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吸管里的秘密】
大家一定都知道吸管吧?我们喝饮料、喝牛奶、喝可乐时都要用到它。我也经常在喝牛奶时用到它。有一次,在我喝完牛奶后,对着吸管想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吸管可以把饮料吸上来呢?
有一次我做了一个实验:当吸管里装满饮料之后,堵住其中的一端,饮料却不会从另一端出来。这让我更纳闷了,这其中有什么在影响它呢?
后来我查找资料才知道,原来“捣蛋”的是再平常不过的东西——空气。
“真空”是大气层中不可能出现的东西,因为空气会立刻填充它,努力使各个地方的压强平衡。所以真空包装被挤得很瘪就是空气努力地想平衡压强却挤不进去的结果。吸管也是同样的原理,你把吸管里的空气吸走,吸管里的压强就会降低,空气就会挤压容器里的液体以恢复压强。同理,把吸管的一端堵住,空气就会堵住另一端来维持压强。
这种现象里空气的力量被称作“大气压,是德国科学家格里克于1654年证明了它的存在,并在马德堡做了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他将两个铜半球扣在一起,并把里面的空气抽出来,让十匹马全力拉扯这个铜球,结果铜球纹丝不动。后来又在每边加了三匹马,突然,伴随着一声巨响,两个半铜球终于被拉开,几公里外都能听见这打雷般的响声。可见大气压的威力有多么大。
后来越来越多利用大气压的东西被发明出来了:除了吸管、真空包装,还有真空吸盘、海绵、吸尘器、抽水马桶等等。科学利用各种物理现象,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
【篇二:大气压实验】
“哇!好厉害!”“这怎么办到的?”“太牛了!太牛了!”谁呀?在二楼里大吵大闹!烦死了!哎,只好让我这位名侦探---邪眸(邪眸为外号)来破解这个谜吧!
经过我多次的推理与猜测,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B班他们在上实!验!课!
我也加入B班这个大家庭,只见几样道具从门外飘了进来:一个是像鼻子的针筒,它可以吸气也可以呼气;另一个是被称为马德堡半球的球体,它被分为两半:一半挂着根“天线”,为上半部;另一半挂着个钩,是下半部。
好了,实验开始!我们分为5个小组,每个组中每人都会有职位:一个抽气官,一个持球手,两个验证官。像我这种名侦探当然要选——验证官。只见持球手使出神力将马德堡半球合上,抽气官也冲了上去把针口接在“天线”上,并将球中的气体抽光,下面就该让我出场了:经过我的多次检验,球体没有任何问题。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我们将四个满满的矿泉水挂在钩子上(还格外加了一件衣服),球体还是待在一块儿没有分离。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就连我这位7星级侦探也答不上来。这时来了一位10星级侦探人士——邓大师,邓大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因为马德堡半球中有许多空气,外边也有空气,这时两者的压力互相抵消,自然可以轻松打开;如果将球体里的气体抽光了,外边的空气就会压制住球体,所以很难打开。”我们听了,都十分佩服这位邓大师。
这一次的案就破到这,如果有疑问就找——邪眸!
【篇三:有趣的实验大气压】
“哈哈,我们成功了,终于成功了!”我像一只疯狗嚎叫着,为庆祝马德堡半球实验的验证成功而高兴。
重要嘉宾亮相了。看呀!那2厘米长的针管,太恐怖了!还有那长长的活塞和那红色的半球,半球上各有一个拉环和一个吊钩。小小的单向阀为开关,另加3瓶天然农夫山泉矿泉水。
实验拉开了序幕!我们先将管子连接到针管注射口,然后,让针管将球里的气都抽干净,把活塞往外拉。最后,把矿泉水瓶放在袋子里,一瓶一瓶放,用球上的大钩子把袋子提起来。结果,竟然成功了,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小组也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一次,塑料管子漏了。我们就议论纷纷:“这是怎么一回事,塑料管不行了?”“再试一次?”“好的!”于是,我们反复操作,最后我们终于成功了!
看!我们的实验验证成功了,马德堡半球实验成功了!我们高声呐喊,不停地向大家传达这个喜讯,更迫不及待地释放我们内心的激动!
那么,这么小的东西为什么在抽完气后就拉不开了呢?让我带你们去一睹“真相”吧!其实,这里有一个秘密——里面的空气抽走了,球内就是真空状态了。外面有一股强大的压力顶着球,简单说就是大气压压住了球。
科学真是高深莫测!科学家们通过不断地研究走上了自己的成功之路,但这更需要他们不断努力,不断进步才会成功。我也要向他们学习:善于发现,勤于思考,认真研究,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