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试相关作文

【篇一:致父母的一封信】

亲爱的父母:

你们好!

很少与你们沟通关于未来的事,你们偶尔问过,我也是含糊其辞,这事也不了了之。这次机会畅谈一番,也让你们心里有个底。

我想寻找远方的诗与田野,我想领略东北以外的群壑之美,我想俯瞰浩浩荡荡的长江,我也想仰望荡胸生层云的泰山,我更想走上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

总之,我会飞向远方。

你们莫要觉得寒心,辛苦哺育十多余年的女儿,竟如此绝情抛弃父母,踏上远方的征程,但我想你们会支持我的吧!

人的一生往往有几处关键的时刻,往往是在人年轻的时候。

苏轼说过:“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所以趁我年轻,我想闯荡,哪怕没有你们为我制造的舒适区,哪怕没有同乡人在旁的深切问候,哪怕没有故乡带给我的安慰,哪怕我在异乡露宿街头,我也定当全力以赴,何况胶柱鼓瑟,故步自封才是真正的可怕。

读书让我懂得,我们眼光不应仅局限于眼前的几处青山,几栋高楼。

路遥在《平凡的世界》塑造的孙少平令我深为震撼,我不知道用何种语言去描摹我对他的崇拜与理解,他搬过棱角分明的石头,后背被磨得伤痕累累,他当过矿工,即使目睹了师傅惨死况下的情景,她仍然没有退缩,他明明可以放弃眼前的危险回到家乡与其兄长共建砖窑,与其父母其乐融融,可是他没有,困苦的日子里他乐此不疲地读保尔·柯察金翻《参考消息》。

走向远方不仅是为了领略异乡的人文风情,而是开拓视野,听最长的歌,望最广的海。

浪子终有回头时,国家出台的振兴东北政策鼓舞人心。倘若有必要,我定当归来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父母啊,暂且忍受分离的落寞,你们的支持是我砥砺前行的动力,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正值青春年华,愿我经历一番归来仍少年。

你们的女儿。

2019年x月x日。

【篇二:不会变的是少年意气】

赏读宋词时,我曾无数次害怕自己早早地与“少年”这个字眼脱了轨,从“为赋新词强说愁”到“却道天凉好个秋”,害怕早早地就被消磨掉了意气,害怕自己沉沦于深秋的萧索中。

想来是因为近几年过大的心理压力吧。

两年前的某个下午,在聊“我眼中的苏轼”这个话题时,大家恨不得把所学所知倾囊而出,着实一番热闹景象。但对苏轼的印象大多是豪迈,率真,或是道听途说的一些倜傥风流,听多了,便是无趣了。

“在我眼里,苏轼永远是一个少年。”我冷不丁地冒了一句。

老师示意我站起来说。

“苏轼身上的所有特征,大都源于他的少年意气,亦或豪迈,亦或潇洒。在他的诗词里,是看不出年龄的,从‘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到‘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再到‘老夫聊发少年狂’,最后到“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若是不仔细查阅资料,谁又会知道其中的时间跨度长达三十年?在苏轼的心中,他永远是个少年,他潇洒,他轻狂,所以他可以靠着一腔热血辗转多地,对着世俗笑看人间。”

事后,我同桌对我说,刚才我的样子简直是苏轼附体了一般,仿佛下一秒就能起来喝酒摔碗吼几嗓子的那种。只是没想到,两年后的我,却逐渐消失了原有的少年意气。

雨夜,我无聊翻起了书架顶部的《苏东坡传》,翻至苏轼被贬的那几章,仔仔细细地读完后,感触颇深。脑中浮现的是林语堂先生在序中说的话,“苏轼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想来也是,他去过黄州惠州儋州,受过无数的打击,但总是努力在贫苦的生活中去找零星的乐趣——那是他的少年意气。面对接踵而到的各种人生磨难,他并没有一蹶不振。他可以在积水空明的夜晚与友赏月,可以在水波不兴的湖面泛舟游行。他还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着不被岁月侵蚀的豁达——那是他的少年意气。

合上书页,我感受到的是苏轼的一腔热血。一腔热血仍在,何愁再无少年?于是想到自己,近年受的挫折颇多,压力颇大,与若干年前那个意气风发的自己形成了巨大落差。东坡尚且能在贫瘠之地中寻到鲜味,而我置身的,是一个鲜衣怒马、草长莺飞的轰轰烈烈的大时代啊!

