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美丽的江西】
到达篁岭后,我就被那蔚蓝而又透彻的天空吸引住了,白云像一条轻纱,随着风飘动着。
坐上缆车,透过玻璃看见,一层叠着一层,让我心里想起“桃源应羡此梯田,俯望红尘只隔烟。”而在正下方,有零零散散的几朵黄菊,开得正艳。
沿着山路一直往上,阳光被浓烈的绿叶撕碎散落在地面,形成一个个光斑。在一面巨大的白墙前,树枝的影子映在墙上,就像心灵手巧的奶奶手下的剪影画,颇有一番味道。
来到一件古色古色的屋子,一抬头就看见一块正方形的“蓝天布”白云慢悠悠地散着布,木梁上雕刻着精致的花纹,吊着两个黄灯笼。上到二楼,就可以看见一个小小的阁楼,可看到篁岭的大半景色,一间间白墙黑瓦的屋子像幼儿园的小朋友整齐的排着队,不留一点空隙。看着木框里的碎布,就像看见了一位妙龄女子坐在阁楼里缝着布,一笑,便惊艳了岁月。
景德镇在我的印象中就是简简单单的瓷都,但在这次游学中,我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经过牌坊,便被那微凉的清风撞了个满怀,翠绿带有一丝黄色的竹子随风而舞,发出清脆的声音。道路上铺满了圆滑的石子,走在上面给脚步做了一个深层按摩。在路旁的石台阶上放着一个披着火红外套,很是透彻的瓷花瓶。头上茂密的树叶有多种颜色,拼在一起就像旧时的百家被,把蓝天宝宝裹住了,生怕它受一点儿凉。
来到一个大院子,白墙已经开始发黄,墙外的树延伸至墙内,颇有一番“一枝红杏入墙来”的味道。在院子的中央有一条淌着清水的水渠,水渠上架着一块块木板,板上放着各式各样的瓷都,还未上色,是最纯粹的,不带一丝杂质的米黄色。
在这个大院子里,可以看见一个瓷碗产生的全过程,一些老人已经满脸皱纹,白发苍苍,但手却丝毫不抖,眼里对制作陶器的热情也丝毫不减,他们把一生都奉献给了陶瓷,毫不后悔。景德镇令我敬佩的不仅是源远流长的制瓷技术,还有那颗匠心的跳动,永不退散的热情。
窑火十年,匠心依旧。愿美景依旧,初心不变。
【篇二:纵情山水大美婺源】
我的家乡在江西上饶,这里坐落着有“最美乡村”之称的婺源。
粉墙黛瓦马头墙,田间有村,村后有山,山上绿树成荫,清泉自山间蜿蜒而下,阳光落在层层叠叠的梯田上,风景如画。婺源最美的季节就是春天和秋天了。
春天是为你而来的吧!粉色的桃花,雪白的梨花点缀在漫山遍野的油菜花中,“儿童急走追黄蝶”,炊烟袅袅下的徽派建筑,熹园中参天的古树新芽,黄昏时农夫归家时的歌谣,淙淙溪水中一尾尾红鲤鱼……仿佛一幅结庐人境,悠然南山的山水画,让人心旷神怡。
秋至婺源,最有名的风景就是篁岭晒秋了。每年夏秋交替,房前屋后成了竹晒匾的世界,长长木架托起圆圆的晒匾,晒黄豆、稻谷、辣椒……,仿佛一幅幅五色斑斓的调色板,勾画出勤劳的婺源人民丰收的喜悦。
婺源,每走一步,都是风景,让人流连忘返。
如果可以,我就变成婺源的山峦吧,做最高的那座,春天来的时候,让漫山遍野的油菜花铺满我的身体,在阵阵花香中,装饰大自然的梦;如果可以,我就变成熹园水池里的一尾红鲤吧,做最活泼的那一尾,陪着朱熹当年种下的那棵古树,也读一读朱子家训;如果可以,我就变成篁岭上的民居吧,做最古老的那一栋,在泛白的记忆中说一说光阴的故事,说一说篁岭晒秋时高挂的玉米和火红的辣椒,还有那世代居住的人们朴实的笑脸。
来一趟婺源吧,和山和水来一场美丽的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