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风筝】
我的家乡潍坊,是世界闻名的风筝都。以前,我对风筝这一传统文化的代表元素了解不多,在参观风筝博物馆后,我增加了不少关于风筝的知识。例如:最早的风筝是用木头做的,被称为“木鸢”。
风筝在中国有着很久的历史,关于风筝的起源,有着不同传说。一种是斗笠说:据说古时候有一位农夫正在耕地,忽然一阵大风吹起了他的斗笠,农夫赶紧去追,一下子抓住了系绳,正好这根绳子很长,斗笠便在空中飞舞,农夫觉得很好玩,于是便经常给村民放斗笠。还有一种树叶说,来自我国南方地区。说的是很久以前,人们对风卷起树叶漫天飞舞的现象十分崇拜,就用麻丝拴树叶放着玩,逐渐形成了放风筝的活动。
博物馆里的风筝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有展翅欲飞的“雄鹰”,有长达十米的“蜈蚣”,还有五彩斑斓的“凤凰”。最有趣的就是“悟空背桃”了。风筝扎制成孙悟空的样子,背着一个非常大的桃子,好像刚从蟠桃园回来,要请你品尝美味的仙桃。各式各样的风筝摆满了八个展厅,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风筝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的科学发明之一,几千年来,风筝在许多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热爱家乡,更热爱家乡的风筝。
【篇二:送温暖】
每次放学回家,我都能在小区里看见一位老奶奶在翻垃圾桶。她把纸盒子、塑料瓶等废品捡出来装到麻丝袋子里,拎到自己的住处。就是在炎热的夏天,垃圾桶臭气熏天,老奶奶依然不间断。
我疑惑地问:“妈妈,老奶奶在找什么呢?”
妈妈告诉我:“老奶奶在拾捡可回收的废品。听说她只有一个儿子,收入很少,也没有退休金,生活非常节俭,就卖废品贴补生活。”
听了妈妈的话,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一天,妈妈正准备扔垃圾。我看到妈妈扔的垃圾里有纸盒子和瓶子,就急忙制止道:“妈妈,能不能把可回收的废品给我呀。”
妈妈愣了愣,不解的说:“你留着有什么用呀?”
“妈妈别管了,我有很重要的用处。以后有可回收的废品也给我留着哟!”我神秘一笑。
我接过妈妈手中的垃圾,“妈妈,我帮你去扔垃圾。”说完就一溜烟地跑走了。
来到楼下,我把可回收的垃圾分捡出来,把其余的垃圾扔进了垃圾桶里。拿着废品送到了老奶奶家的门前。回来的路上,我心里开心极了。
就这样,我每隔几天就去给老奶奶送一次废品,每次都悄悄的放在老奶奶家门前。
这天,我又去给老奶奶送废品,当我放下东西刚要走的时候,正巧老奶奶回来了,她拉过我的手,亲切地说:“好孩子,谢谢你,原来是你一直给奶奶送废品呀!”
我谦虚地说:“奶奶,不用谢。反正这些废品也是要扔的,我只是顺手帮您整理好了。”
奶奶抚摸着我的头,满脸的皱纹舒展开来,眼神中蕴藏着说不完的感激。她迅速地从屋里拿出了一个红苹果,塞在我的手里,“快吃吧,好孩子。”
那鲜红的苹果,温暖着我们的心。我送去的不仅仅是废品,还有温暖。
【篇三:拾一片光阴与你轻诉】
一步一摇一段回眸中,你静谧安详,似少女等待着远方的故人。我站在风中凝望,只愿拾一片光阴与你轻诉,诉说属于我们的故事。
山一程,水一程
多年以前,我们有着相濡以沫的约定。于是,任凭岁月如何匆匆,我还是不变当初的模样,去寻找远方的你,无论跨越万水千山,尽管隔着重重的山、深深的海。我还是义无反顾,决定来到你的身畔。
南方四月,丝丝细雨,如临仙境。忽隐忽现中,却望不到你,但我知道,我离你越来越近了。
梦一生,念一生
推开尘封已久的记忆之门,初见你朴素端庄的模样清晰地刻在我的心上。
如纱的薄雾中,你是这尘世间最美丽的少女。千里杨柳,是你飘逸的青丝;万里云堤,是你鬓上的簪子;淡绿的浅草,是你颦蹙的罥烟眉;涓涓的溪水,是你郁积思念的泪水。
我与你共赏那一场绚烂至极的烟花,同品那一樽含香醉人的美酒。我低低地吟唱着一首悠扬婉转的歌谣,你笑了,绽放出一朵朵美丽的花。
清风拂着你我,就这样,很久很久。
得又扔,灭又生
终于,我再次见到了你。
可在一片灯红酒绿中,我止住了脚步。你置身于一片乌烟瘴气中,犹如童话中的灰姑娘,卑微地蜷缩在一个角落里。我知道,是愚昧的人类,张牙舞爪,挥起了刀,将你劈个粉碎,用高楼大厦企图掩盖鲜血淋漓的你。你在哭泣,他们在贪婪地笑。
再不见你温婉的笑颜,再不见你翩跹的身姿,再不见你如初的模样。我望着现在的你,心中不免滑过一丝失落,纷繁的情绪像麻丝般难解。可我依旧喜欢你,就像春风十里,不问归期。
我只愿拾一片光阴与你诉说,与你共做一场如初相识的梦。一切都返璞归真。(公众号:涵城语文)
——谨以此文献给我亲爱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