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水相关作文

【篇一:家乡变化】

绿水青山在整个晋江大地上展露出清幽的神韵,而家门前的那口古井,爬满青苔,如垂暮的老人,如含蓄的浊眸,越发显出历史的厚重感,它是家乡发展的一面镜子。

据爷爷奶奶说,家门前的这口井是附近乡亲们生活用水的唯一来源。井沿由冰冷的青石砌成,井壁布满墙藓,人们提水十分费劲,用绳子绑好一个沉重的铁桶,沿着井壁,缓缓放到井底汲水后再拉上来,这过程相对艰难,有时真怕一不小心来个倒栽葱。若是遇到干旱天,还要身强力壮的小伙到井底取水,可是取上来的水很浑浊,要先倒在水缸里,沉淀一下才能取用。然而,水位逐年下降,人们汲水就会愈发地困难。

经过商议,乡亲们决定重新打了一口深水井,并且用上当时比较先进的取水技术,制作了一个简单的汲水装置。在汲水的时候,要先转动手柄让水桶到井底汲满水,之后再摇转手柄把水桶摇上来,这的确让大家省了不少力。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又发明出了压水机。每次在压水的时候,都要一上一下地提压撬棍,如果压不出水来,便要先舀一瓢水,倒进压水机里,再压几下才会出水。后来,又有了新的抽水方式,只要接通水泵的电源,就能毫不费力地用上井水。

时光步履匆匆,一下子就迈进了上世纪90年代,清洁甘甜的自来水被引入了家庭。通上自来水的那一天,爷爷脸上笑开了花:“真是做梦也没想到啊!今天咱们也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幸福日子……”自从用上了自来水,饮水质量直线上升。而家门前的那口井也光荣地“退休”了,成为过往岁月的见证。

再后来,又有了直饮水,可以直接饮用,大家甭提有多高兴了!

一口井,一段故事,读井,就是读着家乡、读着祖国的发展史……

【篇二:下册不劳而获作文】

鲁子涵

今天,我在语文课本上看到了一幅漫画,很有感触。

画面的内容是这样的:有两个人,刚刚栽好一棵树,一个人去取水,当他挽着袖子,提了一壶水来给小树苗浇水时,他发现另一个人靠在树上,还抱着膝盖坐在地上,铁锹被扔在一边,就问,“你干什么?”那个人转过身,笑着回答:“等着乘凉。”

就是这一幅漫画,引发了我的思考:世上怎么会有如此可笑的人呢?世上从来没有不劳而获的人。但我转念一想:这样的人不就在我们身边吗?比如有的同学懒惰,看几本书,就认为自己“博览群书”;练几个字,就认为自己“字正腔圆”;写几道题,就认为自己“机智过人”……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但最终的结果则是一致的,都是自己害了自己。

现代社会所有的成功背后都有许多坚持和努力,只有努力和坚持才能换取成功。

【篇三:老井】

记得村中有一口老井,在那个贫穷的年代,老井总泛着它特有的光明。

村里人都较贫穷,都打不起井,取水又较为麻烦,于是大家伙儿就一齐出资,挖了一口井。挖好井的那天,村里人可高兴了,小孩们都围着井又蹦又跳,邻居大嫂咯咯地笑着,眼睛眯成一条缝,露出那刀刻似的皱纹,不过那皱纹也成为喜悦的象征,她说:“太好了,有了一口井,取水都方便了不少。”

这口井,将村里好几户人家都联系在一起,井边也热闹起来。来取水时,邻里间总不忘寒暄几句,聊一聊生活中的事,他们有时捧腹大笑,有时又感叹唏嘘,若是有人提不动水了,只要有人见了,也一定会赶来帮忙,一切就那么和谐。为了方便取水,井从来不盖井盖,大人们怕小孩失足掉入水中,总骗他们说,水中有落水鬼,专门把井边的小孩给拖下吃了,要千万小心。一开始,孩子们只是害怕,只敢远远地盯着井边看,心中满是狐疑。不久,他们胆子大了一些,就拾起一块块石头,用尽全力抛向井口,井里只传来一阵“咕咚”的响声。再后来,孩子们趴在井口,对井口大喊:“落水鬼,你在哪里?”一次又一次好奇地发问,听到的永远是自己的回声,那时的我们又是多么可爱和天真呵!虽然没有井盖,但井中水永远清澈甘甜,没有一丝杂质。

我最爱的,还是夏夜在这井边乘凉。乡村吃晚饭都很早,吃过饭,大家便带着自制的竹凳或竹床,一把大耳蒲扇,一个小手电筒,早早来到井边,把水泼到地面上,这样会更凉爽一些。我总坐在竹床上,看着景色,晚霞总是千里而行,从太阳那一点红,似乎只在刹那间,渲染整个天空,天空像被火烧着了一样,这时空中总有候鸟归巢,耳边传来赶鸭子人的吆喝声,也有鸭子翅膀拍打水面的声音,天空中的“火”熄灭着,熄灭着,化作了点点星辰,我还没来得及看云的形状,它就跟着太阳的光辉一起隐去了,也换来如白丝绸一般的月光,那月光倾泻在井水上,映出井水的明亮,井水此时像一面圆镜,别有一番特色了。陆陆续续,人们渐到齐了,疲惫的人们,在辛苦一天的劳作后,终于开始享受一天的惬意了。晚风徐徐的吹来,刮动着树叶,发出“沙啦,沙啦”的声音,空气中不时传来一两声狗吠,井边的青蛙和蟋蟀也互相和鸣着。坐在井边的人,总是大声地谈论着,他们心中,似乎从不保留什么,因为在他身边,都是最亲切的人。我总听一位哥哥讲鬼故事,明明心中害怕得要命,却还要扯着别人的衣袖,竖起耳朵,壮着胆子听下去,还不时问一句“然后呢?”大家有时谈着谈着,口渴了,就从井中,盛一点水,喝下去,立马止渴。奶奶的蒲扇总用来帮我赶走蚊虫,生怕我被蚊子叮咬。井边的夏夜是多么宁静而又热闹啊!