“归来,仍是少年。”语毕,我便一头钻进书堆里发奋图强去了。

世间万物有盛衰,人生最美常少年。

【篇三:半盏书香半院灯】

宣纸上惊鸿般的行草,蕴藏着千年的锋锐。在一个如水的夜晚,安然品尝这“半盏书香半院灯”的意境。

千年之前,是否也有芊芊的素手轻翻书页?千年之前,是否也有夜半独影的苦吟?人说“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苦,可半盏书香的苦与乐,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其中滋味。

在没有星月的夜晚,我曾梦回唐朝,也曾与李太白共饮,在“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孤寂中;也曾与鱼玄机倾诉,在“易求善价,难得有情”的悲怨中;也曾与杜工部相聚,在“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凄凉之中。这才是唐朝的景象,他们绣口中一吐,便是半个盛唐。无论是官场的不得意,还是生活的苦难,都无法掩盖他们的光辉。其光辉,足矣与日月争辉,足矣流芳千古!

在笏板的敲击声中,我踏着满目的疮痍,踏着将士们的血肉之躯,来到边疆。在这里,我看到了“踏破贺兰山缺”的豪情壮志;领略了“宁为白夫长,胜作一书生”的报国豪情;看过了“可怜白发生”的报国无门。我激动、愤懑,却无可奈何,只能任由院中的风携着我的情绪飘走,任由院中的灯安静地照耀半敞的书页。

……

风来,帆已过千里外;风去,只留一盏霜白。我在暮雨中徘徊,只为与你相遇。是谁,在微雨中轻声呢喃“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是谁,在东方刚泛出鱼肚白时,低低喟叹“烟雨暗千家,诗酒趁年华”?在缺月之下,冷眼旁观缥缈的孤鸿,伴随着穿林打叶的声音,落在寂寞清冷的沙洲。

夜风路过,吹醒了我。薄烟穿过画屏,我抬起头,轻合书页,看着绣在地面上的灯光,静静数着诗句中的珠玉。

不知,这半盏书香半院灯的意趣,是否还有其他人与我共赏?

【篇四:珍惜时光】

我们经常能够听到家长这样告诫我们,教育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要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玩这样的事情上。我们很小就被教育要珍惜时间,但是直到我们长大,我们是否又真正做到了珍惜时间呢?

不妨就是现在,现在的我们在做什么呢?是躺在床上呼呼大睡还是彻夜通宵的打游戏,这些可以说都是在浪费我们当下的时光。苏格拉底曾经和学生有过一个有趣的故事,苏格拉底让学生在麦田中一直向前走,找到最大的麦穗,学生们一步一步往前走,谁都没有去摘,总是心想着能够有更大的麦穗,但是走到最后空手而归。人们常常总是去幻想美好的明天,缺忘记了珍惜当下。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就会溜走,我们不能够一味的幻想美好的明天,珍惜当下,利用我们能够利用的时间,做一些有用的事情,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趁年华尚好,饮一杯新茶,带着这份心境,珍惜每一个当下。

现在的我们,趁还年轻,为什么不利用这些宝贵的时间多学习一些东西,等到长大以后,或许我们才能够明白当时学的那些在我们看来是浪费时间的东西其实才是真正能够帮到你的。

【篇五:一路书香一路春风】

春风拂起她的长发,翩翩;书香滋润她的灵魂,悠悠。一生之程,书香为伴。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清风徐来,阳光酥暖,我们相识在花香四溢的初春。

