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读相关作文

【篇一:伤仲永读后感】

读了《伤仲永》一文后,我也像当年的王安石一样为仲永扼腕叹息。仲永从一个神童到一个普通人的经历令人惋惜。有人说,假如仲永当年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没有一个愚蠢的父亲,也许现在就像李白、杜甫那样永远被后人熟知了,也许他写的诗可以让“方仲永”这个名字青史留名,也许……有这样一个父亲,真是仲永人生最大的悲哀!

可是,这一切真的全怪仲永的父亲吗?

父亲的做法的确在方仲永走向悲剧的道路上狠狠地推了一把,但他不是这场悲剧的罪魁祸首。我们只顾找父亲的错处,却从没有仔细想过方仲永本人。原文中有一句话:“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这时候的方仲永才华已经开始衰退,但还未消失殆尽。此时的仲永和我们差不多大,应该也懂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了。若是他从此刻开始用功刻苦学习,应该也能有不小的成就。可是方仲永呢?他不思悔改,一成不变地延续着原来的生活,最终导致了江郎才尽的结局。这样看来,仲永才能的湮没也不能只怪父亲,仲永没有勤奋学习的上进心,而这恰好是一个人成功道路上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东西。

勤奋努力的学习对人到底有多重要?汉代史学家司马迁20岁后收集史料,实地采访,42岁开始写《史记》。靠着他的坚韧和努力,历时18年才完成这部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家巨著;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每天坚持练字,练完后就在家里的池塘洗笔。久而久之,竟将整口池塘里的水染成了黑色,才成就了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行书风格;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为研究进化论,勤奋努力了22年,最终写出了《物种起源》……古今中外,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他们的成功,无一不是建立在呕心沥血的努力之上的。他们的故事,不断激励着我们奋发图强。

四五岁的时候,方仲永年纪还小,不懂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他听从父亲的话误入歧途情有可原,可十二三岁就不一样了。按古代的习惯,此时的仲永已经快要成年了,完全有自主选择的能力。是他自甘堕落,没有一点上进心,不去进一步学习的。最后落的个“泯然众人”的下场,怨得了谁呢?

仔细想想,仲永其实并不爱诗。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如果真的热爱一件事,就一定不会为了什么目的才去做这件事。倘若方仲永真的爱诗,又怎么会让诗成为父亲赚钱的工具呢?一个以赚钱为目的写诗的人,他的诗写的再好,也算不上一个真正的诗人。

所有的悲剧都有其原因。最后,方仲永吞下了他亲手种下的苦果:一个本应该成为一代伟大诗人的天才,成为了普通人。唯一在世上存在过的痕迹,就是得知他经历的诗人王安石留下的一篇《伤仲永》……

作为还在学海中遨游的初中生,仲永的经历告诉了我们学习有多重要,同时也警示着我们:不要再荒废时间了,努力学习吧!珍惜美好的青春岁月,莫要让宝贵的时间付诸东流!

【篇二:伤仲永读后感】

《师说》有云:“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每一个人生来不可能会是人才。方仲永小时候天资过人,堪称“神童”!但上苍赋予了他的只是天资禀赋,如果后天不拼搏、不努力,再优厚的天资也会消失殆尽。

方仲永五岁时突然能出手成诗,展露出惊人的才华,但由于目光短浅的父亲“不使学”,同县人只是“渐渐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加上自己不思进取,最终令人叹息地沦落为“众人”。方仲永的天资比一般人聪明得多,但即使再聪明,要是后天不接受系统的教育、自己不够努力,也必然会成为愚昧无知的人。俗话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的学问再渊博,如果不继续学习,就注定要逐渐落后。仲永的事例给人们以警醒:“不勤奋学习就会落后”是一个公理。不论什么时候,不管你目前拥有多少学问、多大成就,你都需持之以恒地勤奋努力、刻苦学习。唯有如此,自身才会日趋完美。

爱因斯坦,科学界伟大的圣人,科学史上与他比肩的人寥寥无几。可他曾经是一个四五岁还不会说话的“笨”孩子,被老师们认为“无药可救”。但他一直没有放弃努力,并且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12岁就验证了毕达哥拉斯定理,最终成为一名伟大的科学家。“如果A代表一个人的成功,那么A等于x加y加z。勤奋工作是x,y是娱乐,而z是把嘴闭上。”这略显风趣的话是爱因斯坦的人生信仰,这恰恰造就了“伟人”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方仲永的鲜活事例从正反两方面告诉我们:不管你目前境况如何,永远不要放弃学习!不学习,意味着放弃了自己。学习、学习、再学习,终生学习,提高自我,是与时俱进、提升自我最直接、最切实际、最可行的方法。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