后来,村里富裕了,每家每户都有一口井。人们依旧依照太阳的东升西落而劳作着,但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啊!

老井已经被人们遗忘,在岁月的长河中,它随着人们的情谊一同流失了,不知在何年何月,能在看到它所泛出的光明。

【篇四:我是小小“河长”】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正闲着无聊,“来来来,我带你出去走走,你拿个环保袋,等下有用!”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出去走走还要带环保袋干嘛,又不是去超市。”爸爸说:“你拿着吧,等下到了你就知道啦。”

爸爸把我带到一条小河边,小河不是很大,但是两岸护栏整齐,河边杨柳青青,河中的水清得可以看见河底的小鱼小虾,河旁边还立着一块牌子,牌子上写着“河长制”。我仔细读了一下,牌子上写的内容就是保护这条河的一些规则制度,而且爸爸的名字居然出现在这块牌子上,爸爸是这条河的负责人——“河长”。我听说过校长,局长,科长,但从没听说过一条河居然还有‘河长’。爸爸说:“儿子,这条小河是由我负责和监督的,我就是这条河的河长。管理这条河的责任看起来小,其实关系到我们重要的日常生活。比如这条河就是连接一个大淡水湖的支渠,我们喝的自来水就是从这个大湖里抽出来的”,爸爸随手捡起一个空的矿泉水瓶子,放在手里的环保袋中。“如果有人污染了这条河,就会污染了我们取水的湖,这样我们就喝不到干净的水了,只能到很远的地方取水。”

原来这条河关系到我们的“喝水大计”呀!我自告奋勇地说:“爸爸你是大河长,那我就是小河长。”爸爸哈哈大笑:“可以是可以,但是你能保护好这河吗?”我胸有成竹的说:“当然可以!”

后来,只要我有时间我就会去这条河边走走看看。记得有一个暑假,有人连续几天都把垃圾堆在小河边,我每天吃完早饭带上水壶就去蹲守,终于被我逮住了又在小河边倒垃圾的叔叔,我将爸爸对我说的道理都对他说了一遍,叔叔被我说得都不好意思了。第二天中午我再去小河边巡视,发现那个叔叔倒的垃圾堆不见了,而且连旁边的杂草也一起清理了。

后来,我和村里的好几个伙伴组成了一个护河小分队,我们还做了几个护河广告牌,树在小河边上。“爱护水资源,就是爱护你的生命线”,“青山绿水,幸福家园”。

爸爸夸我是一个做事很负责的好“河长”,他以我为骄傲。我能够和爸爸一起守护这条“生命之河”,我也感到很自豪。

【篇五:参观自来水厂】

寒风习习,一群活泼可爱的小记者不畏严寒。在国旗台前集合,整装待发去参观自来水厂。

一路上,小记者们在车里发出阵阵欢声笑语,有的小记者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侧头欣赏窗外的风景,有的小记者欢快的唱着一首首流行歌曲,让人的心情不禁愉快起来,还有的小记者正心灵深处着激动的心情,憧憬着自来水厂的一草一木……时间一点点的流逝着,很快就到了目的地。

下车,刚开始映入眼帘的只是几幢尚未砌好的楼房。工作人员和几棵大树、河流,没有想象中的那样,有着高大的建筑物,让人有一点点小的失落感,但这种情绪很快就随之而去。一位工作人员带我们来到一片空地,为我们讲解:亲爱的同学们,很高兴你们来到这里,你们一定想知道你们用的自来水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吧!首先要从莲水河或是韶山灌渠取水,再运取水泵房,并在到取水泵房前加以杀灭藻、植物等,然后投到反应池里、淀泥池、滤池、清水池里进行混合反应、淀泥、过滤、清毒,最后再通过送水间送到每家每户。大家如果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可以看一看这幅自来水厂生产工艺示意图。”说着叔叔就把手伸向一幅图。小记者们拿起笔“刷刷”的写了起来。突然一名小记者站起来提问“叔叔你好,我是东方红学校XX班小记者XXX。我有一个问题想问您,工厂生产一小时可以满足多少人用水呢?”“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像我们工厂,工作一小时,大约能满足20万人一小时用水。”叔叔和蔼的回答。有了这样一来一个前例,许多小记者都举手提问,滔滔不绝。十分钟后,叔叔又带我们去自来水工厂参观,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是反应池,那是由许多小长方形池子组成的大池子,里面的水好似深不见底,一片深绿,水中不时冒出几个小泡泡,反应最大的池子,水像海浪般一不小心就会被溅湿。当走到一半时,发现水里有无数白色小点点像扩大的微生物,恐怖极了……“啊!这里好美!”潘雅雯惊奇的讲道,我走过去睁着好奇的,在周围寻着:“呀,在那原来是一个小小的喷水池,水在阳光下闪着粼粼的光,如同在水中的钻石。不知走了多久,我们已经把自来水转了一半了。乍一看,已经10点40多,在老师的催促下我们只好结束了今天的活动。

在车子上,我回味着自来水厂发生的事,心想:我回去要把这美好的一天记录下来,让时间停在那最美好的一刻。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