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合相关作文

【篇一:读历史文化,品古今风韵——读《论语》有感】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一个个子曰当中串起来的是孔子儒家的经典学说,是流芳百世的为人处事之道。

自秦始皇时期,百家争鸣,到汉武帝推崇儒家学派,这期间的光阴岁月将儒家学说冲洗得愈发光彩照人。春秋时期,孔子开坛讲座,将儒学推入鼎盛,《论语》便在这无数次的锤炼之中如同蚌壳里的珍珠一般诞生。

《论语》全书一共二十篇,字字珠玑,围绕着一个“仁”字展开论述。哲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化等方面,无一不渗透着“仁”在其中的深刻内涵。我想,这便是儒家吸引众多学子,拥有众多拥戴者的原因吧。

那么何为“仁”呢?孔子认为,“仁”是自身的一种品质,是君子不可缺的精神,而要称得上是仁德的人,更是在各个方面都要谨言慎行,匡正自己。像“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君子不器”等等,诸如此类的观点,只不过是千万品质中的九牛一毛。

现实生活中,我认为称得上君子的人几乎没有,因为君子已经相当于一个完美的存在,而人都是有瑕疵的,就像玉一样,没有人能说这块玉是绝品,只能说为精品,所以我们所谓的君子就像是反比例函数一样,只能无限靠近x,y轴,却永远也不会重合。但是难道永远不重合就干脆连靠都不靠了吗?显然不是的。开口向上和向下的二次函数代表了两个不一样的人生。开口向上明明知道永远延伸到不了尽头,但是却拼命的努力上进着,这应该就是我们的人生,开口向下的,却一味地堕落,所以最后连起点也够不到。

除去仁之外,孔子也尤为重视孝道。对父母。“父在”要“观其志”,“父没”要“观其行”,并且“三年无改于父之道”,这样就算是孝道了。全书中关于孝道从不同方面做了很多论述,在我看来,“孝”这个字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不简单。一个“子”上面加个“老”的上部分,构成“孝”,如果你认为“孝”就是每个月甩给父母几千块钱,美其名曰是报答父母,还不如说是在还债。而早在几万年前的孔子都知道,“事父母”要“能竭其力”也就是要用心,竭尽自己的力量。这正是我们千千万万的子女们缺少的。

《论语》是千年精华的荟萃,它就像天上的太阳,在很久以前就指引照亮着人们,千百年后依然光辉闪耀,不曾被岁月所尘封。

【篇二:物理实验】

早在一个月前,张老师便承诺带我们去实验室上物理实验。张老师有言必行,今天我们就在实验楼上了一节不同凡响的物理实验课。

第四节课下了,九班同学走向实验楼爬上顶楼实验室,按照小组顺序就坐开始上课。张老师将课题写在黑板上,不讲书上的内容而先是教我们做有关平面成像的实验。

首先在一张白纸上竖立放一块玻璃,再将两颗小跳棋放在玻璃的两侧,使跳棋映在玻璃上的图像完全重合。此时观察两颗跳棋的位置关系以及他们与玻璃的关系。

为做这个实验,我们组可谓手忙脚乱。在调整跳棋使其映在玻璃上的图像重合时,因为每个人的观察角度不同,你说东我说西分歧颇大,因而大费周折。好不容易调整好跳棋的位置又一不小心在描画跳棋位置时手一抖碰了它一下,位置出现了偏差,不得不重新来过。最后,终于成功完成了实验。这时,老师开始讲课。我一边听老师讲课一边总结刚才的实验结果,发现老师讲课的内容与我们的实验结论如出一辙,曾经苍白空洞的定律也像有血有肉的人一样真实起来,使我透彻地了解了平面成像的道理。

我不由得感叹:实践出真知,一点不假!

【篇三:母爱的风筝】

看,天空上迎风飘着一个”神奇”的东西。咦!好像有一条线在牵引着它;拿着线的是一个小朋友。他拿着那条线在草坪上跑啊,跑啊,跑到一棵大树下,停住了脚步。风筝越飞越高,直到飞进云层,又不知去了何方。线断了,风筝和线分开了,风筝失去了方向,只能无依无靠地飞;小朋友找不到风筝了,伤心地哭了;线与风筝分离了,线落在树枝上,望着天空,在怀念着它与风筝一起的日子……

线把风筝丢了,很失落;小朋友把风筝丢了,也很难过。妈妈来了,安慰伤心的孩子,温柔地对孩子说:“宝宝不哭,咱们再去买一个,”小朋友很开心地跟着妈妈走了。可线听了,失望极了,它与风筝分开了没人会来安慰它,它也不想再得到一个风筝,只想默默地怀念自己的风筝;风筝或许已经得到了一条新的牵引着它的线,像小朋友一样开心地生活着,但线没有伙伴,孤零零地在树上等着、盼望着……

风筝与线是不能分离的,就像孩子与妈妈是不能分离的。

妈妈是孩子这一生的依靠。妈妈丢了孩子,就丢了风筝的线,变得孤独;对于母亲而言,孩子是她的宝贝,是上帝送来的礼物;一旦丢了孩子母亲会着急地像个疯子,似乎是上帝把这和谐的氛围打碎了,又像是他早就安排好的。

孩子丢了妈妈,更是无依无靠,就像风筝一样,在这个充满美丽和丑陋的世界,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地前行。像一个无头苍蝇,到处乱撞,这途中的是非美丑谁又能帮他辩呢!

