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身边的温暖】
我家附近有一个建筑工地,工人大多都是来自乡下的农民汉子,岁数应该都不算大。早晨还未天亮,便被他们那大嗓子的谈笑声所吵醒,他们的大嗓子在这繁华的城市中显得如此粗俗低下,不禁心生厌意。天天如此,哼!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我便怒气冲冠大步流星的想去找他们议论。远远又听见他们那令人烦躁的大嗓门,啊!受不了了……老虎不发威,当我是病猫!
终于,看清了他们几个月来的庐山真面目了。他们大都穿戴陈旧,满腮都是凌乱无序黑白相杂的胡子,干裂的嘴唇一翕一翕,露出焦黄的牙齿,手指间正夹着一种令人呛鼻的“水货”烟,唾沫星子乱飞,极兴致地谈论着,依旧是那种粗俗的大嗓门。此时的我火冒三丈,便叉着腰冲他们喊:“别在这里大声喧哗,很吵啊!真是丢人现眼!”说完,我便“呸”了一声,大摇大摆的走了,只剩一群愕然的他们……
此后的每天,便没有再听见那令人心烦意乱的大嗓门。心中不禁感到一丝成功的喜悦。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天气变得愈来愈冷,春节也即将来临了。我便裹的像个棉花苞子一般,高高兴兴来到街上溜达溜达。当我手提大包小包的零食来到车站等车时,看到了他们蜷缩着身子,裹紧破旧大衣,又是那一如既往的大嗓门在谈笑。我斜着眼睛看了看旁边不远的他们,心中更加鄙视了。此时,他们仍喋喋不休的说着。
“喂,你回家打算带多少钱给你媳妇儿啊?”一个中年男子哆嗦的问道,连忙哈了口气,跺了跺脚。
“唉!……媳妇儿总是爱患病,俺打算把今年所有工资都给她,我呢……我再挣嘛!”一个长相颇为老实憨厚的汉子说着,眼里充满了希望。
“哦!我打算今年给俺老家那平房翻一翻,也像城里那样住楼房,档次,舒适……呵呵!”说完便提了提那破旧的包裹,拎的更紧了。
听后,我不禁面红耳赤,心中有着万语千言想对他们说,可却又无从说起,忏悔,内疚!车来了,他们依旧是那样大嗓门的“哟”了一声,而此时我却不再厌恶,反而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
车内,他们依然是那大嗓门的唠叨着家常。眼里闪烁着对未来的希冀。风依然呼啸,冷的入骨,而此时我却感觉无比温暖。
【篇二:呼兰河传读后感】
《呼兰河传》这本书主要记叙了萧红的童年生活和一点一滴的成长,故事发生在20世纪并不繁华的小城呼兰河,这里的人们善良却愚昧,各个章节都挺有意思,人物的形象也刻画的淋漓尽致。可最让我潸然泪下的章节,还是《小团圆媳妇》。
故事大概内容是这样的:胡家的团圆媳妇成天乐呵呵的,婆婆就经常以“不守规矩”为由抽打、辱骂她。不料小团圆媳妇生了病,婆婆用“传统”方式三番五次地折腾她,最终,她死于非命,年仅14岁。文章中的一些小细节打动了我,比如:“胡家婆婆一听她生病了,就张罗去扎纸人儿”。你看婆婆多爱自己的媳妇儿,“一听”“就”就可以看出。不过,婆婆可能方法错了,有病要治,而不是去祭鬼拜神。不过,婆婆对儿媳的心我们还是可以感受到的。接着,婆婆又请了一个“云游真人”对媳妇儿算命,一帖十吊钱。“十吊钱啊!可以……”我觉得这句话写的特别好,极其生动地写出了胡婆婆当时及其繁杂的心理反应,生动再现了胡婆婆的吝啬与用钱的于心不忍。下面,绞尽脑汁的胡婆婆用了跳大神的方法,大神让团员媳妇用烫水洗澡,可怜那团圆媳妇,烫一次昏一次。我的眼角又开始湿润了。“接下来的几天,那团圆媳妇昏昏沉沉地半张着眼……”“昏昏沉沉”用的很好,充分体现了可怜的小团圆媳妇被三番五次折磨之后显出地奄奄一息的模样。我读了这一章深有感触,呼兰河城的人们既善良又愚昧,他们真实的事件也告诉我们:人不能迷信,只能崇尚科学,才能健康的活下去。
此外,《呼兰河传》中还有一些十分精彩的章节哦,你瞧那个淘气的小萧红,一天都拉着祖父大“闹”园子,她就像一只无忧无虑的小鸟儿,畅享在童年无边无际的蔚蓝天空里……
《呼兰河传》真的如茅盾先生所说的那样,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没错,小城呼兰河是充满善良与承载着萧红美好童年韵律的小城,但我也用小团圆媳妇的例子告诉每一个人:崇尚科学,拒绝迷信。
【篇三:记感动校园人物】
虽然我工作时间不长,但说起感动校园人物,可以说是不胜枚举。说起那一桩桩一件件事情,心底总会温暖许多,尤其是在这银装素裹的时节。
太多太多感动校园的人,一时间真不知道该从何说起。今天就来说说带给我温暖的一位普通的英语老师——王建华老师吧。就这位普通的一线教师,我跟他也说不上特别熟,但每次有事找他,他总能帮忙解决困难。印象最深的却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
