我们知道天朝上国,却看不到外面的文明……我们陶醉于自己,我们不断用《天工开物》、《农政全书》去总结辉煌,却忘了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我们落后了。

历史在悄然逝去,心中的热情并没有冷却,但我多了一份理智,再仔细的审视。

我看到了一位老人,用刀一样的笔尖为自己的文化做手术——他是鲁迅。我被深深地震动了。

我们不是不爱自己的文化,而是太爱,以至于舒服了自己的灵魂。他,让我们深深地明白,不能因为感情而影响对文化的认知,不能用迷信代替理智。

旭日东升。新的阳光在冲破陈腐的气息。崭新的人们放下对自我的迷信。去追求真理。走来了孙中山、李大钊,迎来了毛泽东、邓小平,“天朝上国”的幻觉消失了,代替它的是“与时俱进”。我们激动欢心。

我们终于冲破了情感的依恋,用一份理智去审视自己的文化。没有全部吸收,也没有全盘否定,我们的目光更客观、理性和智慧。

认知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和繁荣文化。

【篇四:我和书的故事】

书,是春风,洗濯内心的尘埃与苦楚;书,是阳光,驱除内心的阴霾与黑暗;书,是琼浆,滋润我的筋骨与意志。打开书扉,轻嗅书香,仿佛与老友相遇重逢,不管是童话名著,科普漫画,只要遇见了,便会上演一场精神上的“美食”之旅。

我在家里,为我的“小伙伴”——书籍,做了精致的“家”一架白色的小书架。每当指尖轻触书棱,都会有许许多多与书有关的故事从我脑中涌现: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我懂得了珍惜现在有幸福生活;读《秘密花园》,我领略了大自然的奇珍异草;读《木偶奇遇记》,我感恩着儿时的童真与美好。

我是一个“小书虫”,因为读书,也闹出不少笑话来,让人忍俊不禁,我家的沙发旁总铺着一块厚厚软软的地毯,因为读书入迷的我,经常从沙发上掉下来;妈妈总是喜欢在我读书时大着嗓子喊我,因为进入书海的我经常听不到别人说话,记得有那么一天,我正在书桌前读着《木偶奇遇记》。厨房里正在做饭的妈妈发现没盐了,便叫我去买盐,我迷迷糊糊的“嗯”了一声,便下楼去超市,一路上,我脑海中想的都是《木偶奇遇记》里用木头雕刻出来的男孩,那个自私,懒惰,厌恶学习的男孩最后会怎么样呢?到了超市,心想:我怎么来超市呢?来超市买什么呢?一看手中的钱,我匆忙买了袋糖往家赶,一到家妈妈看着我,气得哭笑不得的对我说:“我让你买盐你怎么买糖回来了!”唉!她拿她这个“小书虫”儿子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读书的欲望也越来越强烈了,书简直成了我形影不离的“伙伴”,读书更成为我每天的“头等大事”。

我爱读书,像春风爱柳条。我爱读书,像阳光爱椰林。我爱书,我为书痴,我为书狂……

【篇五:墨香里的似水流年】

于红尘的罅隙辗转探寻,那贞静甜美的似水流年,从指缝中静静流逝,袅袅墨香却逸散在空中。

垂髫之龄,我便不喜与伙伴嬉闹。无论园中疾走追黄蝶,或是阡陌葱茏唤纸鸢,皆勾不起我丝毫兴致。不知那本已微微泛黄的《安徒生童话》是否记得,那个天真的孩童眸中漾着的澄澈?每每打开书扉,稚嫩的指尖扫过一个个熟悉或陌生的字,我仿佛扣开了梦的大门,踏上了与墨香作伴、与书籍为友的追梦之途。

时光流转,如小溪淙淙,激起晶莹的水花,绵延远去,不变的,是那一如既往萦绕的墨香。年岁渐长,我循着墨香袅袅,渐渐步入文学的殿堂。我与林清玄共赏漫山遍野苍凉悲壮的芒花,我和白落梅共游烟雨蒙蒙的江南水乡,我携张晓风聆听染绿江南岸的清风的呢喃,我惊叹于张爱玲烟雨微茫的半生缘,我流连于林微因姹紫嫣红的四月天……

