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子桥相关作文

【篇一:游记的作文】

暑假里,爸爸妈妈带着我去了一个古镇,它的名字叫西塘。

出发之前,我特意查找了资料,“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是对西塘最恰当不过的形容。这究竟会是怎样一个美丽的古镇啊,我顿时对西塘充满了向往。

一大清早,我们全家就出发了。盼着盼着,西塘终于到啦!一下车,一幅安静的江南水乡风情画便在眼前展开——小桥、流水,白墙黑瓦的`老房子……尤其是那些临河的老屋,屋檐边是延伸出来的廊棚,即使下雨也可以放心地走遍西塘呢,它们有一个非常好听的名称,叫烟雨长廊。

我们沿着河边的主道慢慢往里走,古镇似乎刚刚苏醒,许多店家还没开门,游人很少,窄窄的小巷里只有我们三人清晰的脚步声。我忍不住抬头看看,小巷两边是斑驳的墙壁,笔直地站立着。再一低头,脚下是凹凸不平的青砖小路,青苔正沿着墙角慢慢生长。这时候,清晨明媚的阳光已经照射到小路上,古老的西塘仿佛重新焕发出光彩。

当然,西塘给我最深刻的印象还是各式各样的桥。西塘的桥太多了。环秀桥、狮子桥、卧龙桥、送子来凤桥等等。这里的桥大多是小而窄,安静地栖在河上。最值得一提的是卧龙桥,据说已经有几百年历史了,桥面的石板被岁月冲刷得越来越平整。爸爸说,走在这样的桥面上,仿佛每一步都在与历史无声地对话。从卧龙桥上远望,几乎能看到大半个西塘古镇,桥下的河水则静静地流淌着,流淌着……

美丽的西塘在我的印象里就是一幅画,一幅宁静平和的水墨画。

【篇二:水浒传读后感】

每当我捧起《水浒传》这本书时,心中便有了一股对梁山好汉的敬佩,但同时,也有着对当时一些狡诈之人难以宣泄的怒火。

《水浒传》一书中,讲述了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的故事。先是从晁盖再由宋江领导,梁山好汉们为民除害,甚至与朝廷中的贪官污吏作斗争。后来帮助朝廷向南方征讨方腊。虽然成功但却损兵折将,一百零八位好汉仅剩二十七人。最后受朝中奸臣迫害,致宋江,卢俊义被毒死,李凌,吴用等随之死去,梁山好汉故事就这样结束了。

“逼上梁山”是民间的一句俗语,但这短短四字,却刻画出了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的无奈。在众多梁山好汉之中,有犯人,书生,甚至是一些做官的人。在未上梁山时他们的性格,文化,财富都不相同,但有一点他们是相同的:他们都是被逼的。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面对阎婆惜,宋江先是做出了让步,不想她列举百般条件,以致宋江无法接受,只得杀了她。西门庆与潘金莲则更是过分。潘金莲为了与西门庆在一起,在武大郎被打成重伤之后仍不放过他,有砒霜放入药中毒死了武大郎。知道兄弟被害后的武松哪能咽下这口气,杀了潘金莲后又在狮子桥上打死了西门庆,最后不得不上了梁山……一个个梁山好汉大多都是类似这样,走投无路后上了梁山。虽然梁山起义最终失败,这个故事仍让人感到那些好汉的豪情,勇敢以及无奈。敢于反抗的他们足以让人们铭记着他们。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为人处世不能太过苛刻,以至于遭到他人的“反抗”,但同时,我们还要以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对不公平进行“反抗”。

【篇三:难忘大排档】

要是谈到南京什么最令我难忘,那就非狮子桥的大排档莫属了吧。

门口挂着两大排醒目的红灯笼,灯上的毛笔字苍劲,透着浓浓的古文化气息,为这个繁忙的大都市提供了一处供以文化休憩的地方。进了大门,两位身着唐装,慈眉善目的老人微笑地向我们作揖道:“客官,里面请。”越过木制的小桥,便进入正厅了。

大厅处处都挤满了人,圆木桌旁,板条凳上,坐满了慕名而来的食客。服务员身着长袍,手提茶壶穿梭于人流之中,大声吆喝着。厅前有一个小舞台,衣着华丽的京剧演员咿咿呀呀,为这热闹的饭厅添了一分生气。

四周分布着青瓦白墙的“商店”,店外帘旌招展,墙上用木牌写上了密密麻麻的菜种,店老板不断招呼着“小二”。“小二”拉拢着客人,身上的粗布麻衣很好地掩盖住了那硕大的将军肚,却有佛祖一样“会笑”的眼睛,那经典的南京老吆喝伴着菜香传入食客的感官,不觉味蕾已随之跳动,那样式简单的小店却刻有童年最美味的回忆。

大排档,不仅仅是一家饭店,那里有着记忆中最简单的美食,追逐的最浓烈的味道,这些将记忆中的点点滴滴,想象中的丝丝缕缕结合起来,成了一个古色古香的大排档,让人有种梦回唐朝的感觉。

南京大排档,这里有南京人的纯朴,是多少人回忆的寄托,又是多少人未来的回忆。何为难忘?解:原式等于大排档。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