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寻常的日子也飘香】
盛夏,太阳西斜,橙红夕阳透过窗户,打在檀木桌铺着的宣纸上。
我重复着暑假以来日复一日的工作:正用描金的墨块在砚台上一圈圈的打转。阳光打在身上暖融融的,将砚台罩上了一层红光。墨块是前些日子出游带回来的,第一次用,小小的一块让我甚是欢喜。连带着磨墨这种枯燥无趣的工作都变得鲜活起来,平日的勉强都消散一空。手上微微用力,两指握住竖直的墨块在纯黑的砚台中顺势转动,原本淡淡的墨香在阳光的笼罩下变得格外浓郁。醇厚的香气让我不禁深吸一口。
墨香很特别,是一种混合而成的味道。既带有松枝厚重的香气又带有岑皮,紫草,丹参,朱砂等中草药独特的味道。
墨汁没一会儿就研磨了出来。将墨块放在一侧,从笔架上选一个中号毛笔,用笔尖轻蘸浓墨,在瓷白的盘中晕开,调出些许淡墨。再用大笔满满一蘸,在已经铺好宣纸上按脑中的轮廓一笔画下,任笔在雪白的纸上留下墨迹。一笔又一笔,墨香渐渐浓了,充斥在整个屋子。里我的心愈来愈静,思绪随着画笔流转。突然觉得这静静的屋子也古朴了几分。
天色暗下去,我放下笔,走去开灯,顺势将窗户打开。风从纱窗的缝隙中挤进来,带着几缕清新的空气,挤走了空调的凉风。不同以往这暖融融的风非但没有让我生出燥热,反而心情更加开阔。盛夏的晚风是有味道的,和着树木与花草的香气一并涌进我鼻子。伸了伸懒腰,房间里的墨香淡了。而宣纸却是与天然的草木香不谋而合,却仍有稍许不同,风中的香气,像是夏天清晨绿叶散出的淡淡清香,宣纸则如寒冬中傲然独立的松香一般内敛幽静。淡黄的纸随风一起舞动像与家人久别后的重逢。
莞尔一笑继续我的画作。成片的荷叶已经完成,上方娇艳的荷花更显风情。取一支小笔,蘸上浓墨,吸干多余的水,小心翼翼地在荷花上勾一只飞舞的蜻蜓,为这静画带去了灵动。更加精致有趣,提上画名,落下印章。孤芳自赏,墨之五色,交融相称,层层渲染,各不相同。干湿浓淡,让人生出无限的遐想。感叹中国传统书画的魅力。捏起画的两角,轻轻放在地上,让这晚风自然风干。
收拾画具,清洗墨盘。等再次回到房间才觉得墨香扑鼻,又勾起先前浅淡的念头并愈演愈深。想到如今孩子们更多喜爱西方的素描,油画。喜爱它们艳丽的色彩也因他们极易上手,忽略水墨魅力。有些遗憾,但同时为我当初的选择倍感幸运。让我的生活处处飘溢着墨香,清新而悠远。
【篇二:家乡的米花糖】
我们家乡的米花糖素以“甜如蜜,脆如笋,香如花”而闻名世界。来江津就必须带几袋米花糖回家。米花糖老少皆宜,物廉价美,入口皆化,多滋味美,口味多种。这些都是米花糖扬名世界的优点。
在江津米花糖随处可见,米花糖几乎大街小巷,各大超市都在销售。只要你一嘴馋,进入超市映入眼帘的就是米花糖,而且价格还不贵。要是你来到江津就必须买几袋米花糖自己食用,也可以赠送亲人和朋友。真是老少皆宜,物美价廉。
米花糖的特色可不指这些,人们之所以这么喜欢它,更因为它的口感独特,外观诱人。一颗颗如珍珠般糯米,一颗挨着一颗犹如一个个抱在一起的胖娃娃,上面还有如墨块似的黑芝蔴,玛瑙般的杏仁。还没有打开就已经被这美味的米花糖给征服了。既可以饱吃货们的眼福,又能饱口福。听到这里许多“吃货”的口水就已经飞流直下三千尺了吧!
