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暗色相关作文

【篇一:今生今世的证据】

戴望舒的《雨巷》,有人喜爱它泛着紫色的朦胧,有人喜爱那亻亍于幽深雨巷中的身影,而我喜爱的,是他期待那不确定的美好相遇的心情。

也许是一只花猫、一对垂暮之年的夫妻,一群追逐打闹的孩童,亦或是风中摇曳的一朵鲜花,相遇了,便成了一种幸福。虽然有时候的相遇只是人海中的擦肩而过,只是目光的几秒钟的停留,但那都是一种遇,会在记忆里留下些许痕迹,那都是我曾存在过的证据。

我的确是无法象屈原、苏轼、韩愈这些人一船名垂千古,生平《全都被人们记录与传颂,况且这些故事有人们口口相传中也不知还剩下几分真实,记忆,似乎成了唯了能够证明自己存在的证据。我记得在睛好的下午遇见一只窗外的蝴蝶,在寒露未士的清晨遇见清扫的工人,在十五的夜晚遇见满盈的婵娟,在某个模糊的梦境中遇见时隔多年的童谣。那一记得,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从蝴蝶惊慌展翅的姿态中,从环卫工人的瞳仁中,从流水的月色中,从我记忆的角落里。

可记忆有时也如此不牢靠。害怕母亲倾诉我童年趣事时得不到回应,害怕向别人讲述从前时突然记不起事件的主人,害怕听到熟悉的音律时不记得出处,害怕有一天再次相遇时你已忘了我是谁。曾经很恐慌地看一个科普节目,看着人们的记忆神经一个个萎缩,陆续变成灰暗色,我知道,我的记忆死了!在那份记忆中所存活的我也消失了!以后应该怎样证明在那个时空所存在的我呢?如果有一天连我都无法证明自己,那还有谁能够证明我的存在?

一切似乎能成为我存在的证据,但一切又都不能成为我存在的证据。

可是,我仍然执着地期待着相遇,也许是不断的相遇会令我确信自己的存在,至少,在这一刻,你我的相遇可以证明。俞伯牙遇见钟子期,他们在琴音中听见了彼此的存在;刘备遇见孔明,他们在金戈铁马中看见了彼此的存在;梵高遇见向日葵,他在太阳炽热的色彩中画出了自己的存在。所以我渴望,你我某天相遇时,哪怕是一个笑脸、一个手势、一段轻快的步子,能够成为使这相遇变得特殊的因素,我们眼底有彼此的影子,我们在对方的眸子里存活。

亲爱的,我乞求你,千万记住我们的相遇,也许在曾经、现在或未来的某时,当远风吹来一纸相片,一种莫名的熟悉感,让我努力记得,我曾遇到的一切。

让我告诉自己,他们都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

【篇二:外婆家的田地】

在外婆家有一块田地,外婆总喜欢在田地里种一些植物,几乎每个周末我都会和外婆一起去田地里给植物浇水、施肥。

清晨的时候,太阳才露出了半个头,东边的天际是灰暗色的。慢慢的,太阳穿过了地平线,一缕缕阳光洒在了田地上,映在了灰暗的天际之上。整个天空被染成了红色,田地里的植物也苏醒了,招来了一只只蜜蜂和蝴蝶。远远看去,像小灯笼一样的西红柿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更加红;芬芳的茉莉花好似一位害羞的白衣少女,散发一股淡淡的清香让人陶醉其中;三角梅开的花比绿叶还多,那花团中的绿叶,就犹如一颗颗祖母绿。记得我最喜欢干的就是把蒲公英摘下来,用嘴轻轻一吹,一个个小降落伞随着风飘走了。

黄昏的时候,太阳慢慢落下山头,天空不再那么湛蓝了,而是变得澄红。周围的一切,包括田里的花草树木,都给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红布,田野被抹上了梦幻般的色彩,让人不禁分不清梦境与现实。紫色的薰衣草在空中摇曳着,黄瓜顶着一顶黄花帽,一阵风吹来香菜和紫苏的香气就直扑鼻子……红色的天空渐渐变成了深蓝色,田地中的虫子鸣叫了起来,让人有种昏昏欲睡的感觉。

我爱外婆家的田地!

