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一颗心的距离】
随着时间洪流前行,人在进步,科学技术在进步,一切都拼尽所能朝最好的方向发展进步——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进步的时代。而进步是存在差异的。
譬如计算机,近年来技术进步得尤为迅捷,各种新型概念争先恐后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并且各自迸发出耀眼的光彩。就拿“人机大战”来讲,在国际象棋领域就曾掀起轩然大波。从最初的“深蓝”、“深思”,再到后来的“更深的蓝”,先后与各时代的棋王进行了数次“巅峰对决”。早先在20世纪时,计算机毫不意外地败给了人类棋手,而好景不长,人机水平渐趋于均衡,直到现在已经可以胜过人类了。这时就会有人担忧,人工智能将计算机变得如此强大,那么在将来会不会像电影中所呈现的那样,对人类的地位产生威胁呢?苹果公司总裁库克表示,他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这其间始终横着一颗心的距离。
我想,不担心的原因其中就有:人工只能本身就是人所创造的。没有人,谈何而来的人工智能,又如何编织出程序所构成的网络,优化它的结构,创造出如今辉煌的信息时代?“人机大战”中,计算机的胜利又何尝不是人类的胜利呢?它体现的是技术上的进步,是人类绞尽脑汁层层布局优化,倾尽无数心血才推动了这一齿轮的转动。由此,它带动了整个庞大的体系,并透过“咔嗒”转动的声响告诉我们:这是人类的成功,这是人类的进步!
而库克更担心的却是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
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是进步;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则是退步。计算机生来无感,它永远冷静理智地思考,去执行人类下达的指令,它的一生是既定的,没有波澜起伏,一如它冰冷的身体,只因它没有心。它永远无法像人类那样去思考,会有急躁,会有鲁莽,会有平和,会有缜密——心动就行动,无风便不起浪。人类的思考常有失偏颇,他会用心揣测他人,会对他人有所顾忌,会有个人独有的执念,这都不如计算机的冷静镇定,但这都是人情味的体现。只有这样极活跃的大脑,才能应运而生出无限可能——而电脑只是无限可能之一。
如果有一天,一个人学会了像计算机一样思考,那么我们恭喜他获得了超凡的计算能力,同时我们哀怜他失去了为人的乐趣。他将变得和烂铁一样冰冷无情,不再对食物乃至细微产生一丝悸动,他的一颗心全然失去了价值。
计算机和人类始终保有着一颗心的距离。他们以不同的方式衡量处事,进行判断。前者被灌输思想,后者本身便是思想的源泉。只需一想便知,如果一个人只会接受而不会抗拒,将会成为一个多么可怕的集合体啊?
人类之所以居于高处,之所以蕴含无限可能,少不了这一颗心的距离。用这一颗心去思考,去度量,去超越,去创造一切,去成为世界的主人。
【篇二:“人机交互”与思考】
在这个全新的科学时代,人工智能日渐成熟,人与智能相互沟通、相互学习,造就了不同于往日的“人机交互”新方式。但拨开表面的光鲜亮丽,我更关注于它的本质,究竟是人向智能学习还是智能向人学习?
先浅谈“人机交互”,它在过去更多地指向人与机器的配合协作,而现在有了人工AI(即人工智能),它又代表人与AI的一系列交流互通。在时代对科技的强烈需求下,人工AI渐渐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例如华为公司的2017年秋季发布会上,发布了世界首支真正会“学习”的手机芯片—搭载人工AI的智能芯片。不同于其它智能设备,人工AI可以不断地学习,贴合使用者的需求,改变自己,让人与机器可以产生默契。谈到这儿,就会引出一个问题,人与机器的互通若体现在思考上,会怎样?
