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做人之本立国之行】
人活在世上,必定会有自己的做人、做事要求。当然,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也有自己的做人之道。国无德而不兴,人无德而不立。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批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德,指的是道德。道德有很多种,但是其中最重要的是廉洁。如今国家由习近平主席管理,他提出的“上打老虎,下打苍蝇”的政策,实施后效果显著。如今贪官污吏少了,社会也增添了几分正气。国家不仅仅重视干部的行为是否廉洁,连对学生也进行廉洁教育。廉洁是一个国家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道德要求,所以我们要具有以廉洁为行为标准进行道德判断和作出道德选择的能力,想要培养这种能力,必须从学习生活中的具体小事做起,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明得失。”这句话就告诉我们要以正义廉洁的人为榜样,才可以使自己变得正义廉洁。
廉洁行为在给他人、给社会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给自己、家人带来坦荡和安宁;反之,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廉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时代道德,健康的习惯激励我们积极向上、追求高尚;反之,不良的习惯会腐蚀我们的心灵。
除了要做一个廉洁的人,还要做一个高尚的人。
曾经有过这样的一个报道,说的是一个老人对自己很吝啬,却把自己得到的全部补贴都捐给了贫困学生,他靠捡破烂为生,他十七年几乎未尝肉味,没添过一件新衣,“吝啬”得连一个馒头都舍不得买,可资助了100多个学生。连一个年过七十的老人都知道怎样做一个崇德高尚的人,何况我们呢?奉献也是一种高尚,巴金曾经说过:“人的价值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舍取。”我们应该奉献自己,为祖国、为社会、为集体献出自己的一切。
廉洁、崇德、高尚是一种基本道德品质,只有做到了这些基本道德素质,长大以后才可以成为社会的栋梁,为建设祖国增添一份砖瓦。
既然我们生活在这个世上,就应该做出最廉洁、最崇德、最高尚、最精彩的自己。
【篇二:智立身,技立国】
“智者,技也。”《尚书》中曾写到,科技于国于民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以智力身,科技立国,方能凤翔天际融入江海,展示大国雄姿。
据调查,经过近年努力,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已有较大提高,但谣言俗语仍然存在,科学尴尬屡见不鲜。这背后既是对以往成果的肯定,又有对未来的努力与展望。科学素养的提升,任重而道远。
翻阅泱泱中华史。,“科技”一词深深融入中华血脉。
从春秋时期的天象观测,《石氏星表》,到战国时期的司南,从东汉蔡伦造纸,到张衡的地震仪,浑天仪,从历史中我们俯拾都是老人精妙的创作,灵活的构思,科技的智慧,随着不曾断的传统文化带给今人以启迪和灵感。
回顾现代科技成果,中国智慧,惊艳世界,引领大潮。
从嫦娥飞天到蛟龙入海,从复兴号全面提速到珠港澳全面贯通,从墨子号打开量子领域,到华为开5G,一个个不断涌现的是科技的小成果,是文明的大进步。自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中国科技发展注重创新,发展战略成果显著。中国正从制造大国的雄浑迈向制造强国的经济,引领世界潮流,让旁人为之侧目。
科技的发展也相应为公民科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科技发展的大势,是每个公民重科技、提素养的点滴的汇集,整合和升华。科技从不只是科学家才能拥有的空中楼阁,它无处不在渗透在日常生活里。小到食物的卡路里,营养元素,再到大气的变化,都涉及科学素养。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倘重人文而轻科技,则民有力无志,不能享科学创新,也就难以具备更高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科技利国利民,但素养的提升并非一日之寒,唯有从日常进步,将科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已智力身,促科技立国,让科学尴尬真正消失,让人民生活更加理性,更加丰富多彩。
【篇三:守住诚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立国之本,处事之根。每一个人都要守住诚信。
星期五下午放学时,我跟朋友小明约好,第二天到他家,和他一起练习6级考试的画。
星期六早上,阳光照耀着大地。老爸拉开窗帘,开心地对我说:“孩子!今天老爸有空,带你去南通水上世界玩。”我听了一蹦三尺高,大声叫起来:“老爸真好!我早就想要去水上世界玩。老爸我爱你!”
忽然,我想起了跟小明的约会,低下头对老爸说:“老爸,今天我不能去水上世界玩了。”老爸摸了摸我的脑袋说:“为什么?你刚才不是开心得跳得那么高吗?难道水上世界不好玩?”我说:“不是那里不好玩,我答应小明一起画画的,我要和他一起练习,不能去玩了。”老爸不开心地说:“你只要跟人家打一个电话,说声不去不就行了!”
