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梦想在细微处】
每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
暖阳从云缝漏下,渗入我的皮肤,干净的空气丝绸般流过城市的鼻翼,留下“簌簌簌”的声响。思绪亦如这清浅岁月,数不尽,道不明,再次回到了过往……
儿时,我的童年在母亲的药寮里。
我踏进门,寂静得像一树遗忘的花,母亲纤细的手指轻启药罐,用筷子将药材慢慢压下,宛若鲸懒洋洋地起伏在平静的海面上。而那个小药罐,橘黄的火焰忽亮忽暗,仿佛凶猛的野兽站在朦胧的薄雾中,等待着它的猎物,小药罐“咕嘟咕嘟”往外冒着泡,黢黑的药汁顺着罐壁缓缓流下。竹扇轻摇,蒸汽徐徐上升,氤氲进了我的脑海。
儿时的梦想,就在药寮细微的醇香里——我想拥有一个强健的身体。
日久年深,与小药罐陪伴越久,我的身上也留有它苦涩的醇香。
“哈哈……”同学们围着小小的角落,睥睨着我,他们的鞋子发出“噔噔噔”的声响,“你个脏小孩,身上这股难闻的味儿。”我懦弱地蹲在狭小的角落里,把头深深埋进两膝间,猩红的双眼紧盯着地面,任不争气的泪水滑落。
小学时的梦想,就在同学细微的话语中——我想看到更多友善的脸。
如今,聆听着语文老师在讲台上讲着他们的事迹,几乎要宠坏了我的耳朵。老师一头倾泻而下的长发,腰板挺得笔直,高挺的鼻梁上,挂着的黑边框眼镜,像现代艺术大师卡比特笔下《优雅的采茶女》。
她嘴中蹦出的刘庆帮、栗良平、麦卡勒斯…让我深深着迷。我也跟着她白板上墨笔,一同写下张爱玲的“每一个蝴蝶都是从前一朵花的灵魂,回来寻找它自己的梦想。”
而今的梦想,在书本细微的字里行间上飞扬——终有一天,我在键盘奔跑,让更多的读者,看到一个站在世人面前的“麦卡勒斯”。
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
枫叶的梦想,在秋冬春夏的过往,绽放一点点的青绿浅黄。而人生的梦想,就是在时光的细微处,找寻那条通往成功的期盼之路。
【篇二:感动的作文】
一天晚上,妈妈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了家。她发现我患了皮肤病,手上、脚上都生出了一粒粒痘痘,抓破之后就化脓并感染了。妈妈一见这情景异常焦急,虽然已是深夜她还是带着我直奔医院,并打听到有一种新鲜的草药治疗这种皮肤病有特效,不过价钱很昂贵,但是妈妈还是把这个信息铭记在心了。
第二天,妈妈请假去很远的药店买来了草药,细心地熬成药汁。见我醒来,妈妈马上先用棉签蘸了盐水仔细地擦遍我全身每一个患处,我的患处碰到盐水非常疼,我禁不住龇牙咧嘴地喊叫起来,妈妈心疼地说:“宝贝,忍一会,马上就好了!”然后妈妈再用药汁给我全身沐浴了一遍。把我身体擦干之后,她又马不停蹄地给我身上每一处脓点抹上特别配制的药膏。这一套严格的程序,妈妈没有半点马虎。就这样一忙就是几个钟头,妈妈的额头渗出密密的汗珠,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妈妈真是太辛苦了!
晚上,我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可妈妈还得把我换下的衣服洗干净,再用滚烫的开水消毒。腾腾的热气中,我的眼眶湿润了。
妈妈,辛苦操劳的妈妈,我永远爱你!
【篇三:你们】
在我们平凡而繁忙的生活中,并不是只有轻松的欢笑和捧腹的乐趣。在时光日复一日的缓慢推进里,有很多痛苦就像图钉一样,随着滚滚而过的车轮被扎进我们的心中,这样令人难以承受的痛苦。还好有你们,让我的心脏变得强大足以支撑至今。
一个“你”叫做信念。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迷茫地不知所措,我不知道我该做什么,不该触碰什么。没有人告诉我该怎么做,做什么才不会四处碰壁,才不会受伤。那时我的思想回到了解放前,我像我的外婆一样烧香向神明祈求,占卜预知凶吉。我宁愿去相信那些看不见听不着摸不到的东西,也不敢相信周围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是一个表情。
那很可笑是吧,现在回想起来我自己都觉得那么可笑的不真实,那时他们都当我是怪人,避我远远的,生怕与我扯上一点儿关系。
是什么让我遇见了你?在我心灰意冷的时候触碰到了你?在我人生最阴晦最苦不堪言的时候,还好我遇到了你。
你告诉我什么是对错,什么是正义与邪恶,什么是光明与黑暗,你让试着去相信身边的人,那胆小、懦弱、自卑的我不复存在了,你让我变得坚强、真实、自信。你教我向前看,向着光走,不要转头往后看。那些曾经犯过的错,要忘怀他们。
因为有你,我的世界不再黯然失色。我手持着你去追寻未来!
