亵渎相关作文

【篇一:对不起,木兰】

面对木兰被恶搞,经典《西游记》被恶搞,文化电影遭吐槽等等事件层出不穷,我们不禁该反思这究竟是文化经典的创新,还是为了搏人眼球而做出的对文化的亵渎?大概是我们搞错了,错把恶搞当创新。错把打破经典当做打破常规。错了就应该道歉,木兰对不起。

我们道歉就要认识到根本错误,认识到创新的真正含义,而不是盲目行动,做错了,却还理直气壮,创新是为了推动发展,而不是娱乐玩笑,更不是谋取利益的手段,正确采取行动才能实现真正的创新。

创新不应该破坏经典,而应该标新立异。

他说把创新建立在破坏经典上,那么,你就错了,或许打破常规这个词误导了你,请你明白这种常规是对发展有束缚,才会被打破,然后经典有什么错的,木兰的精神有错吗?四大名著有错吗?宗教信仰有错吗?为什么一定要破坏这些中华民族的经典呢?真正的创新不是对经典的破坏,而是标新立异,对经典的重新解读,真的有见解,有表达欲为何不将想法说出来,去弄那些无聊的恶搞呢?那些不叫创新,他的成果最终也只会腐烂在历史的沼泽中。

创新不应该亵渎文化,而应该尊重原创。

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都是经过历史的沉淀和过滤。能遗留至今的必是不凡。而今人去用这些精华进行娱乐消遣,文化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这样亵渎文化,必定会带来严重的后果,是为了创新,创新的原则不在于亵渎神圣,而在于尊重原创。它们保留千年,应该受到尊重,哪怕你创新出来的是好是坏,这都应该是最基本要遵守的道德底线,又何况这根本只是一种消遣呢?那些美其名曰创新的人,不只是不懂得创新的内涵,更是对自己行为的不负责任和对亵渎文化的罪行的掩盖。

创新不应该只顾利益而应该注重发展。

已经说过,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发展,可是这种以娱乐牟利为目的的恶搞,怎能说是创新呢?真正的创新要忽略利益的大小而以推动发展为重。一时兴起,恶搞别人的东西,可能永久流传,推动发展,那些导演为提高关注度,网友为提高知名度而发起的恶搞,创新只会更糟人唾弃而已,利益不是最重要的,更好的发展才能创造无限的价值。

不要总拿创新来当挡箭牌。行为一出,目的尽现,恶搞经典文化的人啊,是该向经典道歉,向文化道歉,明确创新的内涵,看透创新的本质,才能避免错误再现。

【篇二:与细流的对话】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题记

岁月无痕,几朝云卷云舒,几岁花开花潜。

站在早乡的河边。任凭风拂过我的脸颊,仰望着穿行于头顶的幸运和飞鸟,倾听着水的潺潺声,嘴角不由得滑落几个字:“河之水,悠悠去。”和水不知倦怠的向东流,是一种生命的使然,还是一种生命意识的潜在?噢,什么时候,我竟变得如此善感而老练?分明是白色小马班的年龄,却偏爱忧起一缕淡淡的闲愁,不知何时,愁云有挂在了眉梢。不,我并非看到水东逝而黯然伤神,也并非感叹这似水流年,我只是想起了一句哲人的话:“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是的,今天的河水已不是昨天的河水。

逝者如斯?

我还是昨天的那个我吗?

曾经几何,感到生活如一杯白开水,淡淡的;似一道没家佐料的菜,索然无味。曾在泥泞的道路上徘徊,感到生活如一滩即将腐化的水,丝毫没有流动的意图。也曾在月明星稀的夜晚吟咏“无情岁月增中减,又味诗书苦后甜”;也曾用心读自己心中的诗“舍生忘死终不改,奋斗拼搏须有时”。是的,心是一粒粟,有时静静的潜入涓涓细流;心是一片叶,有时顺水而下,只顾风雨兼程。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面对着涓涓细流,我猛然间领悟到,它是想在奔流与改变中,使自己的生命葆有一份永恒,因为它深知生命的无偿。我无法亵渎这份生命的神圣,就像不能亵渎自己,短短十几个春夏秋冬,恰似这涓涓细流,缓缓地向东流着,仿佛是一台随着人而移动的摄像机,演绎出了我的人生历程,生命历程就如一本书,记载着我的迷茫、奋斗。

愿生命这涓涓细流永远不息。

【篇三:青春年华似流水】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题记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调皮地闯入了我的世界,生物钟准时提醒我“是时候迎接新的一天了!”起床,走进洗手间,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汩汩流出。拧松点,水就大点;拧紧点,水便小点;而留心的人则会发现:当水量较大时,我们对水的利用率会比水量较小时,更低……

这便是生活中的两种人。

第一类人,毫不吝惜地挥霍有限的青春。他们热衷于玄幻小说,沉迷于网络游戏,吸食着冰片大麻,骨瘦如柴,精神恍惚,目光迷离,抱怨着社会的冷漠无情,抱怨着父母的地位卑贱,抱怨着他人的讥讽嘲笑;不得不说,这是对青春的亵渎,这是对自身的亵渎,这是对人生价值的亵渎!