人工AI向人类学习思考方式,就像你自己最懂你的所感所想,在使用机器时会畅通无阻,给人以舒适的使用体验,于机器而言,学习创造者的特性,也会让它们更进一步。机器固然是人类的工具,仅仅在作用这一层面上,换言之,在人与机器共同开创未来的大背景下,人与机器亦师亦友。
机器与人互通固然是件好事,但话说回来,人与机器最大差别在于生命,人有的,人工智能不会真正拥有,这或许是创造者与被创造者的一大差别。
有位哲人曾说:“生命具有无限可能性”。是的,人类也分好坏,但人心中永存善恶,明知对错,不会像人工智能没有属于自己的价值观,它们只知道预先设定的对与错;一个人就算再冷酷无情,也会同情并帮助弱者,机器则不会同情像自己一样冰冷的铁架子;有些人为了达成目的,会想尽办法,也会保留底线,机器则是无条件的完成任务。所以我想,人类所拥有的生命价值,是人性,是一样复杂而神圣的东西,人工智能为人类所开发,是人类也学不透搞不懂的东西,AI也不见得会懂。反之,若人类学习人工智能,那就是站在机器的角度,失去了原有的人性,摒弃专属于人类的灵魂,没有了与生俱来的最珍贵最不可或缺的东西,是一件再可悲不过的事情。
所以,人机的交互可以是双向的,但在思考这么高的层面上,应该是单向的。人与机器之间,有着很大的距离,这是默认的、一直存在的。人性是人类的唯一,它是生命本身的价值,若人类没有在人性角度思考,便等同于机器无尽的工作,存在却没有生命的意义。
人保留自己的人性,机器进行自己的学习,两者协作沟通,却始终当好自己的角色,是一条于双方都有益的法则,也是对推动未来科技时代良性发展的保障。
【篇三:人机公敌】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人工智能的技术日趋精湛,也越来越走近人类的生活中。人类一边享受着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一边又害怕人工智能将会让计算机统治人类,而失去主宰……
近几年来最引人注目的人工智能之一——“阿尔法go”。它对于围棋的技术了解深入,掌握程度高到令人发指的地步。几连胜了各国的围棋大师,几近使人“崩溃”。人工智能的时代真的来临了,并且力量不容小觑……
有些人类为什么会选择一心钻研围棋而不是其他的职业?我想,不仅仅是兴趣所在。当地位越爬越高的时候,它也显得越发重要。世界第一只有一位,而“棋王”也只有一位。也不可能只是为了地位吧,人类的生存方式与机器不同,我们有父母、好友以及我们是数亿中的一个。大家对你抱有如此大的希望,你的内心不可能没有波动。
人工智能则不同。它的“脑”中只有人类为它输入的一条条公式、棋谱。它的团队对它说:“你是我们的希望,加油啊!”它根本听不见……这个时候人们的担心也来了:如果它可感受到呢?
如果它们如人类一般:会有自己的朋友、有野心……它们会对地球进行侵略吗?答案谁又知道呢?不过,若是它们真的像人类一样思考,充满了感性,而机器与人最大的不同是:我们有同情心。当机器也有同情心,我们又何须担心与它们为敌呢?而当它们毫不仁慈的时候,“反叛者”终会出现,暴政是永远无法统治住人类的!
反过来想,当人类失去同情心与价值观时,由于一台冷冰冰的机器又何区别?每天只有机械般的背棋谱与推算公式,你又怎知不会战胜人工智能呢?
不要与人工智能为敌,而应为友。它们弥补了我们的不足,我们应心存感激,而怎么会时时想着抵抗呢?所以对于苹果公司总裁库克索认为:“我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我持赞同。
人类同时也是会害怕的生物啊,所以才会生此担心。但其实,人机应该站同一战线,不是为敌,而是为友;不是全民公敌,而是人机公敌。人机的公敌不是机,而是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否则毁灭人类的也不是计算机,而是人类自己……
【篇四:别让自己“铁”了心】
《复仇者联盟》中的钢铁侠在漫威宇宙中伸张正义,惩奸除恶。《终结者》中的终结者成为正义的化身来对抗来自外星球的邪恶。就连韩国的围棋高手都在人机大战中败下阵来。这一个个在电影中塑造的英雄人物和人机在现实中取得的成就,无一例外,都体现了人类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人类是否有利?