没有风筝的线,没有母亲的孩子。在世人看来,后者要比前者重得多;可谁又能想到线的哀愁呢!母亲牵着孩子走向人生的大门,线牵引着风筝找寻迷失的道路,两者又怎能分得出谁更伟大呢!

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风筝能与线再次相遇,但这是说不好的。在这世间的轮回中,线说不定会到哪里,它可能被小朋友捡走了,配上了新风筝,但它不会开心的,没人会理解它,它只能牵着这个风筝,在心里默默地等它的风筝。

我希望能在某一天,看见这条线和丢失的风筝重合;那个母亲和丢失的孩子重合。这应该能称的上是这世上最美好的事了吧!

【篇四:回头,怕路上没有你】

你是一个用自己一半的时光,陪我走这条路的人。

我出生那年,你已年过半百。从小就是你带我长大。小时候,我就常常趴在你的肚子上看电视;常常学你,用笨拙的手洗菜,常常骑在你的脖子上吹泡泡、捉蝴蝶。家旁边有一条很长很长的路,从家门口,一直伸展到大山上。小时候我总是很顽皮,常常挣开你的手,一个人蹦蹦跳跳地往前走,你总是会笑着跟在我的身后,不离的太远,生怕我一个不小心摔了。那时,几乎每天都会走上这条路,不管是白天还是夜晚,咱一老一小,就这么无忧无虑地走着。慢慢地,慢慢地……

但是时间就是毫不留情,一次又一次更迭着。小孩,我越长越高,你却越来越老。我俨然是一副大人模样,似乎像不需要你了一样。现在,我偶尔回那个家,还是会想去走走那条路。妈妈却总是说:“你已经这么大个人了,还要奶奶陪着?自己去!”我的心一下子冷淡了下来,独自一个人走向外面。天空笼罩上一层墨纱,路边的路灯依旧昏暗柔和。很大一条路,却只有我一个人了。走着走着,蓦然回首,记忆仿佛在那一瞬间和孩童时期重合,但是,你不在了,你不在我身后了。一瞬间,回忆碎成一片一片,狠狠刺向我伪装起来的软弱的心,心突然好痛,痛到我靠着路灯,弯下腰哭泣。

我讨厌长大。

随时间的无情推移,陪在你身边的时间,从两天半,到两天,一天,现在只有半天了。有时候,老梦见你,本来还在我身后的你,下一秒就消失了。猛然惊醒,发现已是泪流满面。

奶奶,谢谢你用自己生命一半的时光,陪我走这条路。可我心疼,我想永远留在小时候,不长大,多好。

我很怕啊。

怕回头。

路上没有你了。

【篇五:写蜜蜂的作文】

今天下午最后一节课,张老师来班上检查《每日一练》。我正准备看一下有没有“漏洞”时,罗深泰先是点了点我,又指了指窗外,我看了看窗外。呀!一只蜜蜂正趴在窗户上呢!我盯着它,它就不动;我不盯着它,它就玩起来了,就像我是家长,它是正在写作业的孩子。罗深泰求我:“陈韵琳,你就不盯着它,让它玩会儿吧!”我只好假装看窗外,时不时瞟上两眼。小蜜蜂见我不盯着它看了,就欢天喜地地玩了起来,可它玩着玩着,不知怎么爬到了两扇窗户的缝隙中,它爬进去就不知道爬出来了,因为它只知道上下爬,却不知道左右爬,真是进退两难。我心想:既然它这么傻,我为何不把它关押起来惩罚一下,让它长点记性,以后不再犯傻了呢?我说干就干,我把两扇窗户轻轻重合在一起,又留下一条小缝透气,罗深泰不忍心了,就把窗户完全分开,把它放走了。

今天真是长知识了!以前只知道鸟兽界有傻瓜,原来昆虫界也有傻瓜呀!

