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反省自身,完善自我】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正如这句话所说,人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达到完美。既然如此,人就应该不断地完善自我,只有这样才能跟随时代发展的方向,一起进步,一起创新。而为了完善自我,人们就应该学会反省。
古人注重反省自我,以求达到精神上的和谐与统一。战国荀况曾言:“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这讲得便是古代学士注重反省的表现。试问,庞涓倘若能反省自我而不是采用卑劣的手段损人利己,又怎会落得在战场上被乱箭射死的下场?如果蜀后主刘禅能反省自我,“察纳雅言”,听从诸葛亮“亲贤臣,远小人”的忠告,蜀国定能崛起于巴蜀之间,进而称霸中原,而不是留下一个“乐不思蜀”的笑柄让人耻笑。反观唐太宗,他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提出“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为君之道。于是,以魏征为代表的谏臣能在朝堂之上各抒己见,提出各种有利于兴国安邦的方法,造就了留名千载的“贞观之治”,这难道不是唐太宗以大臣的建议不断反省自我的结果吗?古老的语言传达出古人的智谋,古人的成败展现反省自我的珍贵。当自己徘徊于失败中时,不要怨天尤人,反省自我是走出失败的不二法门。
反省还能彰显人们的智慧。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通过这些问题,曾子能及时了解到自己的不足。而人们熟悉的达摩祖师,曾被关在洞中面壁思过。他不吃不喝,一心向佛,面对石壁专心致志的反省。“我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会做错?”“我该怎样补救?”他的思想一刻也没有停止,就这样静静的反省,终于悟出了佛道,被后人尊称为祖师爷。反省是一种人生的智慧。不要去埋怨外界的环境,不要去埋怨别人对自己的否认批评,完善自我才是我们应该选择的道路。
纵观近代中国发展历程,反省是其成功的基石。是一次次的反省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一次次反省后的勃发,让中华民族走向复兴。没有鸦片战争后一些国人的反省,就没有近代中华儿女对列强侵略的抗争;没有对“反围剿”失利的反思,就没有“毛泽东思想”的诞生;没有文革结束后领导人的反思,就没有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反省赋予了中华民族兴盛的动力,铸就了今日中国的辉煌。
反省有着如此强大的力量,那我们为何不去常常反省呢?深挖我们内心深处的不足,让我们的明天因反省而精彩!
【篇二:守一颗自省之心】
“吾日三省吾身”是曾子对自己的轨则,“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是荀子对他人的劝勉……“自省”是自我意识能动性的表现,是行之有效的德行方法。
时常自省,才能厚德载物,名垂千古。
春秋之时,列国征伐不已,烽烟不断。最终,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被俘,成了吴王的马夫。但他执着复国的信念,自省其失败原因,开始励精图治,笼络民心,才创造了“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神话。
时常自省,才能激浊扬清,幡然悔悟。
叶桂自持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叶桂的母亲患了伤寒,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叶桂以此自省,明白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于是他改名换姓,拜师学艺,终于成为天下第一名医。
时常自省,才能因时而变,灵活处世。
古时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拜访秦国,他机智周旋,据理力争,终于完璧归赵。因其功,被任为上卿,居官于廉颇之上,廉颇不甘屈其下,处处与相如为难。但当他听到相如对敌狠,对友宽的肺腑之言后,反省自己,终如梦方醒。于是自到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二人终成刎颈之交。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观水自照,才可知自身得失。然则,不自省呢?项羽,优柔寡断,刚愎自用,未曾自省,落得乌江自刎的下场;帝辛,荒淫无道,不纳谏言,未曾自省,落得鹿台自焚的境地;李煜,饮酒作乐,不思进取,未曾自省,落得国破家亡的结局……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内心真正地认识自己,修补自己,完善自己。有感慨,有叹息,有满腔怒火,也有收获和喜悦,一切的源头皆是自省留下的善果。自省而知之,唯自省才知。
“动必三省,言必三思。”只有自省过后,我们的内心才会如水一般至净至刚,涤荡尘垢;我们的品德才会如河水一般川流不息,普及万物。
漫漫人生旅途,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守一颗自省之心,拥一份自强之美。
【篇三:低下头我能看见天】
人的肢体语言很奇妙,同一个动作,在不同人的眼睛里却有着不一样的意蕴。“低头”这一举动,在许多人看来,可能代表的是屈服或是妥协;但在我看来,它却有另外一些不同的含义。
低下头,首先看到的是自己,这意味着我们能即刻反躬自省。古人有“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一说,足以说明自察和反省于修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反省自己的一言一行,辨是非,明得失,勤纠错,修养自能逐步提升。君子就是这样修炼而成的,普通人若能坚持这么做,每天进步一点点,积少成多,欲臻于君子境界之日当可期矣。
低下头,能看到自己的双足立于土地之上。脚踏实地,方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脚踏实地的人,立身处世,必一板一眼,循序渐进。凡事注意从实际出发,科学谋划,不莽撞不冒进,这样可以减少走冤枉路,干低效事,做无用功。脚踏实地,就算是坚守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岗位上,假以时日,我们也能干出不凡的业绩!