苹果公司库克表达了他的看法,“我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他赞同了人工智能现在的发展神速,但也同样为人类的未来所担忧,怕人类完全成为了机器人。
别让自己“铁”了心,成为和机器人一样没有思想的产物。机器人本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几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但人之所以能称之为人,与这些冰冷的机器最大的不同就是有思想,有价值取向,但近年来反而这些人生来就引以为傲的天性退化了。这点在网络平台上似乎格外明显。一个人的舆论,便可以带起一阵节奏,带起一波“水军”,带来一场轩然大波。人们明明没有亲眼所见事情的真相,但却喜欢从别人的口中听到所谓的“事实真相”;人们明明没有在案发现场,但却被朋友圈中的几张虚假照片蒙蔽了双眼;人们明明没有切身体会,却被眼前这小小屏幕中的虚拟世界吸走了灵魂,成为了一个无魂的躯壳。真到那时,我们会发现我们与计算机也无半分差别了。
别让自己“铁”了心,成为和机器人一样没有情感的产物。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马致远的“断肠人在天涯”。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都把人间的疾苦哀愁写尽,“春愁”、“乡愁”、“离愁”,都尽属人独有的情感。勿把这些情感舍弃,成为一个空灵。“同情”是最直击人心的一种情感。在早年间,在路上遇到街边乞讨的老爷爷,在路边摔倒的老奶奶,在地铁里卖唱的小伙子。你或许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但随着“碰瓷”一系列的事情出现,把人的“同情心”一点点磨平了,虽然大家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去想。受到的伤害却少,但人间的冷暖也随之变少。一个人失去了“同情心”,一群人失去了“同情心”,人类就失去了诸如“同情心”藏在心底最深处的情感,那整个世界该如何冷漠!
别让自己“铁”了心,请把人心底的情感都歇斯底里地释放并保持冷静的头脑,有着合理的价值观和思想。宋朝朱熹曾说“明天理,灭人欲”我倒觉得这句话便在当今社会有些不通,若为了这世界上的一个所谓真理,便灭掉了自己固有的人性,反而觉得可悲。人的欲望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也要有,这样才是我们在这纷繁杂乱的花花世界中的为人处世之道吧!永远保持着自己那颗炙热的心脏在跳动,别让自己铁了心,否则电影中人机终取代人的悲剧真的可能会重演!
【篇五:人机思之有别】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作为科学技术的新产物,正不断进行优化更新,服务于人们的生活起居。苹果公司总裁库克认为:“我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变得更像人类一样思考,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可见,人机有别。
计算机的思考方式愈发接近于人,这是时代的趋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人类对于消费发展的需求下,人工智能应运而生,它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当你驱车出行时,打开手机的语音智能系统,说出目的地,该系统就能够打开导航,为你选择一条最优路线,让你不用双手操作即能正确搜索到自己想要获得的信息。于是,人们为享受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正不断使其更智能,更贴合人们的主观需求。
作家丹·布朗在《天使与恶魔》中写道:“人类头脑的完善速度远不如科技发展来得快。”人工智能当道,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却是万万不可的,那将造成人性的缺失。
计算机是由人创造的,由代码编写的程序组成,它具有逻辑。而人是理性与感性融合存在的动物。从哲学的角度看,意识是人脑独有的。通常情况下,我们称之为人性。
人性的缺失,必将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假设,人们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将被不停地斩断:人们变得只以自己的利益得失为目的,不再考虑道德与情感,不再为他人着想。他们的面容不再存有柔情与愁思,取而代之的是一副冷冰冰的、如死水般沉寂的面无表情与一颗只顾己利的狰狞的、不再存有满腔热血的心。于是人与人之间的伤害与残杀不断深化,社会终将失去法律的束缚,变得暗无天日。
