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在黑暗中心生光明——读《呼兰河传》有感】
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到了萧红的《小城三月》,她自然的笔触与轻松的语气可谓是独树一帜,如行云流水,畅快淋漓。她的文字,读起来就如同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不会浓墨重彩的雕饰什么,只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原原本本还给了书外的读者,但你却觉得这朴实的描述是如此自由轻盈,仿佛抽出了灰头土脸的山村中最朦胧的一缕魂,等你仔细去寻找究竟文章传神在何处,那一丝精华也消失不见。也许萧红就是这样一个天才般的作家,无论其他人怎样亦步亦趋终让人难得要领。
无疑萧红的语言风格和她对于文字的把握是自觉的,是自成一派的,无论是春夏秋冬哪一个季节,无论喜怒哀乐那一种情感,在萧红的描摹下都附带起了民国时东北小城似淡非淡的大红大绿,这得益于她从小生活的城镇——呼兰古城。
书的前几章给人的感觉慢悠悠的,生活在这一方终年清冷的黑土地上的男女老少,都是一样的淳朴而愚昧,他们可以逆来顺受,却也会冷眼旁观,有时麻木,有时又因为种种产生一些丰富的情愫,这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农民,却也是抒情最朴素的源头,跳大神、扭秧歌、放河灯、大荒院子、粉条、扎彩铺,这样的风物画是另一幅单薄了些的清明上河图,虽然人声和高墙可以勉强填补空白的画面,但正如作者自己所说,再怎样的欢脱,也不过是这些生命苦短的人另一种形式的荒凉,声音越高亢,就越发觉得夜的寂寥,这种道理是相通的。
可是在后来作者干脆把美好撕碎了给你看,一个年轻、黑乎乎的、活泼的、大大方方的团圆媳妇,在自己的家人邻里的“治疗”下丧失了自己本该美好的生命,作者对于这个团圆姑娘肯定有着无限的同情和喜爱,在呼兰小城的人看来,团圆媳妇就应该低三下四,就应该走路畏畏缩缩,这是因为他们自己内心的阴暗受不了团圆媳妇所表现出来的亮堂光明,小团圆媳妇成了婆婆的出气筒,所谓的虐待居然挂上了管教出一个好人来的冠冕堂皇的理由。更令人气愤的是这种虐待已经成为呼兰小城中的习俗传统,以至于在变态的思想观念中淫浸的妇女——这些受害者也觉得不以为然,反倒自愿成为这种体制的帮凶,其实小团圆媳妇的死亡可以说是她的悲哀。但这种悲哀又不能算得上是真实的悲哀,当然,也绝不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但是从现在看来,无论团圆媳妇在生前受过多少“善良”的折磨,她死后总算有一个魂灵,幻化成一只白兔,总还是存在回家的愿景,而与她同时代的农村妇女,甚至于农民,甚至于整个中国,能够有愿景、心中有希望的人又有多少。大部分的人还没有开化,还在面朝黄土背朝天,还在一片黑暗中浑浑噩噩的活着。
在后文中有二伯的故事和冯歪嘴子的故事更是令读者看到了讽刺与罪恶,在那个年代人们究竟过着怎样麻木与苦难的生活。一个出身低微缺不甘心于低微,长着一颗一碰就碎的玻璃心的人,摒弃人性的善良与同情去讽刺团圆媳妇。冯歪嘴子只不过是成了家,媳妇却被有二伯说三道四,绫罗绸缎看不上却偏偏嫁给冯歪嘴,我们不禁去思考,为什么平凡人不能有平凡人的幸福,为什么你有二伯处在奴隶阶级却心有不甘拥有主子的思想?
太多太多的社会弊病从这本书里呼之欲出,我们只能对过去秉持敬畏却又无可奈何,感谢萧红,将那个时代还原。萧红说过,她自己这一生的所有悲剧都只因她是个女人,可是,换一种角度来看,如果萧红是个男人,他又会幸福到哪里去?在当时一片墨黑的中国,又怎会容忍的下这片叛逆的光明?
是的,故事到这里结束了,那个年代挣扎着想要破土的光明已经在当今得到了延续和保护,我们庆幸着自己的幸运和机遇,希望未来,一切都好。
【篇二:失去不可怕】
故事中的军人失去了一条腿,但他不后悔,而是坦然面对,他觉得自己生活得很幸福。这看似简单其实不容易。
《呼兰河传》里的冯歪嘴子,他失去了他的妻子,留下了两个小小的孩子,但他没有觉得生活从此没有意义,没有自暴自弃。他为了两个孩子,为了自己,变得更加坚强。别人都以悲观的目光看待他,他不以为然。他一定思念自己的妻子,但他将思念化为力量,他觉得自己一定要好好活下去。他乐观面对,比那些比他生活好的人更幸福吧!
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他的一生十分痛苦。14岁当童工;16岁时参军,在战场上头部和腹部受了重伤;23岁时双目失明;25岁身体瘫痪。命运一次又一次沉重地打击他,他都顽强地站立起来。尽管他失去了健全的身体,但他心中有着坚定的理想,坚持为青少年们写书。他克服了失去与失去以后的困难,令人敬佩。
力克。胡哲出生时罹患海豹症,天生没有四肢。这使他看起来很奇怪,别人也嘲笑他,他很抑郁“为什么自己天生没有四肢”,曾经一度想自杀。16岁时,他才明白要乐观面对失去,明白“人要对自己的快乐负责”。如果一个人一直想着自己失去的而悲伤忧愁,那何谈快乐呢?于是他开始不再灰心丧气,而阳光积极,还学会了游泳,冲浪。还将自己的经历在各个地方演讲,鼓励别人。这使他的生活变得快乐幸福且充满意义。
失去不可怕,只要你有信仰,有乐观的心态,失去又算得了什么呢?
当你一直抱怨生活,怀念自己已经失去的东西时,就要放下它。失去的就让它失去吧。只有让自己学得更多,做得更好,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与幸福。当你懂得这个道理,不再畏惧失去时,你的人生会充满快乐幸福并绽放别样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