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汉情相关作文

【篇一:惜别】

太阳已经偏西,给一碧千里的大草原镀了一层金色,草原更加绚丽了。

分别的时间到了,但我们和蒙古同胞们紧紧的握着双手,说着亲热的话语,谁也不肯离开。

想起蒙古同胞们不论男女老少,都是那么热情的欢呼着把我们请进蒙古包内;想起那顿饱含着两族友情的盛宴;想起夕阳下富有民族特色的蒙古舞蹈……难以割舍之情油然而生,但确无从挽留。

这时,一位蒙古族干部在众人的目光下对我们大声喊:“朋友们,只要你们有机会再来这大草原,我们一定会张开双臂,献上洁白的哈达,我们欢迎你!”他话音刚落,便引来阵阵欢呼!

汽车终于启动了,就像来时那样,蒙古同胞们一直把我们送到陈巴尔虎旗的入口,直到我们驶出陈巴尔虎旗,还能听见他们的呼喊声。正可谓“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篇二: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离去。我们的手,都紧握着对方,眼里微微泛着晶莹的泪花。良久,我们才放开手,落到手上的泪水已经被感情的火花烧得滚烫。

大家面面相觑,回想着扣人心弦的马头琴旋律、那鲜美的手撕羊肉;回想那毛色油亮的枣红马奔驰在草原……我们走着,一步三回头,看着那点点水泡似的雪白的蒙古包;看着那蒙古族同胞们艳丽的衣裳;看着那些点缀着草原自由自在的动物和清澈的河水,与那一碧千里的草原……

汽车发动的声音打破了宁静,打破了美好的回忆,有一位年轻活泼的姑娘一边挥手一边喊:“朋友们,我们还会再见的!”我们回应道:“有空也到我们这儿玩儿!”夕阳映在姑娘的脸颊上,映得通红,微风抚过草原,那群被夕阳渲染成金红色的羊,也低低呻吟,仿佛要留住我们。

车,沿着那条如银丝带的小路渐渐远行,他们挥着手,向我们告别。

回家后,我们依旧惦记着在草原上的事,那美丽的景色,热情的主人们,这真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篇三:蒙汉情深何忍别】

今天我来到了蒙古的大草原,那里的景色可真美啊!这里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

我们在草原上行车行了150里才到达目的地。我们在草原上面什么东西也看不着,什么声音也听不见,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过了一会儿,我们看见了一条河,也看到了一些动物。我没看见远处的小丘,上面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那是蒙古人民来迎接我们的,他们骑着骏马在我们的左右与前面引路,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蒙古包。

我们与他们握手,在我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就是民族团结。

来到蒙古包后,主人们热情的跟我们打招呼,并准备了丰盛的食物。在吃饭之前,主人一般会让客人先做上席,而客人也会让老人先就做。一切准备就绪后,蒙古族人们给我们送上大盘的手抓羊肉,给我们倒上了一碗热腾腾的奶茶,还有奶豆腐,我们围在一起吃喝,别提有多高兴了。我们吃完了饭,鄂温克族的姑娘们还给我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和民歌。跟着我们来到同行歌手也唱了起来

我们来到了茫茫的大草原上,那里的小伙子给我们表演了他们那的传统舞蹈和摔跤,太阳已经偏西了,我们也该离开了。可是,我们都不舍得离开这儿,也不舍得离开蒙古的这些人。

【篇四:爱在平凡生活中】

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此我看过很多书,可是,百读不厌,常读常新的就数眼前这本《猫》。这本书中收集了老舍先生写的散文,虽然只是他的一些“小文章”,可字里行间处处透露出他对生活的热爱。

再次打开这本书,我依然看得如痴如醉。静静地跟随老舍先生的脚步游览风景如画的内蒙古,只见大草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深深感受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离愁别绪;微笑着和他一起逗弄那稚态可掬的小猫,任由着这些顽皮的小猫“在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不恼也不怒,只觉得“生机勃勃,天真可爱”;再忙也不忘了在家养那些好种易活的花,“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既须劳动,又长见识……”只觉得乐趣无穷!

草原是美丽的,小猫是可爱的,养花是有趣的,可是最令我感动的却是老舍笔下那群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鸡妈妈。即便自己饥肠辘辘,一找到小虫子,还是往小鸡嘴里喂;一旦有风吹草动,她就会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躯保护鸡雏。自然,细致地描写,让我看到了一群鸡妈妈,而一个母亲必定是一个英雄。这让我不由得联想起老舍的另一篇文章《我的母亲》,文中不吝笔墨的写着母亲的家长里短,表达着对母亲的思念,文章以“心痛!心痛!”结束,却让我潸然泪下……

读着一篇篇看似平淡的文章,我却一次次被感动着。一草一叶总关情,爱在平凡生活中,读着老舍先生的散文集《猫》,我悟出了一点儿道理:写作,不一定要写得很美。往往纯朴自然,散发着浓郁生活气息的文章,人们才会由衷地喜爱……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