荣格说:一切文化最终都将沉淀为人格。作为文化的表现形式,人性的缺失也意味着文化的沉沦甚至毁灭。倘若人像计算机一般思考,变得唯利是图、人性扭曲,那么休闲时间所做出的练字、读书等修身养性的行为终将失去意义,他们不再主观地不断完善自己,而是仅以固有的目标,按被编写好的程序度过余生。民族的品质精神、文学与艺术的意境都将成为固有的设定,甚至放入回收站,不再有存在的意义。于是文化也就被人类遗忘在废墟之间,与同情心、价值观一起被尘土掩埋。
因此,我们人类应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以表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人工智能当道,切勿被机器夺去了人性。
机思如人,固然有益;人思如机,万万不可也。
【篇六:人机,思考,价值观】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势头越来越猛,许多智能化机器都趋近于完善,给人类带来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人工智能给人类造成的潜在隐患,多数人认为,如果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将会对人类造成威胁。而相反的,研究计算机的专业人士如苹果公司总裁库克认为:“我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的思考。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本来就应当这样。
计算机的“思考”,是直接且线性的,大都是不顾后果的。在真正意义上,计算机没有自己的思考,他们行动的来源是外在的,来自于人类编写的程序和指令。人类的思考是具有选择性的,人们行动的原因是自我的意志,而不是他人的指点。同时,人类思考时是具有情感的,正如库克所说,这其中包含的价值观和同情心。有些情感是与生俱来的,甚至别的动物也具有,这是生物在进化中,为了更好的生存而存在的,比如讨厌,喜欢,同情等。有些情感是后天从教育和经验中得到的,比如判断对与错,有利或有害,正确的价值观。这些是我们生活在社会上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而计算机思考的模式并不适合这种具有情感的思维,所以不必过分担心计算机在不久的将来,会能够和人类一样思考,因为那是通过长久的时间才能完成。
而库克所担心的,正是现今社会需要被关注,被担心的事情。由于计算机的“思维”严密又迅速,许多人希望甚至刻意去追求计算机的思考模式。的确,如果人们以快速又精确的计算机思维思考,做事的效率会提高数倍,但同时人们也就丧失了最基本的价值观和同情心,变成一具没有情感的机器。而计算机思维,不是经过长时间演化而来的,它缺乏完整性和可持续性,如果人类都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就无法维持人际关系与社会的平衡,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人类思考方式的改变,才是我们真正应该担心的。
在这个高度发展的社会里,更需要的不是计算机般高速的思考,而是正确的价值观和基本的感情。因此,国家也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现对人类价值观的高度重视。而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不能一味追求如同机器般的思维,而是应当落实人类基本的情感和价值观,在推进科技进步时不忘记作为人类的意义和感情,合理利用人工智能,来建设更和谐的社会氛围。
【篇七:观开学第一课有感】
本次《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中华骄傲”。
论起中华的骄傲,最先想到的就是汉字,汉字是中国悠久文化的源头活水。一笔一划,都蕴含着中国人独特的思维方式;横平竖直,承载着中华文明厚重的底蕴和价值。仅“正”“直”两个字就可以看出中华的文明。由此可见,学好汉字才能更好地领略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
汉字结束后,想到的便是“琴、棋、书、画”,人们经常在这几方面进行比赛。但,这几场比赛却让人们大开眼界,机器人VS人类,这特殊的比赛不由得让人多看几眼,成败也更加引人心神。
棋:“阿尔法围棋”程序VS世界围棋冠军柯洁,虽然这一次比赛柯洁以3:0的成绩落败,但柯洁那永不服输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现在“阿尔法围棋”已经宣布退役,但它无懈可击的表现让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的强大,不由得感慨科技的进步。
