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在现在这个电子产品,移动互联网大为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逐渐被打乱,很多事情都碎片化了,如碎片化的阅读,碎片化的交通,碎片化的购物,碎片化的社交等等。高科技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好处的同时也让我们失去了一些。互联网让我们可以了解更加的信息,能让我们学习进步同时也能让我们依赖上上网而让学习落后。电子产品现在成为了我们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习惯了。下面我就来说说我对电子产品,好与坏的认知吧。随着社会的进我们的社交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交友可以取个笔名与不相识的人通信,因为不需要见面也不知道彼此是谁,所以可以说一些不能告诉父母的事情给对方听。一封信从寄出到收到要经过漫长的等待,再到回信寄回给对方又是等待。现在呢,能交友的网站太多了,QQ,微信现在是我们最常用的交友软件了。不光我们能飞一般的速度看到对方的回复还能看到以各种表情来表达所要说的语言,更方便的是可以与亲人及朋友语音,视频聊天胜之可以足不出户与国外的好友亲人视频聊天。这就是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好处,我们沉迷在刷朋友圈,看某个朋友的朋友圈,看QQ空间,父母与我们说话,我们有多少时间是认真听着的。我们发着微信时又有多少字是不会写了。(拼音的水平倒是提升了,秒回)
以前在没有过多选择的阅读电子产品时代,去图书馆借书,去外面的书店借书,一字一字的看着,一页一页的翻着,时想必也是满足的。现在呢,用手机下个APP就可以看到你所相看的书,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一个手机一个网络就能搞定的事情。还需要出门去借书吗,还需要想着借了多少天,花了多少钱吗。现在我们只要下载下来想看多久就看多久,想何时何地看就何时何地看。这就是信息时代,互联网时代带给我们的便捷,不用愁自己要看的书借掉了或是没有了。不用担心借太多书回家拿着沉了。可想过我们约着朋友一起去图书馆借书时的乐趣,为一本相互都感兴趣的书你快看,我也要看的。阅读后相互讨论的乐趣。或许让我们的懒惰钻了空子我们现在又能静下心来坐在窗台捧着一本书看呢。
如碎片化的购物消费,以前买东西要去商店里左挑右拣的,看中了可一看价格贵了,出于自己经济能力考虑只能不要了,服务员的脸色可就难看了,有的还会冷嘲热讽几句。有些偏远一些的地方如需要买东西还要走上几十里才有家自营的小店,选择性太少了。现如今电子产品,互联网的时代,同样是一部智能手机,下个APP淘宝啊,东方购物啊等等,你想到什么就可以买什么,不出家门还可以免费送货上门,方便快捷。不满意了还可以退了,这家买贵了,不想要了,退了便是,没有人说你什么,也不想担心别人说什么。
碎片化的生活让我们喜欢上了宅在家中对着电脑,对着手机了解一切热搜的信息。信息时代虽然把我们的生活碎片化了,却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家了解全世界的时事新闻,随心所欲地网购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可也会让我们迷失了方向,沉浸在网络的世界中。我想碎片化的生活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就要看我们正确对待的方式及态度了。我们要用好的碎片,远离那些没有用的碎片。
【篇二:遇上碎片化的生活】
时代的变更让我们遇上了碎片化的生活——碎片化的时间,碎片化的阅读,碎片化的购物……习惯过去“慢生活”的我们,对待碎片化生活的看法却有着复杂的情感。
我们怎么思考着“碎片化”?一天二十四个小时,可以分为两个半天,也可以成为二十四个时辰。依旧是这一天,我们度过的方式改变了。这只是从时间上来讲。一些信息,曾经可以是一张报纸上的文字,现在它们分道扬镳,成为碎片般的存在,再传送到我们的眼前。
有人认为这种生活不好。原因之一在于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成为“低头”一族。公交上,人们都埋头专注于那块发光的屏幕。既然能够在手机上纵横观看整个世界,也就不必再去图书馆苦苦翻找那一堆积灰的“文字”。但同时,我们便忘却了阅读最根本的东西,那就是要进入文字,领悟文字。
社交方面,随着用户端的增多,你同时和几个人聊着天。可聊天本该是面对面、心换心地交谈,那一份真挚,似乎也变成碎片,变成生活中的一种常态。
但是,社会始终是进步的,社会形态的更替正是它进步的过程。
试想上世纪八十年代,网络还没现在这么发达。即使有着大半天的时间去阅读,也没有足够多的资源。八十年代中前段,基本还是靠粮票,许多不方便之处,人们只有试着去克服,因为当时的生活就发展到这一步。
然而现在,在网络上你就可以浏览万千书籍、古今名著;网上购物不但解决了时间问题,也增加了工作岗位给需要的人。我们可以利用碎片化的阅读充实每一段空暇时间,用碎片化的购物及时满足我们的生活需要。
凡事在走上正轨前,绕点弯路也是正常。北宋时期的王安石变法,虽以失败告终,但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对封建地主阶级也进行了打击和限制。而碎片化的生活可能也是时代发展容易掉入的坎,它需要实践后才能断定好与不好,才能往更通畅的道路前行。
事情总是会有两面性的,我们需要有发展的眼光。尽管碎片化带来的问题种种,既然遇上了,这也是我们必须去面对的。这是一个时代的任务,我们需要调整好心态和认知,充实每一块碎片的内容,排列好未来的道路。
生活的意义不是靠一帆风顺的享受就可以获得的,在真正成为一块完整的拼图前,我们需要拾起每块碎片。遇上了碎片化的生活,也正是遇上了发展的,时代。
【篇三:碎片化的生活】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越来越多,手机,电脑,iPad等物品渐渐地融入进了每一个家庭,几乎每一个人都会有一到两款电子产品。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碎片化生活逐渐流行开来。
碎片化的阅读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便利。它可以让我们在空闲的时间里快速地去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在我们没有这一种碎片化的阅读方式时,若是你想要看一本你梦寐以求的书,这时,你必须要跑到书店去买;想方设法的去找朋友亲戚去借一下这本书;或大老远的特地乘车去某个图书馆借。然而现在,时代在不停的进步着,互联网,电子书都被发明了出来,大家就不用再只为了几本书跑那么多路,想那么多种办法了。生活一下子就方便多啦!
