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遇上碎片化生活】
如今,人们的生活与从前相比,似乎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稍微回想一下,自己上一次静下心来,用上很长的一整段时间来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是什么时候的事情。然而,这记忆已经模糊不清了。
不,这说法也许有些不妥。毕竟,身为一名学生,自己总是用一整段时间来学习。但是,除此之外呢?似乎还真没有。
我们的生活,已经逐渐碎片化了。倒不如说,从一开始,我们的生活便是碎片化的。在我们的人生中,我们的生活被很多碎片化的内容切裂。五分钟,七分钟,三分钟,睡觉前的一小段时间。那些零零散散的时间若是凑在一起,都能攒个三四个小时的时间。可惜,这是无法实现的。这些零零散散的时间很难被运用起来。
早上起床,吃早饭的同时,刷刷手机,对上面的内容哈哈大笑;去学校的路上,百无聊赖地坐在公车内,便掏出手机,玩点小游戏打发时间。做作业做到一半,觉得自己已经没法继续思考,便拿出手机,和同学朋友随意聊几句。美名其曰,自己在利用这些琐碎的时间。在拥有手机的现在,那些碎片化的时间似乎终于能够被利用了。
但是,这个观点真的是正确的吗?难道,在手机出现之前,我们就不能利用那些碎片化的时间吗?
从一开始,我们的生活便是碎片化的。那所谓的变化,其实不是生活分配的变化,而是我们对那些碎片化时间的用法发生了变化。
在以前,我们是怎么利用那些碎片化的时间的?无法像现在那样迅速的获得资讯,我们用尽那些时间来汲取我们所需要的资讯。在公交车上读着书,吃饭前翻阅报纸,在做完功课后看新闻,在睡前阅读一本自己喜欢的小说。我们利用这些碎片化的时间,过着碎片化的生活,也没对生活有什么浪费。
再想想自己为什么无法回忆起沉溺于自己的兴趣的时光,似乎有了另外的答案。在科技极速发展的现在,我们不仅仅是在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而是开始将那些完整的时间段分割了。在该学习的时候,想着“不会花很多时间的。”,便拿起手机,哈哈大笑,这已经成为多数人的常态了。囫囵吞枣地看着那些资讯,真正吸收的却很少。我们都知道浪费时间不可取,但却开始默默地浪费起了这些时间。
遇上碎片化的生活,我们应该做的是去顺应它,想办法尽可能地利用时间,而不是糊涂地度过一天。毕竟,我们从一开始,便与它相会了。
【篇二:破镜能“重圆”】
破镜不能重圆,这是因为分子之间即使存在引力但是却超过了一定的距离。这是从科学的角度。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破镜虽然不能恢复到完好如初样子,但是试想一下,从破镜中任意捡起一片,它是否还保持着反射的功能?透过它,是否还可以看到身后的世界?时间也是如此。它就像是一个巨大的镜子,即使被粉碎,那小小的一片镜子仍然可你被好好的利用。
一年有365天,一个季度有3个月,一个月又有30天左右,被分为4周。而一周又有7天,一天有24个小时,再到一分,一秒……这不难看出,原来时间本不是一个完整的个体,它也大大小小的被切割,在被定义。就这样,我们对时间有了概念,生活有了规律。也是因为如此,人们对与几秒,几分,甚至几小时都不会去在意珍惜,这些在长达几十年时间的人生中实在是微不足道。于是,那些被人们遗忘的碎片时间就这样诞生了。
就拿自己举例,我的碎片时间集中在上学以及放学的路上,平时的自习课与课间,和回家后睡前的休息时间,零零散散加起来也有两个多小时。然而这还只是我所意识到的,再加上没有意识到,不经意间逝去的时间,一共有三个小时。这样算起来,一年就有1095个小时会被浪费,也就是45天,多么惊人的数字。或许有人说,一天的24个小时,并没有任何的闲暇时间,总觉得自己在不停地忙碌。这时候,提高自己的效率就是最好的选择。
有了这些碎片时间,我们该如何利用呢?这些时间有大有小,有长有短,选择最合适做的事,才能有效的利用起来这面小小的镜子。譬如你现在只有用三到五分钟,那么可以瞬间让你高度集中,可以随时暂停,随时开始的事情就是最好的选择,例如背诵英语单词,一首诗。如果你利用这些时间去做一道数学的证明题,你的思路就会被打断,这个碎片时间实际上被你浪费了,这时候较宽裕的10到20分钟才是明智的选择。而当你拥有了一个小时甚至两个小时,不妨常备一本书。在这个高速运作的时代,阅读是人们很难触及到的事情,俸去书来,落落大满,或许你早早地将心仪,感兴趣的书买回家,却置之不理,导致了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的结果。试着沉静在书本中吧,每当我轻轻合上,还在虚拟与现实中徘徊,回味着每一个字,想着这种依依不舍心情还会有几次呢。对我们学生而言,学校早就规划好了时间,我们需要做的只是去遵守,学会如何利用这些碎片化的时间就是重中之重的事了。
时间是最容易被遗忘,最不容易被珍惜的一件事,但他却从你出生到死亡一直陪伴着你。任何事物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消逝,他却是永恒的。生活中,时间渐渐变得支离破碎,试着利用好那一分一秒,试着捡起那片镜子,即使再小,却一定能照到世界的一角,当你拥有无数个碎片时,呈现在你眼前的就是整个世界。