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龙文化征文】
龙是什么?龙,是我们华夏的象征之一,没有一个中国人是不知道它的。而属于它的文化是起源于我们中华文化当中的,早在千年以前它就已经成为了我们中华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龙是中华民族(即大多数华人)的图腾、象征。龙文化上下八千年,源远而流长,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没有人真正见过他的样子。但是千年来无数国人还是在不停的传承着、描绘着龙的传说。
《龙的传人》中唱到“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不能对中国的龙文化一无所知。不了解龙文化,就无法了解古老的中华文明。可是影响了一个国家,一个时代的“灵魂级人物”却和一些可有可无的人列在一起,这不能不说是对历史的褒读和侮辱!
《龙的传人》绝不是靠演技和歌曲获得名誉的年轻人们,他们是在战场上挥洒汗水的战士!是在无数个日日夜夜实验室的科学家们!让我们做血气方刚!真正的活出中华人们的气概,做真正龙的传人!
我认为,现在的中国尽管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工业大国,不得不说,中国的综合实力在世界上是排在前列的。但是,现在的中国人民真的能算得上是龙的传人吗?现在的青年人,明日的国之栋梁真的可以接受这个重任吗?我并不这么认为
龙代表着至尊,无敌,天下。而龙文化在生活中也是无处不在,龙文化一方面体现在中华民族大团结,另一方面体现在流传至今的龙文化民俗,如舞龙,赛龙舟等,这些需要团结协作的集体合力项目也写照出中华民族特有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思想。
其实龙文化离我们并不遥远,也许就在你的身边。就像我家那古朴典雅的瓷器一样,蕴藏着中华民族的象征,符号--龙。中国无数烈士先辈们用血泪拼来的今天,这个和平安定,繁荣昌盛的大中国。我们又怎能不去努力,好好珍惜每一天呢?
回望历史,心中自豪,展望未来,我们该带着“龙的传人”这个名字过好每一天,磨砺前行,不负明天!
【篇二:父亲与土地】
每次回家,总是看到父亲在田间,或锄草,或种地,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悉心照料。每一寸土地,都灌注了父亲浓浓的爱。
父亲是个农民,他年轻的理想或许被这片土地埋没。因为穷,父亲上到初中就辍学了,在他那张仅存的毕业照中,父亲是如何的青春勃发血气方刚。可是,这样的一个年轻人,却注定要与土地为伴。然而,父亲没有怨言,他只是呆在田间劳作,一呆就是一整天,他将自己的心血与青春都献给了这片土地。
父亲很乐观,就想他种的玉米一样,被今天的大风大雨刮倒,明天依然会精神抖擞地站起来。有一年,发洪水,田里的西瓜全部被水浸泡,发出阵阵恶臭。父亲看看西瓜,又看看天。就这样,一连郁闷了好几天。最后,父亲说:“今年的西瓜收成不好,很多人都亏了本。等到来年,种西瓜的人少了,瓜的价钱就上去了。”于是,父亲又扛着锄头去天间,将积水排尽,开始了他的新计划。
父亲很辛苦,除了要种菜外,还要卖菜。每天天不亮,父亲就要到城里去卖菜,卖完菜又拎着东西回家。他曾经跟我们说:“占摊位就像你们的百米赛跑,负责开门的大爷在五点半就开门,门一开,大家便蜂拥而上。跑得快的就能抢到好的摊位,有时也帮助邻居老大爷抢个摊位。”尽管父亲总是笑着讲这番话,但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我不能够想象父亲是怎样完成这段“百米赛跑”的。我想劝父亲不要这么辛苦,可我又有什么资格呢?因为父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
父亲是个农民,不善言辞,但他那质朴的话语却深深地打动了我。每次当我要离家时,父亲总是在田间喊道:“在学校,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不要饿着自己,好好读书。”然后伫立在那里,看着我远去,直到很远,很远……。
我爱这片土地,但我不想像父亲那样,一辈子扎根在黄土地里。我有我自己的理想,我要彻底挣脱土地的怀抱,飞向属于自己的天空,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蓝天。
我爱这片土地,因为土地里渗透着父亲浓浓的爱,土地里浸润了父亲的汗水,也掺杂了父亲的血水,在血与汗的混交中,哺育了我。
父亲注定属于这片土地,因为父亲与土地之间的爱是无法割舍的,他将与土地共度一生。
【篇三:专属男儿的书】
机枪喷吐火舌在嗒嗒响;坦克轰鸣碾过战壕;炮塔在旋转,搜索下一个猎物;战机从空中中俯冲下来,疯狂扫射,又迅疾地拉起,直插入云霄。
这样的画面,对一般人来说,足够震撼,足够胆寒,然而对于我——一个血气方刚的男儿,这远远不够,他令我热血沸腾,血脉喷张,身体里翻涌着一种原始的冲动。但这样的场景在电视上,在电影里是瞬间的,但我想要的是永恒,我要持久的激情。书,这种传统的纸质媒介,很好地满足了我。书,让时间凝固,让画面定格。一张定格的照片的照片。一段流动的文字,它们配合得完美无比:图片让时间凝固,让人们慢慢回味,文字让时间不断重复——你可以反复阅读。这样的书,让人重温经典战例,剖析战场规律;让人熟悉没意见兵器,体验阳刚的、霸气逼人的金属生命。这样的书,就是我的至爱——军事书刊。
我与军事书刊已经结下了不解之缘。记得最早的相识是在初一时,那是还懵懵的很,在书店里看到他时,那种风格奔放,色彩简练干脆,形式粗犷的封面,就深深地吸引了我,那些兵器主题画面让我浑身发热,我感觉自己的脸被血性的激情渲染着,很红。书里的具体内容,我当时还看不懂,而且记得不分明了,但那种原始的,自然的,深刻的冲动到现在我还一直能够感受得到,我想那就是任何一个血气方刚的男儿生命根基处的,与生俱来的血性。
这种血性是男性的标志,我们看到拿着玩具枪“打仗”的是男孩儿,打战争题材游戏的是男生,就连群殴大部分也是男性参与的,其实看书也一样,很多人都不理解我的行为,看着我买回一本又一本的军事书、兵器书,他们疑惑地问:“买这些书干什么?打打杀杀的。”我无从回答,只是一笑,我只知道是男性的血性使然。
这种书就像一针兴奋剂,给我活力。每天晚上,学习到半夜,惓了就拿出一本珍藏的军事或兵器书,有时间时就一页页的翻着看,没时间时就浏览一下图片,不管怎样,他们就像咖啡,就像浓茶。让我精神振奋,让我有精力继续挑灯夜战。这样,连在梦里,都是歼10、F-22,M1A2尼米兹的影子,或呼啸、或轰隆、或壮观,悍然驶过我的梦境,我很喜欢这样的感觉。
每次去书店借书,登记时常会看到一些五大三粗、高大威猛的男生从书包里掏出一本厚厚的书,仔细一看,不是言情的就是下三滥的武侠的、带点颜色的。每当这个时候,我都感慨万千,
非常惋惜,一个个本应血气方刚、热血沸腾的青年,就这样被一本本绵软无力、奢靡腐朽的书浸泡得褪去了男儿本色,这样的青年怎么可能成为成为有志青年,拥有远大的抱负呢?更有甚者,那些原本拥有阳刚之气的男生,硬要做变性手术,做什么“伪娘”,我嗤之以鼻,这简直是男性的耻辱,是男性的退化。
军事书刊、兵器书刊,专属男儿的书,我的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