低下头,我看到的是谦虚和低调。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们已深深地注人我们的血液中。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我们追求的应是大境界,而不是众声喧哗。偶有小得,但
有小成,便忘乎所以,炫耀于人,此等小家子气,常见笑于大方之家。谦虚、低调,万事沉得住气,从容的心态可以帮助我们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低下头,也可以是一种让步。但这样的“让步”并不等同于“屈服”,更多的是一种顾全大局而作出的宽容之举。蔺相如缘何在廉颇恶语扬言后选择“步步退却”?非为畏惧也,因其深明大义,知“两虎相斗,其势不共生”,故而愿“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这样的见识和气度不仅令蔺相如的门客折服,也使得廉颇叹其胸襟,心甘情愿负荆请罪。二人成为刎颈之交,为后世留下一段千古佳话。
低下头,播种下梦想的种子。用汗水和努力照料它,用辛勤和勇敢壮硕它,它会成长,它会开花,它会成为你的骄傲,它会让你自豪!让它的绿叶给你一片生机无限,让它的根茎指引你抵达梦想的终点!
低下头,你看到的是一个俯身的动作,而我看见的是一片天!
【篇四:日参省乎己】
大千世界中,无数生命同呼吸,共命运——有井底之蛙眼界狭窄,满足拘于一隅之地,孤守着自己的“洞大千世界中天”;有鸵鸟敏感脆弱,些微惊吓便将头埋进沙中,似乎就能与世隔绝。而枯叶蝶在纷繁中自省,不追姿逐锦、满身霓虹,一抹平凡朴素反而成了大自然的经典;而竹子在风雨中自省,一段一小节,短暂的梗结换来的却是潇洒的笔挺。
自省,通向美德和“天堂”的途径。
自行获得掌声。李立三的自省演讲让自己坦坦荡荡、光明磊落,赢得满堂喝彩。多年之前,如果他顾及身为中央工作人员的颜面,那么现在他或许会被“立三路线”创伤更甚,也会成为党员工作的反面教材!而他,顶着巨大的压力分析问题、承认错误,不求原谅,只一心做好分内之事,让他的人生道路从倍觉愧疚转为大获赞赏。李立三善于自省,自省升华人生价值。
自省带来瑰宝。经历文革灾难的巴金写出对当代中国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十年文革的挫折,挫伤的不仅是文人作家,更挫伤了国人的心!而巴金从心出发,没有在打压中消沉绝望,也没有单纯地通过咒骂时代而磨灭自己的灵魂。相反,他通过思考,履行了作为知识分子应担当的民族责任、历史责任,也让自己的文学及思想境界达到了新的高峰。巴金谨于自省,自省抚慰灵魂的创伤。
自行赢得尊重。德国前总统维利?博兰特忏悔的一跪让德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一个民族想要得到尊重,首先要正视自己,敢于剖析自己才会用更长远的前途。忘记历史等于背叛历史,那么为历史赎罪则是民族的前进!倘若德国人只看重本国尊严而不向受难的犹太人致歉,那么换来的就只能是像日本隐瞒历史时面对的抗议怒潮了。德国用于自省,自省支撑真正的威严。
故事中的老妇人若能早日自省就不会被污渍影响心情,看到的也将会是不一样的天空。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提倡谦恭谨慎、勤于自省。经历了历史的沉淀这不仅是名言,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荀子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告诫大家自行提升自我修养,塑造德行。亡羊补牢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但若不是牧羊人及时自省,发现问题补好羊圈,损失只会更大。由此可见,自行不仅是对自我的要求,更是“作为”的基础。
人,必须学会自省。自我磨砺虽然过程痛苦,但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敢于直面自己阴暗的一面。学会自省才能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把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塑造出完美人格。
自省是智慧的开端,是人生不可缺少的随身利器;自省,使人从歧途走向正道,使弱者成长,强者更强!
