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想我应该是一只孤单的浮游】
冥冥中觉得自己被抛弃了,我就像一只无用的微生物,浪费着空气,吸食着有机物,我慢慢地和人群疏散,孤单着,孤单的。
每当我看着人们离我远去的背影,我沉默了!每当听到他们欢声笑语,而我孤苦零丁时,我沉默了。有时我在想为什么自己那么不受欢迎,也许,这是命中注定的吧,也许我这一生只能像一只蜉蝣那样,到处漂泊,到处流浪了吧。
上课了,老师进来了,我还是沉浸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当中,没有目标,没有向往,更没有对未来的渴望。老师在讲台上一气呵成地讲了一大通,而我却只是一只耳进,一只耳出,像一只微生物,纯粹是来混日子的。
当时,与我形影不离的伙伴,现在已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了。当时,与我格格不入的,现在更是”不是你死,就说我活“了。
也许吧,这就是做为一只蜉蝣的下场,也是做为一只蜉蝣本应该有的下场,以前那一丝丝一点点美好的往事只是幻想而以。
人生如一场戏,谁与争锋;人生如一场梦,醉生梦死;人生如一幅画,悲欢离合。
也许我的人生就像是一场梦吧,醉生梦死,活的时候是醉的,死时却又是在梦里。
我的一生应该是一只无影无踪的蜉蝣,想看看不着,想抓抓不着,想要不孤单,有自己的朋友,但却做不到。
冥冥中我失败了。
【篇二:共享时代】
于历史的长河里,“共享”早已是周而复始,亘古永存的事实。君或闻“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或闻“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亦或闻“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其实,无论是花草树木,亦或是人鱼飞禽等,都在共享。共享这四季花开花落别样美景,或雪电风霜之自然之物。只不过,过去共享的是本已存在的,但随着历史的漫漫长流,堆积出了“时代”的共享。
记得那是一个深秋,金风已然变了味,只剩下夹杂着果实的芬香,更多的添加了严冬的寒冷以及“呼啸”的速度。叶俱凋零,唯枝杈于风中相舞,如此无力,如此悲凉。学校里有一个活动,我不得不从床上“挣扎”着起来,来到车站等车,车站空无一人,过得许久,车未到,恰逢细雨相迎,与风的交集里,更添几分凉意,路旁羸弱的花低下头去,寻我庇护。但时间无法被吹得回流,焦急中,更添几分烦躁。
“小黄牛”突然出现在我眼前,我初不知其为何物,只是想着若其能载我该多好。路的对边出现了一名男子,用手机不知对其拍了一下,车被解锁了,我异之。当即在网上寻查后,方才得知其用法。风雨依旧车轮滚滚,在那时,我才明白“共享”的含义。
“共享”可以使人们的生活便捷,使人在风雨中,炎炎夏日里可以理想的到达目的地,这也就是“共享”最基本的含义。
“共享”的好处更是远不如此,在人口增长极快的今天,物质资源的消耗量极大的现在,人们对物质的需求量已然极大的超过其供给量,当这种情况发生后,“共享”更是显现出其积极的一面。分享己物,给予他人,这更是人们从现实出发,从而完善自己道德品质的一个优良方面,当野花吸入所有的气体和足够土壤的有机物时,它也无法生成大树,反之亦然。当人们只寻求以个人为主题思考时,问题便会严重更多。例如,在封建时期的中国,书本的供求量大,但纸极贵,所以普通百姓家得不到书,造成了知识,思想的匮乏,所以仅存的藏书阁寥寥无几。
“共享”并不只是共享好的产品,于此同时,责任也要有担当。
古人云“君子以天下事为己任”,或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其实,他们都是想让后人有乐忧天下的精神,在提倡“中国梦”的今天,作为一个国家伟大复兴的条件,那就首先是国人团结一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意识。这同时也在“共享”这一词中得到体现,可见,在这一“共享”上。国民的素质与提升都与显现。
