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介绍陕西】
陕西在中国内陆,秦岭横跨陕西,秦岭南边叫陕南,陕西最北边全部都是黄土高原,陕南和黄土高原还隔着一块地,它既不是黄土高原占领的地盘,也不在被秦岭分开的地方,那里就是渭河谷地。
秦岭的太白山,是秦岭的最高处。在秦岭山中有着大熊猫的存在,在那里,有着棕色野生大熊猫,有人开玩笑说,大熊猫终于有了彩色照片。到了海拔2000米左右的地方,这里是金丝猴的天堂,在冬天的时候金丝猴会被送到投食区去喂食,但是金丝猴们更喜欢自力更生,每到夏天,投食区的金丝猴就会越来越少。佛坪县还闯进来了一只“怪兽”,警察开着巡逻车才把那只“怪兽”赶回森林,“怪兽”其实就是羚牛,羚牛其实不是牛,它和羊是亲戚,跟羊的叫声差不多。
秦岭是中国南北的分界线。因为有了秦岭,中国有了南北,西北来的干冷空气被阻挡在秦岭以北,就在这里沉积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区,全世界大约70%的黄土分布在这里,在这里东亚的古人们驯化了粟,就是小米,千百年的耕作使得这里植被被破坏,地表形成了沟壑纵横的局面。
在黄土的深处,埋藏着丰富的煤和石油。我们每次灵芝坡爬山的对面,就是蒙华铁路。而这条铁路的起点就在黄土高原的深处,等铁路通车,到那个时候,源源不断的煤就会从这里运往南方。
渭河是陕西人的母亲河,在陕西的中部形成了漫长的渭河谷地,被人们叫做关中,也叫做八百里秦川。这片土地,从远古时代就有人类居住,从半坡遗址到秦咸阳城,到汉唐时代的长安城。尤其以唐长安城为最盛,那时长安城里最多有100万人口,成为东亚城市的典范。日本的京都城就是以长安城为蓝本修建的。
在现在西安的大明宫遗址,根据含元殿的柱础推算,含元殿的规模比故宫最大的太和殿还要大三倍。那是那个时代世界上最大的砖木单体建筑。
从西安向东,到达临潼,那里有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的地下军阵,威武的士兵,精良的装备,拱卫着这位对权力痴迷的帝王。
继续向东,抵达渭河和黄河的汇流处,潼关。涛涛黄河在黄土的面前温柔的转了一个弯,折向东去。顺着黄河上溯,抵达韩城的时候,就进入到了400公里长的晋陕大峡谷。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但黄河要在土和岩石之间找到最适合的路线。乾坤湾,天然的太极图,这是水和土的杰作。
奔腾的黄河经历了乾坤湾的曲折之后,在壶口瀑布终于释放。50米的落差,黄水轰鸣,掀起层层水雾。如果是冬天,大河上下,顿失滔滔。那是另外的一番壮美。
【篇二: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阅读,总使我觉醒,而路遥带给我的《平凡的世界》,却最值得我沉思。那一个世界,也值得所有人去体会。
我们从一出生就是一个平凡的个体,生活在这个平凡的世界,过着平凡的日子。悲、欢、离、合。
但总会有一些人,在宠辱不惊的天地间,活出最闪耀的自己。有一个自由的灵魂,但为了国家却甘愿成为一名普通矿工,那是孙少平的不平凡;脚踏实地,从一无所有到承包砖厂,变成“农民企业家”,那是孙少安的不平凡;始终以深深纠缠的故乡情结和生命的沉重感去感受生活,完成了一部百万字的小说——《平凡的世界》,全景式表现出当代城乡社会生活,那是路遥的不平凡。
窗外阴,微冷。我蜷缩在窗边,一本《平凡的世界》捧在手中。末页了,随着铁路线,我的思绪飘到了黄土高原。
头顶青天,脚踏黄土,这里的人们给我最初的记忆便是朴素勤劳,但黄土高原就像是个粗犷的汉子,顾及不到人们的吃穿。深夜里,便有无数人在月光下反复掐算着开销,那一声声叹息,有如鸡毛落地。在那时的社会,温饱、贫穷永远是问题。最使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开篇,或许是现在的环境使然,我的内心有了巨大的反思:两个高粱面馍,甲、乙、丙三种菜系就代表了三种不同的社会层次。学生吃不饱,书也没得读,有的只有那落后的教育体系和无穷无尽的劳动。而当代的我们,被幸福麻痹得不知道幸福是什么。难道幸福是抱着手机玩到天昏地暗?难道幸福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难道幸福是穿着名牌时别人投来羡慕眼光时的满足感?呜呼!实则不然!