米花糖可不止有一个华丽的外表,它的内涵也十分独特。当米花糖进入口中时它的香味喷薄而出,瞬间征服你的味觉。犹如灵丹妙药一般,吃了一次就会永远的记住它。
随着米花糖的演变,现在米花糖还增加了很多口味。我相信江津米花糖会更加美味,我为我是江津人而感到自豪。
【篇三:什么让我沉醉】
千年徽墨,让我沉醉
砚者研也,所研之物即为传统墨块。
第一次接触徽墨,是去安徽游学感受徽文化的路上。虽说在笔墨纸砚中,墨是最普通、最不起眼的,但是徽墨的出现,却有如一朵墨梅,在我眼中淡然开放,在我心中馨香弥漫,让我沉醉其中。
犹记得那天,我们走在沁染着徽文化影子的小巷中,小巷里那翘着雕花檐头的高墙和精美的花砖,无不让人感受到一种古朴久远的气息。走进巷子深处挂有“千年徽墨”的朱红木门,一股墨香迎面飘来,嗅着那飘散的淡淡松香,我不禁心神宁静。
一位笑容和蔼、白发苍苍但精神抖擞的老人迎接了我们,并将我们请进制墨店。只见店内的工作人员个个都正在专心致志地做着手头上的工作,有的拿着铁锤拍打着什么像面团一样黑黑的东西,有的拿着毛笔蘸着颜料在墨块上一笔一画地勾勒着什么……
“同学们、老师们,大家好!很荣幸能为大家介绍我国传统文化——徽墨的工艺制作。”老爷子笑呵呵地开讲了,“徽墨的制作主要有11个步骤:选料、炼烟、漂洗、和胶、杵捣、成型、晾墨等……”老爷子边说边指,“仅晾墨工序,一两墨就要六个月,所以古时有‘轻胶十万杵’、‘龙麝黄金皆不贵,墨工汗水是精魂’的典故,说的就是每个小小的墨块看似轻巧简单,实则饱含了太多匠人的辛劳辛苦。知道这些你就知道为什么会有‘一两黄金一两墨’的说法了。古人有云‘人磨墨,墨磨人’,‘不研墨,不成书’,研墨的过程其实是修心养性的过程,可惜现如今人们只用方便的墨汁,或敲击着快节奏的键盘,研墨的人已是少之又少,会制作徽墨的人也是越来越少了……”老人不禁叹息着。
听着老人的话,我不禁思绪飞扬,我仿佛看到在久远的时空中,一位温润如玉的雅士铺一张素纸,研一方徽墨,而后手执羊毫,蘸墨运笔,云烟落纸……于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因之风致典雅、活色生香。
拿起这小巧朴实的墨块,我心中感慨万千:一锭徽墨,有如一阙小词,婉约中不失刚健,舒美中富有骨气。一锭徽墨,将中国雕刻、装饰、艺术浓缩于一体,令人叹为观止。一锭徽墨,浓缩和传承着一个民族的灿烂文化。徽墨,已经不仅仅是一锭墨和徽文化的一个标志,更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枚邮戳!