忙里偷闲,我靠在学校的花坛边,逗弄着不知名的繁花嫩叶,眼中满是欣喜和好奇。“垂笑君子兰,清香不腻。”耳边响起悦耳的声音,一袭书香也随之而来。“哦?”我疑惑地抬起头,一个抱着几本厚厚的大书的女子映入眼帘,浅笑盈盈。“你赏花时满眼惊奇,不会是不认识它吧?”我微低了头,带着被戳穿心事的羞赧。“呵呵”,她又是一声轻笑,“坐了这么久,有没有弄香花满衣的感觉呀?”接着她又费力地从那厚厚的大书中翻出其中一本递给我,“看你那么喜欢花,我这有本《花经》,要不要借你翻翻?”清风拂过,泛起一阵清香。我忽然觉得眼前这位自顾自说话又能随口吟诗的女子,比这满园花香还要芬芳。

春和景明,一窈窕淑女坐予旁侧,予与女各执一手书,后乃知,其为吾新来语文老师也。

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自那以后,我们之间保持着微妙的联系,只是,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们的心会如此靠近。

这一日,依旧暖阳微醺,春风吹拂,一阵书香牵动着我的鼻翼,是她吧?我转过头,果然。她伸手递给我一本书,惊讶之余,瞥见几个令我欣喜的字眼,《素描基础教程》,我之前在书店找了好久都缺货。只见她眼中带着亲和的笑意,嘴角勾勒出完美的弧度,轻声说:“最近学习状态貌似不佳啊,‘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希望你能追逐自己的梦想的同时也不要落下学业。”轻轻地话语却似一记沉钟敲醒了最近沉迷画画整日恍惚的我。春风轻起,抚平了我心中的躁动,让我有勇气去亲近那醉人的书香。我感激地点点头,眼中带着雀跃不止的惊喜。

翌日,予独倚栏杆,沐于春风书香。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已是冬末,少了春风的拂面,心冰凉不已。

又逢考场失意,周围怀疑揣测的目光,让心思敏感的我顿觉落魄无助。手机“叮”地一声,轻轻地撞击着我的心。趴在床上无力地打开微信,哦,是她,先是一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又附上一句“加油,尽力就好。”这诗意弥漫的安慰,仿佛在我荒芜的心上洒下一片甘霖,荡起一阵书香。我重拾信心,为她的关爱,也为自己的梦想。

穷冬烈风,然予独觉春风拂面,书香沁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胸有词情人便香。是她,引我入诗的殿堂、词的海洋;是她,让我的初中满程书香;是她,一个灵魂自带书香的女子。

【篇六:诗酒趁年华】

要我说,少年是读诗最好的时候。这时的你我看春草不叹,看夏蝉不烦,观秋月不怨,踏冬雪不悲。少年是最赤诚的时候,单纯又不至于愚昧,善良又不至于软弱。心里有无尽的浪漫与幻想,又有一点小小的独属于这个年纪的惆怅。在最好的年纪遇上诗词,美好的灵魂变得更加美好,而诗词遇上那样明澈的你我,是不是也会兀自笑出声来?

“月光是少年的月光,九州一色是李白的霜。”我们大可跟着青莲居士,策马仗剑,忠义行侠,谱一段“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壮丽诗篇;也可与摩诘居士对饮望江楼,酒过三巡后举臂大呼:“丰阳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若是行在街头巷尾,便很容易看到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和她骑着竹马的小伙伴打打闹闹,让你不由得泛起满心的美好,吟起“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鲁迅先生说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少年的我们与诗人们相隔千载,却能被他们的真挚情感而感动。少年是敏感诗意的,诗人亦然。无论是读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还是元稹的“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亦或是白居易的“太液芙蓉未央柳”,陆游的“曾是惊鸿照影来”,都似冬天饮雪水一般,悲伤浸透到四肢百骸。我们不一定理解诗人的深情与无奈,但这种动人的哀伤,很容易打动少年的心。它让我们跨越时间的洪流去经历生离死别,那一句“南有乔木,不可休思”一直在心中回荡。

有过少年意气,看过长亭携手,走过冠盖满京华,最不能割舍的,还是莽莽山河。我们与杜子美一起拭泪舟上,齐叹“戎马关山北”;我们与辛弃疾并肩北望中原,共吟“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少年有“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信念;少年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情怀。少年的肩上,不仅有风花雪月,草长莺飞,更该有一份家国天下的担当。

风华正茂的中国少年们,要在美中成长。而诗词的美,源于积淀千年的中华文化。在最好的年纪,让我们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