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树荣戒耻】
古人云:“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明荣知耻,树新风,树立荣辱观,乃成为当今社会一度新风,凝造和谐美好社会一大体现。
《林村先生文集》中记载着一个警惕后人的故事——《伤仲永》
作者为一位“神童”最终变成常人而深感惋惜。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贤于村人远矣,而因父不使其学,使其碌碌无为,最终泯然众人矣,作者为此发表议论。“其受于天也,贤于村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仲永的故事今流传于世,成为众人皆话,被世人所耻笑。因此,我们要以不学为戒,终日不劳为耻。
鲁迅说得好:“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化作为朽的腐草。”勤能补拙,熟能生巧,只要勤奋,弥补不足之处,做人才会不枉此生,才有所作为。
卢梭说过,“艰苦的生活一经变成习惯,就会使愉快的感觉大为增加。”而养成辛勤劳动的习惯,待到成功的一天,有所作为的一日,必能如愿以偿。
台湾著名实业家王永庆出身于贫苦家庭,因为是家里的长子,从小就干了很多粗重的活。他每天一大早起床,赤脚翻山挑水,往返五六次,然后又做好家里所有的家务,才匆匆赶六七里山路去上学。由于从小生活环境如此千辛万苦,后来他到外地某生,什么苦也都值得下,终于创出一番事业,成为一位事业强人。因此他常对人说:“我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我从小养成刻苦耐劳的习惯。
是的,刻苦一旦成了生活的习惯,那么在以后的生活中,任何不幸和挫折都压不挎自己,最终有所成就。被人们立以为榜,成为众人佳话,代代相传。
因此我们更以刻苦耐劳为荣。
做到以刻苦耐劳为荣,以终日不劳为耻,应先从一点一滴的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
【篇二:我最得意的一句话】
我站在古樟树下,怀抱着你送我的笔记本。那扉页上写着最得意的一句话。你我都不会忘记。对吗?——题记
上小学的时候。我很幸运的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汉字英雄比赛。通过了初赛,每天中午都要去听写。空余的时间还要“咀嚼”四本厚厚的书。
那段时间的天是白色的。干净到我的世界好像只剩下这些。毫无波澜。
那天,学校突然通知我去参加比赛。选上了就有机会代表学校参加县赛。我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手紧紧的攥紧了个拳头。直到手心已是汗水。才微微张开。我暗示自己:千万,千万不能紧张。一定要加油。我闷这头想了很久。突然抬起头想活动活动颈椎。一抬头,便对上你那双眸子。我微微一笑,便增添了许多信心。
比赛要开始了。老师一开始报的词都比较简单。我轻松自如地应付着。突然,老师报到:“打破砂锅璺到底的“璺”怎么写?注意,这个“璺”是指陶瓷或玉石等器皿上的裂纹。”我开始慌了,当初看到这个字时认为不会考,就没有认真去记。这个字扰乱了我的心神,接下来的时间里,我根本无心去听任何字词,写的字也总是一错再错,改了又改,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我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拼命搜索脑海中见到过的每一个字。却仍然是无济于事。直到下课铃声响起,老师收走了卷子,我才停止了思考。
我坐在椅子上,看着其他同学说笑着离开。我不想接受这样的结果。趴在桌子上,泪眼朦胧。
你轻轻地走到我的身边,递给我一本精致的笔记本。我翻开,扉页上,是你娟秀的一行字:成功也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旷课。挫折是暂时的,坚信这些话,失败又有何妨?我收下了笔记本,抱了抱你,泪流满面。却是通悟。
是啊!成功终将会到来,只不过在人生路上堵了个车,迟到了而已。很快,它便会站在教室门口,大声喊道:“报告!”
我们终将会分别,但你赠我的那句话,是我最得意的一句话,也会,是我笑着面对挫折的秘诀!
【篇三:朝花夕拾读后感】
合上书卷,我的目光凝驻在扉页,脑海中已是浮想联翩。鲁迅先生独特的笔风,独特的角度,描摹出独特的现实与幻想。虽略微令人难以通悟却依然难掩其深深魅力,那些文字就那样肆意地在我的思绪里舒展缱绻。
我读《朝花夕拾》,到底是在读什么?
如此想着,一幕幕画面开始影绰闪现:长妈妈在夏夜讲着百草园的蛇怪传说、翻阅着《二十四孝图》的少年为不知真假的故事心中悸动、荧幕前刹那间如梦初醒的青年做出弃医从文的决定、在暗夜诡谲昏黄的梦境中看见无食物果腹的母女俩可怜兮兮相互依偎、多病的日子里已是一代文豪的他却惘然不知该做何施措…这一幕幕共同组成鲁迅先生的半生,从懵懂稚子开始,渐渐有了属于他的志向与抱负,并且为之追求与战斗。
我似是明白了。
我读的是人,曾于鲁迅先生的生命中留下印记,使他缅怀想念的人;我读的是事,鲁迅先生幼时曾做过的抓蟋蟀、堆雪罗汉、养隐鼠之类童趣十足的事;我读的是情,对故人的怀念,对往事的缺憾,对那个时代那样的世界的刻骨批判……
我不禁哀叹,感叹鲁迅先生儿时,封建迷信的旧中国的人们对神鬼的盲目敬畏;哀叹世人的愚昧无知,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冷漠麻木。我更要赞叹,赞叹在世人皆醉的黑暗中独醒的鲁迅先生那份意识与伟大精神;赞叹他为了挽救如死灰的人心,站出来以笔为锋,攻击讽刺腐旧社会和面对他人讽刺攻击的勇气。
我很感谢,鲁迅先生在书里带给我们闻所未闻的奇幻故事,和不曾了解的人情世故。我也很感谢,鲁迅先生在百年前带给社会新的思想,义无反顾地支撑起新文化的旗帜。即便是救人易,救心难。前路蛮荒,也要“横眉冷对千夫指”。漫漫修远,也要“俯首甘为孺子牛”。
“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散播到大众的心里。”是的。并且我想,到了大家“朝花夕拾”的年岁时,他的精神也依旧活着,火焰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