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共享】
时光飞逝,无数幢低矮的楼房逐渐化成一座座高耸入云的大厦;一张张厚实的纸币变成了手机上跳动的字;一封封书信成了微信上的千言万语。如今的人们共享着时代带来的便利,有还有多少人愿意继续共享那些传统文化的魅力。
红墙黄瓦,这是北京,是故宫。
酷暑时分,火热的阳光直直地照在故宫那饱经风雨而凹凸不平的石块路上。抬头仰视那梁脊上精美的图案,翘角上那排列整齐的九种神兽,黄瓦上工匠们细致的雕刻。耳边却传来游客们“咔擦咔擦”的声音。还有许多游客兴奋地发朋友圈。故宫的美,就这样定格在了手机上。
故宫的游客们共享的是手机中的那份美好。
窄道小径,这是上海,是弄堂。
正直爽秋,金黄色的梧桐树叶早早的为大地换上了一件新衣,在这窄窄的小弄堂里,四周的墙壁紧紧地包住了我,头顶的蓝天也被电丝锁住了。而就在正前方,是两个3、4岁的孩子兴奋地在那滚铁圈,嘴中更是唱着“卖糖粥,卖糖粥。”弄堂的美,就这样被定格在了回忆中。
弄堂的居住者共享的是回忆深处的一份美好。
金黄剔透,这是糖人,这是文化。
严冬已至,凄厉的北风呼啸而来就在七宝古镇某个不知名的拐角处,有一个老爷爷卖力地吹着糖人,糖块就在老爷爷手中慢慢变大,不知不觉一个活灵活现的小猪形象突然出现,会有人来买老爷爷的糖人吗?不知道,但他一定会永远坚守下去的吧。糖人的美,也就这样被定格在了心中。
糖人手艺者共享的是心中那份对非遗的坚守。
如今,科技在飞速的发展,信息共享时代早已到来。越来越多的人会在手机上共享信息,人们往往只注重外表美,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也在慢慢变少。而那些传统手工艺却只能静静地享受着文化带来的美好,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和他们一起共享这传统文化,让文化永远传承下去。
【篇二:游北京】
寒假里,我和舅舅、舅妈一起去了北京。那里极其雄伟,是个参观旅游的好地方,让人流连忘返。
我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有两个,先来说说颐和园吧。一进大门,就看到那里的树木极其珍贵,都是百年老树;那里的建筑物,每个精致图案背后,都是劳动人民辛勤创造的智慧结晶,宫里还有很多金子做的东西,远远望去就像一只金光闪闪的巨大飞龙。最后让我想到的是冰湖。冰面很结实,像一面镜子在跟天空说着悄悄话。我坐在一辆冰上的单人车上,在冰面上尽情地前进,快活极了!
第二个地方就是众所周知的天安门广场。一走近广场,那鲜艳的红墙、黄瓦已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多么庄严!“天安门里边会有什么奇特的景色。”我自言自语地说。到了里边,狮子都是青铜做的,所以显得非常珍贵!皇宫里面的东西都是用金子做的,让人眼睛发亮。
北京真美呀,真是个景色宜人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