这是去年的事情了,说是一件事情似乎不太准确,只能说是一句话、一个简单的动作,一份简简单单的关爱,却让我记忆犹新。
那时候,我怀着五六个月的身孕,身体也不算沉重,而王老师的媳妇儿跟我样子差不多。每次吃饭,我喜欢从餐厅打饭回来到办公室吃,拖着有些笨拙的身子,一个一个台阶上楼着实不大容易。有次打饭回来正好遇到王老师到楼上办事,他看到我,就赶紧来帮忙,小心翼翼地把我的饭端上楼,放在了我的办公桌上。我当时挺不好意思的,谢过他之后,告诉他我自己可以的。他却说:“我相信你可以,但还是忍不住想帮忙。如果我媳妇儿需要帮助的时候,也有人像我帮你一样帮她就好了。”我说:“会的,我们身边有很多好人。”
且不考虑他的出发点,只是他的一个动作,一句简单的话,让我感到了十分的温暖。
谢谢你,可爱的王老师。53中有你,真好。
【篇四:丑娘观后感】
最近电视上正在热播一部电视剧,电视剧的名字叫做《丑娘》。
这部电视剧的主人公也是我国著名的演员张少华主演的,张少华在剧中扮演一位母亲,但是长相是比较丑的,所以从小儿子就对他的娘比较反感,不愿意让同学见到他的母亲,甚至自己对母亲也有一些讨厌。
但是后来儿子慢慢长大结婚了,甚至结婚的时候告诉自己的媳妇儿,自己是没有娘的知道你要出现在她的面前,看到了这一切,娘的心都碎了。
后来娘决定在儿子身边照顾他,于是找了一份保姆的工作,希望可以帮助儿子,其中发生了种种的事情,在一次事情中他的娘终于来到他们的家中,为他们做起了保姆,但是他的媳妇儿却是不知道的,这后来发生了许多故事,让娘心又痛心又爱。
直到电视剧到最后,他的娘因为工作太辛苦太劳累,常年疾病缠身,最终病倒了,直到推到病房的那一刻,儿子才唤醒他的良知,拉着媳妇该告诉他,这才是他的亲娘。媳妇听到后泪眼哗哗,打了儿子一耳光,然后冲到病房,抱着自己的婆婆哭了起来。
这部电视剧整个故事非常的扎心,对剧中儿子十分讨厌,十分憎恨,对娘却十分心疼。
其实我们生活中也是这样的,每一个人的母亲对自己的孩子都是充满了爱,不愿意让孩子受到伤害,但是有时生活中作为子女的却在讨厌母亲,甚至对母亲做出一些不礼貌的行为,让母亲独自去哭泣,这样的做法不仅是不对的,而且是违背道德的。我们中国传统的文化是以孝为先,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孝敬母亲,那么第一句要做的就是尊重母亲。
所以在这里要告诉大家,我们一定要尊敬孝敬自己的母亲,多陪母亲说一说话,母亲其实要的并不多,只是你心里有母亲,这样母亲就觉得足够了。
【篇五:活出生命的尊严】
一条曲曲折折的乡间小路,客车呼啸而过,尘土飞扬。当灰土渐渐散尽,一个背包的身影,在夕阳下一点点高大起来……
——他,就是我的三舅。一个只能靠一条腿和两根拐走路的瘸子。他身型佝偻,贴头皮的短发已处处斑驳着白。一件极大,又散发着浓重汗味的蓝色格子衬衣,一条肥肥大大的牛仔裤,一条裤管还特意打了一个大结。走路时,那条空管就在空中飘飘荡荡。在双拐的支撑下,他一上一下,一深一浅,像是跳跃,又像是跨越似的“走着”……
因为少一条腿,过去小孩子嘲笑他,偷他的拐。大人们嘲笑他娶不上媳妇儿……可是,在我眼中,他比所有的人都高大,都挺拔。
为了不成为姥姥、姥爷的拖累,三舅很年轻时就自己一个人从家里搬出来住,还学会了修理家电,自己开店营生。靠着自己的勤奋和节俭,他不光给自己盖了新房,也让姥姥、姥爷在村里过得非常“体面”。这几年他又之身闯荡南方,每次他的归来,都是村里大人和孩子们的传奇。
我总是猜不透:为什么三舅这样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会偏偏少一条腿?这么能挣钱,却始终没有媳妇儿?
后来姥姥告诉我,三舅年轻的时候和同村一位姑娘在矿上干活时遇到了塌方。当一块巨石向三舅滚落时,那位姑娘推开了三舅,自己却送掉了性命。三舅虽然丢掉了一只腿,可却保住了命。从此,三舅总说:“我欠那姑娘一条命,得还!”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开店,真有媒人来提亲,可他全都拒绝了。自己挣了钱,除了给姥姥、姥爷,就是给那位救命姑娘的父母。
三舅的身影渐渐弯曲,可他的形象却在我心中高高立起。品德课上,老师慷慨激昂地说:“人,应该活得有尊严。”我立刻想到了三舅。他自食其力,懂得报恩。他用一条残缺的腿,走出两条伟大的路。
他——我的三舅——活出了生命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