看着手中的千年徽墨,我已沉醉其中……
【篇四:书法的感动】
抑扬顿挫,飘逸洒脱,抬笔间绽放芳华。
——题记
紧握毛笔,慢慢在上好的宣纸上书写,墨始干,笔尚动,我早已被你慢慢感动。
浸水泡笔,将潺潺流水慢慢装入壶中,我拾起那支包含墨香的笔,轻轻放入水中,水面已出现片片涟漪,在碧波中慢慢荡漾,紧紧收拢的笔头似一只娇羞的花骨朵,随着时间的洗礼,岁月的冲刷,慢慢盛开,笔头渐渐开出了花,未刷完的残余墨汁从每一根羊毫毛的间隙中飞快流出,染黑了一壶碧水,空气中飘荡着一股墨香,就像记忆的味道。似一条条追逐的蛟龙,在海中翻腾,涌动,锐不可当地向前靠近,感动书法,在浸笔中体会岁月的沧桑变化,开始慢慢磨练自己的耐心。
研墨晾笔,将上好的微墨轻握于手中,墨块吐露着淡淡的芳香,周围砚台中也盛着部分溪水,墨块放到了砚台上,在光滑的表面静静摩擦,片刻间便溢出了一阵清香,在静谧的小屋中徘徊,令人流连,令人陶醉,右手紧握墨块,慢慢在砚上垂直地打转,一圈又一圈,诉说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溪水渐渐变了模样,变得黝黑发亮,成了一潭墨汁,躺在边上的毛笔经过了阳光温和地抚摸,笔尖的水早已淡车,柔软起来,感动书法,在研墨中体会持之以恒的乐趣,继续磨练自己的耐心。
铺纸执笔,毛毡上的宣纸早被缓缓铺平,洁白的纸张中没有一丝杂质,我拿起毛笔,放入砚中,蘸着浓墨,看笔头一点点变黑,几根毫毛中还闪耀着灿烂的白光,多余的墨汁从笔上悄悄滑落,我提起了笔,仔细书写,一撇一捺,点滴中蕴含坚毅;一横一竖,片刻中感受执着。起笔,墨在纸间游荡,渐渐蕴开;顿笔,墨停下流连的脚步,不再徘徊。《兰亭集序》在纸中留下痕迹,化为一道靓丽的风景,感动书法,在执笔中体会人生的峰回路转,起起落落,不断磨练自己的耐心。
一撇一捺,一竖一横,书法,你将我深深地打动着,一颦一笑,一停一顿,我早已被你感动。
【篇五:值得珍藏的财富】
梅飘于窗,墨染素裳。
几缕携着花香的风,悠悠卷过窗棂,试图将我从梦中唤醒。我闻了香,也渐渐醒来。
匆匆起了床,来到院中。许是昨下了一夜的雨,黎明时分的小院却润了些,带着迷蒙的水雾,氤氲了整个世界。
“起了?这么早。”祖父的声音从背后传来。我转过身去看着他——依旧是那件洗得发黄的白衬衫,“早。”你也难得回来一次,早上先别写作业了,帮我来研墨吧。祖父的声音清冷却似有几分乞求,我终不好拂了他的心意,只好无奈地点点头。
随他来到桌前,熟悉地拿起墨块,漫不经心地在砚中打着旋。祖父左手背在身后,右手拿着最爱的那只狼毫,双目微闭,嘴角牵起一丝笑,气定神闲地写着行草。又不知过了多久,望着窗外的梅花快昏昏欲睡之时,只觉有人拍了几下我的肩,下意识地转过身:“谁?”见祖父早已收好了笔,笑眯眯地站在我的身旁,“你也来写几个?”
自上了初中,母亲总嫌练这毛笔字太过费时费神,索性将这文房四宝束之高阁,如今想来,我已近一年多没触碰,而自己本就懒于此事,一次都无过问。
此时,祖父又用期待的目光凝视了我,我咬了咬牙:“好。”从台上挑出一支曾最常用的笔,将笔尖与墨汁完美融合,待笔尖吸足了墨,就将笔转于泛黄的宣纸之上,轻轻下按,写着。
浑浑地写了一会儿,突然定睛看着字,不由地吃了惊,一个个字软而无力,懒懒地躺在纸上,一点笔锋都没有,只有作者写时的无神。又抬头看看祖父挂在墙上的字,苍劲有力,我无奈地看着他,“让心,平静下来。”
突然感到了自己那颗浮躁不安的心的跳动,急急匆匆,没有一丝慢下来的样子。“慢慢地吐气,将内心安稳,脑中要空白一片。”我随着他的法子试了一下,果真有效。重又提起笔,顿了一下:我果真,在这俗世之中丢失了最初平凡而宁静的自己?或许吧,但祖父于乱世,却保持着初心,这就是他送给我的最好的财富吧!
常常抱怨他们留给我的全是空洞,没有一点实际的东西,却在今天,我得到了祖父送给我的最好的财富——淡泊、宁静。
梅飘于窗,墨染素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