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工相关作文

【篇一:说茶】

说起茶来就讲茶,自古茶叶有根芽,茶是六安青枝叶,水是东海龙王口里的花,火是南方丙丁火,柴是西山的老炭丫。烧茶的公子享富贵,端茶的姑娘享荣华。

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生活的必需品,但在普通人家不一定都拥有。过去中下等家庭能有柴米油盐都不错了,而把酱醋茶视为奢侈品,我们这一带基本上都没有种植茶树的,茶叶是商贩挑着洋箱到安微的六安去采购回来出售,步行往返几百里,所以价钱很贵,只是在逢年过节或婚丧嫁娶时买点做做样子。有的人想喝茶就到山上摘点毛楂叶或银山叶放在锅里一炒救个急。

相传,清末年间,山里头的李财主应邀到宣化街上的一绅士家里做客,进门一阵寒喧后到厅房落坐,女主人递上茶来,李财主品了两口说道,水好柴不好。男主人随口而出,此话怎讲,李财主道,水是井水,柴怕是松树劈柴吧。男主人心里有数,就算今天你是瞎猫子碰到死老鼠,猜准了,我还要试试你的喝茶工夫到底有多深。吃完午饭后,男主人说,欢迎你中秋再来寒舍,李财主也是满口应允。中秋节很快就到了,男主人故意让长工到南潭取水,用栗树柴禾将水烧开。说着李财主就到家了,落坐后女主人又递上茶水,李财主不慌不忙还是品了两口说道,柴好水不好。

男主人听后心里不服,送客时又留下一话,重阳一定要来。李财主已知其用意了,一定一定,双手抱拳扬长而去,重阳节李财主叫佣人带着丰厚的礼品又到了,男主人在大门口迎接。男主人事先已安排好,叫长工到董油榨龙井取水(这口古井还在,宣化小学西六十米处),化栗炭烧水。女主人又呈上香茶,李财主一如既往,品了两口说道,这茶算是到场了,好,好,好!井水纯正,炭火烧开无烟熏邪味入浸。男主人笑着说,今天服你了,李财主也是满心欢喜,得意地说着今天的应试交卷了。

我第一次见到茶园是在文革中期跟着大人,举着小红旗到宣化店开万人大会领毛主席像章时在枣林的银山顶见过。七十年代,宣化公社的各大队都建有茶场,当时也给知识青年提供了生活劳动的场地,分田到户后,茶树得到了更加快速的发展,农户在田头园边,荒山荒地上或栽或种,有的家庭都有几亩,茶叶多的还专门打个炒茶灶,纯手工作业人也很辛苦。近几年随着茶叶面积的扩大,宣化人购买了十多台制茶机械设备,一般的都是清明前开业到立夏为止。

宣化的茶叶大致分为两种,毛尖和草青。有人把毛尖说成是糯米泡或水上飘,因为茶叶冲水后半天不落沉。茶叶被水浸泡后,份量加重了就开始在杯子里翩翩起舞,原后都沉在杯底,叶尖朝上,甚是好看,一股清香扑面而来,喝起来绵柔爽口。草青也是机制,叶片要大一些,炒茶师傅通过杀青,揉茶,打毛火,烘干几道工序把茶叶制成功。记得有一年,我送了点草青茶给在城关住的姑父,他当时就八十多岁,看了茶叶很是高兴,说这就是当年的麻雀屎,当即就泡杯试试,喝了一道后连连夸赞,这茶好,香,纯,有口劲,并且余味清凉。但他又补充了一句,这茶晚饭后怕是不能喝,否则整夜就要睡睁眼睛觉。这种草青加工费便宜点,实惠,连很多外地人都喝中了。

春分过后,茶树在春风和阳光的惠顾下,嫩芽生长很快,过去的采茶姑娘如今已不多见,村子里的姑娘都去城里考研究生或工作了。只有一些半老不少的妇女们摘茶,正是,吃罢早餐,换上衣衫,戴顶草帽,提着竹篮,约好同伴,走进茶园。旭日东升,微风拂面,春芽含露,傲向蓝天,巧妇闲谈,双手拔尖,日近中天,竹篮满满,带着喜悦,回家捂饭。

