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者相关作文

【篇一:善不盲目】

水满则溢,月盈必亏,人人都知,但这样二律背反的道理未必是人人都懂得。有时候,善意并不是盲目给予,一味添柴,取暖的火源只会变成吞噬一切的恶魔。

乞者虽独臂,但他仍有生存能力,母亲只是教给他生存的方法而已,至于母亲最后的拒绝,仍然是在捍卫她心中的法令:善不需要盲目。

而盲目给予造成的恶果,只会像打开潘多拉魔盒,那样覆水难收。他,穷尽一生,资助山区孩子上大学,却只在病危之际,收到了大学生的一句质问:“为什么没有接着给钱?”固然,这样的结局使人心寒,可是追溯源头,还是因为,他选错了给予的方式。如果当初,他教会学生,怎样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世界,那么,他也不会在弥留之际,看到自己一生堆筑的信念大厦的崩塌。可笑,可悲,可叹。

在精神层面的适当给予,远比物质的无限索取更有建设性作用。授人以渔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已知晓,不必赘述。可这样浅显的道理显然暴露了现代社会的缺陷,人们一味索取物质,不知疲倦,没有上限,而有人看似大方的施舍,也充满讽刺,于人,于社会毫无贡献,于己也只有一时的物质享受或是仅仅别人的感恩戴德。真正的善行是以自己强大的精神力量影响并感染他人的行为。物质终有一天会枯竭,但是精神却可以源源不断。历史的扉页上终究不会写满物欲的奢靡,只会留下令人口齿噙香的佳话。

在精神上,小小的给予也会是巨大的财富。这样他们才有机会,品尝尘世的悲欢,找寻生命的无限,从而形成别具一格的伟大。而善意的告诉别人前进的方向,则可能会让他们迷失路上的风景,反而招来埋怨。而将给予巧妙的转化为教育,是善意的最高境界。将潜移默化的言行作为教育别人的模版,才是别具一格的伟大。母亲即是这样做的。既然善不需要盲目,她最后也就拒绝了乞者的好意,这难道不是对她的信念的最好实践吗?而如今,假托善意的给予更是泛滥,在你们,满怀信心而又盲目地投身于公益事业,又有谁询问过他们是否需要帮助?需要怎样的帮助?又有谁在乎过他们的自尊呢?这样的给予,不仅盲目,而又多余。

请摘去眼睛上蒙着的黑布,用心去描摹善意的轨迹,在心中刻下给予的标尺。

【篇二:比施舍更高贵的】

中国古代的先贤孟子曾经说过:“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美国纽约中央车站的流浪艺人会拒绝未欣赏表演便投钱的人。只有怜悯的关怀只是施舍,而人性善良的母亲却教会乞丐一个简单的道理:我的施舍,您的尊严,我们是平等的。

腊诗人乔治写道:无论是黄昏,还是晨曦初露,茉莉花,总是洁白的。人的尊严就像那朵洁白的茉莉,无论地位高低,还是身份尊卑,都因为自尊自强而愈发迷人,散发着幽香。

同样,真正的慈善不是故意标榜的高调,不是仅限于形式的简单流程,更不能用受帮助者的自尊往脸上贴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济人以财,不如济人以自尊。拒绝施舍一块面包不是缺乏善心,行之有道,用之有益的关怀,比施舍更高贵,更令人心生尊敬。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只将目光放在“八九”上的人往往露出过太多的怯,诉说太多的苦,兜售过太多的难,以前的那位乞者将一个手臂的残疾视为人间最大的苦难,将生命的高贵尊严沦落到乞求别人的施舍的尘埃下,智慧的母亲并未进行居高临下的施舍与不值一钱的怜悯,而是行之有道地慈善,让乞者找回生命的尊严和生活的勇气,让被帮助者重新振作。

橘子不能拿来就吃,而是要剥皮,橘子要告诉我们的是,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要付出相应的劳动。母亲用一只手搬完了20块砖,无声地暗示了残疾不是拒绝劳动的借口,人生的挫折与磨难也不是成功面前的鸿沟。真正的救助,让乞丐发现了自身的价值,找到了自我救赎之路。

申石初先生说的对:要紧的是了解生命,不是判断生命。掉进枯井的驴子只有当不再向人求救,而是努力抖落背上的土,踩在脚下时,才能潇洒走出枯井;石油大王不再向人乞讨,而是努力创造自己的财富,才能建立属于自己的商业帝国。昔日的乞丐重拾了尊严和自信,变成了风度翩翩的老板。

毕淑敏的文字温情中饱含着力量,你不可能要求一个没有风暴的海洋,那不是海,是泥潭。

感谢这位母亲,你让乞者和我们都懂得了许多,有道理相信:人性的关怀比简单的怜悯更高贵。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4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