琴:意大利机器人“特奥”VS徐子航,在这次的“人机作战之速度大比拼”中,双方均演奏了《野蜂飞舞》这一曲目。“特奥”以52秒的成绩领先徐子航2秒获胜,但演奏技巧还有待提升,可以说人机各有优势。虽然“特奥”在技巧方面还有不足,但还是体现出了设计师们的强大,他们赋予了机器以艺术的生命,也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人脑利用机器的强大,这也是我们人类的一种进步。
中华文化博大精神,其中的文学更是重要的一环。中国的诗词数不胜数,更以唐诗、宋词、元曲而闻名,可以说文学是中国人心底的共鸣,是人类情感的依附、情感的归宿。将一生用来翻译诗词的徐老爷子说,诗词有三美:内容美、形式美、音韵美。徐老爷子至今依旧每天坚持翻译,并且认为—“人生最大的乐趣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本次观看《开学第一课》感触颇多,更对中华文化有了一个更深刻的了解,并为此感到深深的骄傲。
【篇八:人机有别】
近年来,人工智能成为了非常热门的社会话题,特别是“阿尔法狗”在围棋对局中战胜了多位人类高手后,人们对于人工智能这个半新不旧的高科技又多了一些莫须有的恐惧——这种恐惧是源自内心的,是人类对于或许能威胁到自身的事物的本能恐惧。
人工智能是否会让计算机如人类般思考,赋予计算机以人的天性,进而推翻自己的创造者?这个问题被科技外行们津津乐道了许久。但是,内行者如库克——苹果公司总裁,却对此毫不担心,真正令他担心的却是人类是否会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价值观和同情心,乃至成为非人?
芸芸众生不会如库克那样担忧这类问题,秉着“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的做人原则,这类关乎整个人类种群的问题似乎应该是圣人们所要担心的,和一般人并无关系。但奈何人类不是蚁群,社会的风尚、价值观、道德观等等,并非圣人一言就能更改的。如果我们置身事外,却逐渐成为了满脑子功名、利益的“计算人”,而他人为了自保也逐渐放弃了幻想转而成为冰冷无情的“计算人”,在社会的风尚的推动下,终将让人类与计算机两个概念模糊起来,在不知不觉间社会规则如同黑暗森林一般,淘汰所有抱着“无用”人性而拒绝利益者,让“计算主义”大行其道,以致人机不分。
人类“计算机化”不是没有预兆的。当今社会,浮躁流于表面,内里充斥功利,字里行间尽是“钱权”二字。为了房产兄弟姐妹可以反目,因为计算机没有血缘;多少恋人因父母一句“可有车房?”而分离,因为计算机没有爱情;共同奋斗的好友背后捅刀,因为计算机没有忠义!计算机哪怕再智能,终非人也,因为人机有别,计算机没有人性。同样的,急功近利至极,我称为“计算人”者,也丧失了人性,也就成为“非人”了。
人机有别,且不论是谁造就了谁,也不论孰为主孰为仆,只说“表达”方式,人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而计算机呢?唯二,非零即一。计算机的二进制让它的一切计算都具有确定性,是或否,别无他选。为了选择,计算机也就只好将一切量化,一千万现金与一句对友人的承诺孰轻孰重?我不知道,人类不知道,毕竟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便是人的价值观。
但计算机知道,它必须知道,它的意义就是计算,也只是计算而已。
那人类呢?严重不确定的人脑又比电脑高明到哪儿去呢?人类并不高明,也正是因为人类不够高明,才能谱写出这曲数千年传承的赞歌,这篇绝妙的史诗。因为爱情不是方程式,总能算出有解无解,所以我们才能左捧《凤求凰》右捧《白头吟》,感叹爱情之美;因为战争不是四则运算,总能比较出大小,所以我们才能一次次抵御强敌,保家卫国,将生命牺牲在不知结果的战场上;因为未来不是函数图像,总能看出趋势走向,所以我们才能满怀信心,携手共迎未来,相信着“明天会更好”。
倘若人脑真的成了计算机,那人类的未来就已经结束了,人失去人性后的世界,没有美丑,没有善恶,没有正邪,文学、艺术、哲学都走向末路——在计算机的观念里,它们没有意义。然而这些还不是最可怕的,那种世界的一切都是确定的,大到人类怎么灭亡,小到第二天你穿什么衣服,都是经计算后可以确定的。
曾读过刘慈欣先生的短篇《诗云》,其中的高技术文明以汉字库为基础,以星系为载体,通过最简单的组合排列,“计算”出了所有可以被作出的诗词,妄图以此证明人类的诗词并没什么了不起。但最终,可以随手熄灭太阳的它们却落荒而逃,只留下一句话——“我们计算出了所有的诗,但我们无法计算出用于检索优于李白的诗的程序,我们无法战胜李白。”
原先还不能把握刘慈欣先生的用意,今天一番自语,倒是让自己有些明悟。人机的确有别,但不是说人一定优于计算机,只有人的有些领域,是凭再强大的计算机都企及不到的,那些才是人的核心。人为何不应如计算机一般思考,就是为了不让这些核心之物丢失啊!