【篇五:感悟生活】
有人说,人生是一个课堂。没错,我们过去、现在、未来所走的路,只是为了上一堂课,作为一位学生,我们要做的是学习,于生活中学习,于生活中感悟。
荀子是一位善于感悟的思想家,从“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中,他悟出了“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也”;从“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他悟出了“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中,他悟出了“用心一也”这些睿智的道理,并不是最高深莫测的科技研发出来,也不需繁琐深奥的实验来验证。它们来源于生活,在普遍存在的生活现象当中,虫鱼鸟兽,也可以是他人的言行举止,甚至一句话,一个动作。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当思想家。
只是,面对同一个世界,为什么有的人感悟很多,有的人却无动于衷呢?其差别就在于思考的主动性。感悟,先感受后思。所以说,没有思考就无所谓感悟。对同一事物,敏感者自我对照,多思多想;麻木者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而智者,则在挖掘其中可能存在的真理。最熟悉的例子莫过于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过程。苹果掉在地上,这样的事情千百年来一直在发生,人们最多的想法也不过把它捡起来洗干净,然后吃掉。直到牛顿这一位积极的思考者,对着苹果提出“你为什么掉下来”的问题,才有后来的重大发现。
感悟生活在人类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对生活的感悟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人类初到地球时,两手空空,发展到今天这样绚丽多彩的文明,靠的是思考。对大自然的开发,不应局限于其资源,因为自然是最本质的老师,是她教会我们那些匀称,规律的知识。从学会钻木取火开始,我们在不断地接受新的东西,感悟到新的东西,从而有所创造。
最重要的是,感悟并不是死的,只要保持活跃的思维,你会得到更多东西。像荀子、像牛顿那样主动地去发现吧。你会发现,真理原来就藏在屠夫的一句话当中,当你像盘山宝积禅师那样去感悟生活的时候。
【篇六:碎片化的生活】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移动互联网的大力发展,二十四小时似乎对人们来说根本不够用。于是,人们开始追求碎片化的时间,将二十四小时当四十八小时,甚至更多来使用。
碎片化时间的出现,客观反映了人们对时间的渴求。在公交车上,地铁里,随处可见打电话、谈业务、阅读书籍来充实自己的人们,就是最好的例子。数学家陈景润就是一个善用碎片化时间的人。他在食堂排队买饭的时候,需要等几分钟;在上班途中,需要走几分钟;外出候车的时候,需要等几分钟。他就是在这无数个“几分钟”的时间里,学会了英、德、俄、法四门外语。由此可见,在大学者的眼里,碎片化的时间同样是如此的重要。
碎片化的生活被推崇的原因有几,身处的时代迫使人们更重视碎片化时间。商业上,大大小小的公司开始不约而同地追求速度,因为速度创造更多的利益,比别人更多的机会;学业上,早有无数的成功鸡汤书推崇碎片化时间的利用,使得青年学子趋之若鹜;生活上,人们也乐意用碎片化时间娱乐,放松自己。
碎片化生活被多数人津津乐道,可美好的泡沫下同样藏着人们所意识不到的改变。
我国的圣人数不胜数:孔子、老子、孟子……他们对天命,轮回看得如此透彻令现代人羡慕。但人们都忽略了他们对于自身的反省是必不可少的。好比《劝学》中所提到:“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确如此,碎片化生活让人们如同钟摆一样,一刻不停,渐渐让人们的心态变得浮躁不堪,不愿也不甘深入,沉下心地从事某一项工作。反观古人,每天有充足的整段时间可供他们思考,反省,进行思维的碰撞。
由此可见,我们应当学会合理使用碎片化时间,平衡它与整段时间的关系。一味地追求某一方面,使我们走向极端,认知产生极大的偏差,碎片化时间只是如同画龙点睛的那一笔点睛。所以,我认为主要的依旧是整段化时间,把握主次,无需追求速度,而应是效率,更是质量。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原先的生活被改变,也影响了我们的心态和认知。因此,人们需要将自己调整到懂得合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碎片化生活有好有坏,这就见仁见智,因人而异了。最后,我希望人们都能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
【篇七:莫论人非,常思己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对于优点,我们可以互相学习。但是我们也都有自己的缺点。有一句话说,最不了解自己的人就是自己,我们可以从别人的缺点上,反省自己是否有同样的缺点。只讽刺他人的缺点,却不考虑自身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许,就像故事里的主角一样,她认为的、嘲笑的别人的缺点并不存在,而那个所谓的“别人的缺点”,却是她最大的缺点。