对于那些黄土高原的少年们来说,幸福是偷偷揣在怀里的一本书,幸福是几个白面馒头,幸福是从嗓子眼里打出来的饱嗝。可即便是这样小小的期望,在那个时代下,竟变成了奢求。
贫穷和苦难的恶爪,不断伸向挤在破旧窑洞里的那一家,他们从不轻易低头,从不轻易向命运妥协。就这样,孙少平背着一个承载着全家人希望的包,只身踏上了前往一个陌生城市的路。为了生存,也为他那不羁的魂灵。虽然日子过得很苦,但他却在这个黑漆漆的世界里真正蜕变。孙少安在经历种种磨难后终于把窑场竖了起来,红红火火的生意使他挺直了腰杆,也使他低了一辈子头的父亲孙玉厚很是宽慰。他们都是普通人,但“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 。
落叶飘下,我的心神又回到眼前,我似乎是明白了什么,路还很长,要为梦想而不息奋斗。不知不觉,我又翻回扉页,重新品味。
【篇三: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阅读,总使我觉醒,而路遥带给我的《平凡的世界》,却最值得我沉思。那一个世界,也值得所有人去体会。
我们从一出生就是一个平凡的个体,生活在这个平凡的世界,过着平凡的日子。悲、欢、离、合。
但总会有一些人,在宠辱不惊的天地间,活出最闪耀的自己。有一个自由的灵魂,但为了国家却甘愿成为一名普通矿工,那是孙少平的不平凡;脚踏实地,从一无所有到承包砖厂,变成“农民企业家”,那是孙少安的不平凡;始终以深深纠缠的故乡情结和生命的沉重感去感受生活,完成了一部百万字的小说——《平凡的世界》,全景式表现出当代城乡社会生活,那是路遥的不平凡。
窗外阴,微冷。我蜷缩在窗边,一本《平凡的世界》捧在手中。末页了,随着铁路线,我的思绪飘到了黄土高原。
头顶青天,脚踏黄土,这里的人们给我最初的记忆便是朴素勤劳,但黄土高原就像是个粗犷的汉子,顾及不到人们的吃穿。深夜里,便有无数人在月光下反复掐算着开销,那一声声叹息,有如鸡毛落地。在那时的社会,温饱、贫穷永远是问题。最使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开篇,或许是现在的环境使然,我的内心有了巨大的反思:两个高粱面馍,甲、乙、丙三种菜系就代表了三种不同的社会层次。学生吃不饱,书也没得读,有的只有那落后的教育体系和无穷无尽的劳动。而当代的我们,被幸福麻痹得不知道幸福是什么。难道幸福是抱着手机玩到天昏地暗?难道幸福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难道幸福是穿着名牌时别人投来羡慕眼光时的满足感?呜呼!实则不然!