【篇九:人机大不同】
如今,在这个现代化的时代,人工智能大行其道,它具有方便,快捷等特点,无疑是人类科技的一个重大进步,然而,人类在坐享其成之时,也懂得居安思危,一系列关于机器人统治地球的电影,文学作品层出不穷,当中它又被贴上残暴狡猾等标签,这也无意间给普通群众带来了恐慌,倘若有一天机器人像人类一样思考,懂得争取自己的利益,人类该如何是好?
我们暂且将这个问题抛在一边,为什么要抛在一边呢?就这个恐慌本身,时代的先驱者——苹果公司总裁库克认为,他并不担心这类问题的发生,他为什么不担心?他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价值观与同情心,罔顾后果。
这就引申出来一个新设想,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会怎样?人类的计算不会出现差错,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利益能够最大化,这无疑能大大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何乐不为呢?为何库克对此具有担心,莫不是他墨守成规?作为一个主打高科技产品的公司总裁,显然不会如此。不如我们先来看看人类与计算机有何不同。
计算机固然准确,人类常有疏忽,但是我们具有更加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我们能用画笔描绘各式各样的世界,能用语言讲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试想一下,当没有人为梦想添上翅膀,没有人将希望化作光芒,没有人将人生标上方向,这个世界将黯然无光,所有人心中只剩无尽的凄凉。
计算机效率固然很高,人类也会懒惰甚至拖延,但也正是如此,一系列促使我们提速的发明应运而生,汽车让我们跑得更快,蒸汽机引发了一场为时代加速的工业革命,就连计算机本身也是为此而生,失去了这种创造力,我们与低级动物也就没了差别。
计算机固然能为事事考虑,追求最大利益,人类常常会不顾后果,变得冒失,冲动,但正是有了这种冲动才会有战士们不顾生命奋勇杀敌,才会有“人生自古谁无能,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荡气回肠,失去了这种性格,人类的精神将会无法得到升华,时代也会放慢脚步,停滞不前。
人们对于计算机的能力无比向往,但在我看来,有些人却早已拥有这样的能力。在面对躺在地上,孤独无助的老人时,有多少人脑海中蹦出的是一串赔偿金额的数字;一些腐败分子,在其位,却不谋其职,无时无刻不想着如何在光天化日之下谋取利益。这些人一瞬间的念想,正如计算机一样,迅速,准确,但都只是从自身利益出发,有的甚至触及法律的底线,倘若人人如此,这样的社会无疑是黑暗的,可悲的。
说到底,人类真正渴望的是计算机一样的计算能力,然而思考不仅仅包含计算,正是人类独特的思考能力使我们显得如此与众不同,究其原因,就是人类拥有一颗心。它可以是同情心,善心,爱心,也可是嫉妒心,黑心,粗心。计算机代表的完美主义令人向往,但也正是人心的不完善造就了各式各样的人,造就如今的社会,才会使时代拥有一次次突破限制的进步,思想得到一次次的升华。
有人说人心是最可怕的,但是在我看来失去这颗心,才是最令人恐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