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类似的问题。也许,当时的我们会认为某个人不好,可否想过,是否是我们“眼睛”的问题。如果心灵的窗户上有了污点,那么整个世界都是脏的。所以,我们应该在看清别人之前先看清自己。孟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像孟子这样的贤者都要每日三省其身,且荀子的《劝学》中也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可是,如何看清自己?这与照镜子的原理同,但也不同,因为这需要以人为镜,方可知其自身。毕竟有一句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需要去问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知道哪里不对,哪里不好,才能改正。
一个人的缺点有很多,一开始,我们会发现大量的缺点,且一时半会儿难以改正。但是,只要努力改正,时间就不会辜负你的努力。像《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齐王一样,由一开始的“门庭若市”到后来的“虽欲言,无可进者”。
“闲谈莫论人非,静坐常思己过”,这是先贤留给我们的话。它表达了一种人生的道理。我们应该既把这句话记在心里,又要把这句话体现在行动上。
我有一个朋友,一天,她和我说有人在背后说她的坏话,如果某某某不告诉她,她还不知道。她说:“我最讨厌这种人了,明明自己什么都不行还总在背后说人坏话,她凭什么说我,她成绩那么低,长得还不好看,人品还不好……”于是最初的受害者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了她眼中最讨厌的人。在我们身边,时常发生这种事。可如果,当她知道有人说她不好时,她先做的是反省自己,她还会有那么“愤懑”吗?结局一定会有不同吧。
故事里的女人看到别人的不对,却没想到自己,以致发生后面的事情。这个故事,听起来有些讽刺,而讽刺的对象,也许,就有我们。所以,我们不能只看别人而不考虑自己。而完善自身的同时,也是提升灵魂品质的时候。纵然世事纷扰,也要让灵魂无垢。
【篇八:擦净心灵的窗户】
看见邻居衣服总是洗不干净的女人,不是因为她的邻居多邋遢,而是她的心灵早已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
高尔基曾说:“反省是一面莹澈的镜子,它可以照见心灵上的污垢。”而故事中的女人,缺少的就是这样的一面镜子,所以才会这样一味的抱怨别人,而不反思一下自身是否有什么问题。
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荀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由此可见,自省在古代伟大圣人的观念里,也是十分重要的。
自省,是弥补错误的良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失面前,重在自省。德国人在勃兰登堡筑起由2711块水泥方砖组成的犹太人纪念馆,时刻提醒后人不要重蹈覆辙。当代德国人勇于直面历史伤疤的自省行为,淡化了波兰人民的愤怒,为德国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自省,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在1952年的一天,诗人艾青来拜访88岁高龄的著名画家齐白石齐老先生,还带了一幅画,请他鉴别真伪。齐老先生一看,非说要拿自己前不久的两幅作品跟他换。艾青听后却赶紧收起那幅画,说就算是二十幅,也不肯换。原来,艾青带来的这幅画,是齐老先生数十年前的作品。艾青走后,齐老先生便没日没夜地在书房里描红。齐老先生的儿子看见父亲这样,十分不解,便问:“您都这么大年纪了,早就盛名于世,怎么想起描红?还是这般低级的东西?”齐老先生放下了手上的画笔,长叹一声答道:“如今我声望颇高,很多人都说我画得好,就算随便抹一笔也是好的,我也被这些赞誉弄得飘飘然了,无形之中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直到几天前,我看见了自己年轻时的一幅画,才猛然惊醒——我不能再被外界的不实之词蒙蔽了。”此后,依然坚持每天做画,从无懈怠,有的时候为一幅画甚至要花上好几个月。齐老先生的自省,即是成就举世盛名的画家齐白石的重要原因。
自省,是心灵的救赎。巴金先生晚年写了《随想录》,对自己在文化大革命中的行为进行反省,并将自己认为可耻的地方公之于众,这是对自己的灵魂的无声拷问,是痛定思痛的自我忏悔。此举凸显了知识分子的良知,树立了不朽的精神路标,让世人敢于正视文革中的错误。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曝,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已。”人应自省,虽不如圣人雅士一般,一日三省,达到“知明而行无过已”的境界,至少也要常常反思,一日一省,多日一省皆可以。只有看见自己心灵的灰尘,并想办法抹去,才可以走向成功。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懂得自省,是大智;敢于自省,是大勇。人生在世与其低头埋怨失败,不如昂起头来纠正错误。让反省这面镜子,照见你心灵上的灰尘,用实际行动,擦净蒙尘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