因而“共享”将不再是“弄坏无所谓”的代名词,更是“责任感”与“民族精神”的体现,在改革发展大踏步的今天,人们只有从小事做起,从尊重“共享”尊重他人开始做起,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当我们“共享”这些以后,不知不觉间,这个时代已然被我们共享。
花草因“共享”有机物而繁荣滋长,蓝天因共享白云而更加美丽,海洋因共享波潮而蔚为壮观,人类则将因“共享”时代而拥有光明的未来。
路旁的小花开了。
【篇三:绿】
我最喜欢的颜色是绿色,绿色代表生机勃勃,生意盎然,代表的是积极向上,同室代表的是大自然。
绿色代表着植物,与蓝色的水共同构成大自然。
绿色代表着生机,也代表希望。春天到了,春雨唤醒了树儿,春雷代表了草儿,花儿。一切都开始欣欣向荣。春天开始由黄色转变为绿色,一切都是那么美丽,那么清新。可以说绿色代表着春。
夏天到了,绿荫繁茂,给过往的行人洒下一片阴凉,除去那些炎热。绿,也代表着夏。
秋天到了,一切都由绿色变为黄色,黄色因为绿色才变黄,无绿便无黄。
冬天是一年的总结,是来年春的铺垫,是绿的铺垫。
在生物学中叶绿素是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是植物体内的一种色素,因为有它植物才能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转换为氧气,把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而有了有机物我们才能生存,所以说是叶绿素养活了我们。
有了绿色,才有大自然;有了绿色,才有我们;有了绿色,才生机勃勃。所以,我爱绿色。
【篇四:“问号”的魅力】
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曾经说过:“‘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直到那天的科学课,我才开始对这句话深有体会。
科学课上,老师宣布:“我们要做个试验!”
“什么试验啊?”
“是不是很有趣啊?”老师的一句话引得我们纷纷猜测起来。
“是白糖加热试验……”还没等老师说完,同学们就不满起来:“白糖这么平常的东西,有什么可做试验的!”
老师先是笑了笑,然后神秘地拿出一块漆黑晶亮的物体,说到:“想知道这是什么吗?赶紧做试验吧!”我们点了点头,抱着好奇的心情开始做起了试验。
老师先说明了实验方法与注意点,便让我们自己动手。刚开始,我们先在金属勺子上包上锡纸,再在勺子上放入适量白糖,晶莹透亮的白砂糖颗粒分明。接着我们点燃酒精灯,把勺子放在蜡烛上加热,就这样等待着,等待着……突然,有个同学惊奇地喊到:“糖变色了!”我们的眼睛都放出了光,嘴巴惊奇得张成了“O”形。只见那白糖在火焰的炙烤下,由原先的固体慢慢融化成了液体——糖浆。没过多久,糖浆沸腾了,边缘冒出了一串串小泡泡,泡泡越涨越大,不时发出“噗噜噗噜”的声音。而此时的糖浆越来越浓稠,颜色也越来越深,甚至冒起了烟雾。我们瞪大了双眼,生怕错过哪个瞬间。科学老师说,当白糖变黑时就不能在加热了,不然就会燃烧起来。我们听了,赶紧把酒精灯灭了。
离了火的糖浆,不一会儿就凝固成一块黑色固体。
“哦,我知道了,这就是老师刚才拿的东西!”
“快让我看看!”
“嘿,你们闻,好香的焦糖味!”张同学舔了舔舌头,正想把这黑糖块放入口中尝尝时,只听老师说:“你们知道这黑色的物体是什么吗?”
“是焦糖吧!”同学们无不怀疑地说。
“不,是碳。白糖是有机物,有机物当中都含有碳。当白糖加热后,水分蒸发,就剩下碳了。”
“啊?”大家惊讶地叫了起来。而张同学呢,刚才还想尝尝这“碳”,现在早把它扔得远远的。
看来,平平常常的糖,经过实验,也会显现出它不平常的一面。这就是“问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