其实我并不理解为什么有些人认为碎片化的阅读并不怎么好。我认为,不正是这种碎片化让我们无时不刻,都能阅读书籍吗?手机现在几乎人人都有,而且每个人都一定会把自己的手机放在身边,一般性不会存在找不到手机的事情。然而,如果不用手机阅读,第一,不能随时随地的看书;第二,书籍一旦很久都不看,人们就很容易忘记自己上一次看完了书后到底把它放在了哪里;第三,图书馆借来的一些书籍很容易在你看之前被别人损坏,导致你看不全书里的精彩内容,然而手机上却绝对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碎片化的购物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便利。自从马云创建了淘宝,在国内创始了网络购物的先河后,我们的购物也变得方便多了。
人们买菜不用再拎着大包小包的袋子了。只需要打开手机,点击淘宝,再选择你需要购买的菜,只要你一下订单,送货小哥就火速的骑着助动车,带着你需要的菜给你送来啦!
当你的文具用的差不多了,你也不用再十万火急跑到某个文具店去买了。同上,你只需要下一个订单,送货小哥就马上给你送来。
虽然有些时候会发生一些意外的状况,比如店里缺货啦,送货小哥一不小心弄错地址送错啦之类的。搞得你必须以奥运会短跑比赛时刘翔的速度“刷刷刷”地跑到文具店,买好文具后再“刷刷刷”地跑回家里,飞速的继续写作业。
但是,毕竟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还是很小的,所以啦,这种购物方式还是很实用的。
当没有淘宝时,人们也许把几乎所有东西都用完后才会去一次便利店,把所有需要的东西一次性全部买回来。很少人会什么时候缺什么就马上去买。毕竟,哪有人喜欢有事没事都往外乱跑啊?
当淘宝出现后,人们就能随时随地,缺什么就买什么,想要什么就定什么,连门个都不用出!现在,大家就顶多,就多买点一家店铺的东西,好省些运费。
淘宝的出现,使实用的碎片化的购物出现。
互联网的出现,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碎片化,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还使我们节约了许多的时间。让我们继续发展科技,继续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方便吧!
【篇四:遭遇“碎片化的时代”】
“叮铃铃…叮铃铃…”下课了,我想着利用课间要完成一个订正,这时老师又走回教室跟我们讲一件事,刚讲完又上课了;吃完饭,我准备安安静静地看一个小时的书,突然出差在外的妈妈要和我视频对话;做功课时一条短信发来,我就必须放下笔去回信息,而且还会不自觉的和对方聊起来。慢慢地一个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一周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我什么事都没有干成。我们的生活都会被这些琐碎的小事打扰,被分成了一个个的“碎片”,它在不知不觉中偷走了我们无数的时间和精力。
“碎片化”这个词是被微博带火的词汇,在社交网络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大力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逐渐被碎片化了—碎片化的时间、碎片化的阅读、碎片化的购物…总而言之,我们进入了碎片化的时代。
我们碎片化的一天是这样的:
AM6:00睁开眼,迷迷糊糊洗漱,换校服,时不时地看一下时间,确认自己不会迟到,此时打开手机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
AM6:45磨磨蹭蹭果然时间来不及了,就急急忙忙的扒几口饭便飞奔出门。等到了车上静下来才发现自己红领巾没戴、袜子没穿、作业没带…
AM11:35午餐时间到了,走出班级去取饭,老师让我去帮忙做个什么事儿,回来教室发现筷子没拿,又连忙赶去拿筷子。
PM14:30放学了,接到爸爸一个电话、一条信息、一个语音,都会导致我课本没带、作业漏批。
PM22:00准备睡觉了…该要放下手机了!我的课外阅读还没有完成呢,放下!放下!