“老爸,做人一定要讲诚信。‘人无信不立’‘言必信,行必果’‘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还没有说完,妈妈不耐烦了:“不就是去小明家画画吗?什么时候不可以画呀!你爸爸不是天天有空,你还是跟爸爸去玩吧!”“老妈,你听说过《季布一诺千金》《韩伟知恩图报》的故事吗?他们因为诚信,名垂千古……”老妈打断了我的话说:“好吧!好吧!你说得对,做人要讲诚信,我等一会儿就带你去小明家画画。”我说:“妈妈你是不是生气了,如果我今天不去小明家画画,小明就以为我说谎了,骗他,以后他就不会相信我,不会跟我做朋友。”
妈妈被我说得心服口服。爸爸笑着说:“我女儿说得对。那我们今天就不去玩了,下次有时间我们早点约!”
诚信是无价的,只有讲诚信的人才能获得别人的信任。让我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守住诚信。
【篇四:诚信乃立身立国之本】
诚信是中华名族的美德,是全世界所认同的道德规范。诚信对于一个人、一个名族、乃至一个国家、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品质。同时也对整体道德的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都启到了重大的意义。
《说文解字》曰:“诚,信也”,“信,诚也”,这虽然可以分解,但是他们是一个概念。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它不仅是一个最基本的概念,更是立身立国之根本的要求。诚信就是要告诉我们: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人,都要一诺千金,一言九鼎,做到言必行,行必果的一种境界,那才是真正明白了什么叫诚信。
秦朝末期有个叫季布的人,他就是一个诚信的人,许多人都和他有着深厚的友谊,甚至还有这样一句言语来形容他的诚信:“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他得罪了刘邦,被悬赏千金捉拿。他的朋友不仅没有被重金迷惑,还冒着被诛九族的危险去保护他,让他免遭祸难。季布的诚信让他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爱戴,同样也让他免除了灾祸。大家应该还听说过商鞅变法吧,当时正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阶段,为了树立诚信,推荐改革,商鞅徙木为信这一举动,让百姓都确信了变法是可信的,这样,就在百姓的支持下,商鞅变法取得成功,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最后统一了中国。
同样,对于周幽王戏诸侯这样一个教训,也让我们明白了诚信的重要性。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结果是在百姓中失去了诚信,失去了民心,也失去了江山社稷。季布一诺千金;商鞅“立木取信”;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结果季布赢得了朋友,免除了灾祸;商鞅赢得了民心,变法取得了成功,国强势壮;则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
而在如今,诚信的基础更是不可缺少的。一家著名企业招聘工作人员,考卷中有这样的问题:“你所在的企业或曾经就职过的企业经营成功的诀窃是什么;所生产技术秘诀是什么?”在许多卷中都写满了密密麻麻的答案唯独一张赫然写着“无可奉告”四个大字。终这位应聘者被聘用了。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其实聘用这位应聘者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他讲诚信,不泄露公司的秘密。而现在有些人为了钱财为了荣华富贵,可以牺牲一切代价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从中获取大量的利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中国人名也走上了富裕之路。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有许多人被金钱蒙蔽了双眼,导致做了一些背信弃义的事情,给人民和国家都带来极其不好的影响,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不可避免的灾难。他们在食品、药品生产中丧失道德良心,偷工减料,谋财害命。贪官也肆无忌惮的放肆起来,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现象也让人咬牙切齿。同时社会上也有一些人造假成瘾,办假文凭、假证件,提供假发票、假彩票,考试作弊,偷逃税款,骗取保险,假球黑哨等等,不一而足。这说明,诚信的缺失已经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诚信的缺失给社会风气带来的后果是很严重的。如果造假能获得利益,诚信者却处处吃亏,往往会引发人们效而仿之,造成社会诚信度失衡;因为诚信不再,失信成风,就会导致人们互不信任,相互提防,相互欺骗,造成社会诚信度下降,社会道德风险加大,最终使人们对政府失去信任,对社会丧失信心,影响和谐社会的建构。老人摔倒不敢扶,没人扶;残疾人乞讨没人献爱心;灾难来临捐款者乃是心事重重,捐吧,又担心这些捐款落入黑心的不讲诚信的贪官手中肆意挥霍,不捐吧,又受良心的谴责……这些令人困惑的现象发人深省。诚信缺失后的危害是多么巨大,呼唤诚信回归已迫在眉睫,这也是当今社会有待解决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将诚信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统中,这一举措如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人们干渴的心田,又如一缕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诚信不仅是对个人道德涵养的基本要求,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道德基石。作为当代中学生的我们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其诚信状况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否能顺利进行。我们要借十八大这股东风,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找回诚信,努力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