第二类人,点点滴滴地珍惜有限的青春。他们埋头于科学研究,爱好着琴棋书画,吮吸着古典名著,朝气蓬勃,积极乐观,目标明确,感激着社会的关爱呵护,感激着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激着他人的热忱帮助;值得膜拜,这是对青春的升华,这是对生命的升华,这是对人生价值的升华!

青春是一个昂贵的梦,但青春又是一个善意的圈套。青春是人生的最美好幸福的时光,而同样,青春是人生最难以把握的时光。青春如水,“春雨贵如油”,却易从各个空隙中无声流逝;青春如舟,“直挂云帆济沧海”,却易在茫茫大海上静静沉没;生命因青春而美丽,青春因生命而辉煌!

拧紧点!莫让生命之水流入下水道!

【篇四:阅读梅花】

大家都知道梅花、青竹和松树被称为“岁寒三友”,梅花不在春、夏、秋三个季节开花,只有到了严寒的冬季才迎风开放。它没有因为严寒而收敛自己的花瓣,毫不保留地把美丽和芳香展示给大家。梅花这种坚强不屈的性格值得我们去学习。

我第一次见到梅花是在冬天一次滑雪中无意间碰到的。当时,我刚刚学会滑雪。我从山顶往下滑,本来是很轻松的事情却摔了个“嘴啃泥”。当我爬起来时,发现身边有一朵花。这时,爸爸来了,我问:“这是什么花?它怎么会在冬天开花?”爸爸说:“这是‘岁寒三友’之一的梅花。”“梅花,它在冬天开放,真是有好季节你不开,偏偏在冰天雪地里开花,真是有点傻!”我心里这样想,有点不理解梅花的想法。

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了一句古诗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老师说:宝剑是经过千锤万打才磨打出来锋利的剑锋,梅花是在那严寒的冬季冒着风雪才开出花来。它的这种品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时我才知道梅花为什么被称为“岁寒三友”,为什么它会被文人墨客竞相引用,我不禁对梅花有了些敬意。

升入四年级我学了一篇课文《梅花魂》,讲的是一位华侨作家,在他的书房里有一幅墨梅图,他十分珍爱这幅画,即便是他最疼爱的孙女碰也要大发雷霆。他认为:我们中国人的尊严就像这梅花一样,是不可以随意亵渎的!原来梅花代表的意义这么深。霎时间梅花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提升了许多。

后来我养了一盆梅花。一开始我很细心地照料它,后来因为忙就忘记照料它了。本以为它肯定挨不过这个冬天,一日我从它身边经过,突然间发现:它竟然开花了!北风凌冽地吹着,梅花却迎着风在坚定地微笑。看着那小小的花苞我站在那里久久也未离去,思绪万千,岁寒,然后方知雪梅之傲骨。

阅读梅花,让我懂得了它是当之无愧的“岁寒三友”;阅读梅花,让我懂得了要坚持不懈地去做每一件事;阅读梅花,让我懂得了人的尊严是一丝都不能被亵渎;阅读梅花,让我懂得了很多………

【篇五:尊重历史】

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电视剧也有了不少新颖的题材,在中国最普遍的便是抗日战争的题材了。

众所周知,日本对华侵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巨大的耻辱。新中国成立后,便有不少抗日题材的影视剧出现,目的在于警示国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但随着媒体的各种需求,拍摄技术的不断提高,此类电视剧走向了娱乐化。虽然同以往的作品一样,目的在于突出抗日英雄的勇猛与侵华日军的丑恶,但这些“英雄”被不停地强化,日军也似乎越来越弱小,以至于出现了所谓的抗日神剧。

在抗日神剧里,手雷炸飞机几乎是中国士兵的必学技能,但真正“神”的还在下面。在《抗日奇侠》中,这些武侠动不动就以一打十,手撕鬼子,日军手里的枪就像火柴棍一样,响都不曾响。在《向着炮火前进》中,主角一身夹克皮裤,帅气逼人,总是骑着一辆炫酷的黑色摩托车,把日军打得落花流水,更“神”的是,每次胜利后,主角还得在一个自备的沙发上摆足造型。以上两例只是抗日神剧中的一点皮毛,像什么“包子雷”、“手弹拐弯”、“高倍狙击枪”、“飞刀斗机枪”已经是神剧中很普通的内容了。

在我看来,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不该是这样的。历史剧的初衷在于使观看者了解历史和国家的耻辱,更是有着巨大的教育意义。要是还不停止对历史的亵渎,也许在那些不懂历史的人眼里,八年抗战不是中国军民的壮烈抗争史,而是日军花了八年离开中国的“逃亡史”。更恐怖的是,这种对历史错误的解读,又会使不少人产生一种“地大物博”、“和平年代”的思想,想想腐败无能的清朝为何灭亡,难道不是一味的自以为是,轻视他国造成的吗?那为什么还不停下这对历史的亵渎呢?

<1>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发布规则
渝ICP备15013281号-1 ©Copyright 2014-2025 三文学作文 www.3wx.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