【篇六:在交错的时空里相遇】

在我的脑海深处,总有着一个模糊的身影。

一个眉眼如画的女子穿着素色的衣裙,将自己的长发绾起。日光从她的头顶上柔柔的倾洒下来,她面前的书页被轻轻的翻动,纸页上的尘埃扬起来,被浅金色的柔光照着,像金色长河中流动着的细碎钻石。她执着笔,在一行行隽永的文字旁写下理解与感悟。

不知在哪里看到过这样的一句话:“书籍是造就人类灵魂的工具。”与我却不只是这样,文字带我穿过时间的长河,将我的灵魂与作者的灵魂融合在一起,感受着他们的悲欢离合。

在春天的天赐般的日子里,我翻开书。“东郊向晓星杓亚,报帝里,春来也,柳抬烟眼,花匀露脸,渐觉绿娇红姹。妆点层台芳谢,这神功,丹青无价。”抚上一行行清丽的文字,就如同抚上了柳枝被烟雾氤氲的眉眼,抚上了娇嫩鲜艳的花瓣上清凉的露珠,在这般美好的时节里感叹着无法被描绘的美。心底最柔软的一角和柳永的思绪重合,整个人都浸在柳初新的欢欣之中。

在秋日的清如水的微风中,我翻开书:“小庭幽榄,菊蕊阑斑。近清宵,月已婵娟,莫思身外,且斗樽前。愿花长好,人长健,月长圆。”读出这些文字,仿佛为百年前的诗人拂去他脸上的晶亮的泪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我静静的注视着他,将自己别离的愁绪化作对这个世界最美好的祝愿。

在结了冰的冬日里,诗书为天地抹上一笔亮丽的色彩。“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闭了眼,仿佛能闻到寒日里红梅清冽淡雅的香气,在空中丝丝缕缕的飘动着。“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如同我就在他的身边,与他同时伸出手来抚上红梅坚韧的枝干,和它矢志不渝的灵魂。天地间,什么都没有了,惟一树嫣红。我们默契般的,安静的站着,惊叹于梅花的迎风而立。

蓦然间,才惊觉我的身影已与记忆中的重合。我捧着书,在阳光下静静地阅读。

清晰地。黑色的文字在光线的照耀下明亮起来。书执起我的手,带我穿过交错的时空,与我相遇。

【篇七:制作灯笼】

元宵节即将来临,老师交代给我们一个任务:做灯笼。

开始我还在想可不可以买一个呢?但是老师反复强调不要买灯笼!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还是自己制作一个吧。我在网上查到了一个制作方法。我先准备一张A4纸,一定要是红色,然后再拿六个红色正方形纸,最后再拿六个图钉。准备工作完毕,下面开始制作灯笼。

首先将红色A4彩纸折成一个椭圆形,再用双面胶把椭圆形的两边粘在一起,一个椭圆形就做好了。接着把一个红色正方形的两角重合,用图钉把重合的地方订上,剩下的五个正方形都是这样折。然后再用双面胶把六个折好的正方形站在椭圆形的四周。用一条红色的丝带粘在椭圆形的两边。最后用一根木棒放在丝带中间。一个灯笼就完成了!

第二天在班车上,我的心脏正在快速的跳,心里想着到底能不能被挂上展览呢?没想到竟然每一个人的作品都能被挂上展览!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啊,比我做得好的有都是。这么多的灯笼真漂亮呀!这么多漂亮的灯笼中就有我一个……这次做灯笼不仅仅是收获了快乐和成就,也收获了很多道理。自己动手做的任何东西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手工也很有成就感,这种快乐不是你玩游戏可以得到的。相比有些人买的灯笼会更有意义。虽然很好看,但是却没有人会在意它……

【篇八:特别的中秋】

今年的中秋节很特别,因为它和国庆长假重合了。据说上一次重合是在2001年,下一次重合又得等2020年了!这么难得的中秋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一提到中秋,大家都会想到赏月、吃月饼,可是这些也太不特别了吧!这时,妈妈喊了起来:“我知道南方有饮桂花酒、做小桔灯的习俗!”常去北京出差的爸爸补充道:“北京那边有送兔儿爷的习俗。”爸爸的话音刚落,在附近查资料的我插了一句:“浙江一带有钱塘江观潮的习俗。”妈妈提议:“我们就尝试一下做小桔灯吧……”“行啊,”妈妈的话被爸爸打断了,“我小时候就做过,又简单又亮堂,可漂亮了!”“好啊,我也想做一个试试。”我急切地响应着。

我们很快找来了桔子、小刀、勺子、蜡烛和火柴,又拿来了细绳和小棒。我眼疾手快,抢到了一个又大又圆的新鲜桔子。在爸爸的示范和指导下,我举起小刀,切下了桔子上方的一片,然后轻轻揉着,接着用小勺把一瓣又一瓣的果肉掏出来,再把蜡烛放进去并且点燃。一个可以捧着的小桔灯就做成了!如果想提在手上,就得再在小桔灯的两侧靠上的地方打两个小洞,把细绳穿进去并在内侧打上死结,最后再用小棍挑起来就可以了。

在中秋佳节,团圆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们赶到外公外婆家去看望他们,陪他们过节。又跟远在湖北的爷爷奶奶通过视频聊天,除了聊家常和送祝福,我还特意给他们展示了自己亲手做成的小桔灯。我觉得小桔灯温暖的光给他们带来了一些安慰。也因为这盏小桔灯,才让我在这没有月亮的成都仍然度过了一个美好的中秋夜。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