对于那些黄土高原的少年们来说,幸福是偷偷揣在怀里的一本书,幸福是几个白面馒头,幸福是从嗓子眼里打出来的饱嗝。可即便是这样小小的期望,在那个时代下,竟变成了奢求。
贫穷和苦难的恶爪,不断伸向挤在破旧窑洞里的那一家,他们从不轻易低头,从不轻易向命运妥协。就这样,孙少平背着一个承载着全家人希望的包,只身踏上了前往一个陌生城市的路。为了生存,也为他那不羁的魂灵。虽然日子过得很苦,但他却在这个黑漆漆的世界里真正蜕变。孙少安在经历种种磨难后终于把窑场竖了起来,红红火火的生意使他挺直了腰杆,也使他低了一辈子头的父亲孙玉厚很是宽慰。他们都是普通人,但“最平凡的人,也得要为他那个世界的存在而战斗” 。
落叶飘下,我的心神又回到眼前,我似乎是明白了什么,路还很长,要为梦想而不息奋斗。不知不觉,我又翻回扉页,重新品味。
【篇四:安塞腰鼓那些事】
莫笑陕北民风淳,安塞腰鼓震断魂,血脉相连厚土沉。——题记。
家里有一面鼓,一面安塞腰鼓。漆面仍旧光滑如新———通红的鼓身,黄铜的鼓钉,紧绷的鼓皮,雪白的腰带。用手一敲,就响起低沉的鼓声隆隆,把我的思绪拉回那黄土高原的塬峁峁,圪梁梁。
十岁那年,同父母一起乘车回老家。灰扑扑的吉普驶过黄河,驶过安塞,驶过南风阵阵的高粱地,驶过那一片激越的鼓声……
君不见黄土塬,秦道边,平沙莽莽黄入天。一望无际的塬上,目光可以任意伸展。扑面而来的风挟着沙,将一切染成了土黄。土黄的天空,土黄的屋舍,土黄的人群,和一片突如其来的白与红。
一声鼓响。随后千万鼓齐响,狠狠碰撞在土地的沟壑之间。山崖蓦然间变成了牛皮鼓面,发出隆隆的声响。开始了!头上扎着白羊肚手巾的后生们手中拿着鲜明的红绸和鼓槌,发狠的锤击着那一方鼓面。脚下也一刻不停。跳跃,跳跃,跳跃!他们恣意地摇摆着身体与头部,脸上的神情时而肃穆,时而张扬。一片眩目的红,一群淳朴的人,爆发了惊心动魄的力量!
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看,闹腾的是欢乐的人群,是汹涌的力量,是生命的波涛!听,鼓动的是雷霆,是嘶吼,是黄土高原千万年来爆发的咆哮!一时间,犹如千军万马滚滚而来,犹如黄河壶口一泻千里,奔流汹涌,浊浪排空,隐天蔽日。黄土高原上,爆发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热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太阳升到天空正中,将炽热的光芒洒向大地。领头的后生们却未见有丝毫疲惫。正是茂腾腾的,如同旱柳一般激烈的释放着奇伟磅礴的能量!臂上的肌肉虬结成块,脚下的舞步沉稳有力,面上的神情激昂慷慨。越捶越烈,越捶越狠。雷霆阵阵,是强劲的鼓点;乱雨纷繁,是飞溅的汗珠;火花四射,是奔突的眼神;斗虎一般,是不容羁绊的生命。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一时间,我忘记了被震得生疼的耳膜,忘记了脚下被震撼的黄土塬,忘记了眼前的风沙迷散。只有一团夺目地红,舞动的黄,一团汹涌的生机勃勃的生命叩问着我的灵魂!
我看到千年前秦直道上的战马嘶鸣战车辚辚;我看到秦王挥剑一扫六合,诸侯尽西来;我看到红军与敌人缠斗不休,枪林弹雨,火光映天;我看到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陕北人在这片土地上与自然搏斗,与生命较量。我明白了为何鼓声如此激越,那是生命的爆发,是厚土的呐喊,是从千年前开始绵延至今的坚韧、纯朴与不屈!
安塞不比江南,那里的天空是青绿的琉璃,易碎,纤弱而又精美的,断然承受不了这样的厚重。而安塞的天空是缀满了奇妙瑰丽的鼓声与信天游的,安塞的土地是积淀着与我们血脉相通的厚重的。代代相传,生生不息,那是一种厚积勃发,不容束缚的生命力量!
