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相关作文

【篇一:塔尔寺】

塔尔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那里风景优美,壮观。

我一进门就见远远的高山上有着五颜六色的经幡围成的圆锥形,十分精美。上面有火红的、杏黄的、瓦蓝的……他们随风飘荡,在风中偏偏起舞。

我接着往前走,望见了黄金屋顶,那是塔尔寺的最重要的建筑—大金瓦殿。它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闪,无比富丽堂皇。

我又经过一间屋子旁,看到了一排排颜色鲜艳的转经筒,转起来发出“吱—吱—”的刺耳声,像刀割玻璃似的声音。它的制作非常精美,上面的刻着经文和一些鸟兽的图案,大多还镶以宝石、珊瑚,十分名贵。转经筒是人们祈福祷告的一种方式,要从右往左不停地转着,祈祷一帆风顺。

走进屋内,看到很多栩栩如生的壁画,它是塔尔寺的三绝之一,多姿多彩,十分壮观。

塔尔寺的景色优美壮观,里面有许多古老的佛像,还让我增长了许多知识。

【篇二:欲望不断】

幽和夜来自一个寺庙,那里有一个老僧。她们是两颗小小的精灵种子,被藏在一颗柳树的种子中。把她们种在这寺庙的是那位老僧。幽记得那位老僧的面容,就像那一晚的月光一样慈祥。

老僧手里拿着一串佛珠,念着经文。老僧每天都会前来看幽和夜,并盘膝而坐,为她们念经,对她们微笑。对夜来说,老僧的笑容,比天更美。像白云,清澈,干净,五一瑕疵。

后来,柳树长大了,很多庙中的人来烧香。因为他们听说柳树中有柳树精灵,而叶子尖尖的柳中,只有两个精灵。

老僧很少再来为幽和夜念经文,但只要来,便会叹气,便带着倦意抚摩树干。幽和夜在老僧眼中看到了歉疚,但更多的是不舍。幽和夜最后见到老僧的那一晚,老僧把一直放在手边的佛珠埋在树根下,为她们做最后一次吟咏。

第二天,传来了老僧去世的消息。幽和夜不明白什么叫做去世,但是她们隐约感到自己再也见不到老僧了。只有她们足下的佛珠,每晚,都会轻轻地吟咏。幽和夜明白了老僧的遗愿,自觉修炼。

一个一个春天,一朵一朵鲜花,寺中最小的和尚都成了老僧。等到方终圆时,她们才明白什么叫生死,与离别。几万年过去,月光终始不变,淡光淡华,清亮如水。前来祷告的人们越来越多。她们渐渐厌恶了人们,因为那些人身上充斥着一种名叫欲望的气味,那么多,那么强烈……但是幽和夜还是会每天对着月亮吟咏那些佛经。只要把快乐,幸福,带给众生,老僧就会在月光中对她们微笑。她们承载了多少心愿,是欲望还是真情,她们也不清楚。她们想,当人们愿望实现时,也会像老僧那样微笑的!

她们能感觉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但是她们想,虽然那些人,无论如何都欲求不满。但她们还是坚信,总有一天,人们会明白的。

可是她们等不到人们明白的那天,就轰然倒塌……这晚,月色依然,景却暗淡。

柳树倒塌。万年不变的,也许只有这月光吧。幽和夜残留的魂魄猛然梦醒,这世间,除了月色,其它都被欲望熏染的面目全非。

再几十年,还会有人记得那棵倒塌的柳树吗?那些实现愿望的人真的会像老僧一样微笑吗。

欲望,致使世人堕落,灵魂污浊。

【篇三:信念的】

我做了一个梦。

我梦见自己身处广袤无垠荒无人烟的边塞,远处响起叮当叮当的铃声。突然,一支驼队显现在面前,一眼望不到队伍的尽头。一群衣着典雅的人背负着与月氏通好往来的神圣使命,满载着从汉朝带来的贵重礼物在沙漠中匆匆走过。为首的张骞手持符节,领着队伍快速行进。