PM22:30好吧…关机,睡觉,必须要睡觉了!
这些,是互联网发达的时代下小孩子们大同小异的一天。手机,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器官”了,随时随地都在翻阅。家里、公交车上、地铁上,甚至在看电影的时候都会有很多人看手机。
以前我们每个孩子都学过:浪费时间是可耻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我们应该怎么才能不浪费时间?让自己静下心来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呢?
碎片化的时间不等于浪费时间
步入初中以后,我很难有大块的时间留给自己用,每天十余个小时的学习之余,除去吃饭、睡觉之外,剩下的时间都是零零散散的。我们如何对抗时间的“化整为零”呢?首先,我们要合理地安排时间,做一个时间表,贴在书桌前,时刻提醒自己要严格按照时间表。其次,不要被琐碎的小事打扰,发来一条信息,就当没听见,继续做自己的事。
每次当我在认真阅读的时候总是时不时被微信、QQ等聊天软件的打扰,我该怎么办呢?
碎片化的阅读不等于无法阅读
大家看书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状况,从第一页看起,当看到第五页时,手机响了。随手打开手机,如果是感兴趣的内容,就点进去仔细浏览,花去很长时间。等放下手机后,已经忘了前面的内容了,只得再次从头看起,一本书似乎永远都看不完。
我们要重整这碎片化的阅读就应该看书前让所有电子产品远离我们的身边,找一个安静舒适不受外界干扰的地方。看书时,专心致志,不要东摸西碰,就算理解不了也先读下去,读完再去问老师或者查阅资料,读书时也可以做些笔记,摘抄好词好句,以后对阅读理解和写作都会很有帮助。
相信现在大部分的爸爸妈妈每天都会花很多时间在淘宝、天猫…尤其是淘宝的双十一活动。我妈每到那一天的晚上都会兴奋的睡不着觉,甚至还会拉着我来帮她挑选商品。这么做到底值不值得呢?这个问题困惑了我很久。
碎片化的购物不等于省钱
如今,手机上的购物APP越来越多,网购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在大街上随处可见快递员那疲惫的身影,月初月中,都可以大叫“我有钱,我任性!”可是一到月底,账单出来以后,惊呆了:“感觉没买那么多呀?怎么花了那么多钱?”其实,这都是“碎片化”欺骗了你。
你的碎片化是别人的商机。省钱?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如果真的要拥有财富,那就踏踏实实的走路、循序渐进的前行,成功路上只有积累没有捷径。
高速的生活节奏、现代化的网络时代造就了我们“碎片化”的生活方式。如何才能使“碎片化”化零为整呢?提高专注力才是我们完成高质量的工作和学习的重要途径。怎么提高专注力呢?那就先让我们关掉手机和网络试试看…
【篇五:谈碎片化】
在移动互联网大为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节奏在变快,时间变得愈发的碎片化。在公共交通上用移动手机看个小说,在空余时间与家人朋友网上沟通、联系,随时随地在网上完成一次购物,这些事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
首先,我要谈的是碎片化的购物,我认为碎片化的购物将我们带向了一个便捷,省时,且找寻某样特定的东西更精确的新世界。我国的电商业蓬勃发展,有一堆前谷歌高管,跳槽小米后对于中国的第一感受就是太惊人了,中国的电商例如淘宝、京东提供了比国外亚马逊等电商更广阔的市场,更丰富的商品,更快捷的物流、时间,无疑是在现如今高速发展社会中最重要的东西之一,所以我认为碎片化的购物省时、省力,在某种程度上改善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以更适合当今的社会。
其次,我要谈及的则是碎片化的社交。互联网的发展的确相比之前的书信、电报等方式便捷了许多。可随时随地与遥远的亲人、朋友交流,而不必像以前那样,写信回信一个来回耗费很长时间。可我觉得这样的社交方式存在弊端,网络的便捷,使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变少了,同学聚会或其他的一些社交活动,同在一个房间,每个人安静抱着手机,互联网上却热闹非凡,这时它已不是一个便捷的方式而变为了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直接按的一堵高墙。面对面交流能使对方更为了解你的情感,推进彼此距离,而空余时间抱着手机的交流,总觉得少了什么。
碎片化的生活是互联网高速发展,与此同时社会也高速发展的产物,碎片化的方式的确使我们更加高效地利用了时间,有更多时间去做更多其他事情。不过,它的弊端又何尝没有,比如上文并未提及的碎片化阅读。好的作品需要静下来细细品读,在公共交通上短短十几二十分钟看一章节,看个皮毛也算是度过了这本书,使阅读浅层次化。除外,社交是一个人在社会生存的基本方式,碎片社交虽节约了时间,但也少了面对面、心与心的交流,渐渐地网络上感情深,现实中遇见却不知如何适从的事例也会越来越多。故碎片化的时间去干什么就需要我们自主判断了,读书、社交这类我认为我们还是需要沉静下来,为它们花上一段值当的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