另一个“你”啊,就是我自己的灵魂啊。
亲爱的你,万分感谢你在失落的时候不气馁,在成功的时候不趾高气扬。你在人生低谷的时候没有放弃,你坚信着你还有救,你还可以医治,你的内心深处是善良的。你努力尝试让自己做得更好,你不去依赖任何人任何力量,把一件事做到了你的极致!那样的你,真的很棒。、
你相信了自己,同时你也拯救了自己,任何邪恶力量都不能将你的意志力击垮。也许你做得还不够好,可是你挥洒的汗水和泪水已经足以证明你并不差,这样的你真令人五体投地不是吗?感谢这样的你给了我感动。
坚持不懈的信念,坚持自我的灵魂,发酵成一碗青绿色的药汁,医治我支持着我走过了秒针、分针、时针转动过的无数个圈。
你们,给我方向给我力量给我未来。在这个以光速发展的城市勇往直前。因为有你们,我昂首挺胸,微笑着迎接每个痛苦的来源。
【篇四:母爱的枣香】
好雨随风,你的关怀就这么随风潜入夜,暖吾细无声。
——题记
小小杯中,内藏乾坤。我的身体总是不太好,母亲亦为我操碎了心。冬天,更是寒风凛烈,刀一般的风直刮得人脸生生的疼。在那萧瑟朔风中我打了一个响亮的雷点。又感冒了!难受啊,头痛欲裂。转头看见母亲正弓着腰,熬制着一份汤药。调皮的风儿从微开的窗户里溜进来,撩起了母亲的丝丝白发。不一会儿,一只精致的古朴瓷杯端放在了桌上,里面是热腾腾的药汁。一鼓作气喝尽,意料之中的苦溢满了整个口腔。咦?怎的又有一些甜?赫然,杯底躺着一颗晶莹的密枣。心底的一根弦被不经意地触动,那被母亲细心无声关怀的温暖与幸福就这么简单地勾起,温温地,细细地暖着我。
似乎母亲迷上了枣,又似乎是我爱上了那甜香暖暖的枣。又一次,我在杯中觅得那红红的枣。
一节课结束,照例拿出了那保温暖杯。转开瓶盖,不经意间感觉今天的它有些不一样。掀开,一股浓浓的香气弥漫开来。是枣!暖暖的雾气蒙湿了我的镜片,心中鼻中都是那甜甜的暖香,真的好幸福。
闻香而来的同学一脸惊讶:“呀!你妈妈真细心,帮你泡几粒红枣暖身,你好幸福啊!”无暇顾及同学们的惊讶羡慕,只想好好欣赏那三颗充满爱意的小红枣:滚沸的开水上,静静地躺着3颗“珠圆玉润”的红枣,随着杯子不经意的晃动,摇头晃脑地翻滚着自己滚滚圆的小身子。轻酌,满口留香,心中暖暖的,有一丝细流淌过心尖,它叫温暖、幸福。
想起放入它们的手的主人,母亲。那个总在不经意间给予我无限关怀与温暖的女子。岁月可以染白她的青丝,却总也染不白她那颗春风化雨般的爱子心。看那小小杯中,内藏乾坤;品那淡淡茶水,淡淡馨香;悟那简单关怀,满心温暖。
好雨随风,你的关怀这么随风潜入夜,暖吾细无声。温暖就是平淡间的关怀,那么简单……
【篇五:选择路口】
一片森林分成两条小路,我选择了人迹罕至的那条,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未选择的路》
我独自一人在九山漫步。春日正好,树上的枝芽已露出青葱小苗,雏鸟始学飞,百花争绽放,万物悄然生长……路旁,一个女孩子嚷嚷着要吃冰激凌,大人说:“不能吃。小孩子要听大人的话!”我不禁皱起眉头,心情烦躁起来,从小听得最多的便是这句话了。
昨天,和父母吵架了。
家里很多人都是学医的,从小耳濡目染,觉得医生救死扶伤,济世助人,伟大而神圣,所以我从小心中便有一个梦——成为一名医生。
小时候,身体不大好,常常生病,便和许多医生打过交道。我害怕精明能干的西医,喜欢慈祥亲切的老中医。老中医们总是笑眯眯的,身上还有股好闻的药草清香。一次,我觉得药苦,不肯喝,母亲命令地说:“良药苦口!一定要喝!”对面的老中医却不慌不忙,笑眯眯地打开一个药柜,取出一味草药,说:“放入这个就不会苦了,你试试?”我赌气般地要他保证,他也笑着和我拉勾:“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变!”果真,原本苦涩的药汁隐含了一丝甘甜,那甜,真神奇,一下子消融了我对苦药的恐惧。据说,这味药叫甘草。此后,喝苦药时妈妈总会放入一些。中医生可真神奇!
