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品味文学的滋味】
中华文学博大精深,其中的“味道”也令人流连忘返,而有些千古金文,千古名诗,流转至今,也是令人惊叹不已啊!书是乐趣和知识和作者意志的结晶。而从古至今,书的文化也是一路辉煌。古:“路见不平一身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经典的歌曲至今流传在人们耳边,一百零八将的气势恢宏,替天行道的大旗耸立在天地之间,一百零八将为百姓造福,除去贪官的意志至今感动着人们,这小小的《水浒传》至今流传在人们心间。《草船借箭》、《火烧赤壁》……这一幕幕经典依然留在人们的眼帘,曹操的阴险狡猾,赵云的英勇无畏,关羽的智勇双全……一个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深深吸引着每一个人,这本写了一段传奇的《三国演义》也是中华文学的瑰宝》。
诗,也蕴含着诗人意志的载体,也是诗人抒情最好的去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把浓浓的思乡之情展现在我们面前,他多么希望通过月亮把思乡之情带给家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在诗中赞美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少年时惊人的才华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
对剧,中华的瑰宝,其中《杜丹亭》《窦娥冤》《桃花扇》《西厢记》更是我们不可多得的宝藏。
【篇二:桃园游记】
春光明媚,我们徒步到桃园游玩。
刚进桃园大门,迎面便扑来一阵沁人心脾的芳香。虽然并不浓,但我还是忍不住多闻乐两次。我带着相机,跟着队伍往前走,每见到一株,都要将时间定格在那一朵朵艳美妖冶的桃花上。
我一边跟着队伍往前走,一边寻找着最美丽的花朵。突然,一株粉白两色相间的桃树映入乐我的眼帘。重叠的五色花瓣,雪白弯曲的瓣尖,紫色的花蕊,饱满的花托。粉色的甜润诱人,白色的典雅脱俗。我陶醉其中,但看到大家都走了,我也只得加快了速度。
走着走着,不知不觉中,就走到了石船旁。老师告诉我们,它是中国第2大石船。前面的那个甲板,被改装成的戏台,供演员们表演。船舱是供当时的演员化妆的。在这儿演过的戏中,还是以孔尚任的《桃花扇》最为出名。
随后,我们又去了石桥和一座房子。接着,我们去参观桃园最出名的景点——孔尚任故居。
当年孔尚任在这儿卸下来著名戏曲《桃花扇》。桃园因此而得名。这里自然就成了桃园里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景点。不过,这些房子一开始可不是孔尚任的。它的主人是明朝明成祖朱隶亲自任命的故宫总工程师。院子里有着小桥,流水。池旁里的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嬉戏。围墙古色古香。屋子里面宽敞极,里面还有座石桥。石桥旁边还有几株红色的桃树,香气很浓,令人心旷神怡。大家都不由自主地上前去问,啧啧赞叹那浓郁的花香。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春游就要结束了。老师已经催过多次,但大家仍不愿离开桃园,我忍不住回过头去,再看一看桃花,问一问香气,一阵微风拂过,桃园里桃花的花瓣翩翩起舞,仿佛在挥着手向我们告别。
桃园之旅就这样结束了。我爱大自然,爱这美丽的桃园。
【篇三:纸上相逢】
她一袭白衣,飘飘长发,用淡淡的微笑勾勒出传奇的一生;她只身一人,独自走遍万水千山,却毫不畏惧;她如空气般自由,终在流浪中找到了归宿;她如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精灵,从容地行走在滚滚红尘中。我和她纸上相逢。
我看到她把流浪作为归宿,有些悲凉却显得浪漫。她说自己如空气般自由,绝不与妨碍她自由的一切妥协。她真的做到了,来去自由,没有任何的羁绊。她热情,自由,不羁,她敢爱敢恨,洒脱,坚定,她无法接受平凡的岁月,却甘愿在来生成为一棵树,沉默而骄傲。她就是永远的三毛,我与她纸上相逢。
她在金陵生活过。这个六朝的金粉之都,有太多的胭脂气。这个金粉之都,有太多的故事,秦淮河,乌衣巷,桃花扇。可她偏偏没有沾染一丝脂粉的气息,却继承了李香君血溅桃花扇的坚韧和气节。在这她把自己最纯真稚嫩的年华交给了文字,文字注定伴随着她的一生。我与她纸上相逢。
重庆南京到远渡台湾,三毛的童年是那个年代的缩影。可她是幸运的,虽颠沛流离却衣食无忧。只是孤僻的她将自己的悲伤快乐交付给了文字。因为沉迷于《孽海花》,《人间词话》,初二的她四门功课不及格,还曾被老师在众目睽睽之下,用蘸着墨汁的毛笔,在她的眼眶四周涂了两个大圆饼。倔强的她与我纸上相逢。
她不甘受辱。倔强叛逆的她开始惧怕上学并选择了逃避。她躲在家中,逃学去坟地,为的就是远离学校。长大后,她再次选择了逃避——流浪的一生。
大漠的孤烟中,她觅到了自己的归宿。她是一粒落在撒哈拉中的砂砾,沙漠是她的归宿。她是沙漠中清脆的驼铃,碰撞出灵动的音符。也许只有无垠的沙漠,起伏的沙丘才能填满她内心的寂寞。苍茫大漠让我与她纸上相逢。
我虽羡慕三毛有一颗不羁的心,能够不受束缚地流浪。可我却没有勇气像她一样一生行走在途中,一生漂泊。“人之所以悲哀,是因为我们留不住岁月,更无法不承认,青春,有一日是要这么自然地消失过去。”三毛这么说。我们都是时间的过客,一辈子太匆匆。我不知道如果有一天我的青春不复存在,我是否还会羡慕她的自由。但至少现在我与她的文字产生了共鸣。我没有她的坚毅、她的聪慧、她的洒脱。可我却从她身上彻底明白了自由。
三毛这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子,我与她在纸上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