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梦想在细微处】
每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
暖阳从云缝漏下,渗入我的皮肤,干净的空气丝绸般流过城市的鼻翼,留下“簌簌簌”的声响。思绪亦如这清浅岁月,数不尽,道不明,再次回到了过往……
儿时,我的童年在母亲的药寮里。
我踏进门,寂静得像一树遗忘的花,母亲纤细的手指轻启药罐,用筷子将药材慢慢压下,宛若鲸懒洋洋地起伏在平静的海面上。而那个小药罐,橘黄的火焰忽亮忽暗,仿佛凶猛的野兽站在朦胧的薄雾中,等待着它的猎物,小药罐“咕嘟咕嘟”往外冒着泡,黢黑的药汁顺着罐壁缓缓流下。竹扇轻摇,蒸汽徐徐上升,氤氲进了我的脑海。
儿时的梦想,就在药寮细微的醇香里——我想拥有一个强健的身体。
日久年深,与小药罐陪伴越久,我的身上也留有它苦涩的醇香。
“哈哈……”同学们围着小小的角落,睥睨着我,他们的鞋子发出“噔噔噔”的声响,“你个脏小孩,身上这股难闻的味儿。”我懦弱地蹲在狭小的角落里,把头深深埋进两膝间,猩红的双眼紧盯着地面,任不争气的泪水滑落。
小学时的梦想,就在同学细微的话语中——我想看到更多友善的脸。
如今,聆听着语文老师在讲台上讲着他们的事迹,几乎要宠坏了我的耳朵。老师一头倾泻而下的长发,腰板挺得笔直,高挺的鼻梁上,挂着的黑边框眼镜,像现代艺术大师卡比特笔下《优雅的采茶女》。
她嘴中蹦出的刘庆帮、栗良平、麦卡勒斯…让我深深着迷。我也跟着她白板上墨笔,一同写下张爱玲的“每一个蝴蝶都是从前一朵花的灵魂,回来寻找它自己的梦想。”
而今的梦想,在书本细微的字里行间上飞扬——终有一天,我在键盘奔跑,让更多的读者,看到一个站在世人面前的“麦卡勒斯”。
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
枫叶的梦想,在秋冬春夏的过往,绽放一点点的青绿浅黄。而人生的梦想,就是在时光的细微处,找寻那条通往成功的期盼之路。
【篇二:变废为宝做笔筒】
今天,我到萧山日报九楼去参加了变废为宝活动——做笔筒。
到了那里,我拿出了半个薯片罐准备开工。老师发给了我们每一桌各色的雪花泥、粘土,还发给了我们制作的工具。
开始做笔筒了,我首先拿起了一块雪花泥拼命地往薯片罐上按,可是却粘到了自己的手上,这时老师走过来告诉我说:“你要左手握在里面的罐壁上,右手轻轻推就可以打完底。”我按老师的方法去做,果然用绿色的雪花泥把薯片罐地颜色封得严严实实的。我再用蓝色的粘土把它压平做了一个圆形,并在圆形上做了两个蓝色的耳朵,接着又做了两只黑色的大眼睛和一张用白色的粘土做的嘴巴,最后我还让大嘴上还长满了黑色胡须,这就是我在薯片罐上制作的怪物精灵的形象。
当我把作品——怪物精灵笔筒展示给老师看时,老师点评说“精灵太平面了,要稍微有点立体感。”于是我又把耳朵上加了个球,胡须弄厚了一点,果然我这么一修改怪物精灵变得更形象了。
今天这次活动让我明白了废物只要开动脑筋合理利用就可以变宝贝。
【篇三:养鱼记】
前一段时间,姐姐从她同学家带回来几条非常漂亮的小鱼,我们把它们放进一个透明的罐子里。小鱼的尾巴红红的,身上的鳞片是肉色的,两只眼睛黑黑的,看起来很机灵,我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姐姐告诉我,这种鱼吃苍蝇、米饭、还有鱼粮。嘿,不挑食,应该好养。
从此,我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了。每天回到家里,我就先去看看小鱼,看着它们在罐子里游来游去的样子真可爱啊!等到熟悉之后,一听见我走近罐子,它们就摆着尾巴凑近罐壁,似乎在跟我打招呼。每当这时,我都要给它们喂食,看着它们争先恐后地张嘴吃食,觉得它们嘴馋又可爱。
一次,我试着把手放到养鱼的罐子里面,它们先是围着我的手指转,似乎在观察着,见没什么动静,一条小鱼竟一跃而起,用嘴亲了一下我的手指。“呀!”我叫了起来。姐姐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情赶紧跑了过来,我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姐姐,她听了摸着我的头笑着说道:“它们以为你的手指是食物呢。”“哦。”我恍然大悟,原来小家伙饿了。
后来,我拿着鱼粮去喂小鱼,我刚到罐子边它们就盯着我看。我心想:“我拿着鱼粮围着它们转,它们会不会也转呢?”说干就干,当我移动脚步时,果然它们跟着也转了起来。我觉得真有意思,便越转越快,终于我体力不支,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头上好像出现了许多的小星星,真晕哪。当我清醒过来,看见小鱼就像没事人一样悠闲快活地游着,我甘拜下风,只好乖乖给它们喂食了。
尽管小鱼最后因为我要上学没时间照顾而死了,但它们曾经给我带来的快乐是永远都忘记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