昨日,我向父母诉说了埋藏心底多年的梦想——成为一名中医。未想他们竟然都很反对。他们认为现代人偏爱西医,学中医没前途。我当时很气愤,也很伤心。究竟应该听从父母的建议还是坚持自己的理想?我不禁埋头哭泣,泪光中,看见了爷爷模糊的影子,爷爷便是学中医的,他身体快不行时,常常说起以前的事,每每提起被他治好的患者时,他便会不自觉地笑起来,笑意浸在条条岁月的沟壑中,使得他无畏病痛。他说,患者的笑容是他最想见的。模糊中我仿佛听见爷爷轻轻地对我说,勿忘初心,坚持理想。一阵清风拂过,我抬起头,已经有了答案。
人生何其短暂,若不为梦拼搏,岂不是枉活一生?当你站在人生的路口面临选择时,你会选择哪条路?一位喇嘛对他的弟子说:“请选择困难的那条。”是啊,若与他人活得一样,人生有何意义?站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极目眺望,它或许荒芜,却别有风情,或许困难重重,但却别有滋味。
选择,是智慧,但更需要坚持!
【篇六:奶奶的木筷】
黄昏温暖的霞光照进厨房,笼在一双木筷上。
那是奶奶常用的筷子,是用再普通不过的铁木制成,是朴素的浅棕色,但它对我来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要形容奶奶惟有一句“民以食为天”最为恰当。我从小身体不好,小时候也吃得很少,奶奶为了给我补身子,变着法儿地给我吃:炖蛋里总有肉末、虾籽等“囊中物”,经常会变戏法似地端一杯味道可口的“不明液体”给我喝,蛋皮里裹各种菜品更是不遗余力。奶奶对美食似乎总是有无尽的趣味与好奇,而这一双木筷,更是陪伴我成长的、不可或缺的一物。
就从每天、晚两餐说起。我虽吃饭速度不慢,但用奶奶的话来说,就是:“只知道吃碗里的,也不怎么夹菜。”奶奶最看不惯我埋头吃饭的一贯作风,于是每次吃饭时都不停地往我碗里夹菜,在我专心苦吃的时候,眼前经常有一双棕色的筷子一闪而过,雪白的米饭上便又多一样菜,不用看便知那定是奶奶的木筷留下的。不过,因为奶奶太过热情的夹菜行为,常常使得我“越吃越多”。好不容易吃得快见碗底时,碗里不知不觉又渐渐堆起了食物“小山”,每每此时我总是无奈地抬头,迎上的却是奶奶充满期待的笑脸,这总是使我哭笑不得又无可奈何。可奶奶在碗里夹的菜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越来越多,导致我最终不得不与她“谈判”:“奶奶,我以后自己夹,自己夹,行吗?”奶奶听听到这话,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说:“好,好,我以后慢慢改,少给你夹。”然而刚说这话没多久,在餐桌上,奶奶还是按耐不住手里蠢蠢欲动的筷子,碗里又迅速堆积起食物,最后总在我不满的提醒和奶奶无奈的笑中收尾。
那一双木筷,还在我喝的饮品中现身。牛奶、果汁、芝麻糊、奶茶、汤羹以至药汁,无不随着那双木筷的搅拌端至面前,筷子顶部的旋转带动着热气,形成美丽、精巧的花形,随着空气的流动缓缓转动,拿在我心中,是最绚烂的花朵。
奶奶的一双木筷,夹起了无数的饭菜,也夹起了道不尽的碍于宠溺,这是最普通的木筷,很容易被埋没,但它无论多陈旧、多朴素,它在我心中,因奶奶的爱尔永远光鲜亮丽。
窗外,太阳的余晖将天边的云彩尽数染成瑰丽的桃色,最温暖人心的颜色,此刻,正笼在一双木筷上,那双木筷安静地躺在桃色的光影里,像是承载着奶奶的爱,安静地,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