我小时候,在三奶奶家烤火,在火凼边她放个小土窑罐子煮茶,上面盖个麻布头(麻布是老丝瓜),煮开了就喝,喝干了又加水,我看到开始茶是桔黄色,后来成淡黄色,再后来是白色,但她喝得津津有味。也看到有的人家烧开水,是煮饭时把铜壶放进灶里,饭熟了水也开了,也有专门用铜调子烧开水的。来客泡茶用茶壶,现在烧水用电壶,喝茶用保湿杯,玻璃杯,或一次性的纸杯和塑料杯。招待客人也是一人一杯。

黄金有价茶无价,今年的清明前,鲜叶的价格都在六十至八十元每市斤,有一天半上午下雨,摘茶人都摘的不多,有个商贩到张墩来收购鲜叶出价四十五,之后有人出五十,最后被一个出七十元一斤的商贩都收去了。一斤毛尖五百元有人嫌贵,有人还嫌便宜,市场经济,定价在需求。宣化有约十家快递,今年百世快递一家就寄走干茶三百公斤。班车带走的,开车来拿的,宣化的茶叶产量确实很大,产值也应该在亿元左右。

宣化的茶叶是继宣化板栗后的又一支柱产业。茶叶的颜色和味道都属上乘。就是差一个响亮的名字和包装,茶叶市场也是打的游击战术,如果能集中经营,依质论价,形成拳头产品想必是个大好事。说多了,口渴了,去喝茶了,再见!

【篇二:美丽的竹海】

2017年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到贵州省六盘水盘市的表姐家玩。六盘水是全国有名的凉都。

第二天早上,姨妈一家带我们去盘市竹海镇的竹海玩。

到了山脚,竹海笼罩在一片浓雾里,朦朦胧胧的。我们做电瓶车上去,路面是朱红色,路的两侧长满了竹丛。

过了一段时间,太阳出来了,雾散开了。只见那竹子密密麻麻,一株株翠竹高耸挺拔,顶天立地。竹子下半部分,光滑笔直,没有任何分枝;上半部分长出许多侧枝,侧枝上又长出细细的分枝,分枝上长着许许多多像刀片一样的竹叶。整个顶端蓬蓬松松的,看上去像一把把高耸入云的绿色大伞,一把把绿伞组成一片片的竹海。

竹林很阴凉,空气清新,可是没有蚊虫叮咬,人走在里面很自在。林中有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往山顶。

最后一段是天梯健康漫步栈道,走了一堵段,就到了山顶,这里是景区的最高点,往四周一看,竹林郁郁苍苍,重重叠叠,远远看去,像绿色的海洋每当有风吹过,发出沙沙的声音。

山顶上有一处景点叫“狗跳崖”,这里有一个感人肺腑的美丽传说:赫赫有名的熊财主家女儿云竹和长工阿海相爱,但遭到地主的强烈反对,并把阿海赶走。阿海又偷偷回到小姐家对面的山上,搭了间草棚住下。小姐的爱犬小黑成了他们传递相思的信使。狡诈的财主派人跟踪黑狗找到了长工,并赶到草棚对阿海大大出手,黑狗一看转身飞驰而去。在得知阿海被逼坠入崖底后,云竹顿时万念俱焚,纵身一跃,跳了下去。她身边的黑狗,看着主人跳下山崖,也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从此,当地人就给这崖取名为“狗跳崖”。据说,山顶每年都开得绚烂的杜鹃花就是他们的真爱幻化在人世间的绚丽。

