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最敬佩的人】
对于我们大多数的南方人而言,米饭是我们每天都吃的,而米饭又是通过水稻而来的。说到水稻,我们不禁想起了一个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就是我最敬佩的人。
袁隆平,1930年9月生于北京,江西省德安县人,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1995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4月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袁隆平在农校毕业后分配到了怀化的安江农校,条件非常艰苦。俗话说的好,环境造就人才。袁隆平从1964年开始,扎根田间,不畏艰苦,头顶烈日,脚踩稀泥,驼背弯腰地,一穗一穗地寻找水稻雄性不育株。在袁隆平的心中始终坚持着一个信念“外国人没有成功的,中国人不一定不能成功”。他经常在怀化与海南种植基地之间奔波,最终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二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世界领先水平。截至2017年,杂交水稻在我国已累计推广超90亿亩,共增产稻谷6000多亿公斤。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卓越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等多项荣誉。
袁隆平院士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是当代神农。50多年来,始终在农业科研第一线辛勤耕耘、不懈探索,为人类运用科技手段战胜饥饿带来绿色的希望和金色的收获。他的卓越成就,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没有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就没有现在我们国家发达的工业,也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已经半个世纪了,他身上体现的“知识+汗水=成功”的成功模式值得我学习。
【篇二:有个记忆叫做学农】
皮肤黑了,肌肉酸了,体重或轻或者重,这可能是学农一周以来我们身体上最直观的改变了,不过,抛去这些最表面的变化,我们的内心到底收获了什么呢?
初到到农校的第一天,或许我们还带着一丝暑假刚结束的懒散,内心还总想着怎么做才能减少暴露在烈日底下的时间,渴望着舒适凉爽的软床空调房,不过与同伴的窃窃私语中,我仍然清楚的听见主席台上演讲的老师说的一个“笑话”,大概是这么讲的:一个同学在挑完粪之后,我们一个老师问他辛不辛苦,他回答说不辛苦,老师很诧异的继续问到,那谁最辛苦?同学回答到,农民最辛苦。当时台下很多同学都笑了,却不想,在日后,我们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了这句“农民最辛苦”的含义。
对于学农,在没有经历过之前,我对它的唯一印象是累,还有脏,试想,有谁面对着一桶桶粪水能笑着出来?在不济,哪一个人可以顶着烈日重复着一项枯燥无谓的工作坚持一上午?然而这些,我们都做到了,虽然我们是比较幸运的,没有大太阳的关照,也没有想象中那臭味扑鼻的肥料,但总的来说,我们完成了本不太可能做到的任务,而且没有一个人例外。
学农不仅仅是学习农业知识,还有更多我们现实生活中能用到的技巧,在学农的前几天,我们分别学习了地震发生时的逃生技巧,消防知识,辨认草药等,体验了模拟地震,进入了百草园观察各式各样的药草,我印象最深的要数利用缓降器从楼上逃生这一活动了,我们大家都笑称它为“跳楼”,其实也就是用缓降器从不到三楼的高度降下来,这样的逃生办法不仅安全,而且速度快,能很好的从起火的大楼中安全逃脱,当然除了利用工具,我们还学习了如何在大火中自保,整个过程中不止是严肃的教学,还有些许的欢乐,这种寓教于乐的方法让我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牢记在心。
来学农怎么会没有挑肥,锄草,砍材这些农活两人一组的挑肥从一开始的嫌弃到后来跑着完成任务,相互比较着挑过的桶数多少,完全忘却了我们手里挑的是被处理过的粪水,嬉笑打闹着度过了一个充实的下午,全然不知第二天身体会因为如此卖力而酸痛,不过即使是酸痛的身体也阻挡不住我们的热情,也是第一次体会到第一天那个同学口中“农民最辛苦”的真正含义。
临走前的那一个晚上,我们还举行了学农晚会,坐在台下看着每个班利用为数不多的空闲时间排练出来的节目,总结着学农以来的点点滴滴,我的内心充满着感动,与不舍,感动着这些天我们班带来的无数细节,不舍着将要离开这个嫌弃了一周却又充实了一周的农校。
所以,你如果问起这一周学农时间带给了我什么,我会告诉你它带给我了一段美好与难忘的记忆,要说它改变了我什么,那么我会告诉你,它改变了我对农民这一职业的看法,更加的尊敬他们,也会更加的珍惜那来之不易的粮食,它也改变了我对于我们班集体的看法,更加热爱这个将来还有两年要走的集体。
我收获的究竟是什么,这可能要真正经历过后才会懂得的,内心的满足。
【篇三:学农感想】
时光如白驹过隙,为期五天的学农生活已经结束了!在我们十几年的学生生涯中,这次学农活动成为我脑海里最深刻的印痕之一,在我的人生乐章中增添了一段新的旋律!
