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花相关作文

【篇一:这么近,那么远】

校园里从不缺少树木花草。每每有一时半刻闲暇时光,我总喜欢在校园里走走看看。有一日,国际部附近几棵蛰伏许久的树,竟挂满了红艳艳的花朵。我感叹、欣赏,却不知其名,只是远远地看着它。

直到回家与父母谈及此事,才知那花名为木槿。我只知木槿花开,只知其美丽,却不知它的习性,甚至连名字也叫不出来。

——我离它近,却觉得远。

好几次陪母亲出去买菜,路过一些小屋院落,若是附近生着几丛花草,那接下来便是我最觉难堪的时候。母亲会指点着这些花草,问我它们的名字,而我往往回答不上来。我不想知道太多,花木于我只像王阳明所说的那样,我看了它,它们才会一时明白过来,印进了我的心里。我喜欢这种感觉,反倒不想知道花草名称,怕捅破了这层窗户纸。

有时也会有例外,尤其是当脚步快到无暇赏花看草的时候,诗词文章,甚至是百度百科,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总喜欢忙里偷闲看上一点,把一些好词句拈来读一读,想借此拉近我和自然的距离。

——距离看似拉近了,但我感觉,我依然离自然很远。

看过季羡林老先生写的二月兰,见过古时文人墨客记述春景的文字,那句“凌晨四点海棠花未眠”更是记得烂熟于心。可是,再怎么美好,再怎么绮丽,再怎么缱绻,也都只是别人眼中的风景,我只能凭想象描绘出那样唯美的画面。直到有一日真正见了盛放的海棠,我才懂那句“故烧高烛照红妆”;看过了一地细小的棠梨花瓣,才品出了一点“点点梨花雨”的意境。

——我只愿揣着初次见面般紧张而喜悦的心情,倾听风掠过叶片,细嗅花果的芳香,不想在屏幕里、百科中,哪怕是文人的字里行间里感知自然。

仿佛又回到了暮春三月,在花开得最好的时候,和母亲去公园赏花。一路走来,一路云蒸霞蔚,就连树下那些点点凋零的花瓣,衬着青翠的草地,也变成了春日的宁馨儿。我不知花名,不解花语,却也感受到了自然之美,风物之盛,妙处胜过了查阅品读,亦难与君说。

我明白,我始终和自然保持着一种距离。它这么近,容我一举手一投足,便可触及;它又那么远,远到我至今也解不开它吐息间的秘密。我只愿悄悄地走近,看花开叶落,纵使相逢我不识,若是有一片自然美景常驻心底,我亦无愧。

【篇二:远行】

为何远行?渴求颤栗!

他来过看过走过这世界的角角落落,当北极肃杀的寒风定格他最后的剪影,他傲然而坦荡,以行者的姿态宣告“我终于走完了”!

于是余秋雨的名字被无疆的岁月捂在心尖,一同昭示着远行者的人生信条:人从不应是插在花瓶中供人观赏的静物,而是蔓延在草原上随风起舞的韵律。正如路遥所言:若不是丧失了斗志,一艘船不应长久地停留在某个温暖的港湾,它应驶入生活的惊涛骇浪,以领略其中无限之美!

人类的历史正是一部远行者的笔记,因为远行,所以发现和开拓,所以创造和进取。自然以其本真强大的气场激昂起远行者的斗志和征服欲,于是“好望角”终于在海浪中探出它友好的拥抱,于是寂寞的银河终于企盼到来自地球的问候。远行者是开拓者,是探索者,幸而是这些实干者坚实的脚印,让自然和文明水乳交融。

缪尔有言:我发现,走向世界就是走近内心。是的,远行的总是那些向“初心”屈服的赤诚的“巨型婴孩”,他们常常因最初曾经的那个自我动容的一丝蠕动而在“路”上走得很远而不知疲倦。川端康成嘲讽“春赏繁樱,夏观夜星,秋见霜菊,冬遇初雪”的恬淡自适,在拥抱纯净之美的路上愈行愈远,终于候至凌晨四点海棠花未眠的惊喜,这位寻美之路的远行者成为万千世人追随至真至纯生活路上的精神路标,因为对真理的敬畏,顶一科学家的标签他们远行于荒芜的未知,因为对光明的渴求,怀一革命家的胆识他们远行于荆棘遍野的真实。这世上本没有路的存在,是远行者深一脚浅一脚的步子上未知的迷雾消散在希望和憧憬的晨曦里,前赴后继,向远而行,向心而栖。

远行者从来是个神圣的词汇,这种神圣来自其对世界的创造,对历史的连缀,对世人的鼓舞和颤栗!这样充满力量的字眼让生如夏花般绚烂,他们都是《背包十年》的小鹏:七月的意大利夜风清凉,钻进睡袋我也不觉得冷;仰望星空,那璀璨的天河,是最温暖的棉被!

远行,是这世上最珍贵的字眼……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