此后,这条路又恢复了平静。14年后,张骞和堂邑父偷偷从匈奴手中逃了出来。他为了完成使命,狠心离开在匈奴的妻子和儿子,讲西域各国见闻上报给汉武帝。7年后,他决心再次出使西域,以坚定不移的信念打造一条“丝绸之路”,打开了中国通往世界的大门。

我在荒漠中等待着,注视着来往的商贩,期待着一个特别的人。最终,那个人出现在我的眼前,吸引了周围所有人的目光。她端坐在坐骑上,怀抱着一把琵琶,她纤细的手指在弦上轻轻滑动,悠悠的乐曲声四散在空气中缓缓飘入人耳,像是石子在水中荡起的波纹。

王昭君,一个如她名字一样落落大方姣美可爱的女子,为了停熄无谓的战火,深明大义的她甘愿来到偏远荒凉的匈奴,争做和平的使者,用她的青春换来了60年的安宁。她以执着无悔的信念居住异国他乡数十年,推动匈奴的发展。

落雁飞落在她的肩头,仿佛领悟了乐曲的哀伤。多愁伤感的行人暗自垂泪,同情她的不幸遭遇,又佩服她的勇气,默默注视她渐行渐远……

又不知过了多少年,玄奘单人独骑缓缓走过,马背上驮着厚重的包袱,马匹呼哧呼哧的喘息着,蹄印深深地陷在地上,足有五尺深。玄奘专心致志的捧诵着经书,虔诚的读着经文,不时在难懂的经文旁写下新的感悟。他以持之以恒的信念,支持他独自走完到天竺取经的路。

再后来,白发苍苍的左宗棠老将军执缰而行,在西征的的路上洒下一片杨柳苗。而最令人瞠目的是,这收复新疆的的大队中赫然抬着一口黑漆棺材!左老将军以尽忠必死的信念,成功收复了失地。

几十年前,中国红军历经长途跋涉,来到我的面前。他们破旧的行军装上打满了补丁,然而棉絮还是想方设法从漏洞里伸出头来。他们打着绑腿,白布已经发黑,上面还渗着斑斑血迹。他们以坚持不懈的信念走完两万五千里的旅途。

我在等待下一支队伍的到来……

这不仅是一个梦,这里是中华民族信念与毅力的所在。

【篇四:遇见你们是我最大的幸运】

时间悄无声息地走,就像小溪缓缓流淌。正如孔子所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当趁着夜色,坐着小船在时间的小河里慢慢游走时,我想说:遇见你们,是我最大的幸运。

在父母的唠叨,老师的谆谆教诲下,我踏进了中学的校门,在这条新的小溪里,我渐渐淡忘了六年珍贵的小学时光。忘记了在小学和同学的打打闹闹;忘记了在黄葛树下的欢声笑语;忘记了老师的辛勤劳动……唯一记得的只有老师为我们操劳而染成的一缕缕白发;学校食堂难吃的饭菜;每周星期一校长念诵的“经文”……

在中学,一切都变了。周围都是陌生的,只依稀来见得到几个小学的知己。

这世界的变化到底是有多大啊!

从稚嫩的小孩到现在半成熟的初中生,见过的人很多,但是有多少人你可以记住他的模样,记住他为你做过的事。这些人也许就只有身边的朋友,父母了吧。

在人海茫茫中找到知心知己的人是多么的不容易,遇见你们我真的很庆幸。庆幸我们能在校园中遇见;庆幸能在同一个环境中学习;同样庆幸我们能一起欢声笑语,忘记烦恼。

再见了,相伴六年的同学,希望你们在困难下不会低头,勇于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各种挫折。希望在某一天,我们有再次相聚的时候。最后,我想对你们说:遇见你们,是我最大的幸运。

【篇五:可爱的小鹦鹉】

一天,朋友送给我一只小鹦鹉,它非常可爱。你看,那黄绿色的羽毛中有一个灵光的脑袋,上面嵌着一对小巧的、晶莹剔透的、绿豆似的眼睛正在闪闪发光。它的脖子非常短,却非常灵活。它的翅膀很短,身子很胖,很难想象它是怎样飞起来的。它的腿很短,尾巴很长,当它站在树上并背对着你时,你甚至会以为它没有双腿!