【篇三:幸福的约束】

我还是幸福的,是唠叨的。母爱是冬日里的一把火,是迷茫大海中的指南针,是黑夜里的一盏明灯。但有一种母爱叫约束,约束着天真的你。

“风雨过后,总会见彩虹”,我再也不相信这句话了,因为我“风雨过后,总是在打雷。”在家中经历了一次世界大战——口水战。本想出来散散心,但天公不作,还在刮风打雷。地上的叶子跳起华尔兹路边的花儿在剃头,老天爷一边打鼓一边喷口水。我心想:“连老天都这么对我,简直是嫉妒我啊!真是天妒英才!”

虽然是这种天气,但正在唾骂老天爷的我,清楚地看见天上的鸟儿在着急地飞。对于这种无聊的事情,我还是有很大的好奇心。我便顾望四周,原来这是大鸟的前面还有一只小鸟。我想“这只小鸟应该与我一样,刚经历过一场世界大战吧。”因为妈妈太烦了,一会儿是唠叨,一会儿是约束,看书不给躺着看,睡觉不给开空调。对于这种约束,除了服从还是服从。

天空似乎撒了一瓶墨汁,愈来愈黑。天上那母子俩还在“玩”捉迷藏,一会儿飞到这棵树,一会儿飞到那棵树,一棵儿又飞到地上,就在这时,大鸟拼了命的往小鸟那儿飞,扑开了小鸟,“碰!”一阵声响,被风吹倒的芭蕉叶快速掉落,大鸟被阎王爷给抓走了,我亲眼目睹了大鸟被阎王爷抓走的一幕,那一刻,我震惊了,呆呆的站在那儿,一动不动。

那小鸟也是刚刚才反应过来。他那灰暗色的眼神在说:“妈妈就这样没有了,我应该听妈妈的唠叨,妈妈的约束的。”

我也明白了,用尽吃奶的劲儿往家跑回家中,我紧紧的抱着妈妈说:“妈妈,我错了,我以后会听话的。”“嗯!”妈妈欣慰地回答。而那拥抱,是幸福的。

母亲的唠叨,母亲的约束是伟大的,更是幸福的。

【篇四:送货】

这是晴朗的一天,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天空中一对小鸟“叽叽喳喳”地唱着歌。

我和我的表哥--聪聪一起玩拖车。我一屁股坐在拖车上,盘起腿,手里拿着一根树枝,在空中挥舞着,嘴巴还喊着:“驾!驾!大马快跑!”聪聪立即弯下腰,拉起绳子,大步流星快跑,拖车就像一匹奔跑的马驹,飞速前进。

突然,聪聪一个急刹车,我身体剧烈抖动,好不容易才稳下来。我问聪聪:“哥哥,好端端的车子,你干什么要停下来?”哥哥手指着前方,回答道:“那边有个老爷爷,我们要不要去帮帮他?”我又说:“人家老爷爷关我们什么事,我们为什么要去帮他?”

聪聪不管我,还是向前跑去。在聪聪眼里,老爷爷白发苍苍,后背微微驼着,双脚迈着沉重的步伐。“老爷爷,您停一停。”老爷爷转过身,他穿着灰暗色的衣服,上面还有几块补丁,眉毛、胡子都白了,眼神黯淡毫无生机。背包袱背得满头大汗。

聪聪立马接过包袱,抱着放到了我们的拖车上,叫我在后面推,自己在前面拉。老爷爷在旁边满脸笑容,嘴里还说着:“孩子们呐!谢谢你们。”

那个下午,小路上,我们的拖车飞奔着,我们的心也随之飞起来了!