竹海的景点还很多:“竹海寺”、“席草坪情人”、“谷盘县大洞”、“竹海杜鹃”……我们没有一一走完。竹海太美了,以后假期我还想再去一次。

【篇三:“小雪”邂逅小雪】

“小雪”对一般人来说,可能只是个普通的节气,但对我而言却有着特殊的含义,因为我就是在“小雪”出生的。

儿时,最盼这一天,因为有蛋糕,有派对,有祝福,有礼物;然而,最好奇的也是这一天,明明叫“小雪”,却从来没下过雪。终于,在我幼儿园大班时,妈妈趁着沈阳出差的机会,给了我一个真正的“小雪”生日。

一下飞机,我就被眼前的景象折服了。漫天飞舞的雪花,好像一个个白色的精灵飘落人间,我伸出手,接住一位美丽的精灵,不禁感叹道:“哇,真的是六边形的,好美!”路边的车,树,房顶,到处银装素裹,一片白色的世界,仿佛进入了《冰雪奇缘》里的童话世界。我兴奋地在雪地上飞奔,感觉像踩在面粉上一般,舒服极了。妈妈告诉我:“冬天的雪就像是给庄稼盖上了一层棉被,北方有谚语,‘小雪不见雪,来年长工歇',所以“小雪”这天下雪是吉兆,瑞雪兆丰年。”原来雪不仅美,更有这么重要的作用啊!

同样是“小雪”这一天,我们宁波刚刚入冬,而东北已经是一片冰雪世界了。想到这里,我不仅感叹我们祖国幅员辽阔,气候迥异。

【篇四:闰中秋改写】

崇祯七年的八月中秋节,正值秋风送爽,明月相照,是聚会的好时候。在绍兴的蕺山亭,我效仿着虎丘大会的先例,举行了一次盛大的聚会。

一斗酒,五只簋,十篮水果,一床红毡,每人都是这样的“装备”,即使是神仙也难免看得眼花缭乱。“你好你好。”“真巧能在这里遇到你。”打招呼的声音不绝于耳,所有的好友都依次密密地排列席地而坐,一共来了700多人,场面盛大。尽管红毡上全坐满了人,红毡还是铺了有七十多床,把整个山头都映满了红色。

聚会终于开始了。老人,孩子,歌妓,会唱歌的也有百多人。于是我们共同唱起了“澄湖万顷”这首歌,声音如同万马奔腾,也像潮水奔涌,貌似想要把天都震塌,把山都撼动了。酒自然也是不能少的,在今天晚上,随便喝,要多少有多少。所以我们中爱喝酒的一个劲狂喝,一坛一坛地,就像这酒是这山中甘甜的山泉,怎么喝也喝不够。唱完了“澄湖万顷”,大家兴致倒是被提起来了,说说笑笑,谈谈家常,论论志向。时间也仿佛在酒中醉了,一点一滴的,“哗”的一下就到了半夜。夜深了,聊了这么久,总该饿了吧?正巧,蕺山亭边有座戒珠寺,便向寺里借了平时给和尚煮饭的大锅,烧了几大锅的米饭给客人们吃,那些长工一个接着一个用木桶担饭过来,但每次一担过来,饭便一抢而空。于是,长工便加快了脚步,络绎不绝。

渐渐地,等到饭吃饱了,便可以心满意足地看戏了。我叫自己的小童岕竹和楚烟在亭子里一连演了十多出戏,每一出都精彩绝伦,引人入胜,使得一旁聊天讲话的人也忍不住纷纷围观,周遭静悄悄的,似乎连蚊子的叫声都听不到。大家都投入在戏中,生怕一个不留神,就错过了一段让大家拍案叫绝的好戏。戏一个一个地演完,时间也过去了很久。转眼间便到了凌晨二时,但大家意犹未尽,直至三时,大家才陆陆续续分别下山。

月光像流水一样倾泻在我们身上,静悄悄地,我沐浴在月光之中,却仿佛刚刚洗过澡一样,浑身洁白晶莹。现在已是四更天了,白云像是从脚下升起,把前面的山悄悄地遮住了,好像消失了一样,渐渐地融入夜色当中。山也只露出了一个小小的尖,如同女子的髻头一样。置身于这样的地方,就像是在欣赏米家父子笔下的水墨画一样,让人留连忘返。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