从安塞回来,我的血液里沉淀了新的重量……
【篇五:《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也是世界的本色。
这大千世界纷繁多姿,从酷热赤道到严寒两极,从遥远的天际到黄沙肆虐的黄土高原,这个世界的精彩,源自于不甘于平凡的人们……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文集中分量最重的一部长篇,它以朴实而又生动的笔触刻画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十年黄土高原农村生活的全景。它平凡,因为它只是黄土高原几千几万村落中的一个。但是这部以“平凡”为名的小说,通过复杂的矛盾冲突,刻画以孙少平等人为代表的社会各阶级形象,展现了他们人生的自尊、自信、自强以及他们在与生活的搏斗中展现出的坚强与拼搏,理想与现实、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在这部书里纷繁地交织着,令人读来荡气回肠!
平凡,是这本书的落脚点之一。初读此书,便被其中富有黄土气息的景致吸引:山野里草木枯黑,一片荒凉;那向阳山坡的枯草间,已经冒出了一些青草的嫩芽;天空仍弥漫着尘埃,灰蒙蒙一片罩着天地……这些平平常常的场景,勾勒出一个虚拟的黄土世界,每读此书,人们置身其中,便能够感受到来自黄土高原那浓厚的乡土气息以及那难以忘怀的土腥味。书的第一章,便是一九五七年的一场雪,正如书上所写“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却是不平凡的人生。
面对平凡的生活,是一种勇气。当孙少安的学生时代走过,当孙少安面对倒闭的砖厂,当李向前面对不幸福的婚姻,当人们面对平凡生活带来的种种,他们选择的是坦然,去接受、去反抗、去追寻。他们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不断尝试,默默地向前、默默地承担。
少平迫于生计,去搬石头做劳工,沉重的生活就像他背后的巨石,压的他双腿颤抖,压得他意识麻痹。当一个男人的脊背被生活压烂,长处新肉,变得更加坚实,他也就走上了成长的征途。生活中的勇士向来默默无闻,喧哗不止的永远是自视高贵的一群。我敬佩少平,敬佩他面对生活的坚毅与乐观。在那个漠视知识的时代,知识分子回到农村,承受农田之苦。几十年来,知识变成改变命运的武器。我们在感叹岁月易逝、时代变迁的同时,也不得不对过去在黄沙般岁月艰难生存的知识分子寄以同情与敬佩。
平凡,是时间的静默,是岁月的曲折。《平凡的世界》中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人生啊,是这样不可预测,没有永恒的痛苦,也没有永恒的幸福,生活就像流水一般,有时平展,有时曲折。孙少平在平凡的生活中遇到了田晓霞,可是这段爱情却以悲剧结尾;孙少安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创业,可是在事业如日中天之时妻子却病入膏肓;李向前双腿截肢,却意外迎来了爱情的转折……像《阿甘正传》里的那句台词: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是什么味道。平凡的世界有喜有悲,悲剧每天都在重演,奇迹也每天都在发生。
我们每个人都期望着岁月静好,渴望着像歌曲中唱的那样“幸福平安”。可能这就是在生活中挣扎之后被磨平的棱角。人的一生就如同高山滚石,起起伏伏,但总有终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有的人图于安稳,有的人不断向前。我们无法去评价或是去干预什么。对于自己,我们能做的就是凭借自己所拥有,将一切做到最好。
短暂的是生命,永恒的是平凡、是时间。人这一生,出生时价值无限,驾鹤西去后便有盖棺定论了。人和社会,一切的斗争的结局也许都是中庸而已。就像书中说的:有钱就寻一番醉,没钱就寻一番睡,与过无争,随遇而安。世界是平凡的,而你的生命可以是精彩的。但是到头来,一抔黄土最终也是平凡的。平凡的世界,结尾一切也都归于平凡,就像人生的终点,一如滚石的停站。