学农可谓”先给糖后给棒子”,在前两天的学农生活中,真是让我感受到一股集体出玩的气息。然而后两天,挑粪加锄草,让人真正感受到了农民日常生活的辛苦。我们不过仅仅是体验一下生活,就每天嗷嗷大叫,然而农民们日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却也常常流露朴实笑容,写到这我不禁有点脸红。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野炊课,同学们都各展其招,每个都是”米其林餐厅五星大厨”啊。野炊课在九点开始的,我们要先搬柴、烧柴,组里面几个男生都特别积极能干,他们忍着烟熏把火候得刚刚好,同时,我们几个女生就在洗菜切肉,把东西都准备好。我们讨论出做咖喱鸡,然后面对那个赤裸裸刚从冰柜里拿出来的完整的鸡时,大家都不知所措了,这时候组里面的一位男生撸起袖子站出来”我来吧”。他左手摁着鸡,右手拿刀,不知往哪下手,他胡乱尝试着切开它,这时候英语老师看不过眼了走过来说”哎呀哎呀,不是这样的。”她用熟练的手法拿起刀,从鸡的肚子中间有条不紊地切开,我们看了都”哇”地夸赞老师,炒菜的时候每个人做一叠菜,就大功告成啦!总体来说还不错。
我们在农校度过了五天的时间,其中有苦的,也有甜的,五天的生活不光让我们学习到了一些从末见过或听过的知识更新而且也让我们学会了自己生活,也增强了我们同学之间的友谊。
【篇四:烂漫的童年】
我的童年是彩色的,有美丽的蝴蝶,在我不算清晰的记忆里,那像是飞舞在风中的美丽花朵。
我从小就是个不安分的孩子,什么爬树、玩沙子,甚至连翻墙都干过,我还有一群同伙陪我一起疯。
在我小的时候,大概是六七岁的样子,那时候才一二年级,我还没去池州,农校还是农校,没有修建的好的小路和大屏幕,菜园子都还在,栀子树都还在。最喜欢在夏天的下午,叫上几个小伙伴一起去农校里的小花园里玩,在那里有一棵很大的大树,枝繁叶茂,枝干粗得我们好几个孩子合抱都围不起来。
树上没有虫子、蚂蚁之类的东西,几个孩子就迈着小短腿、小短手,一下子就爬了上去。我一般爬得最高,阳光透过树叶中的缝隙,在我的身上印下了一个个小小的光斑,微风一吹,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光斑也随之在我身上跳起了芭蕾,引得小小的我看着这一幕“咯咯”直笑。
大树粗壮,但也有着柔软而坚韧的藤,孩子们坐在树上,小腿轻微摆动,藤条也随着摇动,像秋千一样,带着孩子们摇晃,像婴儿时的摇篮,妈妈用手摇动摇篮,唱着童谣,哄我们入睡。这棵树像一个大人一样,支撑起了我的童年,给了我无尽的欢乐。
再到后来,这棵树不知怎的,就倒了,几乎是连根拔起,听大人说是被风吹倒的,但不论是怎样的原因,大树还是倒了,虽然它看起来是那样青翠,但它还是倒了。
我和伙伴们都很伤心,学着大人的样子,在大树的前头插上三根树枝,向着大树跪着拜了三拜,我父母看到了这一幕却哭笑不得。
大树倒了之后,虽然还会去玩,但大多数时候都是去我爸爸的学校里玩,高高的天梯——只有我一个胆子大的敢在上面爬来爬去,还有铁链子吊起来的铁秋千——我爸总是把我推得很高,我毫不害怕。
有一次,我站在秋千上荡秋千,后面的朋友把我往前一推,我一个没Hold住,就华丽地从秋千上“飞”了下来,还好当时没有荡很高,而且是落在草堆上,只受了点皮外伤,当时的我正“优美”地趴在地上,盯着与自己的头不到10厘米的石块吓得发愣,连哭都没哭一下,直到爸爸听见朋友的哭声而跑过来,我才缓过神来,眼泪汪汪地看着爸爸。
童年的往事如烟似梦,晶莹剔透,令人向往。
【篇五:我忽然解决了这个问题】
真正算起来,人的一生很是短暂,几十年的光阴,转瞬即逝。那么,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怎样活着才有意义?
记不起从哪天开始,自己时常便想起这些问题,可总是想不出一个清晰的答案。
当有一天我读完《杂交水稻之父——袁平》后,突然感觉眼前一片敞亮。不觉见发现了生命的秘密,那就是:人生,贵在追求。
你看,袁隆平当年在湖南安江农校,从事农业科学教育和研究工作,他完全可以只是按部就班地教教书,带带学生就够了。可他并没有这样,当他下乡时看到农民非常贫困,他心里便产生了一个追求——“要使更多的人不挨饿”。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追求,后来,才提出了一个世界性的研究课题——杂交水稻研究,因而,他才井拓出人生中的一片新天地。
在“文化大革命中,袁隆平所有搞试验的坛坛钵钵全被砸得稀巴烂,他心爱的秧苗不是被折成几截,就是与湿泥污水搅拌成一团……即使这样,袁隆平也没有放弃追求,而是继续坚持实验。
后来,他取得了巨大成功。杂交水稻解决了以百万计的人的吃饭问题,被人尊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荣获了一个又一个荣誉。应该说,如此功成名就,袁隆平可以好好在家中享受,可他依然在奋斗着。他不懈的追求,让前进的步伐仍在继续,他要将杂交水稻推向世界,造福全人类。
这样的追求,无比光荣。这样的坚持,无比可贵。这样的人生,无比灿烂。而这,也是让我们人生有价值的秘密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