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残缺之美】
美本是一种美好的境界,但,残美呢?
――题记
我的认识中,美似乎很复杂,然而,这美再残缺一点呢?或许,有另一种解释。
美可以是一朵凋花,开在深秋的季节。任行人去践踏,自我却乐在其中。因为它知道,生命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果。正如李清照的“花开花落花无悔,缘来缘去缘如水。”一朵凋花,勾起了多少墨客的情思;一朵凋花,表达了多少人的内心;一朵凋花,反映了多少现实的残酷。
美可以是一片落叶,飘于空荡的天中。任狂风去肆虐,自我却陶醉其中,因为它知道:一个生命的结束,意味着另一个生命的诞生。正如,贾岛的“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一片落叶,感动了多少世人的情感;一片落叶,歌颂了多少奉献的事物;一片落叶,印证了多少不争的事实。
美可以是一弯残月,挂在深邃的空中,任世人去冷眼,自我却孤芳自赏,因为它知道:这只是暂时,马上迎来的将是月圆。正如温庭筠的“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一弯残月,引出了多少游子的思绪;一弯残月,感染了多少遗憾的事物;一弯残月,引发了多少人的感叹。
美可以是一只孤雁,飞于广阔天地间。任同类去离弃,自我却傲世一切,因为它知道:要追求自己的个性。正如杜甫的“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一只孤雁,印证了多少现实的黑暗;一只孤雁,激发多少人拼搏的决心;一只孤雁,给予了多少不明的道理。
美可以是一切。任何一种事物,其实都很美,只是角度不同罢了。
【篇二:品味书趣】
好书是哲人,絮絮低语。光风霁月、清泉流水一样能鉴人身心。好书是诗人,长诵短吟,让人南山在望,清香满怀。好书是学者,博古通今,诲人不倦,让人警醒,使人自省。读书后的心,如雨洗过青山。干净、清闲且高贵,是剔除了污渍的玉石,晶莹剔透,一尘不染。
诗歌之趣
诗歌之趣在音乐之美,更在风韵之美。我爱婉约之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花影弄月,让人见凋花而伤春,望落叶而悲秋。我也爱豪放之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才有“巾帼不让须眉”、“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气概。
散文之趣
散文之趣在意境之美,也不乏思想之美。喜爱散文,因为“她的崇高磨炼我的意志,她的坦荡舒展我的胸怀,她的严谨启迪我的神智,她的神秘激发我的追求……”犹如一曲曲轻婉柔和的无标题音乐,犹如一首首凄清的民谣。从散文的韵律里,我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小说之趣
小说之趣在悬念之美,富有人情之美。喜爱小说,为它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而惊叹,为人物的悲惨身世而哀伤,为相爱者历尽艰辛终于花好月圆而高兴。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令我感慨万千,但毕竟小说的世界里有着博大的胸怀和美好的心灵,拨动着我的心弦。
阅读之趣,得于目而富于心,愈久愈深。古人云:“书中日月长。”书中有秦汉的冷月,唐宋的乐舞,明清的悲歌,将世事沧桑、人生百态尽展眼底。
与书为伍,少了浮躁,多了清纯;少了庸俗,多了儒雅。仿佛与圣贤相对而坐,聆听教诲,感到心灵充实丰盈,思想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