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相关作文

【篇一:描写介休绵山的作文】

早就听说介子推携母隐居被焚的故事,妈妈说这个地方就在我们山西介休绵山,又称介山。今天我们一家有幸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

一进绵山大门,我迫不及待地跑了进去,可是还得坐大巴上山。我们先去了后山——水涛沟,这里有数不清的秀丽风景等着我们去参观。这里溪水潺潺,绿意盎然,步步有景,是绵山最有名的自然景观。我和爸爸还爬了绳索,在我们齐心协力的合作下,我们爬上爬下两回。

出了水涛沟,我们坐着缆车准备去介公墓,妹妹已经很累了,想回家。妈妈说:“咱们看看缆车有多懒啊?”于是大家一起坐上缆车。爸爸有恐高症,一会儿说别动,一会儿说好好坐着。我一看他那被吓得脸色苍白,魂飞魄散的样子就笑了起来,结果又被爸爸拦住了。终于到了地面,爸爸松了一口气,爸爸说他再也不坐缆车了。

下缆车走了一会儿就到了介公墓,介公墓为椭圆形山丘,削平的一面嵌入墓碑,旁边有元、明、清历代石碑数通。据说当年晋文公拾介子推衣冠,依山为墓。墓前两侧有方形石柱根据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一块简单的墓碑,古朴的青石,苍劲的小篆,仿佛带着我们穿越到了从前,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我们仿佛感受到一代忠臣义士的风骨完全融化在这一片葱绿的土地上。下山时,我居高临下,放眼远眺,古代晋果山川尽收眼底。

听妈妈说这里还有道教圣地——大罗宫,传说唐太宗之妹曾修道于大罗宫,唐玄宗时期修复,号称“天下第一道观”。以及佛教圣地——正果寺,据说正果寺有十五尊真身舍利,被称为“世界奇迹”。可惜妹妹实在走不动了,就没有去参观。为了妹妹只能忍痛割爱了。

介休绵山,绝对是人文探秘和自然观光的最佳去处。

【篇二:二十年后的家乡】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每当读到这句诗时,我就会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来。

于是,次日早晨我坐上超高速火车,用了半小时就到了我的家乡——介休。我刚一下火车,就不禁发出了一声惊叹:“哇,家乡好美呀!”人们都住进了摩天大楼和豪华精美的别墅里,草地上绿树成荫,小溪波光粼粼,原来的黄泥小路变成了宽阔的柏油路,汽车全部改为电力发动。公园也和以前不一样了,有了各种游乐设施和锻炼器材……

我紧来到家里,哇!家里异常整洁,还有家庭机器人,想要干什么,动动脑子,他就会给你无微不至的照顾和服务。我又到我的母校去看了看。学生上学时,要经过人脸签到。上课时,全部改为电脑学习。并且人们也变得礼貌,讲卫生,不乱扔垃圾,不讲脏话,不吐痰,介休也因此被称为是最干净,整洁,宜居的模范城市。

我睁开眼睛,妈妈就站在我身边。哦,我做了个梦,多好的梦呀!我把这个梦绘声绘色的告诉了妈妈。

【篇三:故乡】

此刻,我正坐在窗前,默默听着树枝发出“沙沙”的声响,突然,一种孤独感从大地的另一端袭来。

本以为,对于像我这样,一直想去更大的地方生活的人,故乡的印象会从我如愿的那一天起,日益阑珊,最终最多只以户口本上的出生地的形式伴着我。却不曾想,对故乡爱的认知,唯分别之际才知其深沉,再往后,变更觉起不可分割。

你瞧,天空的那一端,故乡的方向灰色的孤独来得多么快。碧空如反面是忧愁的灰色的多米诺骨牌。他们被孤独推到,一片片,一排排,来势汹汹。随之而来的,还有对故乡的回忆。

介休,似乎从古至今便与“离乡出仕”联系在一起。从小,身边的人都爱在茶前饭后聚在一起,将那些流芳百世的人物事迹一一道出:春秋时割股奉君的介子推,东汉时博通典籍的郭林宗和北宋时出将入相五十载的文彦博。那时的我,最爱坐在家里的老人身边,听那些先人风光的过去,幻想着将来的某一天,能离开介休那个小小的城市,走向辉煌的前程。而现在,我正是在努力拼搏的路上,却才真正感知到千年前人们的伤感。怀想之感如此的真切而又深刻。它如同一把锋利的匕首横在你的脑中,横在你过去的回忆前,每当你回忆时,就不得不去触碰它;回忆越久,割得越狠,直到你痛得泪流满面,肝肠寸断。

远方的故乡现在也应是这种黄沙密布的季节吧。我仿佛看到那座始建于隋朝的军事古堡,看到古堡上插着的旗帜在风中摇晃,当时,它是用于防御李世民麾下的铁骑的。虽然隋朝已随流水东逝,但他他却依然挺立。我又好像看到黄沙中守城的普通士兵,在那荒芜之地,望着天空呆呆出神。乡下的母亲应是身体健康吧?小屋没有被风吹到吧?妻子独自一人应该还可以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独自扛起全家吧?我多么渴望回去,但我不能,因为我是在镇守国家,为国家安定出力,怎能因那些儿女情长的事儿逃开呢?想到这里,他攥紧了手中的长矛。眼角不知何时流出的泪早已被风卷走,他随手一摸,挺了挺胸,心里默念:待国家安定,我定会回家,旅行我曾经给你的承诺!

窗外风已定,而我内心仍久久不能平静。心中的孤独感已不在了,因为我看到那些在外漂泊的游子,没有一个不是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国家的昌盛而不得不将回家的欲望放在一边。我也应是其中的一个。但那份思念却挥之不去,还留在我心中,而且我知道,它将伴我一生。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