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的舅舅】
当听到祝你生日快乐……那悠扬动听的生日歌回荡在我耳畔,我就会想起我的小舅。我会想又有几个外甥会记得他的生日呢?
我的舅舅他在家中排行最小,所以我们叫他小舅。但平时我跟几个表弟可不是这样叫的,我们平时叫他黄老鸟。他长得非常秀气,一头倾泻如墨 ,如云飘逸的头发。他的鼻梁上是鹰嘴鼻非常霸气。加上一对耳朵显得格外秀气。
我的舅舅是一位面包师,手艺特别好。每次去他那,我的几位同学都让我带那里的招牌面包—汤种蜂蜜吐司。我非常爱吃他做的日式冰淇淋还有凤梨小餐包,就连我那不爱吃面包的老爸都爱吃他做的简易迷你菠萝面包。每次我生日都是在他那定做蛋糕的,我非常爱吃他做的蓝色妖姬翻糖蛋糕,这种蛋糕在别的蛋糕店是没有的。
我的舅舅不仅会做面包还会做水果拼盘呢!他会做很多种拼盘。他做过的作品有:猴子捞月,
猴子摘桃,金鸡独立,鹤立鸡群,龙凤呈祥,龙飞凤舞……
我的舅舅还可以用一个苹果雕出几十朵小花,更令人叫绝的是你站在他面前他十分钟都不用就可以把你给雕出来。从头到脚,不论是五官还是神态都被他雕的栩栩如生。
记得上一次中秋节,舅舅来我家吃月饼。我那调皮不懂事的弟弟说:月亮太远了,我想近距离也能看到月亮。就在我爸爸妈妈一筹莫展的时候,舅舅说:I have a good idea!我问:What a good idea?他拿了一个装满水的盆子放在月亮下,我情不自禁竖起大拇指说:good ,你真聪明!
这就是我的舅舅!I love my uncle very!我非常喜欢我的舅舅
【篇二:“碎片化”生活的正确打开方式】
清晨,15秒的铃声响了几遍,起床,整顿出门,路边买个餐包,嚼着走向地铁站,等地铁,戴上耳机,打开4G,点一首契合心情的歌,读一句每日英语推送,看一个小视频,浏览几条新闻,再挤上地铁,到达目的地。
以上是碎片化生活的实景,“碎片”顾名思义,如碎如片,即片段,部分,不完整的组成,网络使得信息爆炸,也加速了信息的拆分与概括,在现时代的节奏下,许多事情发生位移——无需定时定点,便可迅速完成。“碎片化”的概念就此诞生。
生活碎片化,实质是信息碎片化。它本身就可以是片段,如140字的微博,也可以是“大部头”整体中的片段成分,如影视作品中的古典元素。所谓“存在即合理”,碎片化事物之所以能立足,是因其短小,精悍,高度凝练而不失浅显,深合大众胃口。早在古代这样的“碎片”便有雏形:如绝句,数来不过20来字,却是有起承转合,一沙一世界,如小品画,将人物进行抽象塑造,“形简而神生,笔简而意赅”。现代这种简洁的体现,于小视频、微电影可见一斑,它们凸显某一主题而将其浓缩于短小的形式中,运用各式艺术手法,达到极佳的视觉效果。
然而,现今提起“碎片”,却并不总带有褒义色彩。碎片化的时间割裂人的注意力,碎片化的知识破坏了体系架构,碎片化的社交让言语化作气泡,让人失去了机会将心比心,促膝长谈。片段式的信息来得容易,又过分浅显,钝化了人的思维,而那些看似融入整体的,某些电影中的文化元素,实则断章取义,丧失了本真的内涵与光辉,消释了隽永的韵味。
我曾读到,如今网络媒体点对点的传播,“取消了信息间的逻辑关系”于是造成了知识的碎片化,由此派生出更多的碎片。在“缺乏大的文化积淀和思想逻辑的背景下”,便容易产生浮躁,产生众多情绪,影响人的心态。更重要的是,由于碎片信息篇幅短,阅读时间便也短,使得信息掉价,损失意义与价值,也间接损害了人的认知。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当精其用,而去其弊,总而言之,对症下药。碎片化时间难以合为整体,便可用于做能够拆分的事,如背单词,看新闻,此外,我们必须保证给予那些需要专注度的活动足够完整时间,如阅读、写作。我们或许也可自发地拒绝某些已有的的观点信息,进行自主思考,寻回理性论断的能力,静下心来,找到生活真正的韵律与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