也许很多年之后,孙少平依旧在大牙湾煤矿,只不过升了职,而孙少安则是成了一个民族企业家,顺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发展企业。但是两兄弟再聚的时候,回忆起最温馨、最感动的,恐怕依旧是当年劳苦的生产队以及为生活奔波的点点滴滴。人生很短,岁月很长,我们将以平凡结尾,生命,不过是时间的过客。
平凡,也许见证的是奋斗。生活不能等别人来安排,要靠自己去争取、去奋斗!暴风雨的前夜是宁息,日出之前是黎明,峥嵘岁月的前世,也是平凡的声息。平凡,是清浅年华中让人难忘的笑谈,是你无论寒暑默默流汗的奋斗岁月的画卷。每一份光荣的背后,都会与一段不为人知的、平淡、平凡的岁月。就像《平凡的世界》中的每个人一样,在平凡中走上属于自己的位置。每个人的岁月都值得被见证,只不过有些深沉、有些愉悦,或许平凡不是最合适的那一个,却是不会缺席的那一个。
平凡的世界,平凡的我们,平凡的生活,却希望着不凡的人生。《平凡的世界》对于我的影响是不可预测的,我想,更多的可能是在于灵魂的震撼。此次阅读,是青春时期的我,我希望在我中年时、老年时仍然可以再读一遍,体会曾经的不解,感悟我自己的平凡人生。
如果生活、如果命运告诉了我们,我们每个人都会受制于一个时代,每个人都无法脱离,那么,我们要怎样做在能让自己过得更幸福。有远大理想也好、随遇而安、不思进取也罢,这只是我们生活的一种方式。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道路,人生还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走,平凡也好,非凡也罢。我想,到头来,感动的还是自己曾经留下的痕迹吧……
【篇六:乾坤湾】
若不见民族魂,阳阳初照,黄土群峦,大河九曲十八弯。黄河乾坤湾,对于我这种地理爱好者来说,已迫不及待的想见见它的真容了。于是,在炽烈的八月,在骄阳的照耀下,我踏上了前往乾坤湾的旅途。
汽车奔驰在黄土高原上,入了永和县后山路变得崎岖,随着汽车呼啸着通过一个个山洞,光影闪闪现现。在只有一车宽的盘山小道上,望不见尽头的沟沟坎坎,我不禁疑惑乾坤湾到底有多远?坐在车上的我认为乾坤湾叫“乾坤”这种响亮的名字,一定是气势恢弘无比,老远就应该听见黄河水的轰鸣声。但是我错了,乾坤湾其实已近在我眼前了。走上缓缓的山坡,目的地终于到了。我暂且收起疑惑,三步并作两步进入了乾坤湾国家地质公园。在一段石板路后,正是乾坤湾。
见过巍峨高峻的太行山,见过波涛澎湃的壶口瀑布,却从没有见过乾坤湾这样的景致:一条黄色的丝带在我脚下百米深的崖下,蜿蜒穿过黄土高原,水势平缓却散发出一种特有的魄力。我面前的乾坤湾转了一个320度的弯,近似又从流来的方向流去。好似并不是黄土高原笼着它,而是它以温顺的河水,温暖的黄沙轻轻抚摸着,环抱着黄土高原。我静静驻足与高台上,在呼啸的山风中观赏着,对面的岸上,留着许多的古代遗址,千年的古窑,原始人类的遗址。偶然看见对岸似乎有几只牲畜在慢慢踱步,似乎也在注视着乾坤湾。乾坤湾貌似s型的神奇状貌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太极阴阳图,伏羲氏曾在这里“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的传说,就更在感慨乾坤湾壮美的同时沉浸于其的神秘了。
一切都那么静,静得让我只感觉到天在,地在,我在,黄河在;一切都那么缓,缓得让我感觉不到黄河在流动,时间在此刻凝滞;一切都那么亮,亮得让我感觉我已经融入这蓝的天,黄的水,青的山。眼前千年古村落啊,如果我能生活在这样的村落将会多惬意,每天仰头便是蓝天,俯身便是黄河乾坤湾,心定会豁然开朗。
乾坤湾的壮阔和神奇,至今令我难以忘怀。于是我写下一诗,以此抒情:九曲黄河天地间,乾坤相抱自翩跹。不是此湾最惊艳,却是雄阔敢媲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