静坐窗边,阳光斜斜地洒在书页间,暖意涌动心头。清新的空气中游移着丝丝缕缕的墨香,驱散了扑面而来的孤独,装点了静好的似水年华。

金钗之年,我在枝繁叶茂的文学之林中穿梭,穿过绿叶的重重深掩,终有豁然开朗之感。我沿着蜿蜒小径寻觅千年来沉淀下的墨香踪迹,一缕诗心,流经楚辞汉赋,穿过盛唐河山,洇染宋时烟雨,荡漾到我身旁。“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空中仿佛弥散着淡淡的桂香,芬芳了似水凉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春风。”烛影摇红,我看见了后主日渐憔悴的脸庞;“候馆梅残,溪桥柳细。”原来豁达的醉翁亦有柔肠百结;“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花影婆娑,细雨绵绵,拂去心头尘埃。

多少个寂静长夜,灯火昏黄,那淡淡的墨香与我作伴,便无寂寞可言。似水流年匆匆而逝,似潺潺清泉一去不还,花开花谢,潮涨潮落,唯有那墨香袅袅陪伴始终,不言别离。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波纹轻漾,水花激扬,年华亦如清泉淙淙流淌,唯卷帙浩繁,墨香袅袅,不离不弃。

【篇六:良好的家风伴我成长】

从小,我家中就洋溢着书香的氛围。

虽然我家人最高的学历是我父亲的本科,但家里人特别爱读书。爷爷奶奶都时不时带上他们的老花镜来阅读报纸和从我书柜中翻出来的书。凡是来我家住过的人,都无一不对爷爷奶奶的手不释卷感叹:“真是活到老,学到老啊!”

我的母亲虽然没什么知识,但她也读书。她有一个现在当上教师的同学,大概母亲是受了她的熏陶,隔三差五地托她带些书来读。不仅仅是为了增长她自己的见识,更想要通过阅读来丰富我的知识。小学时,她就为我搬来一套“小学时必读名家经典”。我对其中的释义“熟视无睹”,读了快几周了,还是对其中作者想表达的意思一知半解。反倒对其中的插图印象颇深,尤其是丰子恺充满情趣的画像让我颇感兴趣。

偶然一次,当我在对这些画作认真端详时,有一种朦朦胧胧的感觉浮现脑海。我仿佛看到丰子恺的爱猫、爱鹅、爱一切生灵的心切;鲁迅笔下社会的黑暗影射在我的脑海;汪曾祺对那“远方”的热烈向往犹如火车上的风景于眼前一闪而过。我欣喜若狂,对自己能有如此理解感到十分骄傲,便迫不及待地将我的进步告诉了母亲。她一愣,称赞了我几句,继而垂下眼帘继续看她的杂志。没过几天,我就看到我的书桌上多出一本饱经岁月,封面已经斑驳了的书。我捧起那本书,在灯光下照了许久,才能依稀辨认出封面上的字:简·爱。

踌躇地翻开书,书扉上就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继续拨动书页,纸页的边缘明显可见被人反复捻过的痕迹。每一段文字旁都有一段批注,挤满了整整一页。不用细看,字迹清秀而有力,令人在如此杂乱无章的字里行间中仍旧看得舒服。

开始,我像往常一样没有理会这些“杰作”,一个劲往下读。读了一遍又一遍,我逐渐能体会到简对罗切斯特热烈而深沉的爱与追求;简曲折的一生令我感到痛惜;桑菲尔德与罗切斯特的辉煌在疯女人的一把火中陨落,这一幕一幕历历在目。我再去看这些评述,一种找到知己的感觉油然而生,便想要与那位知己一同讨论。母亲听后,高兴不已,当即就把她的那位朋友从百忙之中叫来,与我讨论书中的内容。

从此以后,我在读书时就有了经验,大大加快了阅读效率。这都是家风带给我的人生感悟。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