【篇五:我喜欢的色彩】

冬霖如同银屑般恣意飞舞,寒风呼啸,玻璃窗上蒙上一层水雾。我用手擦去,窗外,是城市令人讨厌的灰暗色的冬。

社会经济极速发展,带来的,不只是高昂的经济效益,还有严重的污染。在这城市里,哪里还有我喜欢的色彩?剩下的,只有雾霾的灰暗。

透过时光的毛玻璃看向曾经,模糊中,有清晰的老屋的身影。童年的老屋,有我所喜欢的颜色。

推开斑驳的不知道油漆了多少次的铁质大门,院子里一切安好。青砖红瓦筑起的墙上,鱼鳞瓦沟之间,青苔自然地生长着。院子里的地板,是用一块块大石铺砌的,雨水冲蚀过后,细纹密布,好像老太额头上的鱼尾纹,可是踏上之后,却分外踏实。两边还摆放着以前用过的煤炉,地上隐隐还有黑色的星星点点的煤灰。这些,是回忆,更是我喜欢的老屋的色彩。

想起孩童时光,外婆骑着粉红的凤凰自行车接我从幼儿园放学。我坐在自行车后的红色的儿童椅上,发着呆。回家的小巷之中,道路十分不平整。我坐在儿童椅里,紧抓扶手生怕自己掉下来。因此,外婆总是说我太谨小慎微,不够大气,我哪里懂这些东西,就只是抓紧扶手,在夕阳之中,在家家户户的屋檐之下,或是回忆今天在幼儿园发生的新鲜事儿,或是期待着早些回到老屋,回到那些我喜欢的色彩身边。

此时家里,总是早已摆好了丰盛的晚餐,美味放满桌面,香气充盈房间。匆匆洗完手,端坐在我的小板凳上,一家人整整齐齐,围坐在桌边。饭后,又回到小院,大人们娱乐消食,打打牌,享受夜晚美丽的色彩。我坐在外婆腿上,昏昏欲睡,听着外婆轻声的吟唱:“夜光光,月光光,伴随我家娃娃郎。”我悄然睡去,那些我喜欢的色彩又在我的梦中浮现。

如今,老屋在繁华中隐世,我也有了城市里的新居,却总不如老屋住的愉快,不知从何开始,老屋也成为了我的家人,成为了我喜欢的色彩。

【篇六:老屋】

唐洪村,紧挨着严灶、杨港居,面积既不算大,也不算小。

村口处有一条笔直向东的镇北路,经过路边三十多户人家后,你一定会发现一片茂密的芦苇荡,一个废旧的小屋和一幢沧桑的老屋。

老屋就是我从小长大的家。

它多少年来,一直静静地伫立在这儿,以前光亮的水泥壁被风吹日晒后,变成了灰暗色。老屋是爷爷奶奶用了大半辈子的积蓄给爸爸结婚盖的,是当时落后的唐洪村里第二幢楼房。尽管他现在不复曾经的辉煌,但这家的产生让我沾沾自喜。

老屋四周全是树,这也是村里独有。银杏常绿,可惜不结果;柳树虽婀娜,看似弱不禁风,可它也到入冬后息影;白露前后,甘蔗、无花果都是应季美味;还有谷雨里的槐花,芒种后的紫罗兰,大暑里璀灿的夜空。老屋被妆点得年轻许多,颇有一番生活的乐趣。

烟囱是温馨的象征,升起的袅袅炊烟指引着回家的方向。放月假时,妈妈会准备一桌好菜,但我知道辛苦的她平时都是粗茶淡饭。奶奶趁农闲时,又纳了一双千层底儿,一针一线的费力和用心,都隐藏在她对我的笑脸中。老屋里住满了亲情和不能细分的故事。

我曾想骑着自行车,把唐洪村绕一圈儿,看看能不能发现不为人所知的地方。才骑了半里路,我就打退堂鼓了。周围是一样的乔木,可是路上全是陌生的面孔,不熟悉的河流、不曾到过的小路。这让十二岁的我觉得害怕和迷茫。

现在的我早就不畏惧这些了,路虽是远的,但走多了,家一定能到都。唐洪村真的既不算大也不算小,去杨港买菜很方便。也许眼睛亮的人会发现文革时印在墙上的五星,也许会发现一座坍塌的土房。我喜欢看这些,因为他们里面也曾同老屋一样住满了故事。

老屋会有一天挺不住像那伏地的土房吗?会的,那些曾经在土房里住的人都走了或死了。那以后我的家人呢?我呢?何去何从?

我一定会去闯荡世界,离开老屋。即使事过境迁,所有的一切都不再是当初的模样,但我所眷恋的老屋是我灵魂的归宿。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