它和别的鹦鹉一样都有一个其它鸟类所不及的本领——鹦鹉学舌。顾名思义,就是学人说话。它学的很好,有时,我给它放故事听,它能一字不差地复述出来,保证不出任何差错,甚至有时候语音语调都非常像,让人难以辨别真与假。一天,我正津津有味地看书,它竟在我耳旁念起了唐僧的经文,唉,没办法,谁叫我总是给它听《西游记》呢?

它的飞行技能也掌握得好极了。一天,我突发奇想,决定测量一下它的飞行能力。我把门窗和电扇都关上,打开笼子,只见它先试探性地伸头,见我不管它,就在屋里飞了几周,又回到笼子里。

这就是我的小鹦鹉,它很可爱,我很喜欢它。

【篇六:体验西藏之美】

走进藏区,一层薄雾笼罩蓝天,抬起头,望着头顶上飘着的一排排经幡,远处的楼阁里飘出一缕缕清淡的藏香,双手合十胸前,闭上双眼,体验西藏之美。

初入高原,体验这里的风情,风景之美。

骑上马儿,走在青烟袅袅的山林小路上,不时有一两只藏香猪从眼前跑过……漫步丛林,球果到处都有,散落在草丛里,时不时就有一两个滚落脚边。牛儿,羊儿都在草坡上吃草,偶尔会应和着轻风流水传来一阵阵的低叫声,在微微湿润的空气里酝酿。登高远眺,这景象活像一幅只用水彩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水墨画,轻轻流入云迹。

这里还是佛教圣地。

大大小小的神山上,不时在溪流旁就会出现一座或大或小的山庙,门口菩提树大大的树冠刚好遮住寺院和院墙,给人一种神秘之感。里面时不时的灰飘出一些纸质的经文,飘入神山,飘入丛林,飘入一块神圣的佛教圣地。不久,里面又会传出一两位老喇嘛用藏文谈论经文所发出的声音;又不时又一个年幼的笑喇嘛拎着木桶出寺挑水,伴随着一阵清风,消失在溪流两边。

一两位藏族的老妈妈会偶尔出现在这青山之中,手里拿着一个传经筒,梳着藏族人独特的发饰,在寺庙中烧香,拜佛,挂经幡,听老喇嘛讲经……

傍晚,藏区格外的冷,太阳的余晖照射着远处的雪山,好像为雪山镶上了一道金边!——“日照金山”这时的冰雪格外的美。紫外线使千年不化的冰雪融化成对细致的深情。流到了泥土里,永远地滋润着西藏!

回头看,老妈妈已经从寺庙离去,院内的藏香也越来越浓。

离开山路,再次寻找西藏的淳朴,西藏的美……

【篇七:刹那间我发现了】

我不信佛,总觉得那些单凭传说与神话就可获得平安幸福的想法太过虚无。奶奶是个信佛的人,她总念着晦涩的经文,而我总暗笑她的迂。

又是一年中秋,不过这晚十五的月不甚圆。夏风徐徐,父母把我带到奶奶家中一起赏月。

奶奶身上有艾香,像初夏时青草的味道,又像木屑的味道,苦涩,在我看来并不好闻。奶奶说艾香能凝定心神,驱走心中的魔障,我不信。

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我们一家盘坐在阳台,听着奶奶每年都讲着的吴刚伐桂,我觉得那故事实在是假的很。我看那夜空,云雾蔓延至那轮本就不甚圆的月,懊恼地叫出声:“看啊,这月都被云雾遮住了,不赏月了,我们回家吧!”这一声喊打断了正在兴头上的奶奶,奶奶看着我急躁的模样,轻叹一声:“别躁,念会经文,内心沉静,那眼前的雾自然便散开了。”我不屑于那些文字,但处于奶奶的威严下,不情不愿地念起。

我在月光下跪坐着,学着奶奶的模样双手合十,重复着那毫无规律,看似乎令人无法找到头绪的文字。月光的笼罩下,我轻闭眼,念着经文,仿佛看见了佛的眉眼,颔首笑着,包容着尘世间世人犯下的过错,抚慰着尘世间世人急躁的心。微微掠过我的脸庞,轻抚我的发梢。内心得到一份从未有过的沉静,静得能听到那风吹过的声音。奶奶身上的艾香味若有若无的飘来,我第一次觉得,那苦涩的味道中好像也夹着一缕清香。

经文磕磕绊绊地念完了,缓缓睁开眼,想起过往,心生一种打扰佛前清净的负罪感。奶奶拍拍我的肩:“看,那雾散了,月又圆了。雾涌雾散,月圆月缺,不过是尘世间的琐屑,只要发现心中安然的自我,便能看清这一切。我循着奶奶的话望向月。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我仿佛看见了月亮后那空灵的世界。

云雾散开那刹那,我看清了月,也发现了心中那个安然的我。

【篇八:幻灭而生】

雾气生于林,游于山,与阳光为伴。云雾灭而日光生,云雾生而日光灭路边的藏族民居由暖色逐渐跨入冷色,耳边仿佛响起了悠长的钟声和庄严的祈福,写有经文的彩旗扎在山坡上,迎着寒风簌簌舞蹈。不知冰霜是否会冻翻旗面,不知野火是否会使经文付之一炬,但结果,好像总是让信仰,回归自然。藏民相信肉身、灵魂可以分离。肉身可任其幻灭,但灵魂常驻于宇宙天地之间。他们一生的虔诚却是为了失去生命后,未知的来生。从没有人告诉信徒,佛到底是何种境界,从没有人告诉朝圣者,布达拉宫到底是怎样壮观。然而信徒愿呈上所有家产,换活佛一次摸顶,朝圣者不惜生命,换幻灭后的永生。有人说藏民是最幸福的人,他们眼神和谐,荡漾的是平静。他们向往永生却崇敬自然。他们满怀憧憬,三步一叩地摸向未知。他们无惧贫苦孤独,甘愿在乱石寒雨中于山为邻。

立在公路边,绿色的草铺满视野,云雾触手可及。贪婪地吸气,湿润的水汽直入心灵。想融进云雾里去,绒毛似的草趴下又站起,脚底有陌生的触感,前方被云遮掩或朦胧未知,却在一瞬间没了恐惧,冲下山坡与云有一样的速度,它漂浮在蓝天,我奔跑于绿地。风像冰凉的丝绸一般拂过脸庞,撩起衣襟,阳光若隐若现,衣衫却已半湿。突然的剧烈运动让大脑和胸口,针扎一样疼痛。却在这一刻获得了灵魂的解脱。以前、现在或是未来都化作热气,飞向了天边的云里。止住脚步时,才发现“朦胧”里又是另一处高坡。

总是对未知充满恐惧,每走一步都在犹豫、迷茫,无所适从。或许正需要意识一刹那的空白,不惧灭亡地奔向未知,即使知道自己做不成阳光,也尽力驱散阴霾。奔跑的那一刻全然不顾失败或灭亡,反倒是疼痛后淋漓尽致的舒放,让我的唇沾到了“生”的滋味。幻灭的那一刻,定是万物碎散,凌乱得像夏夜繁星,但星终于会汇成河,在天地间永恒地闪耀。

藏民支起的彩旗定会幻灭为尘土,他们的肉体后消逝在大地,可他们的信仰与精神得到永生,敢于幻灭才可得永生。

总认为日光云雾一生一灭,可当阳光下沾湿衣角,日光晦暗却视线清朗时,才发现万物都在玄之又玄中幻灭而生,所幸轮回,天暗又明,幻灭创造永生。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